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巨噬细胞发生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锦霞 张晴雯 +1 位作者 李银虹 姜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对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杨梅素抗结核作用的机理。方法用CCK8法检测杨梅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安全的用药范围;... 目的对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杨梅素抗结核作用的机理。方法用CCK8法检测杨梅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安全的用药范围;以H37Ra菌株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组,并设空白组和药物处理组。按感染复数(MOI,即细菌∶细胞=10∶1)加入模型组、药物处理组,共孵育4h后,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以弃掉未进入胞内的MTB。药物处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的杨梅素作用24h,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以此筛选出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作用浓度;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0.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冰上裂解细胞10min,菌落形成单位(CFU)法检测巨噬细胞胞内荷菌量;杨梅素作用感染细胞不同时间(30、60、180min)后Western blot测定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以Image J软件做蛋白定量分析,用GraphPad Prism 7.0制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杨梅素在100μmol/L浓度以下细胞生存率在90%左右,对细胞毒性较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0.52±0.01)相比,杨梅素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处理均能促进LC3Ⅱ的表达(0.59±0.02、0.65±0.01、0.71±0.01、0.8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4,t=7.91、P=0.00,t=9.77、P=0.00,t=16.37、P=0.00);而较模型组p62蛋白(0.86±0.02),药物处理亦能抑制p62的表达(0.72±0.01、0.86±0.00、0.60±0.02、0.58±0.01),25μmol/L杨梅素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46),12.5、50、100μmol/L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t=9.53、P=0.00,t=12.01、P=0.00);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00μmol/L;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对胞内MTB的抑制率为21.02%;模型组细胞在MTB感染后30、60、180min时,PI3K/Akt/mTOR通路中Akt蛋白的磷酸化(p-Akt)水平(1.23±0.01、1.52±0.01、0.74±0.02)明显增加,而杨梅素作用相同的时间后,可明显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0.99±0.01、0.96±0.01、0.4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t=30.06、P=0.00,t=18.60、P=0.00);而模型组磷酸化mTOR(p-mTOR)蛋白水平仅在MTB感染后180min(0.57±0.00)明显增加(t=94.61、P=0.00),杨梅素作用180min亦能抑制mTOR蛋白的磷酸化(0.4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0)。结论杨梅素通过抑制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来杀灭胞内的M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巨噬细胞 自噬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杨梅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宋静 白吉祥 +2 位作者 王书惠 刘伦翠 赵志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8-584,共7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活力、凋亡、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PC-3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PC-3细胞凋亡,吖啶橙染...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活力、凋亡、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PC-3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PC-3细胞凋亡,吖啶橙染色观察PC-3细胞自噬小泡,GFP-LC3质粒转染分析观察PC-3细胞自噬小体,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融合蛋白(LC3)、Beclin-1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槲皮素以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C-3细胞活力,并诱导细胞凋亡;能够增加PC-3细胞自噬小泡和自噬小体的数量;能够升高PC-3细胞LC3-Ⅱ/LC3-Ⅰ及Beclin-1表达,同时降低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和磷酸化-mTOR的表达。结论槲皮素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PC-3细胞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前列腺癌 自噬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肿瘤细胞模型中联合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酶B通路抑制剂BEZ235和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抑制剂U0126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欣欣 张舒 石玉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联合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酶B(AKT)通路抑制剂BEZ235和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ERK)通路抑制剂U0126抑制膜受体酪氨酸激酶/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与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 目的探讨通过联合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酶B(AKT)通路抑制剂BEZ235和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ERK)通路抑制剂U0126抑制膜受体酪氨酸激酶/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与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缺失(PTEN-/-)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系作为研究对象,联合应用PI3K、mTOR双重抑制剂BEZ235及ERK激酶抑制剂U0126,通过MTT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BEZ235及U0126对PTEN-/-MEF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二者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257 nmol/L及22.85μmol/L。但联合应用BEZ235与U0126,二者表现为拮抗的作用方式。结论在PTEN缺失的细胞系中或PTEN突变的肿瘤的联合靶向治疗中,不推荐应用BEZ235与U0126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受体酪氨酸激酶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b 雷帕霉素蛋白通路 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bEZ235 U01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孙逸飞 李迪诺 王玉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40,共9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胃癌MGC-803细胞体内外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胃癌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10μmol·L^(-1))姜黄素组、...