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婚姻家庭制度起源的社会意蕴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韦留柱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3-134,共2页
婚姻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历史的产物。从豪无禁例的原始的杂乱性交状态发展到较为稳定的家庭形态,自然选择规律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随着非婚生子女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生殖技术的应用,婚姻家庭制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 婚姻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历史的产物。从豪无禁例的原始的杂乱性交状态发展到较为稳定的家庭形态,自然选择规律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随着非婚生子女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生殖技术的应用,婚姻家庭制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重新解读婚姻家庭制度起源的社会意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自然选择 社会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克雷《名利场》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Z期29-30,共2页
萨克雷的《名利场》开创了英国现实反讽主义的先河,文中以大胆的写作手法描述了莉倍卡·夏普和爱米丽亚·塞得利不同的命运,该文既体现了对女性主义精神,也是对当时追逐金钱与名利的上流社会的无情抨击。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社会意蕴 女性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啸山庄》人物形象的社会意蕴与艺术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德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Z期57-58,共2页
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突破了哥特式小说创作模式,小说以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爱恨情仇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性扭曲、变异人生、畸形文化的社会先进文明的社会意蕴。勃朗特借鉴哥特式小说描述人物的模式,用魔鬼与天使两种人物格局,... 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突破了哥特式小说创作模式,小说以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爱恨情仇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性扭曲、变异人生、畸形文化的社会先进文明的社会意蕴。勃朗特借鉴哥特式小说描述人物的模式,用魔鬼与天使两种人物格局,将原本文学形象变得更加生动饱满,正因此,《呼啸山庄》成为维多利亚时期一部融合爱情与哥特式的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社会意蕴 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西比较中考察清代女性小说写作的社会意蕴
4
作者 张芙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8,160,共7页
清代女性的小说通俗文学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的产物。与西方女性小说比较,可以更加清楚地观照其特征。清代女作家虽然已经具有了呈现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冲动和愿望,但在与男权文化的抗争时却表现得软弱无力... 清代女性的小说通俗文学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的产物。与西方女性小说比较,可以更加清楚地观照其特征。清代女作家虽然已经具有了呈现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冲动和愿望,但在与男权文化的抗争时却表现得软弱无力。这既与女作家身处的时代社会有关,又受制于她们自身对男权文学陈规的顺应和屈从。对韵文文体的社会文化含义的深刻认同、女性自我意识的遮蔽、人文精神的缺失、审美功能的淡化,构建了清代女性通俗文学写作的悲剧性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女性小说 社会意蕴 《红楼梦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批判与本雅明“闲逛者”的社会文化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段祥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12-115,共4页
本雅明在19世纪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这一语境中,研究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作品,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现代性特征,阐释了"闲逛者"这一城市意象,辩证地把"闲逛者"与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并通过... 本雅明在19世纪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这一语境中,研究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作品,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现代性特征,阐释了"闲逛者"这一城市意象,辩证地把"闲逛者"与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并通过怀旧的方式对城市空间进行书写和批判,深刻体验到了波德莱尔诗歌的现代性以及发达资本主义的商品逻辑。本雅明笔下的"闲逛者"蕴含深刻的社会文化意蕴: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文人不得不面临的社会历史命运,任何文人都脱离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并试图以一种旁观和玩世不恭的姿态,为文人的社会反抗寻找精神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闲逛者” 波德莱尔 城市空间批判 社会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人力资本地位变革及其社会文化意蕴——基于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治理模式的分析
6
作者 孙露晞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内部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表明,这种有限合伙制股权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在于人力资本受到了充分尊重,获得了与物力资本平等的地位。正是企业人力资本的地位变革,使得"委托—代理"问题逐渐消解...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内部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表明,这种有限合伙制股权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在于人力资本受到了充分尊重,获得了与物力资本平等的地位。正是企业人力资本的地位变革,使得"委托—代理"问题逐渐消解。而这种模式的发展则依赖于全社会普遍尊重人力资本的社会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募股权基金 人力资本 社会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及其价值意蕴
