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诊断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宋红亮 王建国 +4 位作者 张会 吴勇锋 汪恺 王晓波 徐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年以来发表的AFP、PIVKA-Ⅱ和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QUADAS)检查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软件、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对AFP、PIVKA-Ⅱ和GPC-3单用和联合使用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AUC值最高,为0.88(95%CI:0.85~0.91),其次是GPC-3和AFP;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AUC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PIVKA-Ⅱ联合GPC-3诊断的AUC值最高,为0.90(95%CI:0.87~0.92)。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和GPC-3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0.75和0.76),但GPC-3的特异度不如PIVKA-Ⅱ和AFP(AFP、PIVKA-Ⅱ和GPC-3分别为0.87、0.88和0.81);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敏感度较单个标志物诊断时有所提高,但特异度无明显提高。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诊断比值比(DOR)最高,为22(95%CI:13~36),其次是GPC-3和AFP;两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DOR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AFP联合GPC-3诊断的DOR最高,为25(95%CI:9~67);三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时的DOR明显降低,为10(95%CI:7~45)。结论:单个标志物用于肝癌诊断时,PIVKA-Ⅱ的诊断价值更高。两种标志物联合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三种标志物联合未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实际,推荐AFP联合PIVKA-Ⅱ用于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清学标志物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洪生 杜智 +4 位作者 高英堂 薛春祥 张勤 朱争艳 王伟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及AFP的表达,评价GPC3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PC3在...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及AFP的表达,评价GPC3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PC3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表达[75%(45/60)],明显高于AFP表达[35%(21/60)](P<0.005);而在距肿瘤不同距离的癌旁组织中未见表达。GPC3主要表达在肝癌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膜。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及染色强弱,其表达模式可分为弥漫强阳性表达(27例)、弥漫弱阳性表达(8例)、局灶强阳性表达(2例)和局灶弱阳性表达(8例)。统计学分析表明GPC3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AFP值、HBsAg定性、是否合并肝硬化及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GPC3更特异地广泛存在于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对比AFP的免疫组化结果,GPC3对肝细胞肝癌有更显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能成为新的肝癌病理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结合因子1对肝细胞癌患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婷 关贵文 +2 位作者 张婧 鲁凤民 陈香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AU结合因子1(AUF1)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GA-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美国Bead研究所基因数据分析中心,最终纳入371例不同病因的HCC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LCI-HCC基因表达数据...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AU结合因子1(AUF1)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GA-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美国Bead研究所基因数据分析中心,最终纳入371例不同病因的HCC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LCI-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GSE14520,最终纳入214例有随访信息的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35例HCC及配对癌旁样本选取自2009年—2013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常规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检测GPC3和AUF1蛋白在H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在HCC细胞系中敲减或者过表达AUF1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C3表达;利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和RNA稳定性检测研究AUF1调控GPC3表达的机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方法应用于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在TCGA和LCI数据库中,肝癌组织GPC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TCGA数据库中,GPC3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C3和AUF1蛋白均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27/35)和74.3%(26/3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中敲减AUF1明显降低了GPC3表达(P值均<0.05),而过表达AUF1则上调GPC3表达(P<0.05)。AUF1蛋白可与GPC3 mRNA结合,敲减AUF1导致GPC3 mRNA稳定性降低。结论AUF1是调控GPC3基因转录后修饰的重要调节因子,AUF1和GPC3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AU结合因子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细胞中的表达
4
作者 程华 方向东 +3 位作者 崔硕 吴萌 张昭军 李泽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150,共5页
构建载体表达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用以获得抗GPC3单克隆抗体。用PCR技术扩增GPC3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3XFLAG-CMV-14载体,构建p CMV-gpc3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将该载体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利用Wester... 构建载体表达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用以获得抗GPC3单克隆抗体。用PCR技术扩增GPC3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3XFLAG-CMV-14载体,构建p CMV-gpc3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将该载体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最终结果。收集稳定表达的细胞,破碎,通过亲和层析柱,获得纯度较高的GPC3蛋白。成功构建p CMV-gpc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HEK293细胞后,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单克隆细胞系;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真核表达 脂质体转染 亲和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华 方向东 +2 位作者 吴萌 史蕾 崔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个肝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获得抗GPC3单克隆抗体,用PCR方法克隆GPC3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GEX-2T载体,构建了pGEX-2T-gpc3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获得... 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个肝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获得抗GPC3单克隆抗体,用PCR方法克隆GPC3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GEX-2T载体,构建了pGEX-2T-gpc3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经纯化后获得分子量为58 kD的蛋白。以该重组蛋白为免疫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融合和筛选获得1株抗该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F3。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抗体具有较好的特性,可用于GPC3蛋白的功能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 3 蛋白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京哲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针对该通路的抑制剂正在开发中。本文重点介绍该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讨论靶向该通路的药物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抑制剂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水疱性口炎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