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胃癌MGC-803细胞体内外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胃癌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10μmol·L^(-1))姜黄素组、中剂量(20μmol·L^(-1))姜黄素组和高剂量(40μmol·L^(-1))姜黄素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GC-803细胞凋亡率。采用MGC-803细胞建立胃癌移植瘤模型,分别使用低剂量(0.5 mg·kg^(-1))、中剂量(1.0 mg·kg^(-1))和高剂量(2.0 mg·kg^(-1))姜黄素处理小鼠,观察姜黄素对各组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姜黄素组中的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高剂量姜黄素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剂量姜黄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小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较低,中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姜黄素组(P<0.05),而高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中剂量姜黄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磷酸化Akt (p-Akt)和磷酸化mTOR (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剂量姜黄素组(P<0.05);高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 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剂量姜黄素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降低其侵袭能力,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可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胃肿瘤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正续骨丸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郭雪峰 张成亮 +2 位作者 刘旸 任艳玲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185,I0004,共7页
目的 探讨补正续骨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补正续骨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正续骨丸低剂量组、补正续骨丸中剂量组、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经臀肌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造模。西药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0.9 m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低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045 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中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09 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18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均每日灌胃2次,连续12周。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股骨头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股骨头组织PI3K、Akt、mTOR mRNA水平。结果 正常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正常;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出现塌陷扁平表现,股骨头内骨小梁稀疏、断裂;补正续骨丸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股骨头内骨小梁稀疏、断裂情况得到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头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降低,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正续骨丸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大鼠股骨头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西药对照组相比,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补正续骨丸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从而保护骨组织、延缓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正续骨丸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1的分离纯化及其对HSC-LX2细胞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孔露平 王秀男 +4 位作者 廖明 张学荣 周怡 张昊 罗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9-600,共2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刺激诱导的肝脏反复损伤的一种病理再生反应[1],其主要表征是肝脏中沉积着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ECM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大量激活分化,磷脂酰肌醇-3-... 肝纤维化是多种刺激诱导的肝脏反复损伤的一种病理再生反应[1],其主要表征是肝脏中沉积着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ECM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大量激活分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能通过影响HSC的增殖和凋亡来调节肝纤维化[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1 分离纯化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HSC-LX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葵素-3-O-葡萄糖苷改善毒死蜱诱导PC12细胞损伤机制
7
作者 朱容晨 荆世纪 +3 位作者 李琦 付成国 贺阳 文连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6-204,共9页
探讨锦葵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Mv3G)对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建立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模型,筛选毒死蜱最佳损伤剂量以及Mv3G最佳保护剂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观察Mv3G处理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 探讨锦葵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Mv3G)对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建立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模型,筛选毒死蜱最佳损伤剂量以及Mv3G最佳保护剂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观察Mv3G处理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自噬蛋白苄氯素1(recombinant beclin 1,Beclin1)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法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活性以及凋亡蛋白半胱天冬蛋白酶-3(cysteinasparat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变化。通过细胞存活率以及形态变化,选择30μmol/L为毒死蜱最适作用浓度,200μmol/L为Mv3G最佳作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Mv3G对毒死蜱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Mv3G通过改善毒死蜱引起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提高了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GSH含量、AChE活性,降低了TNF-α含量、Beclin1和Caspase-3蛋白表达。证明Mv3G通过PI3K/AKT通路改善毒死蜱引起的氧化应激、神经炎症、胆碱能系统紊乱、细胞凋亡和自噬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葵素-3-O-葡萄糖苷 毒死蜱 PC12细胞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干预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格松 唐玉君 +2 位作者 赵艺涵 林锋 蒋士卿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864,共6页
