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奕 王岩 孙素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48,252,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3、5、7、14 d后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对PI3K、AKt表达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RQ-PCR结果显示:加力3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表达增强;7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Q-PCR结果一致。结论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PI3K、AKt的表达增加。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诊断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宋红亮 王建国 +4 位作者 张会 吴勇锋 汪恺 王晓波 徐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年以来发表的AFP、PIVKA-Ⅱ和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QUADAS)检查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软件、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对AFP、PIVKA-Ⅱ和GPC-3单用和联合使用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AUC值最高,为0.88(95%CI:0.85~0.91),其次是GPC-3和AFP;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AUC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PIVKA-Ⅱ联合GPC-3诊断的AUC值最高,为0.90(95%CI:0.87~0.92)。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和GPC-3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0.75和0.76),但GPC-3的特异度不如PIVKA-Ⅱ和AFP(AFP、PIVKA-Ⅱ和GPC-3分别为0.87、0.88和0.81);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敏感度较单个标志物诊断时有所提高,但特异度无明显提高。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诊断比值比(DOR)最高,为22(95%CI:13~36),其次是GPC-3和AFP;两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DOR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AFP联合GPC-3诊断的DOR最高,为25(95%CI:9~67);三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时的DOR明显降低,为10(95%CI:7~45)。结论:单个标志物用于肝癌诊断时,PIVKA-Ⅱ的诊断价值更高。两种标志物联合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三种标志物联合未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实际,推荐AFP联合PIVKA-Ⅱ用于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清学标志物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蛋白CD3ε与磷脂酰肌醇二磷酸在脂筏域体系中蛋白质-脂质相互作用的粗粒化模拟研究
3
作者 范盎然 杨珂 +5 位作者 王旭 施逸凡 陈伟航 华茜 董瑞娟 魏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7-635,共9页
细胞膜局部区域可形成富含饱和脂质、胆固醇、鞘脂的脂筏域作为其信号转导调控平台。传统实验手段在研究脂筏及其功能时受到系统复杂度高及区域结构瞬时性强等制约。近年来,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为细胞膜的组织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细胞膜局部区域可形成富含饱和脂质、胆固醇、鞘脂的脂筏域作为其信号转导调控平台。传统实验手段在研究脂筏及其功能时受到系统复杂度高及区域结构瞬时性强等制约。近年来,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为细胞膜的组织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从简单的单一组分模型到多组分系统转变,最终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细胞膜仿真模型。其中,粗粒化模拟由于其简化模型,可大副拓展模拟体系的复杂程度与模拟时间,在细胞膜以及蛋白质-脂质相互作用相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MARTINI粗粒化力场模拟,构建了一种含有阴离子脂质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diphosphate, PIP2)的混合膜体系。模拟结果表明,该体系在适当温度及饱和度条件下,能自发分层形成脂筏域;膜厚度、膜组分分布、膜组分流动性等多种参数均表明,脂筏结构形成且符合其结构特征;少量PIP2添加不影响分层特性且PIP2对脂筏具有显著亲和性。此外,利用该模型以跨膜信号蛋白CD3ε为例研究了脂筏域体系中蛋白质-脂质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IP2-CD3ε胞内区相互作用可能是脂筏招募CD3ε的驱动力,且该过程可受钙离子调控。本工作体现了粗粒化模拟在仿真膜相关研究中的巨大优势及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筏 分子动力学模拟 粗粒化 磷脂肌醇二磷酸 蛋白质-脂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4
作者 吴璇 黄江 +5 位作者 胡凤玉 赵俊红 胡旭初 徐劲 余新炳 包怀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22-1024,1028,共4页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牛带绦虫成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Ta PITPα),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PITPα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牛带绦虫成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Ta PITPα),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PITPα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Ta PITPα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和感染了亚洲牛带绦虫的猪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活性。结论亚洲牛带绦虫成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磷脂肌醇转移蛋白α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血矛线虫重组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对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和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谢欣然 张玥 +4 位作者 陆明敏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本文旨在研究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 HCPITP)对山羊的免疫调节功能。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HCPITP并获得重组蛋白;分析HCPITP基因在虫卵、第三期幼虫... 本文旨在研究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 HCPITP)对山羊的免疫调节功能。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HCPITP并获得重组蛋白;分析HCPITP基因在虫卵、第三期幼虫、雌虫和雄虫中转录水平的变化;将重组蛋白与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共孵育,研究重组蛋白对山羊PBMCs增殖、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HCPITP基因在雌虫、雄虫、第三期幼虫和虫卵中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1、10.2、0.47和0.58。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该重组蛋白能够显著抑制ConA对PBMCs的增殖作用,重组HCPITP显著促进山羊PBMCs的IL-2、IL-4、IL-6和IL^(-1)7转录水平,主要促进模式识别受体TLR1与TLR10的转录。综上,HCPITP基因转录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差异性,重组蛋白对山羊PBMCs增殖、PRRs以及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磷脂肌醇转移蛋白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6
