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素胁迫对雪茄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率的影响
1
作者 施锘 孔光辉 +7 位作者 张光海 赵高坤 吴玉萍 李薇 李永平 李青 姚恒 白羽祥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5,共7页
为明确磷素胁迫对雪茄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率的影响,为雪茄烟的磷素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法,以云雪38、云雪39为供试材料,设置全素(1倍P)、缺磷(无P,-P)和高磷(2倍P,+P)3个处理,分析不同磷素处理对烟株形... 为明确磷素胁迫对雪茄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率的影响,为雪茄烟的磷素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法,以云雪38、云雪39为供试材料,设置全素(1倍P)、缺磷(无P,-P)和高磷(2倍P,+P)3个处理,分析不同磷素处理对烟株形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苗移栽后30~40 d,云雪38高磷处理下可引发叶尖焦枯,缺磷处理下叶片生长较为迟缓,紫化、黄化等症状逐步加剧;云雪39高磷处理下叶面斑驳黄化,缺磷处理下叶片紫化局限于老叶,新叶生长缓慢但未黄化。移栽后40 d,两品种磷素丰缺处理的农艺性状各指标值均低于全素处理;各处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基本表现为高磷处理最高,云雪38和云雪39高磷处理植株干重分别较全素处理提高6.56%和16.22%,但高磷处理并未提高磷肥的磷素表观利用率和磷素农学利用率,反而较全素处理分别降低39.14%、32.90%和30.75%、4.91%。综上表明,雪茄烟生长表现和磷素利用率受磷素供应状况影响显著,缺磷条件下植株生长迟缓、株型矮小,生物量和磷含量下降,而高磷处理提高了烟叶干物质量及磷素含量,但并未提高磷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胁迫 雪茄烟 干物质积累 磷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T生根粉提高作物磷素利用率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2 位作者 介晓磊 李有田 李明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ABT生根粉对我国北方石灰性潮土中P素的作物利用效果。结果表明,ABT生根粉浸种能显著增加小麦的根量和植株吸P量,能显著提高作物对P肥的利用率。ABT生根粉提高小麦对P素利用率与其使用方式和P肥种类有关。
关键词 作物 磷素利用率 ABT生根粉 石灰性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磷素营养及提高磷素利用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鹤 朱列书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54-57,共4页
烟草生长过程中磷素对烤烟产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磷素营养与烟草的农艺性状、生理过程、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密切相关,影响烟草体内磷素积累的因素主要有烟草品种、植烟土壤性质、肥料种类与用量以及栽培措施几类,为了提高磷素在烟草生... 烟草生长过程中磷素对烤烟产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磷素营养与烟草的农艺性状、生理过程、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密切相关,影响烟草体内磷素积累的因素主要有烟草品种、植烟土壤性质、肥料种类与用量以及栽培措施几类,为了提高磷素在烟草生长过程中的利用率,可以在施肥技术、栽培措施和基因工程几个方面开展探索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磷素 烟叶品质 磷素积累 磷素利用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分次滴灌施用提高马铃薯群体磷素吸收及磷利用率的作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邢海峰 石晓华 +1 位作者 杨海鹰 樊明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7-992,共6页
【目的】近年来,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马铃薯产量,45000 kg/hm^2以上已屡见不鲜,但由于高产马铃薯磷素吸收规律的研究缺乏,磷肥使用不合理导致高产不能持续,磷肥利用率偏低。因此深入研究高产马铃薯群体的磷素营养规律,配合滴灌可为马铃... 【目的】近年来,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马铃薯产量,45000 kg/hm^2以上已屡见不鲜,但由于高产马铃薯磷素吸收规律的研究缺乏,磷肥使用不合理导致高产不能持续,磷肥利用率偏低。因此深入研究高产马铃薯群体的磷素营养规律,配合滴灌可为马铃薯持续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滴灌试验,以克新1号原种为试材,设置当地农户栽培模式与高产创建田生产模式,对2年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滴灌条件下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结果】与农户模式相比,高产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8.2 No./plant)提高了9.3%,商品薯率(96.0%)提高了2.3%;从块茎形成期到块茎膨大期,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日积累量达到0.67-0.78 kg/hm^2,较农户模式提高了37%,整个生育期马铃薯群体磷素的积累量达到44.3-55.3 kg/hm^2,较农户模式高10.0-12.1kg/hm^2,磷素转运率达85%-87%,也显著高于农户模式。高产马铃薯1000 kg块茎需磷量为1.95-2.10 kg,磷肥利用率21.6%-23.6%。