7
作者 王梦迪 樊文杰 +5 位作者 张震 赵瑞红 李华玮 刘昆 郑鸣 王亚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3,共8页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K-IN-1在细胞水平上的安全使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I3K-IN-1对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凋亡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分析PI3K-IN-1处理PK-15细胞感染VSV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RT-qPCR分析VSV N基因的mRNA表达量;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利用病毒滴度测定试验检测PI3K-IN-1对VSV子代病毒滴度的影响;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分析PI3K-IN-1对VSV-GFP中GFP蛋白荧光强度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0μmol/L PI3K-IN-1对PK-15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细胞凋亡率无影响,但随着PI3K-IN-1浓度的增加,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当PI3K-IN-1的浓度为10μmol/L时,对VSV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PI3K-IN-1处理组VSV 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DMSO(CK)组且呈时间依赖趋势;VSV-GFP感染12 h和24 h时,PI3K-IN-1处理组与CK相比,GFP阳性荧光细胞比例极显著降低;PI3K-IN-1处理组子代病毒滴度与CK相比在感染12、24 h时显著降低,在感染36 h时极显著降低。综上,PI3K-IN-1可有效抑制VS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为研究和开发抗VSV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疱性口炎病毒 磷脂肌醇-3激酶抑制剂 抗病毒 体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放射抵抗机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卢妍蓓 李正娟 +1 位作者 雷蕾 罗晶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放射治疗是OSCC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原位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较常见,致死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肿瘤具有显著的放射抵抗,存活的癌细胞可表...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放射治疗是OSCC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原位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较常见,致死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肿瘤具有显著的放射抵抗,存活的癌细胞可表现出增殖、侵袭和迁移增强,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甚至获得癌干细胞表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通常称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信号组分广泛参与OSCC发生发展和治疗预后的调控,已被证明与OSCC放射抵抗呈正相关;但其具体调控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索。本综述聚焦PI3K信号通路与OSCC的放射抵抗,从癌细胞、癌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三方面总结当前的研究进展,讨论PI3K介导的放射抵抗分子机制,以期为提高OSCC放疗敏感性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辐射耐受性 磷脂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对肝癌细胞SK-Hep-1黏附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冰 林山 王烈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4-477,483,共5页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pEGFP-N2-GPC3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SK-Hep-1。RT-PCR检测GPC3-SK-Hep-1细胞中GPC3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SK-Hep-1细胞的增殖并计算黏附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K-Hep-1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pEGFP-N2-GPC3成功转染SK-Hep-1细胞,转染后GPC3-Hep-1细胞明显表达GPC3mRNA。GPC3转染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K-Hep-1的增殖(P<0.01);GPC3转染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对照细胞显著下降[(10.21±0.62)%vs(15.51±0.95)%,P<0.01];GPC3转染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较对照细胞明显增强[(131.7±7.44)vs(69.6±5.25),P<0.01;(220±12.8)vs(130±8.2),P<0.01]。结论:GPC3基因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黏附能力,但显著增强后者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SK-Hep-1肝癌细胞 侵袭 黏附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肺鳞癌和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慧灵 邓秋华 +2 位作者 黄丽燕 唐海玲 成向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两种最常见肺癌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肺鳞癌和腺癌病人共48名,肝癌对照病人10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应用Kaplan-Me...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两种最常见肺癌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肺鳞癌和腺癌病人共48名,肝癌对照病人10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肺癌中的GPC3蛋白总表达率29.2%(14/48)。GPC3在肺癌旁组织中不表达。GPC3蛋白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54.5%(12/22),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7%(2/26),肺鳞癌中的GPC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肺腺癌(P<0.01)。在阳性表达的肺癌样本中,肺鳞癌与肺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低分化组GPC-3均表达更显著。肺癌与肝癌的GPC3蛋白表达特点不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PC3蛋白与预后无关。结论 GPC3蛋白肺鳞癌患者表达更高,提示其可作为潜在候选标记物检测肺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肺鳞癌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程 张惠文 容鹏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锚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癌胚蛋白质,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GPC3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肝癌病人的血清GPC3水平对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价值。此外,肝癌细胞中GPC3具有免疫反应性,可以作...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锚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癌胚蛋白质,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GPC3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肝癌病人的血清GPC3水平对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价值。此外,肝癌细胞中GPC3具有免疫反应性,可以作为治疗靶点,有关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试验已经展开。本文简述了GPC3的结构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回顾了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结果,并总结了GPC3相关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新的抗GPC3抗体正在研发,它们与其它靶向药物联用的临床试验正在展开;有关GPC3靶向的TRAB、GPC3疫苗和GPC3基于嵌合抗原受体(CAR)-T疗法的研究正在进行。我们认为,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方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期待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此,为靶向GPC3疗法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靶向治疗 T细胞重定向抗体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
