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项目前期社会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慧智 王连震 张文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1,共6页
地铁项目具有投资大、施工期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建设地点多位于城市繁华区,建设和运营期间会对部分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造成影响。项目前期需要开展社会稳定性分析工作,调查受影响对象对项目建设的诉求,掌握潜在影响社会稳定性的风险,... 地铁项目具有投资大、施工期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建设地点多位于城市繁华区,建设和运营期间会对部分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造成影响。项目前期需要开展社会稳定性分析工作,调查受影响对象对项目建设的诉求,掌握潜在影响社会稳定性的风险,提出预案和措施,化解工程建设和受影响对象之间的矛盾。进行影响社会稳定性的单因素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分析,确定单因素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参考同类项目,给出各主要风险因素的权重,定量计算拟建项目的综合风险指数。以某地铁线路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为实例,给出了分析的方法和流程,并对社会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项目前期 社会稳定性分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社会稳定性的根本要素及其重要支撑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文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37,共4页
社会稳定是指全社会大多数成员能够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从而保障社会整体上的协调有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既定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社会环境的稳定... 社会稳定是指全社会大多数成员能够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从而保障社会整体上的协调有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既定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维持社会环境稳定性的根本要素包括长期的政治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广泛的文化认同,这三者分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柱,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社会稳定性”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景 王立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1-208,共8页
任何社会都想实现自身的稳定性。社会稳定性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以正义原则的稳定性问题而呈现出来。罗尔斯对稳定性的性质界定并不清晰,因而关于社会稳定性的性质及其根源也不清晰。就理论来说,社会稳定性同正义原则的逻辑关联并不一致:... 任何社会都想实现自身的稳定性。社会稳定性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以正义原则的稳定性问题而呈现出来。罗尔斯对稳定性的性质界定并不清晰,因而关于社会稳定性的性质及其根源也不清晰。就理论来说,社会稳定性同正义原则的逻辑关联并不一致:正义原则的稳定性主要体现为正义观的稳定性而非社会稳定性。在正义的理念中,社会稳定性的根源在于正义原则。只要正义原则被人们认可,并且社会按照正义原则的标准和要求运行,社会稳定性方可实现。反思正义原则的稳定性之意义在于:从理论上构建当下的社会正义原则是我们优先解决的课题;从实践上最大限度的践行正义原则,提升人民的福祉并培养人们的正义感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性 正义观 正义感 正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体制改革、意识培养与社会系统稳定性——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治国 周晨 刘娜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9-164,共6页
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相对缺失,公民社会发育缓慢,社会冲突激化,弱势群体难以获得公平正义的社会支持与利益,同时弱势群体的脆弱性使其成为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地带。本文基于社会燃烧理论,在社会系统稳定性调控机理模型的框架... 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相对缺失,公民社会发育缓慢,社会冲突激化,弱势群体难以获得公平正义的社会支持与利益,同时弱势群体的脆弱性使其成为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地带。本文基于社会燃烧理论,在社会系统稳定性调控机理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深入探究燃烧物质和助燃剂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实行对"公权力"的监督,并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司法机关培养民众的社会意识,以此建立公平社会的基本制度框架,使社会意识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朝着民主、和谐、理性、文明的目标迈进,保持社会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燃烧理论 社会系统稳定性 社会体制改革 社会意识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制度化: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格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0-13,共4页
公元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按照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新的国体和政体,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结构——功能系统(当然还很不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体意识也有了增强,从而提高了我国社... 公元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按照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新的国体和政体,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结构——功能系统(当然还很不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体意识也有了增强,从而提高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稳定性。显而易见,这种结论更多的都是从理论上一般地说的,既不够实在,也不够具体。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化 政治稳定 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行为 社会稳定性 政治规范 社会主义制度 普遍尊重 规范系统 政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城市安全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元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共5页
本文论述了开展西部城市安全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引发西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原因的分析,对突发公共事件特征的概括和对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得出中国西部城市己进入突发公共事件多发期和高发期的结论;从法律、组织、技术... 本文论述了开展西部城市安全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引发西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原因的分析,对突发公共事件特征的概括和对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得出中国西部城市己进入突发公共事件多发期和高发期的结论;从法律、组织、技术和心理这四个层面提出了加强西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和水平的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城市安全 社会稳定性 突发公共事件 群体性聚集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震后救灾宣传中值得引以为鉴的几个问题——以常熟地震为例
7
作者 龚寿荣 季锦玉 王翠菊 《地震学刊》 CSCD 1997年第4期51-54,共4页
震后救灾宣传尤其是有关震情的宣传报道与社会的稳定关系极大。本文以常熟地震为例,通过对该次地震救灾宣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今后江苏救灾宣传中应注意把握好宣传的政策性、快速性、组织性、协调性、真实性。
关键词 江苏 救灾宣传 社会稳定性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凡明 臧永刚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年第5期51-51,共1页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1.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1.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1.3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稳定性 资源储量 资源承载力 经济能力 信息使用 人均收入 可替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长龙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6期61-61,共1页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益、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益、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3)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 社会稳定性 保护 资源承载力 经济能力 信息使用 资源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茶文化新世纪走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明 《农业考古》 2000年第4期43-48,共6页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茶文化 民俗性 闲适性 和平性 统一性 社会稳定性 创新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丽英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第5期44-44,共1页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1 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1.2 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1 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1.2 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1.3 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稳定性 资源储量 资源承载力 经济能力 信息使用 人均收入 可替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破产理论的省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文睿 王婷 +2 位作者 刘彬 游进军 贺华翔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0-789,共10页
以吉林省为例,借鉴马斯洛需求理论开展各地级市分层次用水需求识别,构建“省-市”两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基于充分保障区域用水的刚性需求,引入刚性需水量对传统破产理论准则进行改进。选取人口-用水总量基尼系数、GDP-... 以吉林省为例,借鉴马斯洛需求理论开展各地级市分层次用水需求识别,构建“省-市”两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基于充分保障区域用水的刚性需求,引入刚性需水量对传统破产理论准则进行改进。选取人口-用水总量基尼系数、GDP-用水总量基尼系数、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4个指标评价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方案的社会经济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破产理论方法在省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中具有较高适用性,分解结果符合各地级市未来发展用水趋势,且均能满足各地区发展的刚性用水需求,有效提升了地区用水公平性与稳定性。具体体现在:与2020年实际分解方案相比,吉林省人口与用水总量匹配程度稳定性、GDP与用水总量匹配程度稳定性分别提升了11.03%、9.97%;大部分地级市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较现状年均有明显提升。与采用传统破产理论分解方案相比,吉林省人口与用水总量匹配程度稳定性、GDP与用水总量匹配程度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3.77%、18.32%;各地级市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变化更为合理。本研究可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精细化用水管理提供参考借鉴,同时对于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具有一定的技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 破产理论 同损失准则 分层次需水 社会经济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