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死后肝脏磷酸果糖激酶-2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金菊 李斌 +5 位作者 焦白光 付佳 黄红 宋宇 彭其毅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4-85,89,F000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大鼠肝脏组织内磷酸果糖激酶-2(PFK-2)含量的变化。方法大鼠105只随机分为三组,以不同方式(失血、窒息、断颈)处死。分别于死后0、1、2、4、8、12和24h取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PF... 目的分析不同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大鼠肝脏组织内磷酸果糖激酶-2(PFK-2)含量的变化。方法大鼠105只随机分为三组,以不同方式(失血、窒息、断颈)处死。分别于死后0、1、2、4、8、12和24h取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PFK-2变化。结果三组不同死亡原因大鼠肝脏组织内PFK-2的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规律性减弱趋势。结论大鼠肝脏组织内PFK-2的变化可以反映死亡时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 磷酸果糖激酶-2 含量 肝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果糖激酶-1与磷酸果糖激酶-2不是同工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赣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91-91,共1页
磷酸果糖激酶-1与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的反应性质、底物都相同,但是它们的产物是不同的。因此,严格的说它们不是同工酶。
关键词 磷酸果糖激酶-1 磷酸果糖激酶-2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PFKFB3)抑制剂3PO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萍 韦芳 +3 位作者 顾青 曹阳 田敏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6-phosph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抑制剂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酮[3-(3-pyridinyl)-1-(4-pyridinyl)-2-propen-1-one,3PO]对高糖环境下人脐... 目的探讨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6-phosph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抑制剂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酮[3-(3-pyridinyl)-1-(4-pyridinyl)-2-propen-1-one,3PO]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UVEC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高渗组(5.5 mmol·L^(-1)葡萄糖+24.5 mmol·L^(-1)甘露醇)、高糖组(30.0 mmol·L^(-1)葡萄糖)及高糖+3PO组(30.0 mmol·L^(-1)葡萄糖+10μmol·L^(-1) 3PO)。细胞同步化后按分组情况更换相应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MTS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体外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FKFB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KFB3及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均为P<0.05);24 h高糖组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升高(P>0.05),48 h高糖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被抑制(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均为P<0.05);24 h高糖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但在48 h高糖组中细胞迁移率升高不明显(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及高糖组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均明显减弱(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减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PFKFB3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不大(P>0.05),高糖组PFKFB3 m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PFKFB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及高糖组中p-ERK/ERK蛋白比值及PFKFB3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p-ERK/ERK蛋白比值及PFKFB3蛋白表达下降(均为P<0.05)。结论 PFKFB3抑制剂3PO可明显降低高糖环境下HUVEC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 6-磷酸 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 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在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敏 吕红彬 +5 位作者 何跃 欧阳科 周琦 田敏 向小红 曹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hosp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目的定量检测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hosp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PFKFB3在PDR患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确诊为PDR拟行单眼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2例(42眼)作为试验组,并根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进一步将试验组分为非注药组和注药组,纳入同期诊断为全层黄斑裂孔(full thickness macular hole,FTMH)及黄斑前膜(preretinal membrane of the macula,PRMM)的20例(20眼)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的玻璃体和血清标本,定量检测各组标本中的PFKFB3和VEGF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玻璃体中PFKFB3水平为(463. 17±381. 28)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158. 43±86. 88)ng·L^-1](t=4. 919,P <0. 001),试验组血清中PFKFB3水平为(153. 45±83. 78)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92. 72±32. 42)ng·L^-1](t=4. 098,P <0. 001)。非注药组患者玻璃体中PFKFB3水平为(797. 29±387. 44) ng·L^-1,明显高于注药组[(257. 56±181. 49) ng·L^-1](t=5. 230,P <0. 001),而非注药组血清中PFKFB3水平与注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679,P=0. 501)。非注药、注药组和对照组患者玻璃体与血清中的PFKFB3水平无相关性(非注药组:r=0. 194,P=0. 471;注药组:r=0. 071,P=0. 731;对照组:r=0. 254,P=0. 279)。试验组患者玻璃体中VEGF水平为(1713. 50±1386. 90)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205. 52±92. 93) ng·L^-1](t=7. 014,P <0. 001);试验组血清中VEGF水平为(224. 98±168. 08)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86. 80±36. 51) ng·L^-1](t=5. 082,P <0. 001)。非注药组患者玻璃体中VEGF水平为(3399. 72±510. 06) ng·L^-1,明显高于注药组[(675. 82±242. 57) ng·L^-1](t=20. 014,P <0. 001),非注药组血清中VEGF水平为(373. 40±174. 23) ng·L^-1,明显高于注药组[(133. 65±73. 10) ng·L^-1](t=5. 228,P <0. 001)。非注药、注药组和对照组患者玻璃体与血清中的VEGF水平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非注药组:r=0. 952,P <0. 001;注药组:r=0. 423,P=0. 031;对照组:r=0. 776,P <0. 001)。非注药组、注药组和对照组患者玻璃体中PFKFB3与VEGF水平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非注药组:r=0. 865,P <0. 001;注药组:r=0. 587,P=0. 002;对照组:r=0. 807,P <0. 001),而在血清中仅注药组的PFKFB3与VEGF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 444,P=0. 023)。结论PFKFB3可能参与了PDR的发生发展过程;VEGF可能通过上调PFKFB3的表达而参与PDR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 6-磷酸酶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磷酸果糖-2-激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魏莱 王喆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3-989,共7页
