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毛细管电色谱拆分地平类药物对映体 被引量:10
1
作者 聂桂珍 李来生 +2 位作者 程彪平 周仁丹 张宏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4-1422,共9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将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到毛细管内壁,制得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柱(SECDP),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其结构.磺酸基可提供足够稳定的正向电渗流(EOF),...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将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到毛细管内壁,制得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柱(SECDP),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其结构.磺酸基可提供足够稳定的正向电渗流(EOF),基于磺丁基醚-β-环糊精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协同作用,通过优化手性添加剂浓度、pH值、施加电压、温度及有机调节剂含量等条件,利用该开管电色谱柱拆分了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等10种地平类手性药物对映体.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20mmol/L NaH2PO4(pH=4.0),含4.0mmol/L磺丁基醚-β-环糊精,乙腈的体积分数为10%-25%,施加电压15~25kV,温度为15℃,电动进样2kV×5s,检测波长为236nm.在上述条件下,分离度(R。)可达3.62,柱效达61011块/m,分析时间一般为6~15min.基于色谱分离数据,探讨了相关的手性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法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 丁基-β-环糊精 手性分离 地平类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氧鬼臼毒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朱雄 吴葆金 +4 位作者 罗厚蔚 陶磊 赵卿 郭青龙 吴畅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用正交试验优选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去氧鬼臼毒素的包合效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确证包合物的形成。经包合,使去氧鬼臼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从约0.5 mg/L提高至约5 g/L。该包合物体外、体内活性试验证实,去氧鬼臼毒素对多种肿... 用正交试验优选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去氧鬼臼毒素的包合效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确证包合物的形成。经包合,使去氧鬼臼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从约0.5 mg/L提高至约5 g/L。该包合物体外、体内活性试验证实,去氧鬼臼毒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鬼臼毒素 丁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葛根素的增溶作用及其包合物的研制 被引量:6
3
作者 谢捷 杜君琛 +2 位作者 朱兴一 杨凡 王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制备和鉴定葛根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葛根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运用相溶解度法考察不同pH条件下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葛根素的增溶作用,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和体外... 目的制备和鉴定葛根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葛根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运用相溶解度法考察不同pH条件下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葛根素的增溶作用,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和体外溶出度法鉴定包合物。结果在相同pH下随磺丁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葛根素的溶解度逐渐增加,其溶解度曲线呈AL型。冻干粉末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其在5 min的溶出度可达原料药的6倍。结论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用辅料,磺丁基醚-β-环糊精能与葛根素形成稳定的包合物,显著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β-环糊精 葛根素 包合物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辅料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药学应用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建华 宋爱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辅料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不同给药途径药物中的应用,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表明磺丁基醚-β-环糊精是近年来发现的化学修饰性水溶性环糊精,具有其他环糊精衍生物无可比拟的优点。SBE-β-CDs已... 介绍了一种新型辅料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不同给药途径药物中的应用,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表明磺丁基醚-β-环糊精是近年来发现的化学修饰性水溶性环糊精,具有其他环糊精衍生物无可比拟的优点。SBE-β-CDs已被广泛应用于注射、口服、眼部及鼻腔等不同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β-环糊精 给药途径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丁基醚-β-环糊精在巴洛沙星滴眼液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颖 石大伟 张春红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巴洛沙星滴眼液制备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制备处方中含或不含SBE-β-CD的巴洛沙星滴眼液;分别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的药物含量与有关物质;对比研究处方中含或不... 目的探讨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巴洛沙星滴眼液制备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制备处方中含或不含SBE-β-CD的巴洛沙星滴眼液;分别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的药物含量与有关物质;对比研究处方中含或不含SBE-β-CD的滴眼液的强光照射稳定性、高热稳定性以及对家兔眼部的刺激性。结果处方加入SBE-β-CD可显著降低药物的眼部刺激性,并显著增加巴洛沙星滴眼液在强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结论 SBE-β-CD具有增加药物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β-环糊精 巴洛沙星 滴眼液 刺激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吲哚美辛的包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宝勇 刘英华 +3 位作者 齐晓丹 杜秀芳 王伟 王清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3-114,118,共3页
