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氨基甲酸酯化变性淀粉在毛纱上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2,共4页
测试了磷酸-氨基甲酸酯化变性淀粉的透明度、黏度、黏度热稳定性以及对羊毛纤维的黏附性能,研究了该淀粉在热敏感型毛纱低温上浆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种变性方式能改善淀粉糊的透明度,提高淀粉浆液的抗凝胶性能,浆液在60~80℃... 测试了磷酸-氨基甲酸酯化变性淀粉的透明度、黏度、黏度热稳定性以及对羊毛纤维的黏附性能,研究了该淀粉在热敏感型毛纱低温上浆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种变性方式能改善淀粉糊的透明度,提高淀粉浆液的抗凝胶性能,浆液在60~80℃时仍具有良好的黏度稳定性;淀粉经复合酯化变性后,能够显著提高对羊毛纤维的黏附性能,浆液温度的降低对黏附力没有明显影响;磷酸-氨基甲酸酯化变性淀粉浆料能够用于羊毛经纱低温上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氨基甲酸酯淀粉 毛纱 黏度稳定性 上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化对氨基甲酸酯淀粉凝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志军 鲁文胜 +1 位作者 钱德胜 汪晶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3,共4页
为改善氨基甲酸酯淀粉的凝沉性质,通过改变磷酸盐、尿素对玉米淀粉的质量比,制备一系列磷酸酯化程度不同的氨基甲酸酯淀粉。通过性能对比实验,研究了氨基甲酸酯淀粉的磷酸酯化变性对淀粉浆液冷、热黏度、透明度、沉降积和冻融稳定性的... 为改善氨基甲酸酯淀粉的凝沉性质,通过改变磷酸盐、尿素对玉米淀粉的质量比,制备一系列磷酸酯化程度不同的氨基甲酸酯淀粉。通过性能对比实验,研究了氨基甲酸酯淀粉的磷酸酯化变性对淀粉浆液冷、热黏度、透明度、沉降积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酸酯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变性淀粉浆液的黏度明显提高,冷热黏度差值变小,磷酸酯化变性可进一步提高氨基甲酸酯淀粉糊的透明度,浆液的凝沉速度和凝沉程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提高,抗老化性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磷酸酯化 氨基甲酸酯淀粉 凝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氨基甲酸淀粉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磊 具本植 +1 位作者 张淑芬 杨锦宗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5,共3页
磷酸-氨基甲酸淀粉酯是一种新型的两性淀粉,与低取代度的磷酸淀粉酯相比它表现出更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将会大大拓宽变性淀粉的工业应用领域。评述了磷酸-氨基甲酸淀粉酯的合成及反应机理、分析方法、物化性能等。由淀粉、尿素与磷... 磷酸-氨基甲酸淀粉酯是一种新型的两性淀粉,与低取代度的磷酸淀粉酯相比它表现出更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将会大大拓宽变性淀粉的工业应用领域。评述了磷酸-氨基甲酸淀粉酯的合成及反应机理、分析方法、物化性能等。由淀粉、尿素与磷酸(或磷酸盐)通过真空干热反应可以来制备该产品;指出通过调节淀粉、尿素与磷酸(或磷酸盐)三者的比例可以合成出不同取代度的磷酸-氨基甲酸淀粉酯。展望了该产品的研究方向及其潜在的应用领域。该产品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决定了其在某些方面的应用可以取代聚丙烯酸等石油化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氨基甲酸淀粉 磷酸淀粉 氨基甲酸淀粉 淀粉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氨基甲酸酯化双变性淀粉在毛纱低温上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宏军 《现代纺织技术》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醋酸-氨基甲酸酯化双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测试了这种双变性淀粉的粘度、粘度热稳定性以及对羊毛纤维的粘附性能,探讨了该淀粉在热敏感型毛纱低温上浆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醋酸-氨基甲酸酯化双变性淀粉能... 研究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醋酸-氨基甲酸酯化双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测试了这种双变性淀粉的粘度、粘度热稳定性以及对羊毛纤维的粘附性能,探讨了该淀粉在热敏感型毛纱低温上浆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醋酸-氨基甲酸酯化双变性淀粉能使浆液在温度低至60℃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粘度稳定性;淀粉经复合酯化变性后,能够显著提高对羊毛纤维的粘附性能,浆液温度的降低对粘附力的影响不大;醋酸-氨基甲酸酯化变性能够满足淀粉对羊毛经纱低温上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氨基甲酸酯淀粉 毛纱 温度 粘度稳定性 上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及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韩丽珠 王文静 +4 位作者 褚忠海 吴元波 吴蕾 程昭昭 孙安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79-3081,共3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与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MCI患者和14例认知功能正常者脑脊液标本中Aβ42和P-tau水平,并对MCI患者脑脊液中P-tau和MMSE评分进...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与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MCI患者和14例认知功能正常者脑脊液标本中Aβ42和P-tau水平,并对MCI患者脑脊液中P-tau和MMSE评分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MCI组脑脊液中Aβ42水平低于对照组,P-tau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及校正受教育程度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MCI组脑脊液中P-tau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中Aβ42和P-tau水平可能为MCI诊断提供依据。