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纲 被引量:32
1
作者 郎友兴 汪锦军 徐东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0,33,共6页
社会管理是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 社会管理是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本文属于一个框架性的研究,主要对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与目标、方向与路径、创新的基础与重点等基础性问题作一个的探索性的分析,以期成为总结与研究各地创新经验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和谐社会 社会建设 地方政府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被引量:24
2
作者 谢庆奎 谢梦醒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讨论了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毕竟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任务,因此,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 本文讨论了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毕竟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任务,因此,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互为因果、相互联动的关系,此进彼进,此退彼退,共进双赢,共退两败, 一退亦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国青 由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行了以"政府—单位"制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尽管有利于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但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政府—社区"制为主的社会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行了以"政府—单位"制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尽管有利于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但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政府—社区"制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府—单位"制的弊端,但由于行政化倾向严重,因此难以改变公民原子化状态,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了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这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新发展,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体制 政府-单位制 政府-社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德虎 曾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8,共6页
以协商民主视域审视"乡政村治"体制的现实运行可以发现,"乡政"与"村治"衔接互动不足、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村权"失控、社会协同乏力、群众参与不足和法治滞后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 以协商民主视域审视"乡政村治"体制的现实运行可以发现,"乡政"与"村治"衔接互动不足、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村权"失控、社会协同乏力、群众参与不足和法治滞后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乡村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改革党的基层领导方式,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多方参与实质性推进和健全法治保障,就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现实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农村 社会管理体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新分析框架 被引量:31
5
作者 童志锋 郁建兴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70-78,共9页
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基本路径是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本位,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变革的中间阶段,即"迈向社会本位"阶段。这一阶段会遇到诸多现实问题,如政府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差强人意。只有更加注重政府、... 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基本路径是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本位,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变革的中间阶段,即"迈向社会本位"阶段。这一阶段会遇到诸多现实问题,如政府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差强人意。只有更加注重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之间的合作治理,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的服务型、自主性与规范性,才能更好地迈向社会本位的社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体制 政府本位 社会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的结构性重塑——基于社区党组织、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角色定位的考量 被引量:8
6
作者 周义程 周忠丽 葛燕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年第3期63-68,共6页
城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的结构性重塑需要社区党组织、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准确定位好各自的角色。社区党组织应扮演好政治指导者、利益协调者、思想引导者和社区管理统筹者的角色,基层政府应成为城市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主导者、社区... 城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的结构性重塑需要社区党组织、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准确定位好各自的角色。社区党组织应扮演好政治指导者、利益协调者、思想引导者和社区管理统筹者的角色,基层政府应成为城市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主导者、社区自治的管理者和支持者,社区居委会需将角色界定为社区事务的处理者、社区自治活动的组织者、社区自治和社区与社会组织交往平台的搭建者、行政工作的协管者和民意表达的传递者。在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这三大主体角色恰当定位的前提下,结构性的体制调整也就能够初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会管理体制 社区党组织 基层政府 社区居委会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碎片化视角下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建设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跃锋 徐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9,162,共6页
针对当前有学者认为日趋加剧的社会碎片化现象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结构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的观点,从对社会碎片化的解释入手,通过对我国社会碎片化的形成及其原因、利弊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警示其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并以社会碎片化... 针对当前有学者认为日趋加剧的社会碎片化现象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结构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的观点,从对社会碎片化的解释入手,通过对我国社会碎片化的形成及其原因、利弊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警示其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并以社会碎片化为视角,提出了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思路,以期对于思考当下热门的社会建设命题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 社会管理体制 利益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30年 被引量:25
8
作者 姚华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0,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即从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到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再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社会管理体制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即从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到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再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改革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国家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的结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多主体协作治理模式,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职能转变 协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十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构想 被引量:35
9
作者 何增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共6页
笔者就利益协调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弱势群体保护体制、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服务体制、社会工作体制、社会治安体制、社会应急管理体制等十大社会管理体制下一步改革委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 笔者就利益协调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弱势群体保护体制、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服务体制、社会工作体制、社会治安体制、社会应急管理体制等十大社会管理体制下一步改革委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管理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坚持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化发展,努力开创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江苏省以苏州市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率先进行实践探索。本文在... 坚持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化发展,努力开创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江苏省以苏州市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率先进行实践探索。本文在阐述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的同时,以现代社会管理理论为指导,对苏州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筹 社会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被引量:22