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以及冷冻干燥法制备吲哚美辛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包合物中吲哚美辛药物的含量,计算包合率。结果表明,用研磨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最高,高达61.0%,差示... 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以及冷冻干燥法制备吲哚美辛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包合物中吲哚美辛药物的含量,计算包合率。结果表明,用研磨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最高,高达61.0%,差示扫描量热图谱说明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吲哚美辛形成了包合物。采用研磨法制备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时能给予较高的能量,可以克服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分子的空间位阻,使药物分子更容易进入主体分子空腔内,得到较高的包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丁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修宪 田伟 +3 位作者 王雪姣 冯彩霞 相会欣 孟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优化丁苯酞-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丁苯酞-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将丁苯酞包合率作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法,设定三因素五水平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丁苯酞投料比... 目的优化丁苯酞-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丁苯酞-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将丁苯酞包合率作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法,设定三因素五水平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丁苯酞投料比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并分别进行多元线性、二项式方程和三项式方程拟合,建立模型,效应面法选取最优工艺。结果丁苯酞-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67℃、时间2.09 h、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丁苯酞投料比2.6∶1,丁苯酞的包合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为2.4%。结论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该方法适用于丁苯酞-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丁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工艺优化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取代度磺丁基醚-β-环糊精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文朋 张阳倩 张毅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43-1249,共7页
为了探究合成低取代度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新工艺,以不同pH的碱性电解水为介质,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通过控制β-环糊精和1,4-丁磺内酯的摩尔比、不同pH的碱性电解水的加入量以及微波辐射的功率,在75℃下反应合成了平均取代度分别为2、... 为了探究合成低取代度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新工艺,以不同pH的碱性电解水为介质,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通过控制β-环糊精和1,4-丁磺内酯的摩尔比、不同pH的碱性电解水的加入量以及微波辐射的功率,在75℃下反应合成了平均取代度分别为2、2.5、3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收率分别达到75.2%、73.5%、70.1%,探究了不同pH的碱性电解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所得产物用核磁共振(NMR)、红外(IR)、质谱(MS)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及平均取代度计算。结果表明,该新工艺合成了低取代度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且碱性电解水pH为12.7时收率最高。与1H NMR和MS法相比,元素分析法计算产物平均取代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β-环糊精 碱性电解水 微波辐射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分离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映体 被引量:6
9
作者 孙亚男 李彤 马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7-450,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二氢黄豆苷原(dihydrodaidzein)、雌马酚(equol)和山姜素(alpinetin)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的种类和浓度、有机相...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二氢黄豆苷原(dihydrodaidzein)、雌马酚(equol)和山姜素(alpinetin)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的种类和浓度、有机相的种类和比例、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以及pH对3种化合物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 SBE-β-CD水溶液(含20mmol/L KH2PO4,pH值到4.0)(体积比为20∶80)的条件下,二氢黄豆苷原、雌马酚和山姜素的对映体都达到了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8,1.9和1.4。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拆分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分离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黄酮类化合物对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粉唑醇对映体的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宏福 李来生 +3 位作者 曹志刚 曾春 李良 刘琳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4-552,共9页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一种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毛细管手性电色谱开管柱(SECDP)。采用该电色谱柱,并在流动相中添加少量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一种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毛细管手性电色谱开管柱(SECDP)。采用该电色谱柱,并在流动相中添加少量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药粉唑醇对映体。考察了添加剂浓度、pH值、施加电压、温度及有机调节剂的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初步优化了开管电色谱柱拆分粉唑醇对映体的条件。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10 mmol·L^(-1)硼酸钠(pH=9.2),含3.0 mmol·L^(-1)磺丁基醚β-环糊精和体积分数为15%甲醇,施加电压15 kV,温度20℃,压力进样(3 psi×3 s),检测波长204 nm。