鼻咽癌是头颈部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功能,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自噬、侵袭、转移等细胞活动密切相... 鼻咽癌是头颈部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功能,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自噬、侵袭、转移等细胞活动密切相关。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的活化从而影响其相关靶点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而诱导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调控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促进鼻咽癌细胞自噬;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和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从而降低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通过多靶点、多机制增加鼻咽癌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就中药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基于PI3K/Akt通路干预鼻咽癌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鼻咽癌临床用药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中药提取物 中药活性成分 磷脂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自噬 侵袭转移 放疗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经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赵雅宁 赵旭 +1 位作者 李建民 薛承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9-256,共8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低剂量BQ-123组(50μg/kg)和高剂量BQ-123组(75μg/kg),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低剂量BQ-123组(50μg/kg)和高剂量BQ-123组(75μg/kg),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大鼠模型,每组造模后进一步分为6、24、72、144 h 4个时间点亚组。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区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的表达。结果 (1)模型制作过程中,SAH组死亡7只,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BQ-123高、低剂量组分别死亡6只,各组有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假手术组30只,SAH组22只,BQ-123高、低剂量组均为23只大鼠。(2)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时间点PI3-K、AKt、m TOR的表达增高(均P<0.05)。与SAH组比较,BQ-123低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132±18),(110±16),(84±13),(92±10)个/高倍视野](均P<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和Akt表达进一步升高(均P<0.05),m TOR的表达下降(均P<0.05)。(3)与BQ-123低剂量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比较,BQ-123高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153±20)、(131±18)、(137±19)、(135±17)个/高倍视野]增加(均P<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3.8±0.8、8.9±2.4、8.6±2.4、6.2±2.0)、Akt(4.86±1.74、8.64±1.62、7.94±1.70、6.48±1.58)表达进一步增多(均P<0.05),m TOR(2.89±0.26、2.14±0.18、1.94±0.17、1.62±0.12)的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 BQ-123对SAH后早期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调蛋白经PI3K/AKT通路促进ATDC5细胞成骨分化
10
作者 王心怡 王心茹 +1 位作者 王硕 王家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究双调蛋白(amphiregulin, Areg)对ATDC5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ATDC5细胞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Areg的表达;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究双调蛋白(amphiregulin, Areg)对ATDC5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ATDC5细胞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Areg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胫骨生长板Areg表达量。Areg过表达或敲低慢病毒感染ATDC5细胞,CCK-8检测Areg对ATDC5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Areg对ATDC5细胞诱导成骨分化7 d或14 d相关标志物Sox9、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typeⅡalpha1chain, Col2α1)、Ⅹ型胶原蛋白(collagentypeⅩalpha1chain, ColⅩα1)、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影响;甲苯胺蓝、阿尔新蓝和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形成。Western blot和染色检测ATDC5细胞诱导成骨分化7 d及加入p-蛋白激酶B(p-protein kinase B,p-AKT)抑制剂MK2206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AKT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外基质变化。结果:Areg在ATDC5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始终表达,并于7 d达到峰值;胫骨生长板可见软骨细胞高表达Areg;过表达Areg后细胞活力,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和细胞外基质形成显著增加;敲低Areg后则表现为相反的结果;Areg过表达激活了PI3K/AKT通路,p-AKT抑制剂部分逆转了PI3K/AKT通路的激活和Areg过表达对软骨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促进作用。结论:Areg促进ATDC5细胞增殖,且部分经PI3K/AKT通路促进ATDC5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增殖 成骨向分化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调控miR-7对人胃癌BGC-823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美鑫 卜佳亮 +3 位作者 姚光媛 张晟郡 崔明花 朴英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0-997,共8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通过上调microRNA-7-5p(miR-7)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筛选BAI处理BGC-823细胞的最佳药物浓度。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慢病毒稳定转染miR-7的BGC-823细胞系的转染效率。实验分对照组(...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通过上调microRNA-7-5p(miR-7)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筛选BAI处理BGC-823细胞的最佳药物浓度。