MCI患者中脑脊液P-tau水平可能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β-淀粉样蛋白42 磷酸化TAU蛋白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抑制β-淀粉样蛋白诱导细胞Tau蛋白磷酸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治坤 杨红旗 +2 位作者 陆国强 丁健青 陈生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在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的细胞Tau蛋白磷酸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LiCl(1、5、10、20mmol.L-1)单独作用24h,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20μmol.L-1的凝聚态Aβ25... 目的探讨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在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的细胞Tau蛋白磷酸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LiCl(1、5、10、20mmol.L-1)单独作用24h,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20μmol.L-1的凝聚态Aβ25-35作用于SH-SY5Y细胞不同时间点,蛋白免疫印迹法研究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199、Ser396及Tau1)水平的变化;LiCl(20mmol.L-1)预处理细胞1h后,观察Aβ的作用有无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不同浓度的LiCl作用24h后,MTT法示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20μmol.L-1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点后,Tau蛋白在Ser396、Ser19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3h逐渐增加,6h达到最高峰,12h后又逐渐下降,在这3个时间点的增加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非磷酸化Tau1没有影响(P>0.05);LiCl预处理可抑制Aβ25-35的作用(P<0.05),并可诱导失活形式的GSK-3β在Ser9位点的磷酸化(p-GSK-3βSer9)表达增高。结论GSK-3β参与了Aβ25-35诱导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LiCl可通过诱导失活形式的p-GSK-3βSer9表达增高而抑制GSK-3β的活性,进而抑制Aβ诱导的细胞Tau蛋白磷酸化。该实验为研究AD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质磷酸 氯化锂 阿尔采末病 G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微波协同作用对玉米磷酸酯淀粉/秸秆纤维素可食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海涛 邵信儒 +2 位作者 姜瑞平 张东杰 马中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40,共7页
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技术制备玉米磷酸酯淀粉/秸秆纤维素(corn distarch phosphate/corn straw cellulose,CDP/CSC)可食膜,探讨超声波-微波处理条件对膜机械性能的影响。以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和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 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技术制备玉米磷酸酯淀粉/秸秆纤维素(corn distarch phosphate/corn straw cellulose,CDP/CSC)可食膜,探讨超声波-微波处理条件对膜机械性能的影响。以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和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EAB)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600 W、微波功率170 W、超声波-微波时间9 min。在此条件下可食膜的TS和EAB分别达到31.42 MPa和74.33%,与未经超声波-微波处理的膜相比分别提高62.29%和56.88%。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可食膜进行结构观察和表征,经超声波-微波协同处理的CDP/CSC可食膜表面平整,结构致密,分子间作用力加强。超声波-微波联合作用可有效提高CDP/CSC可食膜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膜 超声波-微波 机械性能 玉米磷酸淀粉 玉米秸秆纤维素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在直链淀粉手性固定相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钰萍 胡德禹 +3 位作者 宋宝安 杨松 赵军 刘冬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22-328,共7页
