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素-1对肺组织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伏文 罗自强 +4 位作者 冯丹丹 管茶香 张长青 秦晓群 孙秀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 在离体肺组织培养模型上观察低浓度 (1×10 -13 ~ 1× 10 -9mol·L-1)内皮素 1(ET 1)对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脂质主要成分磷脂酰胆碱 (PC)合成的限速酶———CTP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 (CCT)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 目的 在离体肺组织培养模型上观察低浓度 (1×10 -13 ~ 1× 10 -9mol·L-1)内皮素 1(ET 1)对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脂质主要成分磷脂酰胆碱 (PC)合成的限速酶———CTP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 (CCT)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成年大鼠肺组织培养 ,以 [M 14 C]胆碱作为前体参入CDP 胆碱 ,液闪测定14 C放射性强度 ,反映CCT活性。结果 ①CDP [M 14 C]胆碱的产量随微粒体和胞浆蛋白量增加、反应时间延长 (0~ 30min)而增多 ;②ET 1(1× 10 -12~ 1× 10 -9mol·L-1)以剂量依赖性提高微粒体CCT活性 ;③ET 1(1× 10 -10 mol·L-1)作用 8h ,微粒体CCT活性开始增强 ,随作用时间延长 (8~ 16h) ,酶活性逐渐增强 ;④ET 1(1× 10 -10 mol·L-1)可提高细胞微粒体CCT活性 ,而降低胞质CCT活性 ;⑤H 7和W 7均可分别抑制ET 1(1× 10 -10mol·L-1)促微粒体CCT活性增强的效应。结论 ET 1可促进肺组织细胞胞质CCT向微粒体转位 ,增加微粒体CCT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内皮素-1 肺组织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对肺组织CTP: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管茶香 周伏文 +3 位作者 罗自强 秦晓群 张长青 孙秀泓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活性肠肽 (VIP)对肺组织微粒体中CTP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无血清成年大鼠肺组织培养 ,提取标记有1 4C的反应产物CDP -胆碱 ,液闪测定1 4C放射性强度 ,反映CTP :磷酸胆碱二胞... 目的 :观察血管活性肠肽 (VIP)对肺组织微粒体中CTP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无血清成年大鼠肺组织培养 ,提取标记有1 4C的反应产物CDP -胆碱 ,液闪测定1 4C放射性强度 ,反映CTP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观察VIP对该酶影响的量 效关系与时 效关系以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H 7和钙调蛋白阻断剂W 7预处理后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①浓度为 3× 10 - 8mol·L- 1 的VIP可引起微粒体CTP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的活性增强 ,并随着VIP浓度增加 ,酶活性增加 (P <0 .0 1)。②用 3× 10 - 7mol·L- 1 VIP作用 8h ,酶的活性开始显著增强 (P <0 .0 1) ,随着作用时间延长 ,酶活性逐渐增加。③H 7和W 7可显著抑制 3× 10 - 7mol·L- 1 的VIP对CTP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的增强作用。结论 :肺内神经肽VIP可促进成年大鼠肺组织微粒体中CTP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组织 CTP 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 活性 影响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赤藓糖醇磷酸胞苷酰转移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吉利 陈灿 +4 位作者 周雅情 吴文海 孙勇 王星 陈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91,共18页
甲基赤藓糖醇磷酸(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MEP)途径是生产萜类化合物前体异戊二烯基二磷酸(isopentenyl diphosphate,IPP)和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DMAPP)必要的生化途径之一,该途径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 甲基赤藓糖醇磷酸(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MEP)途径是生产萜类化合物前体异戊二烯基二磷酸(isopentenyl diphosphate,IPP)和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DMAPP)必要的生化途径之一,该途径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及病原体体内,而哺乳动物中不存在。MEP途径包含的7个关键酶都可以作为新型农药和医药的作用靶标。甲基赤藓糖醇磷酸胞苷酰转移酶(2-C-methyl-D-erythritol-4-phosphate cytidyltransferase,IspD)是MEP途径的第三个关键酶,它的活性位点亲脂性低,但拥有独特的变构位点,近年来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利用IspD小分子抑制剂来阻断MEP通路,从而间接地抑制萜类化合物的生成,可以造成病菌和植物的死亡,达到杀菌或除草目的。本文对IspD结构、催化机理、IspD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可为以IspD作为靶标的抑制剂的筛选以及新型农药和医药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 甲基赤藓糖醇磷酸转移 变构位点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酿酒酵母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CCT酶)基因的工程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丹 夏冰 汪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0,69,共3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DE3)/p ET-29a-cct在培养基中传代50次过程中菌种的稳定性,通过将菌体和菌落的形态、质粒的稳定性、质粒酶切图谱和重组CCT酶的表达量及活性作为指标进行考察,来评价该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显示,重... 为了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DE3)/p ET-29a-cct在培养基中传代50次过程中菌种的稳定性,通过将菌体和菌落的形态、质粒的稳定性、质粒酶切图谱和重组CCT酶的表达量及活性作为指标进行考察,来评价该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显示,重组CCT酶基因的工程菌在转接50次的过程中质粒稳定性高,其保有率为90%,表达产物可达发酵液总蛋白的15%以上。该菌在第50代后仍具有转化活性,说明工程菌转化活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胆碱转移(CCT) 质粒稳定性 工程菌稳定性 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胆碱的合成和转运对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牛冬梅 汪俊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314-1318,共5页
肝为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提供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但同时又接受来自血浆脂蛋白中的PC。肝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的分泌需要PC的生物合成,最近的研究显示5'-胞苷二磷酸-胆碱途径(cytidin... 肝为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提供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但同时又接受来自血浆脂蛋白中的PC。肝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的分泌需要PC的生物合成,最近的研究显示5'-胞苷二磷酸-胆碱途径(cytidine 5'-diphosphocholine,COD-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甲基化途径参与了PC的生物合成。文中就PC的合成和转运对VLDL分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胆碱转移 极低密度脂蛋白 磷脂乙醇N-甲基化 磷脂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与细胞周期 被引量:1
6
作者 常平安 秦文珍 魏进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47-952,共6页
