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京哲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针对该通路的抑制剂正在开发中。本文重点介绍该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讨论靶向该通路的药物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抑制剂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激活AGC家族激酶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平章 王欣 +1 位作者 罗楹 吴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31,共9页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者(master),能够激活包含PKB在内的一系列的AGC激酶家族成员.PDK1磷酸化这些激酶的保守区域Tloop区,使它们充分激活,从而调节细胞代谢,生长,扩散,生存,抗凋亡等诸多生理过程.本文就PDK1调节AGC激酶的活性,与功能上命名的PDK2的关系,PDK1分子自身的调节,PH结构域对自身活性及AGC激酶活性的影响,PDK1定位以及作为一个新药物靶标等方面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PDK1 PDK2 AGC激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与苏氨酸蛋白激酶1信号通路小檗碱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玉善 王婷婷 +6 位作者 孟中华 尚莎莎 郑峻萌 宗永华 司春婴 梁亚州 关怀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分别为对照组、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分别为对照组、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mol/L组、小檗碱20μmol/L组、小檗碱40μmol/L组、小檗碱50μmol/L组,干预24 h或48 h。采用细胞计数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小檗碱最佳浓度和时间。将PMA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檗碱组、抑制剂组、小檗碱+抑制剂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含量;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1和磷酸化Akt1(p-Akt1)抗体蛋白含量。结果干预24 h时,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40μmol/L组和50μmol/L组巨噬细胞活性降低(P<0.05);干预48 h时,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mol/L组、小檗碱20μmol/L组、小檗碱40μmol/L组、小檗碱50μmol/L组巨噬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0.89±0.02)%、(0.82±0.03)%、(0.71±0.02)%、(0.62±0.03)%、(0.53±0.02)%vs(1.01±0.01)%,P<0.05]。小檗碱20μmol/L组处理24 h时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大,作为最佳浓度和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升高,TGF-β_(1)含量、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降低,TGF-β_(1)含量、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小檗碱组比较,小檗碱+抑制剂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升高,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激活PI3K/Akt1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并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其向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蛋白 LDL 巨噬细胞 磷酸肌醇3-激酶 PI3K/Ak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骨形态发生蛋白-15通路与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发育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艳青 陈丽云 +1 位作者 张正红 王正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哺乳动物卵巢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其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程序化过程,确保了正常卵母细胞成熟并使其具有受精能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具... 哺乳动物卵巢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其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程序化过程,确保了正常卵母细胞成熟并使其具有受精能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卵泡的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磷脂酰肌醇-3激酶/骨形态发生蛋白-15信号通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控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15是卵巢卵母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旁分泌作用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过程。本文主要概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15作为蛋白激酶B/叉头转录因子家族-3a下游信号分子对这一过程的调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卵巢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等卵巢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骨形态发生蛋白-15 卵泡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B及其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邹伟 李兆育 +1 位作者 李春蕾 崔肇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蛋白激酶B(PKB)是原癌基因c akt的表达产物 ,它参与由生长因子激活的经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I3K)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与许多蛋白激酶相似 ,PKB分子具有一特殊的AH/PH结构域 (AH/PHdomain) ,后者能介导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PKB是PI3K... 蛋白激酶B(PKB)是原癌基因c akt的表达产物 ,它参与由生长因子激活的经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I3K)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与许多蛋白激酶相似 ,PKB分子具有一特殊的AH/PH结构域 (AH/PHdomain) ,后者能介导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PKB是PI3K直接的靶蛋白。PI3K产生的脂类第二信使PI 3,4, P2 和PI 3,4,5 P3等均能与PKB和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 (PDK)的AH/PH结构域结合 ,使二者转位于质膜上并活化。PDK也能使PKB磷酸化而激活 ,激活的PKB又进一步激活抗细胞凋亡机制、葡萄糖代谢 (糖原合成、糖酵解及葡萄糖的摄取 )及蛋白质合成等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b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对使用陈皮半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文强 黄小波 +1 位作者 王宁群 陈玉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64-367,370,共5页