7
作者 王虎学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6,共6页
毋庸置疑,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之中,这种深刻的社会变迁集中地体现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结构性的、整体性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的实质就在于从传统意义上的臣民社会向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的飞跃与质... 毋庸置疑,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之中,这种深刻的社会变迁集中地体现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结构性的、整体性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的实质就在于从传统意义上的臣民社会向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的飞跃与质变。今天,站在全面深化改革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考量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重大课题,我们必须看到,行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其明确的市场化取向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无疑给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提供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由"社会主义"所主导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在给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打上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烙印之际,也充分彰显了其深层的社会主义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 现代社会 社会主义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农民画中的社会学意蕴——刘文西与米勒农民画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程之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5-160,共6页
米勒是西方绘画史上第一位取得伟大成就的农民画家,刘文西是当代中国以表现陕北农民和农村生活而著称的杰出画家,他们虽然相隔数万里,相距上百年,但都有很深的农民情结,都以农民、农村为自己绘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都把讴歌农民、礼赞... 米勒是西方绘画史上第一位取得伟大成就的农民画家,刘文西是当代中国以表现陕北农民和农村生活而著称的杰出画家,他们虽然相隔数万里,相距上百年,但都有很深的农民情结,都以农民、农村为自己绘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都把讴歌农民、礼赞劳动、发掘并表现劳动者的真善美作为自己绘画艺术的终生追求,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两人的绘画理念、表现手法、艺术成就及其蕴含的非常深厚的社会学意蕴的比较分析,以期给当代绘画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勒 刘文西 农民画 社会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权及其实现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贤明 张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34,共5页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突出。以人的尊严和发展为核心的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让每个人都普遍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理应是人民的应有权利。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权蕴含着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突出。以人的尊严和发展为核心的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让每个人都普遍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理应是人民的应有权利。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法律、政治与社会等诸权利的价值理念与现实诉求,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权的重要路径包括为其赋予明确的法律地位、积极推行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重视权利的补偿与救济、确立并维护公正的经济秩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权 道德意蕴 法律意蕴 政治意蕴 社会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雪莲困境:《我不是潘金莲》的法治解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志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0,共3页
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以黑色喜剧的形式展现了一场严肃悲剧、无奈闹剧,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实则很真实、很现实,包含丰富的法治与社会意蕴,体现为民妇"告状"遭遇法律形式主义,官员"维稳"遭遇上访解纷机制,... 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以黑色喜剧的形式展现了一场严肃悲剧、无奈闹剧,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实则很真实、很现实,包含丰富的法治与社会意蕴,体现为民妇"告状"遭遇法律形式主义,官员"维稳"遭遇上访解纷机制,社会"套路"遭遇人际信任危机。其主题可以概括为"李雪莲困境",这是中国法制的现实困境,而要走出这一困境须坚持法治思维,让司法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是潘金莲》 法治 社会意蕴 “李雪莲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小说叙事模式的发展和演变
11
作者 李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8-182,共5页
从普罗小说开始,到1 936年左联解散,作为30年代小说主潮的左翼小说,其叙事模式有着独特之处。其发展流变中不同阶段存在着有代表性的几个叙事模式——“革命加恋爱”、“速写式”小说及社会剖析小说,从叙事学角度探寻其社会文化意蕴,有... 从普罗小说开始,到1 936年左联解散,作为30年代小说主潮的左翼小说,其叙事模式有着独特之处。其发展流变中不同阶段存在着有代表性的几个叙事模式——“革命加恋爱”、“速写式”小说及社会剖析小说,从叙事学角度探寻其社会文化意蕴,有益于重新认识左翼小说的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小说 叙事模式 社会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的文化视界──读鲍宗豪著《决策文化论》
12
作者 张华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决策主体 文化视界 决策文化 文化论 社会文化意蕴 社会文化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 决策行为 文化观 决策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