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水疱性口炎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
1
作者 王梦迪 樊文杰 +5 位作者 张震 赵瑞红 李华玮 刘昆 郑鸣 王亚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3,共8页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K-IN-1在细胞水平上的安全使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I3K-IN-1对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凋亡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分析PI3K-IN-1处理PK-15细胞感染VSV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RT-qPCR分析VSV N基因的mRNA表达量;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利用病毒滴度测定试验检测PI3K-IN-1对VSV子代病毒滴度的影响;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分析PI3K-IN-1对VSV-GFP中GFP蛋白荧光强度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0μmol/L PI3K-IN-1对PK-15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细胞凋亡率无影响,但随着PI3K-IN-1浓度的增加,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当PI3K-IN-1的浓度为10μmol/L时,对VSV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PI3K-IN-1处理组VSV 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DMSO(CK)组且呈时间依赖趋势;VSV-GFP感染12 h和24 h时,PI3K-IN-1处理组与CK相比,GFP阳性荧光细胞比例极显著降低;PI3K-IN-1处理组子代病毒滴度与CK相比在感染12、24 h时显著降低,在感染36 h时极显著降低。综上,PI3K-IN-1可有效抑制VS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为研究和开发抗VSV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疱性口炎病毒 磷脂肌醇-3激酶抑制剂 抗病毒 体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放射抵抗机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卢妍蓓 李正娟 +1 位作者 雷蕾 罗晶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放射治疗是OSCC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原位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较常见,致死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肿瘤具有显著的放射抵抗,存活的癌细胞可表...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放射治疗是OSCC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原位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较常见,致死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肿瘤具有显著的放射抵抗,存活的癌细胞可表现出增殖、侵袭和迁移增强,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甚至获得癌干细胞表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通常称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信号组分广泛参与OSCC发生发展和治疗预后的调控,已被证明与OSCC放射抵抗呈正相关;但其具体调控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索。本综述聚焦PI3K信号通路与OSCC的放射抵抗,从癌细胞、癌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三方面总结当前的研究进展,讨论PI3K介导的放射抵抗分子机制,以期为提高OSCC放疗敏感性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辐射耐受性 磷脂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京哲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针对该通路的抑制剂正在开发中。本文重点介绍该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讨论靶向该通路的药物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抑制剂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诊断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红亮 王建国 +4 位作者 张会 吴勇锋 汪恺 王晓波 徐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年以来发表的AFP、PIVKA-Ⅱ和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QUADAS)检查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软件、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对AFP、PIVKA-Ⅱ和GPC-3单用和联合使用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AUC值最高,为0.88(95%CI:0.85~0.91),其次是GPC-3和AFP;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AUC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PIVKA-Ⅱ联合GPC-3诊断的AUC值最高,为0.90(95%CI:0.87~0.92)。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和GPC-3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0.75和0.76),但GPC-3的特异度不如PIVKA-Ⅱ和AFP(AFP、PIVKA-Ⅱ和GPC-3分别为0.87、0.88和0.81);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敏感度较单个标志物诊断时有所提高,但特异度无明显提高。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诊断比值比(DOR)最高,为22(95%CI:13~36),其次是GPC-3和AFP;两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DOR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AFP联合GPC-3诊断的DOR最高,为25(95%CI:9~67);三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时的DOR明显降低,为10(95%CI:7~45)。结论:单个标志物用于肝癌诊断时,PIVKA-Ⅱ的诊断价值更高。两种标志物联合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三种标志物联合未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实际,推荐AFP联合PIVKA-Ⅱ用于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清学标志物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与苏氨酸蛋白激酶1信号通路小檗碱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玉善 王婷婷 +6 位作者 孟中华 尚莎莎 郑峻萌 宗永华 司春婴 梁亚州 关怀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分别为对照组、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分别为对照组、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mol/L组、小檗碱20μmol/L组、小檗碱40μmol/L组、小檗碱50μmol/L组,干预24 h或48 h。采用细胞计数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小檗碱最佳浓度和时间。将PMA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檗碱组、抑制剂组、小檗碱+抑制剂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含量;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1和磷酸化Akt1(p-Akt1)抗体蛋白含量。结果干预24 h时,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40μmol/L组和50μmol/L组巨噬细胞活性降低(P<0.05);干预48 h时,小檗碱5μmol/L组、小檗碱10μmol/L组、小檗碱20μmol/L组、小檗碱40μmol/L组、小檗碱50μmol/L组巨噬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0.89±0.02)%、(0.82±0.03)%、(0.71±0.02)%、(0.62±0.03)%、(0.53±0.02)%vs(1.01±0.01)%,P<0.05]。小檗碱20μmol/L组处理24 h时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大,作为最佳浓度和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升高,TGF-β_(1)含量、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降低,TGF-β_(1)含量、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小檗碱组比较,小檗碱+抑制剂组iNOS含量和TNF-αmRNA水平升高,Arg1 mRNA、PI3K mRNA、Akt1 mRNA及p-Akt1/Ak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激活PI3K/Akt1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并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其向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脂蛋白类 LDL 巨噬细胞 磷酸肌醇3-激酶 pi3k/Ak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