目的探讨配对使用陈皮半夏对家兔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节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方法取20只家兔,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陈皮半夏治疗组和陈皮半夏+LY294002(PI3K/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组,每... 目的探讨配对使用陈皮半夏对家兔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节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方法取20只家兔,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陈皮半夏治疗组和陈皮半夏+LY294002(PI3K/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组,每组5只。给予对照组家兔基础饲料喂饲,其余各组予以高脂饲料并实施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术后对陈皮半夏治疗组和陈皮半夏+LY294002组家兔使用中药灌胃。通过HE染色,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陈皮半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PI3K和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 (1)颈动脉内PI3K与p-Akt蛋白表达相对量,模型组为107.0±2.6和113.0±1.7,陈皮半夏治疗组为174.7±14.5和186.3±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PI3K/Akt通路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后,颈动脉血管内皮的PI3K和p-Akt表达(117.0±4.0、127.3±4.7)低于陈皮半夏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造模后4周,病理检查显示兔颈动脉内膜轻度增生程度陈皮半夏组轻于模型组。结论陈皮半夏有可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PI3K和p-Akt的表达,发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陈皮 半夏属 磷酸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剑 李立 +7 位作者 王晓川 张升宁 李来邦 莽源祎 高扬 陈永林 任刚 李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Ser308)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HIRI组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 217、5. 456,P值均<0. 01);经亚低温处理后大鼠肝组织中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 434、14. 116,P值均<0. 01)。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的血清AST、ALT活性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HIRI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百分比[(42. 25±3. 50)%]明显高于Sham组[(3. 21±0.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 187,P <0. 01);相比于HIRI组,MH组明显下调了细胞凋亡百分比(12. 42±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 784,P <0. 01),且HIRI组与MH+LY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38. 19±2.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 059,P> 0. 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HIRI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 101,P <0. 05),促凋亡蛋白Bax、fas和fasl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 016、4. 735、10. 201,P值均<0. 01),亚低温处理之后可明显下调HIRI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而MDA在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MH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894、2. 731,P值均<0. 05),但MD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 888,P <0. 05)。此外,亚低温+LY294002处理明显下调了MH组对肝组织中SOD、MDA和GSH-Px表达的调控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999、2. 944、2. 620,P值均<0. 05)。结论亚低温对HIR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发挥下调肝细胞凋亡和增强体内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再灌注损伤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磷酸化蛋白激酶B及半胱氨酸天冬酶-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袁晓东 李云 +2 位作者 刘惠萍 赵东 张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12只(模型成功率为75(,死亡后补充动物)约300g的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12只(模型成功率为75(,死亡后补充动物)约300g的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6)、缺血模型对照组(n=48)及治疗组(n=48)。治疗组于缺血前6h和2h各灌胃给予1次西洛他唑,以后每隔24h在相应时间点给药,其它各组灌胃给予等量二甲基亚砜。缺血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于缺血10min再灌注0h、1h、12h、24h、72h、7d后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p-Akt和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后0h、1h,治疗组海马CA1区p-Akt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缺血后24h、72h、7d,治疗组海马CA1区caspase-3平均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以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caspase-3表达水平,并可抑制再灌注后p-Akt水平的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b 半胱氨酸天冬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周期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范文斌 赵建宁 包倪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近年的研究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enase B,PKB/Akt)信号通路是骨形成和骨重建的关键调控信号,文中研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PI3K... 目的近年的研究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enase B,PKB/Akt)信号通路是骨形成和骨重建的关键调控信号,文中研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PI3K/Akt信号抑制剂PF-04691502处理MC3T3-E1细胞后,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抑制剂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100±5.6)%比较,30、150、750 nmol/L的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64.7±4.1)%、(42.3±1.1)%、(15.9±0.4)%,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越明显。同时,与对照组比较,1μmol/L PF-04691502处理组sub-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1.45±0.43)vs(0.27±0.21),P<0.01],且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降低。结论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能将MC3T3-E1细胞阻滞于G1期,能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 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三磷酸3-激酶B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衰老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障碍
