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模型识别的石碑坪镇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被引量:46
1
作者 邓胜华 梅昀 胡伟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5,共4页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指标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模糊模型识别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构建评价体系指标,其中大多数指标能够准确量化;(2)基于定性与定量的模糊模...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指标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模糊模型识别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构建评价体系指标,其中大多数指标能够准确量化;(2)基于定性与定量的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对社会生态效益做出了整体的科学判断。研究结论:该案例的社会效益属于A3类(非常显著)、生态效益属于B2类(比较显著)。因此,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在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模糊模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8
2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6-323,共8页
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测算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该文首先基于耕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构了耕地利用效益体系,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然后以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2、2004和2006年4期数据... 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测算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该文首先基于耕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构了耕地利用效益体系,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然后以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2、2004和2006年4期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成本法测算了各年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发展阶段系数测度了不同质量级别单位面积耕地的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2、2004和2006年,焦作市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分别为10699.3、10830.9、14186.2和15542.3元/hm2,表明耕地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增强而增加;耕地利用社会效益占生态社会效益比重从2000年的42.99%上升到2006年的48.41%,尤其是粮食安全效益比重上升更为明显,表明粮食安全效益和社会保障效益的重要性将日趋凸现,同时也表明以往忽视社会效益单纯的耕地生态效益补偿研究是片面的;基于耕地质量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修正,焦作市2006年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的现实值从最低级别的4653.2元/hm2上升到最高级别的9333.6元/hm2,表明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的高低与其质量高低和区域支付意愿大小密切相关。通过对焦作市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与现实值的测算,为焦作市构建具有动态性和可调性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和补偿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分析 补偿标准 土地利用 生态社会效益 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玉娟 王兆君 洪亚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1,共4页
依据我国目前水库综合效益的客观评价标准,参照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我国库区... 依据我国目前水库综合效益的客观评价标准,参照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我国库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总体指标组成的模块层,人口、居民消费、教育等16个主体指标组成的准则层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比、贫困人口所占比重等89个群体指标组成的基础层等3个层次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京京 黄建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157-162,共6页
[目的]计算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为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2000,2005和2010年数据为基础,利用当量因子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计算了历年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采用社会发展阶段系... [目的]计算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为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2000,2005和2010年数据为基础,利用当量因子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计算了历年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采用社会发展阶段系数对不同等级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进行了计算。[结果]2000,2005和2010年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分别为25 032.31,34 879.15,43 700.38元/hm2,生态效益比重从2000年的15.53%上升到2010年的21.10%,而社会效益则从84.47%下降到79.90%。2005年低等、中等、高等优质耕地单位面积生态社会效益现实值分别为7 219.69,11 130.42和18 039.25元/hm2。[结论]单位面积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理论值和现实值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制定单位面积耕地的生态社会效益补偿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耕地质量等级以及该区域人们支付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利用 生态社会效益 补偿标准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邓蓉 向清华 +2 位作者 龙忠富 张洁 张定红 《贵州畜牧兽医》 2016年第6期54-58,共5页
为评价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项目实施的生态社会效益,选取项目实施重点区域大方县、威宁县、独山县为项目固定监测点,以2012年基础数据为对照,采取试验测定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项目实施对核心区植被覆盖率、土壤结... 为评价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项目实施的生态社会效益,选取项目实施重点区域大方县、威宁县、独山县为项目固定监测点,以2012年基础数据为对照,采取试验测定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项目实施对核心区植被覆盖率、土壤结构及土壤肥力、水土保持效益及参与农户经济收入、科技素质等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13、2014、2015年度项目实施农户总收入较2012年分别增长76.0%、204.0%、253.33%,项目的实施使参与农户收入显著增加,种草养畜收入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渠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强了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黔金荞麦1号”种植地0~30cm土层的pH值分别比黑麦草、玉米提高1.44%、9.11%;土壤容重减少8.46%、32.42%;孔隙度分别增加7.95%、30.49%;渗透速率提高13.79%、50.00%;毛管饱和含水量提高11.76%、32.20%;田间最大持水量增加3.39%、33.10%;有机质分别增加12.18%、40.00%;碱解氮分别增加5.45%、53%;有效磷分别增加7.38%、44.38%;速效钾分别增加12.07%、56.53%;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72.07%、93.25%,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金荞麦1号 配套技术 研究与应用 社会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浅析
6
作者 杨金福 《花卉》 2016年第12X期68-69,共2页
