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路发展视域下的内陆亚洲社会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内亚社会文化研究与"一带一路"发展有亟待解读和理解的密切联系。在"一带一路"发展整体格局中,内亚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丝路经济带的中间通道。现阶段国内内亚研究多关注地缘政治及国际关系层面的重大问题,而... 内亚社会文化研究与"一带一路"发展有亟待解读和理解的密切联系。在"一带一路"发展整体格局中,内亚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丝路经济带的中间通道。现阶段国内内亚研究多关注地缘政治及国际关系层面的重大问题,而针对社会文化深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较少。内亚社会文化研究需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路线,以文献史学的历史动态基础研究为前提,展开针对各国各民族群体现实状况的文献和田野调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齐头并进。同时,内亚社会文化研究也是西部高校文科有培育潜力的特色学科,对"十三五"期间一流学科建设有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重点发展内亚社会文化研究,既能为一流学科建设创造学术平台和师资队伍等基本条件,也能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库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内陆亚洲 内亚社会文化研究 西部高校 特色学科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趋势与中国研究者的工作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秦安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是近数十年来国际范围内的一个趋势.它不仅是全球数学教育研究逐步深化和专业化发展的突出标志,还具有更为深远的解构西方中心主义,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背景.数学文化研究、数学教育的文化研究和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是近数十年来国际范围内的一个趋势.它不仅是全球数学教育研究逐步深化和专业化发展的突出标志,还具有更为深远的解构西方中心主义,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背景.数学文化研究、数学教育的文化研究和数学教育的社会研究构成其基本论题.在人类学视野和民族学视野中所开展的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中的跨文化、种族与性别以及政治学等研究领域是其焦点和难点.国际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对中国数学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中国研究者的成果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数学教育 社会-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民族数学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词阅读的新视野——评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
3
作者 诸葛忆兵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5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浓松勤 <唐宋词社会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表演理论--在仪式和策略之间建立文化语用学模型(上) 被引量:31
4
作者 杰弗里·查尔斯·亚历山大 侯园园 徐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6,共36页
一直以来,对文化的社会研究不是被极端化为结构主义理论就是被极端化为实用主义理论,前者视意义为文本并注重探索提供相对自主性的模式,后者则将意义处理为由个人或集体行动之权变性的创发——即所谓的实践本身,并将文化模式作为权力和... 一直以来,对文化的社会研究不是被极端化为结构主义理论就是被极端化为实用主义理论,前者视意义为文本并注重探索提供相对自主性的模式,后者则将意义处理为由个人或集体行动之权变性的创发——即所谓的实践本身,并将文化模式作为权力和物质利益之反应加以分析。在本文中,我将阐述一个超越这种极化视野的文化语用学理论,以新的方式将意义结构、权变性、权力和实质性融为一体。我的论点是,实践的实质性可以由维度更多的表演概念所取代。通过对表演研究这一新领域的成果的吸收,文化语用学说明社会表演,无论个人还是集体的,是如何可能被系统地类推为剧场表演的。在定义了社会表演的要素之后,我认为,随着社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些要素已经趋于"分解"(de-fused)。只有在能够将这些日渐离析的要素"再融合"的情况下,表演才会成功。在融合化的表演中,观众认同演员,且文化剧本通过有效的舞台布景达到逼真的程度。而当诸要素重新连接的过程并不完美时,表演就会失败:表演要素仍处于分离状态,社会行动看上去不但不够本真(authentic),而且显得造作和难以令人信服。与此相对,再融合能使演员成功地传达其行动的意义并有效地实现他们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社会研究 仪式 社会表演 再融合 文化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表演理论在仪式和策略之间建立文化语用学模型(下) 被引量:13
5
作者 杰弗里.查尔斯.亚历山大 侯园园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共32页
一直以来,对文化的社会研究不是被极端化为结构主义理论就是被极端化为实用主义理论,前者视意义为文本并注重探索提供相对自主性的模式,后者则将意义处理为由个人或集体行动之权变性的创发——即所谓的实践本身,并将文化模式作为权力和... 一直以来,对文化的社会研究不是被极端化为结构主义理论就是被极端化为实用主义理论,前者视意义为文本并注重探索提供相对自主性的模式,后者则将意义处理为由个人或集体行动之权变性的创发——即所谓的实践本身,并将文化模式作为权力和物质利益之反应加以分析。在本文中,我将阐述一个超越这种极化视野的文化语用学理论,以新的方式将意义结构、权变性、权力和物质性融为一体。我的论点是,实践的物质性可以由维度更多的表演概念所取代。通过对表演研究这一新领域的成果的吸收,文化语用学说明社会表演,无论个人还是集体的,是如何可能被系统地类推为剧场表演的。在定义了社会表演的要素之后,我认为,随着社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些要素已经趋于"分解"(de-fused)。只有在能够将这些日渐离析的要素"再融合"的情况下,表演才会成功。在融合化的表演中,观众认同演员,且文化剧本通过有效的舞台布景达到逼真的程度。而当诸要素重新连接的过程并不完美时,表演就会失败:表演要素仍处于分离状态,社会行动看上去不但不够本真(authentic),而且显得造作和难以令人信服。与此相对,再融合能使演员成功地传达其行动的意义并有效地实现他们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社会研究 礼仪 社会表演 再融合 文化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科学研究之发展综述 被引量:58