作者 唐娟 蔺经 +1 位作者 王中华 常有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2-637,共6页
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和Genome walking(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为1 323 bp,编码的440个氨基酸序列与葡萄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质的同源相似性达73%,... 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和Genome walking(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为1 323 bp,编码的440个氨基酸序列与葡萄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质的同源相似性达73%,其具有START domain(启动域)、ZnF_TAZ(TAZ锌指结构)、DCD(双氰胺)保守结构域,将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命名为PePCTP1。PePCTP1基因与GFP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显示,PePCT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布在细胞膜上。用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6-BA)及NaCl诱导处理,发现与对照(CK)相比,SA和GA处理后PePCTP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NaCl和IAA处理后PePCTP1基因的表达量随时间逐渐上升;而ABA和6-BA处理不能增加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据此推测PePCTP1可能参与梨的逆境胁迫抗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胆碱转移蛋白质 蛋白质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移表型肺腺癌细胞磷脂酰肌醇的合成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愈生 马玉彦 +2 位作者 于敬海 陈美征 张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3-64,共2页
Fidler于七十年代从B16癌细胞系分离出转移性高低不同的细胞亚群。又证实某些信息分子可使其互变。许多学者对高转移性和低(或不)转移性癌细胞的酶、脂类等进行了比较,但迄今为止,对两者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同位素标记... Fidler于七十年代从B16癌细胞系分离出转移性高低不同的细胞亚群。又证实某些信息分子可使其互变。许多学者对高转移性和低(或不)转移性癌细胞的酶、脂类等进行了比较,但迄今为止,对两者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对高转移性及低(或不)转移性肺腺癌细胞磷脂酰肌醇(PI)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证明两者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 肺腺细胞系 转移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糖基磷脂酰肌醇(GPI)-B7-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熊茂林 宋畅 +4 位作者 罗荣城 罗超权 李民友 李秀英 朱振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目的在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高效表达糖基磷脂酰肌醇GPI-B7-1(B7-1即CD80)融合蛋白,获得大量融合蛋白以研究GPI-B7-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31/GPI-B7-1,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其转染CHO细胞,G418加... 目的在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高效表达糖基磷脂酰肌醇GPI-B7-1(B7-1即CD80)融合蛋白,获得大量融合蛋白以研究GPI-B7-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31/GPI-B7-1,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其转染CHO细胞,G418加压筛选抗性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上GPI-B7-1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SDS-PAGE、Westernblot分析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经G418筛选后,流式细胞分析证实为GPI锚定蛋白,SDS-PAGE在60kD左右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Westernblot在60kD左右有一条强的棕色条带,说明GPI-B7-1在CHO中得到表达。结论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GPI-B7-1融合蛋白,可获得大量融合蛋白,对进一步研究GPI-B7-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磷脂肌醇 基因 B7-1 CHO细胞 真核表达 印迹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和佛波酯在蛋白质合成中经不同途径激活p70 S6激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咏梅 付伟 +7 位作者 宋宇彤 王亚杰 刘奕 陈菲 宗志宏 于爱鸣 韩雅玲 于秉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为研究佛波酯 (PMA)和胰岛素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信号传递 ,应用激酶活性测定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 ,分别检测mTOR(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特异性抑制剂rapamycin或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LY2 94 0 0 2预处理、PMA或... 为研究佛波酯 (PMA)和胰岛素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信号传递 ,应用激酶活性测定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 ,分别检测mTOR(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特异性抑制剂rapamycin或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LY2 94 0 0 2预处理、PMA或胰岛素处理的血清饥饿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中p70S6激酶 (p70S6K)和蛋白激酶B(PKB)的活性及表达 .结果显示 ,PMA或胰岛素刺激促进p70S6K的活化和表达 .而rapamycin预处理可阻断PMA和胰岛素对p70S6K的激活作用 ,表明PMA和胰岛素可能是通过mTOR 依赖性途径激活p70S6K .结果还显示 ,胰岛素刺激促进PKB的活化和表达 ,而PMA对PKB的活性和表达无影响 .LY2 94 0 0 2预处理可阻断胰岛素对p70S6K和PKB的激活作用 ,但不能抑制PMA刺激引起的p70S6K的活化 .表明胰岛素和PMA介导p70S6K活化的信号途径有所不同 ,胰岛素介导p70S6K的活化可能依赖于PI3K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佛波酯 蛋白质合成 信号传递 p70S6激酶 蛋白激酶B 磷脂肌醇-3激酶 细胞生长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I锚定蛋白前体C-端附着信号的疏水性决定其内质网相关蛋白质降解途径