卵磷脂作为哺乳动物细胞膜结构组成的重要成分,在细胞增殖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卵磷脂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中关键酶的共同作用调节卵磷脂的变化规律,尤其是CTP: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和非钙依赖的磷脂酶A2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卵磷脂作为哺乳动物细胞膜结构组成的重要成分,在细胞增殖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卵磷脂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中关键酶的共同作用调节卵磷脂的变化规律,尤其是CTP: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和非钙依赖的磷脂酶A2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简述卵磷脂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卵磷脂周期性变化规律的调节机理,并就卵磷脂和细胞周期的关系及其重要生物学意义与相关疾病发生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周期 CTP-磷酸胆碱转移 非钙依赖的磷脂A2 神经病靶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m修饰酶PCIF1调控靶基因ACOT8参与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彭进 王伟宁 +2 位作者 谭智 叶冠男 周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8-376,共9页
背景与目的:最新证据显示N6, 2’-O-二甲基腺苷(N6, 2’-O-dimethyladenosine,m6Am)修饰酶磷酸化C末端结构域相互作用因子1(phosphorylated c-terminal domain-interacting factor 1,PCIF1)可能是胃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然而... 背景与目的:最新证据显示N6, 2’-O-二甲基腺苷(N6, 2’-O-dimethyladenosine,m6Am)修饰酶磷酸化C末端结构域相互作用因子1(phosphorylated c-terminal domain-interacting factor 1,PCIF1)可能是胃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然而,这种新的PCIF1分子机制与胃癌进展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分析PCIF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调控靶基因酰基辅酶A硫代酯酶8(acyl-CoA thioesterase 8,ACOT8)在胃癌进展中的机制。方法:使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非胃癌组织中的PCIF1表达,并分析了PCIF1表达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收集2019年——2021年长沙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89对胃癌组织和匹配的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PCIF1表达。在体外实验中,将SNU5细胞分为PCIF1敲低(shPCIF1)组和相应对照(sh-NC)组,将AGS细胞分为载体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和PCIF1过表达(PCIF1)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和transwell法分析了PCIF1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此外,在PCIF1过表达的AGS细胞中敲低ACOT8并进行了拯救实验。采用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来测定PCIF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PCIF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并且PCIF1高表达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与sh-NC组相比,sh-PCIF1组的细胞活力、EdU阳性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NC组相比,PCIF1组的细胞活力、EdU阳性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在PCIF1过表达的AGS细胞中,敲低ACOT8的表达可降低细胞活力、EdU阳性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在体内实验中,与NC组相比,PCIF1过表达组裸鼠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PCIF1在胃癌细胞系和组织中上调。此外,PCIF1/ACOT8轴参与介导胃癌细胞的恶性行为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 2’-O-甲基腺 磷酸化C末端结构域相互作用因子1 基辅A硫代酯8 胃癌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龙胆GrCM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东 李彩霞 王元忠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5,共8页
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胞苷酰转移酶是赤藓糖磷酸酯(MEP)途径中的第三个催化酶。以滇龙胆转录组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克隆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胞苷酰转移酶基因GrCMS,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序列分析... 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胞苷酰转移酶是赤藓糖磷酸酯(MEP)途径中的第三个催化酶。以滇龙胆转录组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克隆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胞苷酰转移酶基因GrCMS,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序列分析显示,GrCMS基因(登录号KJ917164)开放阅读框(ORF)长933 bp,编码310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34.23 kD,等电点为7.68。蛋白质序列分析显示,GrCMS无信号肽,为亲水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可能定位叶绿体;具有CMS保守结构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rCMS蛋白与长春花CrCM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原核表达结果表明,GrCMS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定量PCR结果表明,GrCMS基因主要在叶中表达。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和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转移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CCTα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量随稚鱼生长发育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冯硕恒 蔡佐楠 +1 位作者 麦康森 艾庆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2-757,共6页
研究旨在克隆大黄鱼磷脂酰胆碱合成关键基因磷脂酰胆碱胞苷转移酶α(CCTα)基因全长,并检测其表达量随稚鱼生长发育的变化。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从大黄鱼肝脏中成功扩增出CCTα的全长。同时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日龄大黄... 研究旨在克隆大黄鱼磷脂酰胆碱合成关键基因磷脂酰胆碱胞苷转移酶α(CCTα)基因全长,并检测其表达量随稚鱼生长发育的变化。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从大黄鱼肝脏中成功扩增出CCTα的全长。同时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日龄大黄鱼稚鱼CCTα的表达变化。序列分析表明,CCTα全长2419 bp(Gen Bank登录号:KF006239.1),包括273 bp的5'端非编码区,1107 bp的开放阅读框,1010 bp的3'端非编码区,共编码36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相比其他物种,大黄鱼CCTα基因与红鳍东方鲀的亲缘关系较近。定量结果表明,孵化后,大黄鱼仔稚鱼CCTα的表达量随日龄的变化先显著升高,在15日龄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并趋于平稳,CCTα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大黄鱼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磷脂 合成代谢 个体发育 磷脂胆碱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