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慢病毒稳定转染miR-7的BGC-823细胞系的转染效率。实验分对照组(mimic-NC)、miR-7组(miR-7 mimic)及BAI组(即miR-7过表达联合BAI处理组);MTT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了自噬相关16样蛋白1(ATG16L1)、p62蛋白(p62)、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Beclin 1)、自噬相关蛋白5(ATG5)、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可能的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0μmol/L的BAI可显著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BAI处理后miR-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7组的细胞增殖显著被抑制,且自噬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显著上调,促进了BGC-823细胞的自噬体形成,抑制了自噬流的形成;与miR-7组比较,BAI组可进一步抑制BGC-82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体形成但抑制自噬流产生;网络药理学分析BAI、胃癌、自噬共同靶基因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与对照组相比,miR-7组p-PI3K、p-AKT、p-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被抑制,BAI组则可进一步抑制这些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BAI介导miR-7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BGC-823细胞自噬体的形成并抑制自噬流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bAI) 胃癌 miR-7 自噬体 自噬流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I3K/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牟大英 黄露 李坪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体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体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1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3K、p-Akt、p-mTOR的表达。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PI3K、p-Akt、p-mTOR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χ^(2)=64.050,P=0.000;χ^(2)=58.607,P=0.000;χ^(2)=56.637,P=0.000)。年龄≥45岁的宫颈癌患者mTOR表达高于年龄<45岁的患者(χ^(2)=4.163,P=0.041)。临床分期Ⅲ/Ⅳ期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均高于Ⅰ/Ⅱ期患者(χ^(2)=5.610,P=0.018;χ^(2)=5.450,P=0.020;χ^(2)=8.606,P=0.003)。分化程度低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均高于分化程度中、高的患者(χ^(2)=7.062,P=0.029;χ^(2)=10.526,P=0.005;χ^(2)=7.714,P=0.021)。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χ^(2)=5.643,P=0.018;χ^(2)=6.336,P=0.012;χ^(2)=5.030,P=0.025)。不同体质指数、月经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类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PI3K、Akt、mTOR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PI3K、p-Akt、p-mTOR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中存在PI3K、Akt、mTOR的高表达,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PI3K、Akt、mTOR表达的独立因素,且高表达患者预后情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黏蛋白17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蒙 黄晓东 +3 位作者 韩峥 朱庆曦 谭洁 田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8-1017,共10页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17 (Cadherin-17)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Cadherin-17基因过表达及小干扰质粒,包装成慢病毒,转染至SW480细胞,构建过表达和干扰病毒稳转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17 (Cadherin-17)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Cadherin-17基因过表达及小干扰质粒,包装成慢病毒,转染至SW480细胞,构建过表达和干扰病毒稳转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adherin-1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率并鉴定稳转株。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 Cadherin-17过表达质粒(OV-Cadherin-17)组和Cadherin-17小干扰质粒(si-Cadherin-17)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adherin-17、B细胞淋巴瘤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Caspase-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 LY294002组、 OV-Cadherin-17+LY294002组和si-Cadherin-17+LY294002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Bcl-2、 Bax、 Cyt-c、 Caspase-3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qPCR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OV-Cadherin-17和si-Cadherin-17转染和稳转株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OV-Cadherin-17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和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磷酸化PI3K (p-PI3K)、磷酸化AKT (p-AKT)和磷酸化mTOR (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i-Cadherin-17组和LY294002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中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和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LY294002组比较,OV-Cadherin-17+LY294002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和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i-Cadherin-17+LY294002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中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和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Cadherin-17可促进CRC细胞增殖,抑制CRC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dherin-17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蛋白17 结直肠肿瘤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核糖核蛋白D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殷丽霞 杨晶晶 +3 位作者 牛民主 耿志军 李江艳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胃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RPD1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NRPD1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的BGC-823胃癌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SNRPD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印记法检测信号通路。