在上述条件下,粉唑醇对映体分离度可达1.85,分析时间仅为8~12 min。黄瓜、梨、苹果和西红柿果蔬样品用乙腈提取,磁性石墨化碳净化,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测定果蔬中粉唑醇对映体的残留量。粉唑醇对映体在1.3~250μg·m 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第一个对映体y_1=92.56+176.81x_1,r_1=0.9993;第二个对映体y_2=46.46+177.97x-2,r_2=0.9998。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带负电荷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不仅能提供较强正向电渗流(EOF),同时有较高的手性分离选择性。所发展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分离测定快速,溶剂耗量小,测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法 甲基丙烯酸酯原位聚合物基质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手性农药分离 粉唑醇对映体 食品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阿卓乳酸对映体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虎 沈芒芒 +1 位作者 童胜强 颜继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2-615,共4页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阿卓乳酸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衍生物类型、手性添加剂浓度、流动相pH、流速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采...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阿卓乳酸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衍生物类型、手性添加剂浓度、流动相pH、流速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分离阿卓乳酸对映体的分离机制及包结常数,确定了色谱条件为YMC-Pack ODS-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含25 mmol/L SBE-β-CD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2.68)-乙腈(90∶10,v/v),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30℃,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65和28.28 min,分离度为1.68。本方法分离度好,简便易行,且比使用手性固定相分离更加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流动相添加法 阿卓乳酸 对映体拆分 丁基-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阿替洛尔对映体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采菊 贺德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5,188,共3页
采用C18固定相,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提出了阿替洛尔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选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含20mmol.L-1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pH8.2的10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甲... 采用C18固定相,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提出了阿替洛尔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选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含20mmol.L-1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pH8.2的10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甲醇-乙腈(60+35+5),紫外检测波长275nm,柱温为25℃,进样量20μL,流量为0.5mL·min-1时,分离度达到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阿替洛尔 对映体 丁基-β-环糊精 手性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分离测定盐酸度洛西汀左旋异构体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卫阳 潘端锦 陈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9-262,共4页
建立检查盐酸度洛西汀中左旋异构体的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手性添加剂环糊精种类和浓度、流动相pH和甲醇比例,确定实验条件为DiamonsilC18柱(150mm×4.6mm,5μm),10mg/mL磺丁基醚-... 建立检查盐酸度洛西汀中左旋异构体的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手性添加剂环糊精种类和浓度、流动相pH和甲醇比例,确定实验条件为DiamonsilC18柱(150mm×4.6mm,5μm),10mg/mL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溶液(磷酸调pH至2.5)-甲醇(73∶2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30nm。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盐酸度洛西汀对映体之间的分离度为2.3。左旋异构体在1.0~5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左旋异构体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1.0%),定量限为0.02μg。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度洛西汀中左旋异构体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 盐酸度洛西汀 左旋异构体 丁基-β-环糊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联萘二酚酸对映体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小静 王丽莉 阮源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7-550,共4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拆分2,2′-二羟基-1,1′-联二萘-3,3′-二甲酸(HBNC)对映体。以四种不同的β-环糊精为手性添加剂,考察环糊精的种类与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分离电压、温度等因素对HBNC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拆分2,2′-二羟基-1,1′-联二萘-3,3′-二甲酸(HBNC)对映体。以四种不同的β-环糊精为手性添加剂,考察环糊精的种类与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分离电压、温度等因素对HBNC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 mmol/L磺丁基醚-β-环糊精+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20 kV分离电压,HBNC对映体在2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达到3.31。采用(S)-叔-亮氨酸基-(S)-1-(α-萘基)乙胺手性柱,正己烷-乙醇-三氟乙酸(97∶3∶0.2,V/V)流动相,HBNC对映体在40 min内也基本达到基线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映体拆分 毛细管区带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 丁基-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