10
作者 李梓光 韦存 +1 位作者 赵磊 周其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27-3437,共11页
目的探究肌醇-三磷酸3-激酶B(ITPKB)对衰老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障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使用GO、GSEA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公共数据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与衰老相关疾病中睾丸组织中相关通路和基因的表达。D-半乳糖腹腔注射构... 目的探究肌醇-三磷酸3-激酶B(ITPKB)对衰老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障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使用GO、GSEA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公共数据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与衰老相关疾病中睾丸组织中相关通路和基因的表达。D-半乳糖腹腔注射构建衰老小鼠模型;培养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NC组)、衰老组(D-gal组)、抑制剂组(GNF362组)和D-gal+GNF362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睾酮、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含量。q-PCR检测IL-1α、IL-6、TNF-α、ITPKB 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StAR、3β-HSD、ITPKB、LC3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53、P21、StAR、ITPKB蛋白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结构。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ITPKB在衰老小鼠睾丸中高表达。衰老小鼠血清睾酮水平较年轻组小鼠降低。衰老组小鼠较年轻组小鼠睾丸中IL-1α、IL-6、TNF-α、ITPKB mRNA水平及P53、P21、ITPKB蛋白水平升高;StAR、3β-HSD、LC3蛋白质水平及线粒体自噬水平下降。与D-gal组的细胞相比,D-gal+GNF362组细胞上清液睾酮水平升高,线粒体自噬水平显著提升。结论ITPKB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衰老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睾酮缺乏 肌醇-磷酸3-激酶b 衰老 睾酮替代疗法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CR7、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会枝 李晟磊 +3 位作者 庞霞 郑湘予 赵志华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PKB或Akt)的表达,探讨CCR7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ESCC、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CR7...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PKB或Akt)的表达,探讨CCR7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ESCC、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CR7、PI3K、Akt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CCR7、PI3K及Akt 3个指标蛋白阳性表达率(72.6%、66.1%、59.7%)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29.0%、35.5%、12.9%)、正常食管黏膜组织(8.1%、14.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SCC组织中CCR7与PI3K、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4、0.306,P均<0.05)。ESCC组织中CCR7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PI3K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Ak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ESCC组织中高表达的CCR7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ESCC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CCR7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人蛋白激酶C与磷酸肌醇3-激酶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赖家春 邹辉标 +6 位作者 董立芸 陈盛安 沈冠男 杨泽福 赵学峰 谢祥栋 杨希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61-3365,共5页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多等有关。目的探讨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综合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入院后按相关指南行调脂、抗血小板、平稳血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火罐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分别以血清PKC、PI3K水平较基线升高30%定义为有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情况、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情况,及其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结果315例患者中,因个人原因提前出院3例,中途未完成火罐法治疗5例,最后住院满1周并完成火罐法治疗307例,其中试验组158例,对照组14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28例,无效12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117例,无效4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7.07,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25例,无效124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126例,无效32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1.65,P<0.01)。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 火罐法治疗可上调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水平,且其本身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开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火罐法 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处理 蛋白激酶C 磷酸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巨噬细胞发生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锦霞 张晴雯 +1 位作者 李银虹 姜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对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杨梅素抗结核作用的机理。方法用CCK8法检测杨梅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安全的用药范围;... 