11
作者 龚维斌 《行政管理改革》 2010年第4期37-41,共5页
社会管理体制是围绕社会管理活动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措施,目的是为了处理社会事务,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满足公众正当的社会需求,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体制改革 多元化 政府 社会利益关系 社会和谐稳定 管理活动 社会事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创新 被引量:15
12
作者 夏学銮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55,共2页
创新管理体制,就是把政府的力量和民间的力量融合起来,使政府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主导力量,民间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有生力量;使官民相亲,朝野相和。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创新管理体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府组织 民间组织 管理体系 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覃国慈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2-135,共4页
现行社会管理体制是为计划经济设计的,随着社会转型,面对社会阶层分化、流动人口增多、利益诉求多元、社会失范加剧的挑战,该体制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急需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按照轻重缓急,... 现行社会管理体制是为计划经济设计的,随着社会转型,面对社会阶层分化、流动人口增多、利益诉求多元、社会失范加剧的挑战,该体制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急需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按照轻重缓急,以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应急管理、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体制为重点领域,以管理主体、管理手段、工作重心、投入方向、考核指标等为关键环节,稳步推进,方能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静态管理 单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培林 《人民论坛》 2005年第10期34-35,共2页
在“十一五”时期,应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使政府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十一五”时期,应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使政府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改革 中国 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 事业单位 就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毅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70,共7页
长期以来,"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是经济和政治的从属性存在,而很少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展开研究。故对学界而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一个新问题,缺少必要的理论积累。此外,人们也常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看作是... 长期以来,"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是经济和政治的从属性存在,而很少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展开研究。故对学界而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一个新问题,缺少必要的理论积累。此外,人们也常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看作是一个单纯的实践问题,对其理论逻辑关注不够,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体制改革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理解。本文试图围绕着"体制生成论"——"体制构造论"——"体制转换论"——"体制协调论"这一系列理论分析框架,以发现社会管理体制的生成、结构特征及其变革转化的一般性规律,为新时期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改革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政治稳定”视角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昊 刘艺 《湖湘论坛》 2011年第4期66-70,共5页
现代社会中复合型政治稳定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社会内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和良性互动。这不但需要一个民主、法治的政府权威;也需要一个以社会自治与合作网络为基础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地组织起社会的分散性政... 现代社会中复合型政治稳定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社会内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和良性互动。这不但需要一个民主、法治的政府权威;也需要一个以社会自治与合作网络为基础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地组织起社会的分散性政治力量、化解严重存在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但在目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自治与合作网络的缺位却对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中国现有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框架内如何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构建合乎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自治与合作网络,以达致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复合型政治稳定"视角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政治稳定 社会管理体制 自治与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一个角度和框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周红云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64-69,共6页
社会管理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对公民社会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进行规范和协调的管理过程。社会管理的主体要实现对社会管理客体的管理,必须借助一定的社会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此,要明确政府的"社会本位"和治理... 社会管理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对公民社会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进行规范和协调的管理过程。社会管理的主体要实现对社会管理客体的管理,必须借助一定的社会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此,要明确政府的"社会本位"和治理理念是社会管理过程的根本理念;树立政府主导思想,主动承担社会管理职责,强化管理职能;强调政府管理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以培养公民参与和志愿精神,保障和促进公民社会向独立、自主、自治的方面发展为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和创新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琼莲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54-61,共8页
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其运行机理基于信任、宽容、参与和法治的思想理念。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受制于非良性路径依赖、不断增加的社会风险以及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等因素,因而要在利益协调中进行创新,且要着眼于... 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其运行机理基于信任、宽容、参与和法治的思想理念。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受制于非良性路径依赖、不断增加的社会风险以及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等因素,因而要在利益协调中进行创新,且要着眼于社会管理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抗风险机制以及利益相关方的供需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看,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的侧重点各异: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要关注法治化与宪政化,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要主张服务化与制度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要强调自主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要突出公众参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管理机制 运行机理 改革创新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由来、发展及变迁逻辑 被引量:8
19
作者 邵书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0,共6页
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城市和农村相分隔的二元式管理。前期为完成工业化,国家建立起以计划经济、统购统销、集体制、二元户籍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后期则在城市化进程下,建立起以准市场经济、承包制与村社制、低价征地... 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城市和农村相分隔的二元式管理。前期为完成工业化,国家建立起以计划经济、统购统销、集体制、二元户籍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后期则在城市化进程下,建立起以准市场经济、承包制与村社制、低价征地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城乡分治的二元式管理对加速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工占农利和城占乡利之模式。本文对该模式之由来、发展路径和变迁趋势进行了剖析并与苏联农村管理体制对比发现,中国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下其变迁方向亦另有独自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二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变迁的组织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惠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02,共3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和调整。如今,单位制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民间组织兴起,社区制逐渐出现。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来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和调整。如今,单位制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民间组织兴起,社区制逐渐出现。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来透视这一转变,可以发现无论是单位制还是社区制都必须建立在某种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基础之上,并且随着组织基础的转换,社会管理体制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单位制 街居制 社区制 组织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