12
作者 沈建东 戴锋 +5 位作者 王斌 王晓维 丁苇 殷梦杰 蒋逢辰 付守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PIK3CA)的表达及其与TACE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425例肝癌患者PIK3CA的表达量。利用GSE104580数据集内TACE治疗敏感和不敏...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PIK3CA)的表达及其与TACE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425例肝癌患者PIK3CA的表达量。利用GSE104580数据集内TACE治疗敏感和不敏感患者癌组织PIK3CA表达量,分析两组基因表达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TACE治疗敏感性与PIK3CA表达的相关性。从GSE14520数据集下载具有完整临床资料、接受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27例,基于PIK3CA的表达量最佳截断值,分成PIK3CA高表达组和PIK3CA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urvminer”R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PIK3C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ACE不敏感患者癌组织PIK3CA表达量高于TACE敏感患者,TACE治疗敏感性与PIK3CA表达相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5;生存分析显示PIK3CA表达量越低,患者生存时间越长,且1、2、3年的AUC分别为0.765、0.713、0.633。结论PIK3CA对于肝细胞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可能作为TACE治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磷脂肌醇-4 5-二磷酸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成像中通过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早期诊断肝癌转移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佳 李勇 +3 位作者 占美晓 忻勇杰 赵炜 陆骊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的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在近红外二区(NIR-Ⅱ)成像早期诊断肝癌转移灶中的优势。方法制备硫化银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GPC-3表达,检测各肝癌细胞系转移能力。采... 目的探讨靶向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的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在近红外二区(NIR-Ⅱ)成像早期诊断肝癌转移灶中的优势。方法制备硫化银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GPC-3表达,检测各肝癌细胞系转移能力。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验证硫化银纳米探针选择性摄取至肝癌细胞系情况。采用肝癌高转移细胞系建立裸鼠肝癌原位转移模型,通过NIR-Ⅱ在体成像观察微小转移灶。结果Ag2S@BSA-TJ12P1被激发后,可在1080 nm处发出NIR-Ⅱ荧光。细胞实验显示,肝癌GPC-3在肝癌细胞系中均有高表达,Ag2S@BSA-TJ12P1可被HepG2、MHCC97-H、HCC-LM3细胞特异性摄取。NIR-Ⅱ成像系统对裸鼠微小转移灶作出早期诊断。结论Ag2S@BSA-TJ12P1可通过在体靶向肝癌GPC-3对肝癌微小转移灶成像,对肝癌微小转移灶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纳米探针 近红外二区成像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骨形态发生蛋白-15通路与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发育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艳青 陈丽云 +1 位作者 张正红 王正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哺乳动物卵巢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其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程序化过程,确保了正常卵母细胞成熟并使其具有受精能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具... 哺乳动物卵巢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其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程序化过程,确保了正常卵母细胞成熟并使其具有受精能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卵泡的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磷脂酰肌醇-3激酶/骨形态发生蛋白-15信号通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控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15是卵巢卵母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旁分泌作用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过程。本文主要概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15作为蛋白激酶B/叉头转录因子家族-3a下游信号分子对这一过程的调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卵巢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等卵巢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骨形态发生蛋白-15 卵泡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B及其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邹伟 李兆育 +1 位作者 李春蕾 崔肇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蛋白激酶B(PKB)是原癌基因c akt的表达产物 ,它参与由生长因子激活的经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I3K)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与许多蛋白激酶相似 ,PKB分子具有一特殊的AH/PH结构域 (AH/PHdomain) ,后者能介导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PKB是PI3K... 蛋白激酶B(PKB)是原癌基因c akt的表达产物 ,它参与由生长因子激活的经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I3K)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与许多蛋白激酶相似 ,PKB分子具有一特殊的AH/PH结构域 (AH/PHdomain) ,后者能介导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PKB是PI3K直接的靶蛋白。PI3K产生的脂类第二信使PI 3,4, P2 和PI 3,4,5 P3等均能与PKB和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 (PDK)的AH/PH结构域结合 ,使二者转位于质膜上并活化。PDK也能使PKB磷酸化而激活 ,激活的PKB又进一步激活抗细胞凋亡机制、葡萄糖代谢 (糖原合成、糖酵解及葡萄糖的摄取 )及蛋白质合成等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B 磷脂肌醇3-激酶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及其在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吉茹 朱宇旌 +1 位作者 邵彩梅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2-698,共7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信号途径 细胞凋亡 肌肉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剑 李立 +7 位作者 王晓川 张升宁 李来邦 莽源祎 高扬 陈永林 任刚 李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Ser308)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HIRI组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 217、5. 456,P值均<0. 01);经亚低温处理后大鼠肝组织中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 434、14. 116,P值均<0. 01)。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的血清AST、ALT活性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HIRI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百分比[(42. 25±3. 50)%]明显高于Sham组[(3. 21±0.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 187,P <0. 01);相比于HIRI组,MH组明显下调了细胞凋亡百分比(12. 42±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 784,P <0. 01),且HIRI组与MH+LY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38. 19±2.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 059,P> 0. 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HIRI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 101,P <0. 