采用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键合型手性固定相(Chiralpak IA柱)和涂敷型手性固定相(ChiralpakAD—H柱)对6个O,O’-二烷基-α-(氟代苯乙基)氨基-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膦酸酯化合物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 采用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键合型手性固定相(Chiralpak IA柱)和涂敷型手性固定相(ChiralpakAD—H柱)对6个O,O’-二烷基-α-(氟代苯乙基)氨基-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膦酸酯化合物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在正己影异丙醇、正己影乙醇两种不同流动相条件下,6个化合物均能在AD—H柱上实现基线分离,AD—H柱的手性分离效果优于IA柱。并考察了AD—H柱在以正己影乙醇作流动相时,不同温度及乙醇浓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化合物的分离因子、分离度均增大,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15%范围内,随乙醇浓度的降低,化合物的分离度增大,分离因子基本保持不变。表明AD-H柱可推荐用于此类化合物的半制备手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氨基膦酸酯化合物 直链淀粉-三(3 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手性拆分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磷酸锆对热塑性淀粉塑料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薛灿 银鹏 +2 位作者 杨政 郭斌 李盘欣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0,35,共4页
通过挤出注塑工艺制备了α-磷酸锆(α-Zr P)改性的热塑性淀粉塑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α-Zr P对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耐水及转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α-Zr P含量为0.2%时,淀粉塑料的拉伸强度从未加时的1.94 MPa达到最高的4.5 M... 通过挤出注塑工艺制备了α-磷酸锆(α-Zr P)改性的热塑性淀粉塑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α-Zr P对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耐水及转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α-Zr P含量为0.2%时,淀粉塑料的拉伸强度从未加时的1.94 MPa达到最高的4.5 MPa,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冲击强度由50.4 k J/m2增加到55.32 k J/m2;表面接触角由46.34°增加到70.46°,耐水性改善明显;转矩流变曲线表明此时具有较高的峰值扭矩,加工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塑料 Α-磷酸 阳离子淀粉 插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α-1,4-葡聚糖淀粉磷酸化酶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晨 胡会刚 +3 位作者 贾利强 决登伟 赵秋芳 陈宏良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3200-3204,共5页
为了研究香蕉(Musa nana Lour.)α-1,4-葡聚糖淀粉磷酸化酶(α-1,4-glucan starch phosphorylase,PHS)基因家族的特征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香蕉PHS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查找、鉴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香蕉中共鉴定出2个成员,Ma... 为了研究香蕉(Musa nana Lour.)α-1,4-葡聚糖淀粉磷酸化酶(α-1,4-glucan starch phosphorylase,PHS)基因家族的特征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香蕉PHS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查找、鉴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香蕉中共鉴定出2个成员,Ma PHS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784 bp,编码927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4.8 ku,等电点为6.59;Ma PHS2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517 bp,编码83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95.09 ku,等电点为6.09。Ma PHS1和Ma PHS2分别含有17个和15个外显子;Ma PHS1和Ma PHS2均含有淀粉磷酸化酶的保守性基序,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Musa nana Lour.) α-1 4-葡聚糖淀粉磷酸化酶 生物信息 基因家族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受体2通过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志强 杨柳 +3 位作者 黄睿 黄斌 李晓佳 王晓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3-1461,共9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β_(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通过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且构建靶向S1PR2的干扰序列用于干预细胞中S1PR2的表达。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发现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S1PR2干预后模型组内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01)。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1)。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APP、Tau、p-Tau和PSD95的表达,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降低模型组细胞内APP、Tau和p-Tau的表达,增加突触蛋白PSD95的表达,可显著改善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P<0.001)。