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时空演变分析
1
作者 田锦涛 左其亭 +1 位作者 全志淼 纪义虎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量化了伊洛河流域人水系统的关键要素,并建立了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综合评估框架;基于耦合计算得出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综合指数,系统分析了2010—2022年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 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量化了伊洛河流域人水系统的关键要素,并建立了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综合评估框架;基于耦合计算得出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综合指数,系统分析了2010—2022年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伊洛河流域模拟结果良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010—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压力指数多年平均值为16.28,经济社会供需水之间存在不平衡,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则多处于中度脆弱范围内,生态用水压力较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域内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有所上升,其中生态因素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影响显著,亟须重视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平衡 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 SWAT模型 水资源生态足迹 伊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西岸陕西段2010—2019年各县(市)林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2
作者 张园圆 卫新东 +6 位作者 王筛妮 员学锋 林良国 张舒媛 孙硕 汪浩敏 李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401,共9页
[目的]评价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的林地资源承载力并分析其内在规律,为制定林地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模型,借助ArcGIS软件对2010—2019年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林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目的]评价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的林地资源承载力并分析其内在规律,为制定林地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模型,借助ArcGIS软件对2010—2019年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林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1)2010—2019年,林地资源支持力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与各县(市)林地资源结构及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高低相关;高达62%的县(市)林地资源支持力低于平均标准,林地资源发展不均衡。(2)2010—2019年,黄河西岸陕西段13个县(市)中,宜川县的社会经济压力明显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合阳县、清涧县和府谷县的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增加,林地资源利用压力亟待缓解。(3)2010年、2014年和2019年的林地资源承载力均值为0.73,0.78,0.71,宜川县显著高于其他县(市)的2倍。整体而言,各县(市)的承载力状态较差,仅宜川县和潼关县较好,为富足和平衡有余状态。[结论]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的林地资源承载力水平较低,应提高林地覆盖率与林地蓄积量,优化林地资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资源 承载力 社会经济压力 黄河西岸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湿地区生态—经济现状评价及耦合发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崔胜玉 俞淞 +2 位作者 王红瑞 鲁婷婷 宋志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319,共7页
在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现状评价,同时也构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型,利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长江中下游... 在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现状评价,同时也构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型,利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长江中下游湿地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为区域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内鄱阳湖湿地区生态支撑力最高,其次是长江中游干流湿地区,洞庭湖湿地区最低.2)研究区内以武汉市为首的长江中游干流湿地区社会经济压力最大,其次是南昌市及洞庭湖湿地区,较小的是鄱阳湖的东部和长江下游湿地地区.3)通过协调发展度D分析发现:失调停滞区主要位于以长江干流一带,包括武汉市、洪湖市、公安县等,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6%;过度调整区主要位于鄱阳湖东北部和洞庭湖东南部,和长江下游部分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2%;协调发展区以鄱阳湖西南部为主,还包括环洞庭湖西北部和安徽的贵池市和望江县,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湿地区 社会经济压力 人与生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分析——以秦巴山水源涵养区为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叶文 王会肖 +3 位作者 许新宜 王红旗 王红瑞 王国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1-1072,共12页
在全国范围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生态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生态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对其客观准确的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区域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当地发展特点,在ES... 在全国范围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生态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生态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对其客观准确的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区域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当地发展特点,在ESI模型和状态空间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秦巴山水源涵养区为例,对区域的生态现状承载情况及资源开发利用与污染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角度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区域环境健康状况;采用2010年的区域统计相关数据分析了其空间序列的资源环境承载分布情况,探讨了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压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该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承载力指数最低的县市只有0.135;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南部生态承载力指数较高,最大值为0.795;水源涵养能力和固碳吐氧能力是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的主控因子。研究区社会经济压力指数较高,最高地区达到0.517,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分析表明,区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社会经济压力指数的主控因子是单位面积工业三废排放量、人口密度、能耗指数和单位面积生活污水排放量。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中南部较大,少数"超载"区域指数值高达6.790,承载力分布特点总体中部好于周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影响因子是年平均气温、植被覆盖度和单位面积生活污水排放量。脱钩指数分析显示生态或社会经济发展单方面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较小,为"相对脱钩";发展压力受植被覆盖度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等影响大,但是总体仍处发展稳定阶段,需要分区域制定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水源涵养区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 社会经济压力 ESI模型 脱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车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盼道 李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15,共15页
我国大城市停车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停车需求急剧膨胀、停车供给严重不足、停车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需要为停车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停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这些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压力机制、价格... 我国大城市停车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停车需求急剧膨胀、停车供给严重不足、停车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需要为停车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停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这些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压力机制、价格激励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政府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对于市场来说,通过价格激励机制来调节和促进停车资源的供给,进而促进停车产业化的发展;而对于政府来说,通过经济社会压力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停车供给的外部环境,进而促进停车产业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产业化 动力机制 经济社会压力机制 价格激励机制 制度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