6
作者 沈建东 戴锋 +5 位作者 王斌 王晓维 丁苇 殷梦杰 蒋逢辰 付守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PIK3CA)的表达及其与TACE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425例肝癌患者PIK3CA的表达量。利用GSE104580数据集内TACE治疗敏感和不敏...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PIK3CA)的表达及其与TACE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425例肝癌患者PIK3CA的表达量。利用GSE104580数据集内TACE治疗敏感和不敏感患者癌组织PIK3CA表达量,分析两组基因表达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TACE治疗敏感性与PIK3CA表达的相关性。从GSE14520数据集下载具有完整临床资料、接受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27例,基于PIK3CA的表达量最佳截断值,分成PIK3CA高表达组和PIK3CA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urvminer”R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PIK3C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ACE不敏感患者癌组织PIK3CA表达量高于TACE敏感患者,TACE治疗敏感性与PIK3CA表达相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5;生存分析显示PIK3CA表达量越低,患者生存时间越长,且1、2、3年的AUC分别为0.765、0.713、0.633。结论PIK3CA对于肝细胞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可能作为TACE治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磷脂肌醇-4 5-二磷酸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升陷汤通过肺肠轴调控PI3K/AKT介导的COPD炎性反应
7
作者 吴艳蕊 杨春艳 +4 位作者 王艳琼 景海卿 宋嘉懿 李建梅 张俊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目的探讨加味升陷汤通过肺肠轴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介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采用被动烟熏联合气... 目的探讨加味升陷汤通过肺肠轴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介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采用被动烟熏联合气管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法建立COPD模型大鼠。建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Control组、COPD组和COPD+加味升陷汤组(SXT组),每组10只大鼠。造模期间以及干预期间对大鼠进行一般症状和体征监测。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观察肺组织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和肠组织天然Ⅱ型固有淋巴细胞(nature 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nILC2)和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ILC2)数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大鼠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大鼠菌群结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大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OPD组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心率加快且体质量降低,SXT组大鼠肺功能及一般体征得到显著改善(P<0.05);HE染色显示COPD组肺组织有破坏且满布炎性细胞,SXT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IHC检测结果显示SXT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COPD组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SXT组炎症损伤情况明显好转(P<0.05);肺组织和肠组织中COPD组nILC2和iILC2比值显著降低,COPD模型炎性反应明显,SXT组大鼠中则得到显著改善(P<0.05);COPD组ILC2细胞因子IL-13、IL-4含量显著升高,SXT组IL-13、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SXT组的肺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ontrol组与COPD组(P<0.05);Beta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显示3组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GC-MS测定大鼠粪便中的SCFAs含量,检测出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共六种,其含量较Control组均降低,但SXT组的含量与COPD组相比有所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PD组相比,SXT组p-PI3K、PI3K、p-AKT、AKT、p-NF-κB以及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SXT组与COPD组相比,能显著下调IL-1β、IL-10的表达(P<0.05)。结论加味升陷汤能够缓解COPD炎症水平,其可能通过肠道菌群代谢以抑制iILC2细胞活性和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而介导COPD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升陷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肠轴 ILC2 炎症因子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其促细胞凋亡
8
作者 刘璘琛 徐晓龑 +6 位作者 孙春萌 俞济荣 施青 孙君君 逄丹丹 卫斐然 刘兴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2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刺激MH7A构建关节炎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GB作... 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2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刺激MH7A构建关节炎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GB作用于MH7A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GB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GB显著抑制细胞侵袭力、增加细胞凋亡率和G_(0)/G_(1)期比例;GB显著上调细胞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p21 mRNA和下降Bcl-2、髓系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 1,Mcl-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mRNA转录水平;同时,GB显著上调Bax、p21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和下调Bcl-2、Mcl-1、p-AKT、p-PI3K、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量,且伴有p-PI3K/PI3K、p-AKT/AKT和Bcl-2/Bax比值的降低。综上,GB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阻滞MH7A细胞G_(1)期向S期转化、抑制细胞活力和侵袭力,并诱导MH7A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类风湿性关节炎 MH7A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陈敏 朱慧艳 +1 位作者 陶静 徐奕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4,共9页