另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ATP的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以分析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显著降低了细胞中ATP的产生,增加了ROS含量,减少了线粒体膜电位(P<0.001)。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ATP的产生,降低ROS含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P<0.001)。最后,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AKT/mTOR通路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促进了p-AKT/AKT及p-mTOR/mTOR的表达,S1PR2干预后显著抑制AKT/mTOR通路的激活(P<0.001)。总而言之,S1PR2可能通过促进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受体2 β淀粉样蛋白_(25-35) 阿尔兹海默症 线粒体功能 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yrococcus furiosus葡聚糖磷酸化酶催化淀粉合成葡萄糖-1-磷酸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尧 吴绵斌 +1 位作者 杨立荣 林建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7-422,共6页
将Pyrococcus furiosus来源的编码葡聚糖磷酸化酶的glg P基因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在E.coli中重组表达并催化淀粉合成G-1-P。在反应条件优化基础上,以不同的淀粉为底物,GPase均表现出较强的催化能力。在原料预处理、高浓度底物催化及补... 将Pyrococcus furiosus来源的编码葡聚糖磷酸化酶的glg P基因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在E.coli中重组表达并催化淀粉合成G-1-P。在反应条件优化基础上,以不同的淀粉为底物,GPase均表现出较强的催化能力。在原料预处理、高浓度底物催化及补料催化研究的基础上,以7.5%玉米淀粉为初始底物,反应16 h后补入2.5%玉米淀粉,继续反应32 h,G-1-P产量达250.34 mmol·L^(-1),底物转化率达65.1%,与相同浓度的可溶性淀粉相比,G-1-P产量及转化率(252.9mmol·L^(-1),65.9%)均相近,表明廉价易得的玉米淀粉可以代替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生产G-1-P,大幅降低G-1-P生产的原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磷酸化酶 葡萄糖-1-磷酸 酶催化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仔鼠海马磷酸化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_(1-4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清 张亮 +2 位作者 陈伯成 陈娴 张国琴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怀孕大鼠注射丙泊酚对其后代空间认知探索能力及海马磷酸化tau蛋白(P-tau)、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沉积表达的影响。方法 3个月龄24只雌鼠与8只雄鼠按雌雄比3∶1合笼受孕。怀孕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孕鼠分为早期组(E组)... 目的探讨怀孕大鼠注射丙泊酚对其后代空间认知探索能力及海马磷酸化tau蛋白(P-tau)、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沉积表达的影响。方法 3个月龄24只雌鼠与8只雄鼠按雌雄比3∶1合笼受孕。怀孕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孕鼠分为早期组(E组)、中期组(M组)、晚期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6只。E组、M组、L组经腹腔注射丙泊酚80 mg·kg-1·d-1,连续注射7 d。C组注射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代替丙泊酚。在孕鼠子代30日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取其海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丝氨酸202位点磷酸化tau蛋白及Aβ(1-42)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65.60±7.23)s相比,E组(51.20±8.11)s、M组(36.00±6.44)s、L组(47.20±12.30)s,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组仔鼠海马Aβ(1-42)和P-tau含量较E组、L组、C组高[Aβ(1-42):(27.38±5.90)比(12.65±2.08),(13.79±3.37),(65.60±7.23);P-tau:(26.35±5.83)比(13.65±3.46),(14.56±3.82),(8.49±1.20)]。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亦显示M组仔鼠海马Aβ(1-42)和P-tau含量较E组、L组、C组高[Aβ(1-42):(88.6±7.43)比(71.60±6.79),(13.79±3.37),(65.80±6.28);P-tau:(230.13±8.22)比(210.42±2.20),(210.95±1.75),(200.65±1.57)],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期多次注射丙泊酚损伤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孕中期暴露致损伤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海马P-tau、Aβ(1-42)沉积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海马 MORRIS水迷宫 磷酸化TAU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己酸酯化淀粉的制备及其浆膜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伟 张正桥 +3 位作者 吴兰娟 徐珍珍 倪庆清 鲁育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86,共6页