为了不断丰富土地的使用方式,完善生态环境,同时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向前发展,中国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该工程的实施在诸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安塞区的退耕区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有助于该地区的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经济... 为了不断丰富土地的使用方式,完善生态环境,同时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向前发展,中国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该工程的实施在诸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安塞区的退耕区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有助于该地区的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助于完成生态自然环境的不断完善,同时影响着安塞区退耕工作中相关农民的生产经营。所以,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合理分析退耕还林政策的实际效果,可以帮助相关地方政府提出更为合理的政策,保证退耕政策落实工作的开展,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持续可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工程建设 生态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村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国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乡村生态系统向前发展。本文从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角度,对我国乡村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生...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乡村生态系统向前发展。本文从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角度,对我国乡村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我国乡村生态系统具有承载人口、改善环境、提供产品、增加收入、扩大就业、观光旅游、传承文化、科普教育、培养人才,以及为城市居民养老提供场所等多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系统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如: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经济贫困、科教文卫落后、公共服务缺失、社会风气不良、村民流失和村庄消失。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我国乡村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三效"并举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久久为功原则,并采取以下措施:增强认识、搞好规划、整治环境、优化结构、提升功能、改善条件、强化公共服务、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和加速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系统 结构与功能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生态农业:历程、成效、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8
8
作者 黄国勤 王淑彬 赵其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153-5163,共11页
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方向。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模式多、效益佳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广西生态农业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群众自发,实践摸索;第二阶段(1978—1... 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方向。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模式多、效益佳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广西生态农业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群众自发,实践摸索;第二阶段(1978—1991年):模式创新,高产高效;第三阶段(1992—2002年):政府推动,全面推广;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模式优化,提质增效。60多年来,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改善品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人员素质、扩大国内外影响等7个方面。当前,广西生态农业存在着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科技薄弱,人才不足;(2)经济落后,资金缺乏;(3)生态脆弱,条件恶劣;(4)技术组装不配套,理论研究不深入;(5)意识不强,措施不力;(6)规模化不够,产业化不强。为使广西生态农业今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二是搞好规划,完善制度;三是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四是重视科技,培养人才;五是调整结构,优化模式;六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七是加强交流,开展合作;八是综合配套,全面发展;九是"三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良性循环;十是"四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同步,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农业可持续发展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公共领域与政治生态的互动与对接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旻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9,共3页
基于日益普及的互联网及其内在优势,许多政治主体经常性地借助于网络舆论参与政治,并开始打破原有的话语权格局,改变既有的力量对比和利益博弈方式,使政治生态出现了诸多新趋向。因此,必须着眼于政治稳定和发展,调控网络舆论的信... 基于日益普及的互联网及其内在优势,许多政治主体经常性地借助于网络舆论参与政治,并开始打破原有的话语权格局,改变既有的力量对比和利益博弈方式,使政治生态出现了诸多新趋向。因此,必须着眼于政治稳定和发展,调控网络舆论的信息制造和流动,调节政治生态与网络公共领域的关系,以其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接取得良好的政治一网络社会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领域 政治生态 对接 社会生态效益 网络舆论 参与政治 政治主体 博弈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C-RAS的多尺度河漫滩恢复适宜性评估框架构建与应用
10
作者 李硕星 王南希 查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4,共9页
【目的】在城市化进程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生境退化和洪水风险。恢复河漫滩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提供防洪、生态及景观游憩等多重效益。因此,如何选择优先恢复的河漫滩以平衡流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 【目的】在城市化进程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生境退化和洪水风险。恢复河漫滩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提供防洪、生态及景观游憩等多重效益。因此,如何选择优先恢复的河漫滩以平衡流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前流域管理的核心科学问题。【方法】整合高程、土地利用、植被以及土壤等多源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HEC-RAS水动力模型,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河漫滩恢复适宜性评估框架,可识别各尺度上关键的水文、生态及社会经济等参数,并采用熵权法计算漫滩恢复适宜性指数。以广州流溪河中下游流域为案例,筛选高恢复适宜性的漫滩区域,并通过水动力模型验证恢复效益。【结果】流溪河中下游地区漫滩恢复适宜性较高,共筛选出9个适宜恢复的区域,这些区域多位于平坦的河岸带林地和水源补给充足的区域。单个漫滩恢复后显著增强了河流的水文调节功能,洪峰流量降低了7.7%,流量过程更平稳,同时在小规模洪水作用下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56.52 hm^(2)。【结论】所提出的评估框架有效识别了适宜恢复的潜在河漫滩,为科学优化河漫滩恢复选址提供了量化依据。恢复后预期可提升洪水防御和生态功能,同时兼顾社会游憩需求,为流域管理与漫滩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河漫滩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恢复适宜性评估 社会-生态效益 HEC-R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9
11
作者 黄国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8,共6页