结果UALCAN和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P<0.001)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癌胚抗原(P<0.001)、糖类抗原19-9(P<0.001)、G分期(P=0.042)、T分期(P=0.002)和N分期(P=0.027)呈正相关。SNRPD1高表达对胃癌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01),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NRPD1生物学功能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上调SNRPD1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增殖(P<0.001,P<0.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上调SNRPD1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G 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P=0.002),而干扰SNRPD1则结果相反(P=0.004,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NRPD1加快胃癌细胞G 1/S期转变(P<0.001)。过表达SNRPD1可促进胃癌细胞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P=0.043,P<0.001),而干扰SNRPD1则抑制其表达(P均<0.001)。使用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干预后,显著促进了SNRPD1干扰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2)。结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远期预后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免疫组化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燕 柳荣 朱向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特征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出20只作为空...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特征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出2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00只作为造模组,造模采用DNBS/乙醇溶液灌肠+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灌胃法建立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服,美沙拉嗪组按0.36 g/kg剂量灌胃,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3.2、1.6、0.8 g/kg剂量灌胃,灌胃体积均为10 m L/kg。每日1次,连续21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mTOR Ser2448蛋白的表达位置及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切片见肠黏膜部分消失,腺体消失,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聚集于黏膜层和基层;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mTOR Ser2448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炎性细胞减少,黏膜层结构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美沙拉嗪组和四神丸中剂量组效果最好,黏膜结构接近空白对照组。四神丸低剂量组炎性细胞稍有减少,可见少量的腺体结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mTOR Ser2448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5)。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肾健脾法 四神丸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吕磊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309-1313,共5页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是指一组促存活蛋白激酶,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OH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是指一组促存活蛋白激酶,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OH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Erk1/2),心肌再灌注时被激活,有强大的心脏保护作用。机械干预(如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处理)和药物干预(如他汀,腺苷,心房钠尿肽等)均能激活RISK信号通路,使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最多达50%。RISK信号通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再灌注时干预的靶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就RISK信号通路的定义、下游效应器以及作用于RISK信号通路的各种干预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康饮对裸鼠乳腺癌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湘奇 王莹 +2 位作者 魏昌然 刘晓菲 李静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乳康饮对移植瘤小鼠乳腺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裸鼠乳腺原位种植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建立乳腺癌移植瘤自发性转移模型,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5... 目的:观察中药乳康饮对移植瘤小鼠乳腺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裸鼠乳腺原位种植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建立乳腺癌移植瘤自发性转移模型,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5-FU对照组、疏肝理气组、化痰散瘀组、益气健脾组、乳康饮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乳康饮及各拆方(疏肝理气、化痰散瘀、益气健脾)药物灌胃,灌胃液体量均为0.4 mL/(d·只),均1次/d,连续6周后将裸鼠处死,检测裸鼠第2、3对乳腺原位肿瘤PI3K、Akt、PTEN、SHIP蛋白水平及mRNA的表达。结果:乳康饮及各拆方组药物对PI3K、Akt mRNA的表达均起到抑制作用,对PTEN、SHIP 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而益气健脾组和乳康饮全方效果更具优势;裸鼠乳腺癌组织PI3K、Akt、PTEN、SHIP蛋白水平的表达的检测结果,乳康饮组及各拆方组对PI3K、Akt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抑癌因子PTEN、SHIP蛋白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各拆方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乳康饮的作用明显优于各拆方组(P<0.05或0.01)。结论:乳康饮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的表达,促进PTEN、SHIP的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康饮 磷脂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PTEN 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临床相关肿瘤抑制剂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银涛 于秉治 武迪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9-956,共8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TOR)和蛋白激酶B(Akt/PKB)与肿瘤发生的密切关系已被广泛地认可.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激酶,可以通过影响mRNA转录、代谢、自噬等方式调控细胞的生长.它既是PI3K的效应分子,也可以是PI3K的反馈调控因子.mTORC1和mTORC...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TOR)和蛋白激酶B(Akt/PKB)与肿瘤发生的密切关系已被广泛地认可.