目的:探讨甜菜碱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作用,阐明甜菜碱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5只7日龄SD大鼠,获取大鼠BMECs,在低氧低糖条件下制备BMECs氧糖剥夺模型,分为模型组,... 目的:探讨甜菜碱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作用,阐明甜菜碱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5只7日龄SD大鼠,获取大鼠BMECs,在低氧低糖条件下制备BMECs氧糖剥夺模型,分为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甜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造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BMECs给予新鲜培养基,阳性对照组大鼠BMECs给予终浓度为10μmol·L^(-1)的尼莫地平,低、中和高剂量甜菜碱组大鼠BMECs分别给予终浓度为0.5、1.0及2.0 mmol·L^(-1)的甜菜碱。采用CCK-8法检测培养12、24和48 h时各组大鼠BMECs存活率,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BMECs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MECs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IL^(-1)8水平,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BMEC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使用跨内皮电阻(TEER)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BMECs的TEER值,使用插入式细胞培养器检测各组大鼠BMECs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透率,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BMECs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BMECs中磷酸化PI3K(p-PI3K)/PI3K和磷酸化AKT(p-AKT)/AKT比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ECs存活率,SOD活性,ATP水平和TEER值及大鼠BMECs中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LDH活性,TNF-α、IL-6、IL^(-1)β、IL^(-1)8和MDA水平,BMECs凋亡率和HRP通透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甜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BMECs存活率,SOD活性,ATP水平和TEER值及大鼠BMECs中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LDH活性、TNF-α、IL-6、IL^(-1)β、IL^(-1)8和MDA水平,BMECs凋亡率和HRP通透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甜菜碱能够修复大鼠BMECs氧糖剥夺损伤,抑制BMECs氧化损伤及凋亡,改善大鼠BMECs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氧糖剥夺 再灌注损伤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对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10
作者 安玮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姚志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6-983,共8页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叶黄素组和3-甲基...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叶黄素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叶黄素组,每组8只。模型组、叶黄素组和3-MA+叶黄素组建立兔TMJA模型,假手术组兔仅暴露组织不进行手术。叶黄素组兔给予10 mg·kg^(-1)叶黄素,3-MA+叶黄素组兔给予15 mg·kg^(-1)3-MA和10 mg·kg^(-1)叶黄素。所有药物均于手术后24 h开始通过兔耳缘静脉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注射3个月。完成后取手术侧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HE染色评估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AKT、磷酸化AKT(p-AKT)、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TG5)、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受体蛋白(P6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解聚蛋白酶5(ADAMTS-5)、蛋白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ColⅡ)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检测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p-AKT、aggrecan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eclin-1、ATG5、P62、MMP-13和ADAMTS-5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p-AKT、aggrecan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eclin-1、ATG5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与叶黄素组比较,3-MA+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p-AKT、Beclin-1、ATG5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MMP-13和ADAMTS-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aggrecan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减少(P<0.05);与叶黄素组比较,3-MA+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减少(P<0.05)。结论:叶黄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改善TMJA兔的颞下颌关节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颞下颌关节强直 软骨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正续骨丸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郭雪峰 张成亮 +2 位作者 刘旸 任艳玲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185,I0004,共7页
目的 探讨补正续骨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补正续骨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正续骨丸低剂量组、补正续骨丸中剂量组、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经臀肌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造模。西药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0.9 m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低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045 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中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09 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18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均每日灌胃2次,连续12周。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股骨头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股骨头组织PI3K、Akt、mTOR mRNA水平。结果 正常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正常;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出现塌陷扁平表现,股骨头内骨小梁稀疏、断裂;补正续骨丸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股骨头内骨小梁稀疏、断裂情况得到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头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降低,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正续骨丸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大鼠股骨头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西药对照组相比,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补正续骨丸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从而保护骨组织、延缓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正续骨丸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并诱导MGC-803细胞自噬 被引量:19