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在我国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生产的高效性、价值的珍贵性和开发利用潜力的巨大性等特征。当前,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耕地撂荒、地力下降、土壤污染、灾害频繁、效... 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在我国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生产的高效性、价值的珍贵性和开发利用潜力的巨大性等特征。当前,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着耕地撂荒、地力下降、土壤污染、灾害频繁、效益低下和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南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实行集约用地;(2)开展环境整治;(3)推行轮作休耕;(4)实施用养结合;(5)优化系统结构;(6)深化农村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自走式水稻摆盘育秧机田间作业效益分析
12
作者 冀春春 赵晨 +1 位作者 刘春 徐勤坚 《江苏农机化》 2020年第6期44-45,共2页
结合多功能自走式水稻摆盘育秧机的田间试验情况,分析了多功能自走式水稻摆盘育秧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提出了机具推广应用建议。
关键词 多功能自走式水稻摆盘育秧机 全程全面机械化 经济效益 社会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理念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文武 卿腊梅 +1 位作者 吴宇航 余婕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0期43-50,共8页
随着城镇化推进,生态空间屡遭蚕食,制约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森林作为城市中生态–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公园城市生态服务水平提升至关重要。以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例,基于公园城市理念以及城市... 随着城镇化推进,生态空间屡遭蚕食,制约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森林作为城市中生态–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公园城市生态服务水平提升至关重要。以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例,基于公园城市理念以及城市森林的生态–社会属性,初步构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综合评估结果及森林生境调查,从公园城市森林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山脉浅丘生境森林、城镇生境森林、道路交通旁生境森林、溪河流生境森林以及湿地生境森林5种典型生境森林类型;同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明确11个核心森林及其生境构建目标;最后运用最小成本路径模型识别连接生态核心的生态廊道,完善"十一核心—多条绿带"的森林生态网络格局,为天府新区森林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森林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社会效益 生境 生态网络 天府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红椒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效益分析
14
作者 许飞鸣 冀春春 +1 位作者 司明宝 何政道 《江苏农机化》 2017年第4期46-49,共4页
分析了淮安红椒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与传统人工作业效益进行对比,提出了推广应用建议。
关键词 红椒生产 机械化 经济效益 社会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水稻生态旱育秧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15
《耕作与栽培》 2008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试验示范 生态家园 旱育秧技术 贵州省 社会生态效益 栽培技术推广 生态旱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人工林质量发挥森林三大效益
16
作者 刘锋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7期93-93,98,共2页
坚持生态为重,提升质量。以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为重点,兼顾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促进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社会增效。
关键词 提升森林的量和质 树龄 树种 林木蓄积量 以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的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建 魏亚凤 杨美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3-595,共3页
针对农业综合开发无固定科教单位且工程量大,常致其科技推广边缘化,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技术推广之间脱节严重的状况,创立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委托服务及其项目任务合同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实施过程监管制和工作绩效考评制有机... 针对农业综合开发无固定科教单位且工程量大,常致其科技推广边缘化,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技术推广之间脱节严重的状况,创立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委托服务及其项目任务合同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实施过程监管制和工作绩效考评制有机配套的推广模式;构建了以"四有三结合两控制"为配套的方法体系;创建了以提升科技推广成效为目的工作机制。研制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新模式全面运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实施,有效支撑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高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科技推广 模式创新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国勤 《农学学报》 2019年第3期79-88,共10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如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不仅关系着农业本身的发展状况,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如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不仅关系着农业本身的发展状况,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正式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文章从研究历程、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研究特点等4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从制定规划、开展示范和取得实际成效等3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进展,并从研究和实践两个层面指出了当前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趋势是:研究更加深入、实践更加广泛。通过对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规划和未来趋势分析,提出了客观而又新颖的思路,将对推进当前及未来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中国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建忠 《畜禽业》 2005年第6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益生菌制剂 养鸡生产 应用 社会生态效益 动物免疫力 畜牧养殖业 动物健康 经济效益 毒副作用 畜禽业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明霞 杨怀亮 +2 位作者 李金忠 郑凤玲 许世芬 《中国瓜菜》 CAS 2008年第3期28-29,共2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全新概念的农业增产、增质、增效新技术。为确切了解其在保护地蔬菜上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笔者于2006-2007年在五莲县许孟镇科技示范园进行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试验。...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全新概念的农业增产、增质、增效新技术。为确切了解其在保护地蔬菜上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笔者于2006-2007年在五莲县许孟镇科技示范园进行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能提高棚温2-3℃,最高可达4℃;可提高大棚内CO2浓度,蔬菜产量提高24%左右,同时质量显著提高,上市时间提前5d左右;且能提高蔬菜抗病能力,减少用药量60%;每个标准大棚可消化作物秸秆3000-5000kg,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反应堆 番茄 应用 经济 社会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