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激酶,可以通过影响mRNA转录、代谢、自噬等方式调控细胞的生长.它既是PI3K的效应分子,也可以是PI3K的反馈调控因子.mTORC1和mTORC2是mTOR的两种不同复合物.对雷帕霉素敏感的mTORC1受到营养、生长因子、能量和应激4种因素的影响.生长因子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mTORC1是最具特征性调节路径.而mTORC2最为人熟知的是作为Akt473磷酸化位点的上游激酶.同样,Akt/PKB在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Thr308和Ser473两个位点激活,Akt/PKB也得以全面活化.因此,mTORC2-AktmTORC1的信号通路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是可以存在的.目前临床肿瘤治疗中,PI3K/Akt/mTOR是重要的靶向治疗信号通路.然而,仅抑制mTORC1活性,不是所有的肿瘤都能得到预期控制.雷帕霉素虽然能抑制mTORC1,但也能反馈性地增加PI3K信号活跃度,从而影响治疗预后.近来发现的第二代抑制剂可以同时抑制mTORC1/2和PI3K活性,这种抑制剂被认为在肿瘤治疗上颇具前景.本综述着重阐述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传导、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调控以及相关抑制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 蛋白激酶b 磷脂肌醇3-激酶 肿瘤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M1调控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海鹏 胡军 +3 位作者 姜敏 蔡若南 王俊巧 李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 membrane protein 1,GOLM1)在肺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究GOLM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 背景与目的: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 membrane protein 1,GOLM1)在肺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究GOLM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OLM1的表达,并分析肺腺癌组织中GOLM1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肺上皮细胞系BEAS-2B及人肺腺癌H460、A549、PG49、H1299细胞系中GOLM1的表达。取对数生长期的肺腺癌A54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细胞未转染)、GOLM1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mall interfering RNA negative control,si-NC)组(细胞转染si-NC)、GOLM1小干扰RNA(GOLM1 small interfering RNA,si-GOLM1)组(细胞转染si-GOL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组[10μmol/L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剂IGF-1处理30 min]和si-GOLM1+IGF-1组(10μmol/L的IGF-1处理30 min后再转染si-GOLM1),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中GOLM1、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BALB/c裸小鼠右侧皮下注射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分为空白组、si-NC组、si-GOLM1组、IGF-1组和si-GOLM1+IGF-1组,每组6只,注射6周后处死裸小鼠,收集肿瘤并测量肿瘤的质量和体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GOLM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GOLM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肺腺癌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BEAS-2B细胞比较,人肺腺癌H460、A549、PG49、H1299细胞中GOLM1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肺腺癌A549细胞中GOLM1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因此选用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si-NC组比较,si-GOLM1组肺腺癌A549细胞的吸光度(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GOLM1、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GF-1组肺腺癌A549细胞除GOLM1无显著性变化(P>0.05)外,其余对应指标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si-GOLM1组比较,si-GOLM1+IGF-1组肺腺癌A549细胞的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GOLM1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si-NC组比较,si-GOLM1组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降低,IGF-1组裸鼠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升高(P<0.05)。与si-GOLM1组比较,si-GOLM1+IGF-1组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升高(P<0.05)。结论:沉默GOLM1基因可抑制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膜蛋白1 肺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栀止血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及异位内膜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春惠 侯顺玉 邱伍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索榆栀止血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及异位内膜体积的影响。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榆栀止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孕三烯酮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 目的:探索榆栀止血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及异位内膜体积的影响。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榆栀止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孕三烯酮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为假手术组,分组处理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CD31阳性细胞表达),以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VEGF、MMP-9、IL-6、TNF-α水平;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D3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VEGF、MMP-9、IL-6及TNF-α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p-PI3K/PI3K、p-Akt/Akt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榆栀止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孕三烯酮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CD3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中VEGF、MMP-9、IL-6及TNF-α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p-PI3K/PI3K、p-Akt/Akt均降低(P<0.05),且榆栀止血颗粒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榆栀止血颗粒高剂量组与孕三烯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榆栀止血颗粒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内膜血管生成,减轻炎性反应,进而减小其异位内膜体积,可能通过阻滞PI3K/Akt信号传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栀止血颗粒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体积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