为降低淀粉膜的脆性,以改善淀粉浆料在经纱上浆中的使用效果,采用三聚磷酸钠和己酸酐为酯化剂,对酸解淀粉进行了磷酸酯-己酸酯化变性处理,以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水溶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双重酯化改性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并对... 为降低淀粉膜的脆性,以改善淀粉浆料在经纱上浆中的使用效果,采用三聚磷酸钠和己酸酐为酯化剂,对酸解淀粉进行了磷酸酯-己酸酯化变性处理,以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水溶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双重酯化改性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淀粉所制备薄膜进行了X射线衍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改性不仅能够降低淀粉膜结晶度,明显提升淀粉膜断裂伸长率,降低其断裂强度,从而减少了淀粉膜的脆性,提升了其韧性,而且可以改善淀粉膜的水溶性;磷酸酯-己酸酯化淀粉(PCS)浆膜的断裂伸长率从3.15%(总取代度0.028)增加到3.91%(总取代度0.059),而断裂强度从32.8 MPa降低到28.1 MPa,显示这种复合改性对淀粉膜脆性的降低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浆料 磷酸-己酸酯化 磷酸-己酸酯化淀粉 表观黏度 浆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分离-安培检测器测定淀粉酶解液中的6-磷酸葡萄糖
15
作者 潘广文 叶明立 +2 位作者 胡忠阳 张婷婷 钟乃飞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2年第A01期43-44,共2页
建立了淀粉酶解液中6-磷酸葡萄糖(G6P)的离子色谱分离一电化学检测方法。样品经稀释、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采用IonpacAGl8(50mm×4mm)和IonpacASl8(250mm×4mm)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以EGCⅡ产生的氢氧化钾为流动相,梯... 建立了淀粉酶解液中6-磷酸葡萄糖(G6P)的离子色谱分离一电化学检测方法。样品经稀释、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采用IonpacAGl8(50mm×4mm)和IonpacASl8(250mm×4mm)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以EGCⅡ产生的氢氧化钾为流动相,梯度淋洗,流速1.0mL/min,安培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6-磷酸葡萄糖与主要杂质葡萄糖和其他组分的分离度良好。进样25μL条件下,6-磷酸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0.06-10.00mg/L,相关系数为0.9995,回收率为93%-10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检出限为0.02mg/L(信噪比为3)。方法灵敏度高,无杂质干扰,前处理简便,用于6-磷酸葡萄糖主要组分和中间体的分离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 6-磷酸葡萄糖 电化学检测器 淀粉酶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Aβ_(25-35)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彭小松 陈晓春 +2 位作者 黄俊山 朱元贵 李永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所致大鼠海马神经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向成年大鼠海马背侧注射凝聚态Aβ25355nmol制备AD样大鼠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625、12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所致大鼠海马神经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向成年大鼠海马背侧注射凝聚态Aβ25355nmol制备AD样大鼠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625、125、25μmol·kg-1)处理,14d后处死,采用镀银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显示大鼠脑内[pS396]tau、[pSpS199/202]tau、[pT231]tau的表达水平情况,以及总tau蛋白的水平(tau5);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GSK3β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变化。结果凝聚态Aβ2535注射组神经元纤维走行紊乱,增粗、肿胀密集成宽带状,轴突深染;而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脑内总tau的水平下降,[pS396]tau、[pSpS199/202]tau、[pT231]tau的表达明显低于Aβ2535注射组(P<001),以25μmol·kg-1保护作用最明显;GSK3β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亦明显低于Aβ2535注射组,与正常和假注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25μmol·kg-1作用最明显。结论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诱导的A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GSK3β的活性而降低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磷酸 糖原合成激酶-3 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志皂苷减轻Aβ_(1-40)诱导的AD大鼠脑神经元tau蛋白Ser^(396)位点的过度磷酸化 被引量:28
17
