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社会形式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意蕴 |
陈洪鑫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4 |
0 |
|
2
|
从双重关系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形式论 |
魏小萍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3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的社会形式的思考 |
鲍志效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4
|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析望月清司对《大纲》解读的两个“贯穿”和一个拒斥 |
姚顺良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5
|
试论休闲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 |
吴文新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
2009 |
3
|
|
6
|
詹姆逊的“社会形式诗学”及其评价 |
张谡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7
|
社会关系与社会形式的文本意义新探——《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马克思思想分界意义的再思考 |
张政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8
|
公有制形式和社会化生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房良钧
|
《现代哲学》
|
1985 |
1
|
|
9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李宝华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0
|
社区志愿者活动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途径 |
段世江
安素霞
|
《社会工作》
|
2010 |
1
|
|
11
|
国家的社会性及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体现 |
成少森
|
《社会主义研究》
|
1986 |
1
|
|
12
|
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再认识 |
刘兴荣
|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
1989 |
0 |
|
13
|
从生产和需要的矛盾运动看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可否超越 |
王筱冬
赵恩泽
|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4
|
从按能分配到按劳分配的发展看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 |
王清海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0 |
|
15
|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基本观念论 |
吕未林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6
|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有矛盾 |
齐守印
|
《现代哲学》
|
1986 |
1
|
|
17
|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评析 |
王海燕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
18
|
初探商品生产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
陈成希
|
《财贸研究》
|
1980 |
0 |
|
19
|
浅析社会企业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异同 |
林金良
|
《社团管理研究》
|
2010 |
3
|
|
20
|
阿多诺:一位马克思主义音乐社会学的积极探索者 |
马卫星
|
《北方音乐》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