10
作者 张楠 柳艺石 +1 位作者 藤田盛久 高晓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1-1358,共8页
目前,已知超过150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anchored protein,GPI-anchored protein)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参与免疫识别、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理过程。当蛋白质无法被GPI修饰时,前体蛋白质通... 目前,已知超过150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anchored protein,GPI-anchored protein)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参与免疫识别、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理过程。当蛋白质无法被GPI修饰时,前体蛋白质通过内质网相关蛋白质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 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途径降解。然而,GPI锚定蛋白ERAD的降解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探究GPI锚定蛋白前体的ERAD途径的具体机制,本研究敲除人胚胎肾细胞293细胞株(HEK293)的GPI转酰胺酶复合物亚基PIGS基因,进而敲除E3泛素连接酶HRD1和GP78基因,之后随机在PIGS-KO,PIGS-HRD1-KO和PIGS-GP78-KO过表达16种GPI锚定蛋白质(以亲本PIGS-KO细胞株作为对照组),Western印迹结果证明,GPI锚定蛋白前体在细胞株PIGS-HRD1-KO中的蛋白质积累量(I_(PHK))和PIGS-GP78-KO中的蛋白质积累量(I_(PGK))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例如LYPD2的I_(PHK)是I_(PGK)的28倍,NEGR1的I_(PHK)是I_(PGK)的0.12倍,这说明GPI锚定蛋白前体的降解主要依赖于2种ERAD途径:ERAD-L和ERAD-M。且HRD1与GP78的2种E3泛素连接酶被选择性地用于GPI锚定蛋白前体的降解。朊病毒(prion)和CD59嵌合构建体表明,GPI前体蛋白C-端GPI附着信号决定了降解途径(朊病毒I_(PHK)/I_(PGK)由突变前的0.33改变为突变后的23.42。相反的是,突变前CD59的I_(PHK)/I_(PGK)是11.45,突变后变为2.81)。接着,通过对C-端附着信号疏水性的计算,我们发现,这种选择性差异由前体蛋白质C-端GPI附着信号疏水性的不同造成。本研究初步解释了未被GPI锚修饰的GPI锚定蛋白前体在ERAD中的降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磷脂肌醇锚定蛋白 内质网相关蛋白质降解 蛋白质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渥曼青霉素阻断罗格列酮对人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心 成蓓 +2 位作者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加入佛波酯培养48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组,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巨噬细胞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ACA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加入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e 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途径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ACAT-1表达较罗格列酮组高,较空白对照组低。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PI3K途径抑制ACAT-1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类 青霉素类 PPARΓ 1-磷脂肌醇3-激酶 基辅酶A:胆固醇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 p85α蛋白对大肠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嫣 田华 +2 位作者 谢晓云 肖法嫚 宋于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p85α蛋白表达对大肠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设计4条shRNA干扰载体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分别稳定转染大肠癌LoVo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筛选出一组抑制效率最高的细胞进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 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p85α蛋白表达对大肠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设计4条shRNA干扰载体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分别稳定转染大肠癌LoVo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筛选出一组抑制效率最高的细胞进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转染shRNA/324干扰载体的LoVo细胞PI3Kp85α蛋白表达降低最明显,抑制率达77%,选择该组细胞作为有效干扰组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PI3Kp85α蛋白表达缺失可明显降低大肠癌LoVo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PI3Kp85α可能成为治疗大肠癌转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磷脂肌醇3-激酶p85α亚单位 RNA干扰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白细胞介素-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表达与PI3K及AKT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振凌 顾群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PRL-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PRL-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同期切除术的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转移组)的癌组织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4 cm),以及同期65例未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未肝转移组)的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组织中IL-18、PRL-3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检测癌组织中PI3K、p-AKT相对表达水平,分析IL-18、PRL-3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与PI3K、p-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未肝转移组比较,肝转移组TNM分期IV期、低分化程度比例较高(P<0.05)。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PI3K、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和未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且未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PI3K、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肝转移患者癌旁正常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示,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表达与PI3K、p-AKT均呈正相关(P<0.05);未转移癌组织中IL-18表达与PI3K、p-AKT均呈正相关(P<0.05),PRL-3表达与p-AKT均呈正相关(P<0.05),且IL-18与PRL-3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PRL-3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转移 白细胞介素-18 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 磷脂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静海 陈春悠 +1 位作者 郭欣 张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3-550,共8页