作者 徐柯乐 陈勤 +4 位作者 刘伟 姚媛媛 夏醒醒 张蓓蕾 李燕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对β-淀粉样肽1-40(Aβ1-40)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海马CA1区注射Aβ1-40建立AD模型,并用远志皂苷(18.5 mg/kg、37.0mg/kg和74.0 mg/kg)对大鼠进行灌胃治疗;免疫...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对β-淀粉样肽1-40(Aβ1-40)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海马CA1区注射Aβ1-40建立AD模型,并用远志皂苷(18.5 mg/kg、37.0mg/kg和74.0 mg/kg)对大鼠进行灌胃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脑神经元中总tau蛋白、p-tau(Ser396)、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磷酸酶2A(PP2A)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脑神经元中总tau蛋白含量、tau蛋白Ser396位点磷酸化以及PKA、PP2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1-40组大脑神经元中总tau蛋白含量、tau蛋白Ser396位点磷酸化水平和PK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PP2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Aβ1-40组相比,远志皂苷各治疗组大鼠大脑神经元中总tau蛋白含量、tau蛋白Ser396位点磷酸化水平和PK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明显,而PP2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远志皂苷可能是通过下调PKA蛋白表达量,上调PP2A蛋白表达量,减轻AD大鼠脑神经元中tau蛋白Ser396位点的过度磷酸化,使神经细胞免遭Aβ1-40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皂苷 Β-淀粉样肽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TAU蛋白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型两性淀粉一步合成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友全 童张法 张本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通过木薯淀粉与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在不同反应介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合成的对比实验,以及三聚磷酸钠在水和水-乙醇反应介质中的各自性质变化测定分析,研究了同时进行阴、阳离子化反应磷... 通过木薯淀粉与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在不同反应介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合成的对比实验,以及三聚磷酸钠在水和水-乙醇反应介质中的各自性质变化测定分析,研究了同时进行阴、阳离子化反应磷酸型两性淀粉一步合成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碱性的水-乙醇介质中,三聚磷酸钠水解可被有效抑制,而以酸酐结构的分子状态存在;用三聚磷酸钠作为阴离子化反应试剂一步合成磷酸型两性淀粉,反应过程中三聚磷酸钠保持酸酐结构、阳离子基团上存在负氧离子是同时引入季铵型阳离子、磷酸型阴离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淀粉 反应机理 三聚磷酸 3--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亲水性胶体和两种变性淀粉对青稞-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禹洁 牛黎莉 +4 位作者 张珍 包雪梅 王婷婷 方琳凯 张盛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45-149,154,共6页
将青稞面粉与小麦面粉以7∶3比例混合,制成青稞-小麦基础粉。将黄原胶(XG)、瓜尔豆胶(GG)和马铃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DP-PS)、木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DP-CS)按不同比例分别添加到该基础粉中,利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研究两种亲水性胶... 将青稞面粉与小麦面粉以7∶3比例混合,制成青稞-小麦基础粉。将黄原胶(XG)、瓜尔豆胶(GG)和马铃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DP-PS)、木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DP-CS)按不同比例分别添加到该基础粉中,利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研究两种亲水性胶体和两种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对青稞-小麦基础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水溶性胶体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均可改善青稞-小麦基础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对于吸水率而言,GG和ADPCS可以更显著地降低青稞-小麦基础粉面团的吸水率(p<0.05)。就缩短面团的形成时间而言GG和ADP-PS的效果更明显。ADP-PS对增加面团稳定时间方面有略微地改善。在蛋白质的弱化、淀粉的糊化、淀粉糊化胶的热稳定性及淀粉的回生特性方面两种胶体都可以达到减弱的作用,并且ADP-CS在这些方面的减弱作用较ADP-PS更明显。根据这两种亲水性胶体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在青稞-小麦面团的流变学性质中表现出的特点以及面条用粉的标准可选用GG和ADP-CS作为改良剂更好地用于青稞面条的制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小麦面团 黄原胶 瓜尔豆胶 乙酰化二淀粉磷酸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双水相萃取分离α-淀粉酶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邱树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2-14,共3页
研究了PEG/磷酸盐双水相系统分离纯化α-淀粉酶的工艺,对PEG分子量、pH、相浓度、NaCl浓度、酶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液双水相 分离 萃取 Α-淀粉 PEG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