目的对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杨梅素抗结核作用的机理。方法用CCK8法检测杨梅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安全的用药范围;以H37Ra菌株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组,并设空白组和药物处理组。按感染复数(MOI,即细菌∶细胞=10∶1)加入模型组、药物处理组,共孵育4h后,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以弃掉未进入胞内的MTB。药物处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的杨梅素作用24h,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以此筛选出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作用浓度;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0.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冰上裂解细胞10min,菌落形成单位(CFU)法检测巨噬细胞胞内荷菌量;杨梅素作用感染细胞不同时间(30、60、180min)后Western blot测定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以Image J软件做蛋白定量分析,用GraphPad Prism 7.0制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杨梅素在100μmol/L浓度以下细胞生存率在90%左右,对细胞毒性较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0.52±0.01)相比,杨梅素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处理均能促进LC3Ⅱ的表达(0.59±0.02、0.65±0.01、0.71±0.01、0.8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4,t=7.91、P=0.00,t=9.77、P=0.00,t=16.37、P=0.00);而较模型组p62蛋白(0.86±0.02),药物处理亦能抑制p62的表达(0.72±0.01、0.86±0.00、0.60±0.02、0.58±0.01),25μmol/L杨梅素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46),12.5、50、100μmol/L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t=9.53、P=0.00,t=12.01、P=0.00);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00μmol/L;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对胞内MTB的抑制率为21.02%;模型组细胞在MTB感染后30、60、180min时,PI3K/Akt/mTOR通路中Akt蛋白的磷酸化(p-Akt)水平(1.23±0.01、1.52±0.01、0.74±0.02)明显增加,而杨梅素作用相同的时间后,可明显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0.99±0.01、0.96±0.01、0.4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t=30.06、P=0.00,t=18.60、P=0.00);而模型组磷酸化mTOR(p-mTOR)蛋白水平仅在MTB感染后180min(0.57±0.00)明显增加(t=94.61、P=0.00),杨梅素作用180min亦能抑制mTOR蛋白的磷酸化(0.4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0)。结论杨梅素通过抑制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来杀灭胞内的M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巨噬细胞 自噬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杨梅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并诱导MGC-803细胞自噬 被引量:19
14
作者 乔丹 李英顺 +8 位作者 邢健 孙沛林 王莹 张莹莹 陈丽艳 任香善 林贞花 金京春 朴英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3-618,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对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使用(0、 5、 15、 25、 50)μmol/L BAI处理胃癌MGC-803细胞24、 48、 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吖啶橙(AO)染色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对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使用(0、 5、 15、 25、 50)μmol/L BAI处理胃癌MGC-803细胞24、 48、 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吖啶橙(AO)染色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确定MGC-803细胞的自噬情况,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LC3、 P6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 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BAI可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BAI处理的MGC-803细胞内酸性溶酶体显著增加, LC3表达增强;BAI处理后可显著降低PI3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 LC3-Ⅱ/LC3-Ⅰ比值增加、上调P62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素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MGC-803细胞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胃肿瘤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3-蛋白激酶C通路探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性损伤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刘强 俞华 +1 位作者 董立红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2-2116,共5页
目的探讨IP3蛋白激酶C通路在高糖条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实验组(10 mmol/L、20 mmol/L葡萄糖)和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 目的探讨IP3蛋白激酶C通路在高糖条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实验组(10 mmol/L、20 mmol/L葡萄糖)和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IP3-蛋白激酶C(PKC)通路中PKC的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K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体积增大,伸展度减小,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20 mmol/L葡萄糖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20 mmol/L葡萄糖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IP3水平(587.9±15.2)ng/ml相较对照组IP3水平(738.9±1.0)ng/ml降低(P<0.05),高糖处理下,PK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IP3-PKC通路可能参与高糖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过程,因此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IP3-蛋白激酶C通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介导葛根素改善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学攀 朱明明 +3 位作者 余曦 贺稳 陈晗 施洪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4-821,共8页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介导葛根素改善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法筛选出合适的葛根素以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浓度。