目的:探讨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Kat5)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Kat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Kat5)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Kat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TPC-1、K1细胞和甲状腺上皮Nthy-ori3-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对数生长期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沉默Kat5组(si-Kat5组)。空白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不转染,阴性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转染阴性对照siRNA,si-Kat5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转染Kat5 siRN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TPC-1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PC-1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P21、P5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TPC-1和K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甲状腺上皮Nthy-ori3-1细胞(P<0.05)。各组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中CDK2、P21、P53、cleaved caspase-3、PI3K、p-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si-Kat5组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CDK2、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21、P5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沉默Kat5基因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乙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磷脂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通路在缺氧活化钙敏感受体介导的A549细胞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光伟 王珺 +5 位作者 肖薇 金莉 李波 赵宇 张宁宁 汪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缺氧活化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 SR)介导的A549及A549/DDP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及A549/DDP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Gd Cl_3(Ca SR激动剂)组、缺氧+NPS21...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缺氧活化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 SR)介导的A549及A549/DDP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及A549/DDP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Gd Cl_3(Ca SR激动剂)组、缺氧+NPS2143(Ca SR抑制剂)组、缺氧+LY294002(PI3K通路抑制剂)+Gd Cl_3组。应用Western blot分析不同处理情况下,Ca SR、MMP-2及p-Akt蛋白在A549、A549/DDP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小室方法,检测不同处理因素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ELISA法,分析不同处理因素对A549及A549/DDP细胞分泌MMP-2蛋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能够增强A549及A549/DDP细胞Ca SR的表达,增强细胞迁移能力,提高细胞及培养液中MMP-2蛋白表达水平、促进Akt蛋白的磷酸化,NPS2143能减弱缺氧的作用,Gd Cl_3放大缺氧的作用,而LY294002抑制缺氧和Gd Cl_3的上述作用。结论缺氧活化Ca SR促进A549及A549/DDP细胞转移,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敏感受体 A549细胞 缺氧 转移 磷脂肌醇-3激酶 磷酸化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GPC3与PEG10 mRNA检测对肝细胞癌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洁 王之青 +2 位作者 于嘉屏 李继强 葛海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遗传印迹基因(PEG10)mRNA检测对肝细胞癌(HCC)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HCC患者分为HCC转移组(n=18)和HCC未转移组(n=12),另选取1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以SYBRGreenⅠ作为荧光信号,采用实... 目的研究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遗传印迹基因(PEG10)mRNA检测对肝细胞癌(HCC)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HCC患者分为HCC转移组(n=18)和HCC未转移组(n=12),另选取1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以SYBRGreenⅠ作为荧光信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RT-PCR)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GPC-3 mRNA和PEG10 mRNA表达,应用ROC曲线和诊断性能专用指标评价两者预测诊断及排除诊断的价值。结果HCC转移组GPC-3 mRNA和PEG10 mRNA表达显著高于HCC未转移组和肝硬化组(P<0.05);HCC未转移组与肝硬化组GPC-3 mRNA和PEG10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项检测GPC-3 mRNA和PEG10 mRNA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6.7%和72.2%,特异度均为91.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和0.812;两基因检测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84.0%,阴性似然比为0.11,诊断准确率为83.3%;系列试验的灵敏度为60.5%,特异度为98.7%,阳性似然比为45.5,诊断准确率为73.3%。结论检测外周血GPC-3mRNA和PEG10 mRNA对估计肝癌有无血行播散和肝外转移有一定的价值,且PEG10 mRNA优于GPC-3 mRNA。