6
作者 赵健 郑太年 +1 位作者 任友群 裴新宁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15-20,共6页
学习科学是在反思认知科学等学科关于学习的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基础上新近兴起的一门科学,它借鉴建构主义、认知科学、信息技术、社会文化研究和关于知识工作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汇集和整合关于脑的研究和内隐学习、非正式学习、正式学... 学习科学是在反思认知科学等学科关于学习的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基础上新近兴起的一门科学,它借鉴建构主义、认知科学、信息技术、社会文化研究和关于知识工作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汇集和整合关于脑的研究和内隐学习、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等已有对于学习的研究,采用多种现场研究的方法,对不同情境脉络中的学习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索,提出的若干关于学习的新观点,并通过创新性项目的实践和基于设计的研究,创设新型学习环境,革新学习实践。本文就学习科学兴起的背景、基础、发展历程、主要观点、主要研究方法、国际学术界动向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概括,以期给予国内学者的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 社会文化研究 知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信念的研究取向与展望 被引量:19
7
作者 苏丹 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90,183,共7页
健康信念是个体所持有的一套有关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力求达成最佳生活状态的观念系统。健康信念的研究取向主要有三种:一是实证研究取向,力图找出健康信念的若干维度,并且通过测量加以量化,以便达到科学所需要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二是... 健康信念是个体所持有的一套有关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力求达成最佳生活状态的观念系统。健康信念的研究取向主要有三种:一是实证研究取向,力图找出健康信念的若干维度,并且通过测量加以量化,以便达到科学所需要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二是诠释学研究取向,则力求解释个人心灵世界体验到的健康与疾病的意义和价值;三是社会文化研究取向,关注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在健康信念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三种研究取向从不同角度研究健康信念,也显示健康信念触及复杂的人格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信念 实证研究取向 诠释学研究取向 社会文化研究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驱动式创新——一种开放社会下的创新模式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劲 陈雪颂 《技术经济》 2010年第8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并进一步发展了设计驱动式创新这一前沿的创新模式。认为设计驱动式创新建立在社会文化开放性的基础上,并由此给出了设计驱动式创新的概念模型与机理模型。最后,针对我国社会文化日益开放的特点,对中国企业进行设计驱动式创新... 本文介绍并进一步发展了设计驱动式创新这一前沿的创新模式。认为设计驱动式创新建立在社会文化开放性的基础上,并由此给出了设计驱动式创新的概念模型与机理模型。最后,针对我国社会文化日益开放的特点,对中国企业进行设计驱动式创新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驱动式创新 开放社会 开放式创新 社会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对技术的研究与技术概念的拓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兵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20-23,共4页
无论是对于技术哲学的研究,还是对于技术史的研究,技术的概念都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研究前提。基于不同的技术概念,就会有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也就会对所研究的对象带来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当然,技术哲学本身也要研究技术的概念问题,... 无论是对于技术哲学的研究,还是对于技术史的研究,技术的概念都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研究前提。基于不同的技术概念,就会有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也就会对所研究的对象带来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当然,技术哲学本身也要研究技术的概念问题,这本是其内在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技术决定论 技术概念 人类学方法 社会文化研究 技术史 技术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S视角下逻辑研究的三种进路
10
作者 臧艳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50,共7页
STS在反思科学的进程中形成了逻辑的社会学研究,研究较少,其主要原因一则在于逻辑的特殊状态,二则在于“两种文化”的影响。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有效借鉴逻辑学的研究进展,推动逻辑的社会文化研究,至少可在三种进路上加以扩展。
关键词 逻辑的社会文化研究 STS 广义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