05),促凋亡蛋白Bax、fas和fasl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 016、4. 735、10. 201,P值均<0. 01),亚低温处理之后可明显下调HIRI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而MDA在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MH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894、2. 731,P值均<0. 05),但MD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 888,P <0. 05)。此外,亚低温+LY294002处理明显下调了MH组对肝组织中SOD、MDA和GSH-Px表达的调控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999、2. 944、2. 620,P值均<0. 05)。结论亚低温对HIR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发挥下调肝细胞凋亡和增强体内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再灌注损伤 1-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类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连接蛋白4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玉 潘理会 +1 位作者 刘海旺 李春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 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 (Cx4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7月-2013年2月行手术切除癌组织的胃癌患者60例,其中中~高分化者24例,低分化者36例;无淋巴结转... 目的 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 (Cx4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7月-2013年2月行手术切除癌组织的胃癌患者60例,其中中~高分化者24例,低分化者3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5例,有淋巴结转移者35例;Ⅰ/Ⅱ期者28例,Ⅲ/Ⅳ者32例;癌组织穿透浆膜者48例,未穿透浆膜者12例.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60份和距癌边缘10 cm以上的正常胃组织25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检测Cx43、PI3K的表达情况和二者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x4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 (20/60),低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0% (2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8,P=0.00).PI3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 (52/60),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50,P=0.00).胃癌组织中Cx43、PI3K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Cx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3±0.07),低于正常胃组织的(0.7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0).胃癌组织中PI3K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6±0.20),高于正常胃组织的(0.3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P=0.00).Cx43 mRNA、PI3K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x43与PI3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x43低表达,PI3K高表达,Cx43的表达与PI3K的表达呈负相关.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间隙连接蛋白 1-磷脂肌醇3-激酶 信号传导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及高尔基体蛋白-73异常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风华 汪顺才 +6 位作者 马洁 朱梦琪 马久明 周华 虞腊青 陈明泉 经继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 :探究肝组织及外周血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phosphatidylinositol proteinglycan 3,GPC3)及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高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9例肝癌患者及31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GPC3... 目的 :探究肝组织及外周血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phosphatidylinositol proteinglycan 3,GPC3)及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高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9例肝癌患者及31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GPC3及GP73浓度,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肝组织中GPC3 m RNA及GP73 m RNA表达水平,比较研究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肝组织中GPC3及GP73的表达差异,分层分析此两种蛋白表达与肝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外周血GPC3、GP73浓度分别为(16.81±0.56)μg/L、(115.92±7.01)ng/ml,肝硬化组外周血GPC3、GP73浓度分别为(7.41±0.25)μg/L、(64.63±3.07)ng/ml,肝癌组外周血GPC3、GP73浓度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GPC3值为9.3μg/L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4%和96.77%,阳性预测值97.20%,阴性预测值88.20%;GP73截断值为77.68 ng/ml时,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92.31%,特异度83.87%,阳性预测值87.80%,阴性预测值89.70%。肝癌组GPC3 m RNA和GP73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91±3.70、68.41±32.86,肝硬化组GPC3 m RNA和GP73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04±0.58、2.32±0.25,肝癌组GPC3 m RNA、GP73 m RNA表达均高于肝硬化组(P均〈0.05)。上述结果可知肝癌患者癌组织GPC3、GP73 m 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相应蛋白浓度一致。肝癌患者中外周血GP73、GPC3蛋白浓度及组织m RNA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肝癌临床分期间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癌患者GPC3表达与病理分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病理分级为3级的肝癌患者GPC3表达水平低于1-2级患者。结论:GP73、GPC3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且灵敏度高于AFP,而特异度与其相当,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较好早期诊断HCC的血清标志物;另外,GPC3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酯肌醇蛋白聚糖-3(GPC3) 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 肿瘤标志物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周期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文斌 赵建宁 包倪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近年的研究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enase B,PKB/Akt)信号通路是骨形成和骨重建的关键调控信号,文中研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PI3K... 目的近年的研究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enase B,PKB/Akt)信号通路是骨形成和骨重建的关键调控信号,文中研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PI3K/Akt信号抑制剂PF-04691502处理MC3T3-E1细胞后,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抑制剂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100±5.6)%比较,30、150、750 nmol/L的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64.7±4.1)%、(42.3±1.1)%、(15.9±0.4)%,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越明显。同时,与对照组比较,1μmol/L PF-04691502处理组sub-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1.45±0.43)vs(0.27±0.21),P<0.01],且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降低。结论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能将MC3T3-E1细胞阻滞于G1期,能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 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