两者联合系列试验有助于HCC外周血转移的预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转移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 遗传印迹基因 ROC曲线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建开 谭迎 +3 位作者 陈盈文 王航鹰 陈玉映 吴焱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HDL逆转运和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60例和高Hcy组60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同时测定患者血卵磷脂胆固醇...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HDL逆转运和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60例和高Hcy组60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同时测定患者血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患者HDL颗粒中的对氧磷酶1(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Hcy组患者血LCAT[(925.6±127.0)U/mg vs(1015.3±131.1)U/mg,P=0.000]、CETP[(26.3±4.1)μg/mg vs(34.6±5.0)μg/mg,P=0.000]和PON1[(213.4±71.4)U/ml vs(416.5±85.1)U/ml,P=0.000]活性显著降低,MPO[(4.8±1.9)U/L vs(3.3±1.5)U/L,P=0.000]活性和LPO[(0.93±0.08)U/L vs(0.83±0.09)U/L,P=0.000]含量显著升高。结论高Hcy通过降低血LCAT、CETP浓度,降低HDL胆固醇逆转运功能,并通过降低HDL颗粒中PON1活性,升高HDL颗粒中MPO活性,导致HDL颗粒中LPO含量升高,从而降低HDL的抗炎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蛋白 HDL 磷脂胆碱-甾醇O-转移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质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干预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格松 唐玉君 +2 位作者 赵艺涵 林锋 蒋士卿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864,共6页
鼻咽癌是头颈部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功能,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自噬、侵袭、转移等细胞活动密切相... 鼻咽癌是头颈部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功能,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自噬、侵袭、转移等细胞活动密切相关。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的活化从而影响其相关靶点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而诱导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调控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促进鼻咽癌细胞自噬;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和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从而降低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通过多靶点、多机制增加鼻咽癌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就中药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基于PI3K/Akt通路干预鼻咽癌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鼻咽癌临床用药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中药提取物 中药活性成分 磷脂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自噬 侵袭转移 放疗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海马神经元磷酸肌醇系统的变化及其机制的探讨
19
作者 卢步峰 黄森 鲁友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采用四动脉闭塞全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缺血30min再灌注21d不同时间中,外源性谷氨酸(Glu)对海马脑片磷脂酰肌醇(PI)代谢的影响和偶联该系统的G蛋白功能变化。结果显示,Glu(500μmol/L)对正常和缺血再... 采用四动脉闭塞全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缺血30min再灌注21d不同时间中,外源性谷氨酸(Glu)对海马脑片磷脂酰肌醇(PI)代谢的影响和偶联该系统的G蛋白功能变化。结果显示,Glu(500μmol/L)对正常和缺血再灌注海马脑片肌醇磷酸(IP)生成均具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n=9),其中以缺血再灌注后IP的升高为显著,并且这种Glu刺激的IP堆积效应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在21d中持续存在。与此同时,还观察到缺血再灌注24h至7d中,海马神经元Glu受体密度(Bmax)显著下降(P<0.01,n=8),亲和力(Kd)无显著变化。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Glu刺激的PI代谢增强是由于Glu受体与磷脂酶C(PLC)间产生高反应所致。应用四氟化铝(AlF_4 ̄-)可得到与上述Glu刺激IP生成相同的结果,而氨甲酰胆碱(Cah)和去甲肾上腺素(NE)对IP水平的作用不受脑缺血和再灌注的影响。表明缺血状态下的这种Glu与PLC间的高反应可能是特异的,并通过偶联该系统的G蛋白功能变化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磷脂肌醇 脑缺血 海马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卡木颗粒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20
作者 刘芮绮 袁天翊 +6 位作者 王冉冉 郑瑞芳 龚迪菲 王守宝 邢建国 杜冠华 方莲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目的探究祖卡木颗粒对单纯低氧及低氧+Su5416诱导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搜集祖卡木颗粒中10种单味药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靶点并获得HPH相关靶点,进行网络构建及富集... 目的探究祖卡木颗粒对单纯低氧及低氧+Su5416诱导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搜集祖卡木颗粒中10种单味药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靶点并获得HPH相关靶点,进行网络构建及富集分析。通过单纯二周低氧及四周低氧+Su5416诱导建立HPH小鼠模型,观察小鼠右心室压力等主要药效学指标,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质(Bcl-Associated X,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p-PI3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ase synthase,eNOS)、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得到祖卡木颗粒共167种活性成分,与HPH有179个交集靶点,涉及PIK3CA、HIF1等靶点。验证结果显示,祖卡木颗粒可以显著降低HPH小鼠的右心室压力,减轻右心室肥厚,下调小鼠肺组织中Bcl-2、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Bax、PI3K、p-PI3K、eNOS蛋白的表达。结论祖卡木颗粒可能通过调节Bax/Bcl及PI3K-eNOS/HIF-1α信号通路对HPH起到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卡木颗粒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网络药理学 药效机制 Bcl-2相关X蛋白质/B淋巴细胞瘤-2基因 磷脂肌醇3-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