12
作者 乔丹 李英顺 +8 位作者 邢健 孙沛林 王莹 张莹莹 陈丽艳 任香善 林贞花 金京春 朴英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3-618,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对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使用(0、 5、 15、 25、 50)μmol/L BAI处理胃癌MGC-803细胞24、 48、 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吖啶橙(AO)染色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对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使用(0、 5、 15、 25、 50)μmol/L BAI处理胃癌MGC-803细胞24、 48、 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吖啶橙(AO)染色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确定MGC-803细胞的自噬情况,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LC3、 P6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 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BAI可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BAI处理的MGC-803细胞内酸性溶酶体显著增加, LC3表达增强;BAI处理后可显著降低PI3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 LC3-Ⅱ/LC3-Ⅰ比值增加、上调P62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素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MGC-803细胞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胃肿瘤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磷脂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p55PIK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单克隆株的筛选 被引量:2
13
作者 左学良 王桂华 +6 位作者 蔡娟 邓豫 董硕 蔡少鑫 李小兰 陶德定 胡俊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载体pEGFP-N1-p55PIK,在人胚胎肾细胞株HEK293中筛选其稳定表达的细胞株。方法 PCR扩增p55PIK基因全长,经过Xho1和Xma1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DH5α转化,酶切和测序鉴定以确定构建质粒正确。转染人胚胎肾细胞株HEK293,G41... 目的构建表达载体pEGFP-N1-p55PIK,在人胚胎肾细胞株HEK293中筛选其稳定表达的细胞株。方法 PCR扩增p55PIK基因全长,经过Xho1和Xma1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DH5α转化,酶切和测序鉴定以确定构建质粒正确。转染人胚胎肾细胞株HEK293,G418筛选稳定表达p55PIK的单克隆细胞株,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5PIK蛋白的表达。结果 pEGFP-N1-p55PIK质粒经PCR、酶切、测序鉴定正确,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稳定转染pEGFP-N1-p55PIK的细胞中p55PIK表达水平增高。结论正确构建表达载体pEGFP-N1-p55PIK,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p55PIK的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p55PIK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p55pik 基因表达 克隆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14
作者 金君健 斯日古楞 +4 位作者 李子怡 牛雅如 于雯 贺星川 么宏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5,共5页
旨在探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是否可改善由HepG2细胞模拟的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中的胰岛素抵抗。用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IR)模型,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I3K/... 旨在探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是否可改善由HepG2细胞模拟的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中的胰岛素抵抗。用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IR)模型,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当胰岛素浓度为0.1μmol/L时,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最低,产生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最高;EETs、TPPU干预后,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均有所提升,表明可以有效改善IR-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测定发现IR-HepG2细胞中的p-PIK/PI3K和p-AKT/AKT比值显著降低,而EETs组和TPPU组的PIK/PI3K和p-AKT/AKT比值显著上升,表明EETs能够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 HEPG2细胞 胰岛素抵抗 磷脂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亚基基因NlPIK3R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15
作者 陆潮峰 郝培应 +3 位作者 马艳 朱家骏 冯娅琳 俞晓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7-495,共9页
【目的】PI3K信号通路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功能,涉及糖和脂质的代谢、细胞和组织生长以及生物个体寿命等。本研究旨在探明该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中的功能。【方法】根据转录组提供的PI3K p85α核心序... 【目的】PI3K信号通路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功能,涉及糖和脂质的代谢、细胞和组织生长以及生物个体寿命等。本研究旨在探明该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中的功能。【方法】根据转录组提供的PI3K p85α核心序列信息,应用c DNA末端快速克隆的技术(RACE)获得了编码PI3K p85α的基因Nl PIK3R1的全长c DNA(Gen Bank登录号为KP635379),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和通过给成虫喂食ds Nl PIK3R1对Nl PIK3R1进行RNA干扰(RNAi)分别对该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表明,Nl PIK3R1在褐飞虱若虫和雄成虫中表达量均较低,但在怀卵雌成虫中大量表达。RNAi结果表明,给褐飞虱成虫喂食0.1和0.5μg/μL ds Nl PIK3R1均导致Nl PIK3R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高浓度组的抑制效果尤为明显。喂食ds Nl PIK3R1对褐飞虱成虫具有极显著致死效果,高浓度组的褐飞虱成虫在饲喂第7天时存活率仅为37.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87.00%)和ds GFP对照组(76.67%)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对Nl PIK3R1的RNAi导致褐飞虱成虫羽化率下降和体重变轻。【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Nl PIK3R1基因对褐飞虱的生存、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防治褐飞虱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磷脂肌醇3激酶 p85α Nlpik3R1基因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在体外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爽 贾延劼 +4 位作者 谢鹏 牟君 赵裕光 王运良 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89-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途径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为对照组、wortmannin组和LY294002组;免疫组化检测Nestin、NSE和S100的表达;TUNEL评价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Akt、Caspase-9...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途径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为对照组、wortmannin组和LY294002组;免疫组化检测Nestin、NSE和S100的表达;TUNEL评价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Akt、Caspase-9的表达。