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介导葛根素改善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法筛选出合适的葛根素以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浓度。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葛根素组(葛根素组),缺氧复氧+葛根素+LY294002处理组(葛根素+抑制剂组),每组均设3个复孔。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葛根素预处理细胞后以及葛根素预处理细胞的同时加入LY294002后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葛根素预处理对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后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cl-2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Hoechest染色检测葛根素预处理对EA.hy92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葛根素(10^(-7)mol/L)明显升高缺氧复氧后EA.hy926细胞活力(P<0.001),并显著上调Bcl-2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Bax、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的表达(P均<0.01)。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后,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加入LY294002(10μmol/L)后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ax的表达水平升高(P均<0.01)。结论:葛根素对缺氧复氧诱导的EA.hy926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内皮细胞 葛根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促进创面血管化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起 王甲汉 +3 位作者 刘亮 李志清 任加良 吴永恒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通路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产生及血管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各8只:假烫组、烫伤组、烫... 目的: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通路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产生及血管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各8只:假烫组、烫伤组、烫伤+p38MAPK抑制剂组和烫伤+NF-κB抑制剂组.除假烫组以外,其余各组均制作深Ⅱ°烫伤模型,其中烫伤+p38MAPK抑制剂组和烫伤+NF-κB抑制剂组于烫伤后15 min和12 h分别静脉注射SB203580和PDTC;各组大鼠均于伤后48 h处死并取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创面组织中VEGF的含量和血管微密度(MVD),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38MAPK和IκBα的表达.结果:和假烫组相比,伤后48 h,烫伤组创面组织中VEGF的质量浓度明显上升,为(0.81±0.19)ng/m L和(2.88±0.32)ng/m L,(P<0.05);MVD值明显增加,为(3.12±0.72)和(8.08±2.10),(P<0.05);p38 MAPK含量升高,为(966±176)和(4778±332),(P<0.05);IκBα含量下降,为(2 327±310)和(1 278±149),(P<0.05).使用SB203580和PDTC均能抑制烧伤后创面组织中VEGF含量的上升和血管化.预先给予SB203580能抑制烧伤后创面组织中p38MAPK含量升高,但对IκBα含量无显著影响;预先给予PDTC可以防止烧伤后创面组织中IκBα含量的下降,而对p38MAPK表达无影响.结论:在烧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NF-κB/IκB通路是两个平行和独立的信号转导通路,两者间无直接的联系,但共同调节着烧伤后VEGF的产生与创面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VEGF 创面愈合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及其在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吉茹 朱宇旌 +1 位作者 邵彩梅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2-698,共7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信号途径 细胞凋亡 肌肉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翠萍 杨和平 +1 位作者 张珍祥 徐永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SB203580(p38蛋白激酶抑制剂)+LPS组、PDTC(NF-κB抑制剂)+LPS组和SB203580+PDTC+LPS组。分别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SB203580(p38蛋白激酶抑制剂)+LPS组、PDTC(NF-κB抑制剂)+LPS组和SB203580+PDTC+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p38蛋白激酶和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胞核NF-κB和p38蛋白激酶染色显著增强,而I-κB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SB203580、PDTC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NF-κB,p38蛋白激酶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显著增强I-κB的表达(均P<0.05)。同时应用PDTC和SB203580预孵育肺泡巨噬细胞,与LPS刺激组相比,p38蛋白激酶和NF-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I-κB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但分别与SB203580+LPS和PDTC+LP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蛋白激酶和NF-κB活化;p38蛋白激酶可能通过调节I-κB降解而调控NF-κB的活化,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最重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脂多糖 肺泡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小胶质细胞HMGB1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瑞珂 张琴琴 +1 位作者 杨胜辉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7-972,共6页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TNF-α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小...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TNF-α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设立对照组、TNF-α组(25 ng/m L)、TNF-α(25 ng/m L)+SB 203580组(10μmol/L)、SB203580组(10μmol/L),各组细胞经药物处理16 h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HMGB1和磷酸化p38MAPK表达情况,用反转录PCR检测HMGB1 m RNA表达。结果:经TNF-α刺激后,大鼠小胶质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中HMGB1蛋白表达增高;SB 203580可抑制TNF-α诱导的磷酸化p38 MAPK表达(P<0.01),同时下调HMGB1m RNA和HMGB1蛋白的表达。结论:TNF-α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晚期炎症因子HMGB1的表达,并且其诱导机制与p38 MAPK被快速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小胶质细胞 Sb203580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