目的检测6-磷酸果糖-2-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2,PFKFB)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本院9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相应90例癌旁组织中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及... 目的检测6-磷酸果糖-2-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2,PFKFB)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本院9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相应90例癌旁组织中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的表达。结果 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和HIF1-α在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例数分别为57、59、59、51和60,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PFKFB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P<0.01),临床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的高表达提示了临床预后差(P<0.01),但在临床分期低的患者中不存在这种差异(P>0.05)。PFKFB3的表达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1)。而PFKFB1、PFKFB2和PFKFB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FKFB家族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预后差,并且其作用同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组织芯片 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 6-磷酸 缺氧诱导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KFB3、S1P2在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tBHQ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敏 余曦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3,PFKFB3)、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2,S1P2)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的... 目的研究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3,PFKFB3)、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2,S1P2)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 BHQ)与PFKFB3、S1P2的关系。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组和t BHQ组。后两组诱导2型DM模型,其中t BHQ组于造模成功后7 d在高脂高糖饲料中添加10 g·L-1t BHQ进行干预,DM组大鼠继续使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于t BHQ干预后4周和12周各组大鼠心脏采血,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PFKFB3、S1P2、VEGF蛋白及m RNA的分布和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三组大鼠在4周和12周的FPG、FINs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4周和12周时各组中均可见PFKFB3、S1P2、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免疫组织化学及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PFKFB3、S1P2、VEGF蛋白及m 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和12周时,DM组PFKFB3、S1P2、VEGF的表达较NC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 BHQ组PFKFB3、S1P2、VEGF的表达较DM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4周比较,12周时DM组PFKFB3、S1P2、VEGF的蛋白和m RNA表达均增加(均为P<0.05),t BHQ组S1P2蛋白和m RNA的表达较4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4周和12周时DM组凋亡指数均较NC组增多,t BHQ组均较DM组减少(均为P<0.05);与4周比较,12周时DM组凋亡指数增高,t BHQ组降低(均为P<0.05)。结论PFKFB3、S1P2及VEGF共同参与2型DM大鼠视网膜的病理过程,其可能是通过PFKFB3/VEGF/S1P2信号途径起作用,并可能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相关;tBHQ对2型DM大鼠视网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磷酸-2同工酶3 1-磷酸鞘氨醇受体2 叔丁基对苯二酚 糖尿病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F2KP基因的分子改造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7
作者 王婷 何炜 +2 位作者 何文锦 叶冰莹 陈由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年第3期207-211,共5页
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fructose-6-phosphate,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F2KP)是影响生物碳积累和分配的调控关键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激酶和酯酶两种催化活性的双功能酶。为筛选出高酯酶酶活性的改造酶分... 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fructose-6-phosphate,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F2KP)是影响生物碳积累和分配的调控关键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激酶和酯酶两种催化活性的双功能酶。为筛选出高酯酶酶活性的改造酶分子,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与片段缺失方法改造蔗叶F2KP基因,将蔗叶F2KP基因的Asp442、His508和Arg446分别突变为Gly、Ala和Pro,并且将分别缺失F2KP基因的酯酶的大部分和激酶的大部分构建F2KP激酶重组片段和酯酶重组片段,将突变后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PIC9K双酶切后进行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经过菌落PCR和双酶切重组质粒均证明已将目的片段转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载体构建 果糖_6-磷酸 2-激酶 果糖-2 6-磷酸酯酶(F2KP)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8
作者 张雷 王俊轶 +3 位作者 何翔 吴敏 李国平 黄锦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加重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PAO1菌株感染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LEC-5a 2 h后,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5(ATG5)、6-磷酸果糖-2-...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加重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PAO1菌株感染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LEC-5a 2 h后,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5(ATG5)、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和钙黏蛋白5(CDH5)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ATG5、PFKFB3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采用小干扰RNA(siRNA)分别敲减ATG5、PFKFB3后,RT-qPCR检测ATG5、PFKFB3和CDH5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FKFB3和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并采用乳酸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乳酸的水平。采用PAO1菌株感染小鼠后,肺组织切片病理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分析荧光标记的内皮细胞PFKFB3和VE-cadherin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O1感染HULEC-5a细胞后,PFKFB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CDH5 mRNA表达减少(P=0.023),V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01),且连续性被破坏,乳酸含量升高(P=0.017)。与PAO1感染HULEC-5a细胞比较,PAO1感染敲减PFKFB3的HULEC-5a细胞后,CDH5 mRNA表达增加(P=0.043),VE-cadherin荧光连续性得到恢复,乳酸含量降低(P=0.047);PAO1感染敲减ATG5的HULEC-5a细胞后,PFKFB3 mRNA(P=0.013)和蛋白表达(P=0.003)均增加,CDH5 mRNA(P=0.020)和VE-cadherin蛋白表达(P=0.001)均减少,乳酸含量升高(P=0.015)。PAO1感染小鼠后,病理HE染色结果显示,肺泡内明显的红细胞渗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比较,PAO1感染小鼠内皮细胞PFKFB3表达增加,VE-cadherin荧光减弱,且不连续。结论PA可能通过AGT5调控PFKFB3通路,破坏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而加重小鼠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肺血管内皮细胞 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 6-磷酸酶3 自噬相关基因5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KFB3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H4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向荣 杜菊梅 吴宗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3-369,共7页