结果:随着wortmannin和LY294002浓度增大,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随着wortmannin和LY294002浓度增大,磷酸化Akt的表达逐渐减弱。高浓度时磷酸化的Caspase-9表达减弱。结论:神经干细胞存活依赖于PI3K/Akt途径的活化,其机制可能是PI3K/Akt活化后,促进了Caspase-9等蛋白的磷酸化,抑制了细胞凋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P13k) AkT 神经干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17β-雌二醇作用下Ishikawa、HEC-1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瑞霞 乔玉环 +1 位作者 魏丽惠 史惠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2-326,共5页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17β-雌二醇(E2)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阻断PI3K/Akt通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方法:应用MTT法(10-10mol/L、10-8mol/L、10-6mol/L、10-4mol/L的E...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17β-雌二醇(E2)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阻断PI3K/Akt通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方法:应用MTT法(10-10mol/L、10-8mol/L、10-6mol/L、10-4mol/L的E2或10-6mol/LE2及0.1μmol/L、1μmol/L、10μmol/L、50μmol/L的LY294002)、流式细胞技术(0mol/L、10-8mol/L、10-6mol/LE2或10-6mol/LE2及0μmol/L、1μmol/L、50μmol/LLY294002)观察LY294002对E2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HEC-1A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随着E2浓度的增加,Ishikawa细胞A(570nm)值逐渐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F=3.915,P=0.043),G0-G1期比例下降(F=50.926,P≤0.001),S期比例升高(F=17.836,P=0.001);而HEC-1A细胞周期各期比例无变化(P>0.05)。随着LY294002浓度的增加,2种细胞A(570nm)值逐渐下降并呈现时间依赖性(F=10.398,P=0.001;F=5.542,P=0.043),而且G0-G1期比例(F=32.024,P≤0.005;F=14.725,P≤0.017)升高,S期(F=30.132,P≤0.001;F=24.72,P≤0.01)比例下降。50μmol/L和100μmol/LLY294002作用2种细胞48h后,凋亡细胞百分比均增加(P<0.001)。结论:LY294002可以抑制E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促使其发生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进展,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细胞 雌二醇 磷脂肌醇3激酶抑制剂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ISHIkAWA细胞 HEC-1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胰岛素与表皮生长因子激活MAPK信号通路中的不同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伦华 谢一利 楼丽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PI3K)在胰岛素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 EGF)刺激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主要应用免疫印...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PI3K)在胰岛素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 EGF)刺激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主要应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MAPK的磷酸化水平,利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了解PI3K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 胰岛素和EGF均能有效、快速地刺激MAPK的磷酸化;wort mannin抑制胰岛素刺激的MAPK磷酸化,但对EGF刺激的MAPK磷酸化却没有明显影响。与此相反,胰岛素和EGF刺激的蛋白激酶B的磷酸化,均可被wortmannin同样有效地抑制。另外,wortmannin抑制胰岛素刺激的MAPK磷酸化具浓度依赖性;其不能抑制EGF刺激的MAPK磷酸化的性质并不随EGF刺激浓度的改变而改变。结论 PI3K在胰岛素和EGF刺激的MAPK磷酸化信号通路中起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 WORTMANNIN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译丹 孙兴华 +2 位作者 曲阳 胡晓阳 张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0-827,共8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可通过离子失衡、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血管通透性增强等复杂的病理过程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严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预后和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可通过离子失衡、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血管通透性增强等复杂的病理过程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严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如何有效减少和防治CIRI所致的神经损伤成为对CIS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中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ei-dylinositol 3 kinase/serine-threonine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抑制自噬,调节细胞凋亡,控制神经炎症,降低细胞焦亡指数,缓解神经元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促进神经元存活,增强突触可塑性,发挥治疗CIRI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对CIRI的作用以及中药有效成分调控PI3K/Akt信号治疗CIRI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有效成分用于临床减轻CIRI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药 有效成分 磷脂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干预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格松 唐玉君 +2 位作者 赵艺涵 林锋 蒋士卿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864,共6页
鼻咽癌是头颈部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功能,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自噬、侵袭、转移等细胞活动密切相... 鼻咽癌是头颈部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功能,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自噬、侵袭、转移等细胞活动密切相关。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的活化从而影响其相关靶点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而诱导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调控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促进鼻咽癌细胞自噬;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和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从而降低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通过多靶点、多机制增加鼻咽癌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就中药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基于PI3K/Akt通路干预鼻咽癌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鼻咽癌临床用药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中药提取物 中药活性成分 磷脂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自噬 侵袭转移 放疗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