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糖酵解限速酶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phosphatase 3,PFKFB3)的表达水平及PFKFB3抑制剂PFK15对胶质瘤H4细胞增殖、迁移、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的影响... 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糖酵解限速酶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phosphatase 3,PFKFB3)的表达水平及PFKFB3抑制剂PFK15对胶质瘤H4细胞增殖、迁移、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的影响。方法:采集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31例恶性脑胶质瘤及相应瘤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和瘤旁组织中PFKFB3的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的(1.25、2.5、5.0μmol/L)PFK15抑制胶质瘤H4细胞的PFKFB3表达,通过MTT法、EdU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分别观察PFK15对H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的影响。结果:PFKFB3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瘤旁组织[(80.60±8.98)%vs(41.57±10.16)%,P<0.05]。MTT和EdU实验结果显示,PFK15可明显抑制H4的增殖活性(P<0.05),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FK15处理后的H4细胞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注射PFK15的裸鼠H4细胞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裸鼠[(254.15±154.25)vs(801.52±224.25)mm3,P<0.01]。结论:PFKFB3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下调PFKB3可显著抑制胶质瘤H4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体内成瘤,PFKFB3可作为恶性胶质瘤生物治疗潜在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H4细胞 糖酵解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磷酸-2同工酶3 PFK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KFB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鹏 龚阳 +4 位作者 刘道江 张翔 张佳楠 杨高亮 方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8-274,共7页
背景与目的:6-磷酸果糖激酶-2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 3,PFKFB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析PFKFB3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作用及... 背景与目的:6-磷酸果糖激酶-2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 3,PFKFB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析PFKFB3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72例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FKFB3的表达,并分析PFKFB3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胃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中PFKFB3的表达。shNC及shPFKFB3质粒转染至胃癌细胞中,采用RTF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分别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EdU实验、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析PFKFB3下调后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采用Western blot分析PFKFB3影响胃癌细胞生长的机制。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PFKFB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PFKFB3高表达与胃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另外,RTF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也同样证实PFKFB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且PFKFB3的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沉默胃癌细胞中PFKFB3的表达后,其生长能力明显减弱(P<0.01),胃癌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1),细胞周期G1期阻滞(P<0.01)。PFKFB3通过激活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而调控胃癌细胞的生长。结论:PFKFB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沉默PFKFB3的表达后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PFKFB3可能是胃癌靶向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磷酸果糖激酶-2同工酶3 胃癌 生长 凋亡 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带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文美 陶陶 +3 位作者 吴霜 王廷龙 杨正奕 张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2-529,共8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带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模型组(n=24)和丰富环境组(n=24)。后两组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脑缺血60 min再灌注...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带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模型组(n=24)和丰富环境组(n=24)。后两组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脑缺血60 min再灌注模型。丰富环境组造模后立即饲养在丰富环境中。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 d、7 d、14 d、21 d、28 d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NSS)进行评估。术后1 d和28 d,神经功能评估后各组取12只,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结构,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半暗带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双磷酸酶3(PFKFB3)mRNA和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缺血半暗带ATP、ADP和AMP变化,计算能量负荷(EC)。结果术后14 d后,丰富环境组mNSS评分持续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1 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丰富环境组缺血半暗带细胞出现水肿、核固缩边缘化、成空泡状排列等病理改变,ATP含量及EC下降(P<0.05),HIF-1α、GLUT1和PFKFB3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5)。术后28 d,与模型组相比,丰富环境组病理改善,缺血半暗带区ATP含量及EC增高(P<0.05),HIF-1α、GLUT1和PFKFB3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5)。结论丰富环境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上调HIF-1α及其下游基因GLUT1和PFKFB3表达,改善葡萄糖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丰富环境 葡萄糖代谢 缺氧诱导因子- 葡萄糖转运蛋白-1 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 6-磷酸酶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