【结论】在磷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利用滴灌分6次施用,与农户模式相比,显著提高结薯数量及单薯重,在块茎形成至膨大的关键时期以较快速率持续吸收磷素保证了植株在减量供磷条件下吸收磷素的高效性,分期供磷使磷肥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条件 马铃薯 高产群体 磷素吸收 磷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暴雨条件下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对水稻磷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苗欢 乔云发 +4 位作者 唐煜杰 冯茜 岳娅 薛海清 苗淑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究短时暴雨对水稻磷素流失的影响,阐明秸秆和生物炭还田下水稻磷素的利用效果,为稻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设置暴雨强度为4 mm/h(20 h)和80 mm/h(1 h),选取秸秆(NPK+S)和生物炭(N... [目的]探究短时暴雨对水稻磷素流失的影响,阐明秸秆和生物炭还田下水稻磷素的利用效果,为稻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设置暴雨强度为4 mm/h(20 h)和80 mm/h(1 h),选取秸秆(NPK+S)和生物炭(NPK+B)两种还田物料,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水稻磷素含量、积累量和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短时暴雨条件下,添加秸秆和生物炭能提高水稻磷素含量、积累量和表观利用率。与NPK处理相比,NPK+B处理根TP含量增加了41.84%,秸秆TP含量增加了38.43%,NPK+S和NPK+B处理水稻磷素积累量增加了21.95%,60.14%,NPK+S和NPK+B处理水稻表观利用率增加了21.96%,60.10%,均达到显著水平。长时暴雨条件下,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B处理根TP含量增加了28.67%,33.59%,NPK+B处理秸秆TP含量增加了48.52%,NPK+S和NPK+B处理籽粒TP含量增加了17.15%,39.28%,NPK+S和NPK+B处理水稻体内磷素积累量增加了35.70%,74.71%,NPK+S和NPK+B处理水稻表观利用率增加了35.66%,74.70%,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不同暴雨强度条件下,添加秸秆和生物炭均能够有效固持水稻磷素养分,提高磷素表观利用率,降低养分流失风险,施加生物炭的效果优于秸秆。而且,在相同降雨量前提下,长时暴雨的固持效果要好于短时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暴雨 水稻 磷素表观利用率 秸秆还田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水平对晋南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3
6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3 位作者 洪坚平 冯倩 孙丞鸿 王志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8-665,共8页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磷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部分抗性指标、产量、磷素利用率以及1 m土壤磷素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以提高旱地冬小麦抗逆性、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在0-120...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磷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部分抗性指标、产量、磷素利用率以及1 m土壤磷素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以提高旱地冬小麦抗逆性、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在0-120 kg(P2O5).hm 2施磷范围内,小麦生育期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穗数和产量随施磷量增加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随施磷量增加显著降低。当施磷量达到180 kg(P2O5).hm 2时,旗叶中MDA、Pro含量降低幅度较小,甚至会升高;NR活性除抽穗期外不再有显著变化,穗数和产量变化亦不显著。磷素施入土壤后易固定,导致磷肥利用率偏低,当季回收率仅为9%~13%,以施磷60-120 kg(P2O5).hm 2为最高。1 m土壤各土层Hedley形态磷分布特征表现为:HCl-Pi〉Residual-P〉HCl-Po〉NaOH-Pi〉NaHCO3-Pi〉NaOH-Po〉H2O-Pi〉NaHCO3-Po〉H2O-Po,其中以HCl-P和Residual-P为主,分别占全磷的75%和20%左右,H2O-P、NaHCO3-P和NaOH-P含量共占全磷的5%左右。施入土壤中的磷素当季主要被固定在0-20 cm土层,不同Hedley形态磷增加量总体在0-39.11 mg.kg 1之间,且施磷越多,被固定磷素就越多。综合考虑冬小麦抗逆性、产量及磷素利用率,当地旱作冬小麦施磷量(P2O5)以120 kg.hm 2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施磷水平 抗逆性 产量 磷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氧提高蔬菜磷素吸收利用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瑞 施卫明 +1 位作者 李奕林 仲月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9-424,共6页
磷素的吸收利用率低是制约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因子之一,蔬菜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适应性变化是高效利用土壤磷的主要生物学机制。当前磷肥的过量施用导致蔬菜根际环境的恶化,而根际环境对蔬菜的根系形态结构、根系活力和植株生理反应也... 磷素的吸收利用率低是制约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因子之一,蔬菜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适应性变化是高效利用土壤磷的主要生物学机制。当前磷肥的过量施用导致蔬菜根际环境的恶化,而根际环境对蔬菜的根系形态结构、根系活力和植株生理反应也都会产生反馈影响。本文从氧营养的角度,以根系为核心,综述了国内外提高蔬菜磷素利用率的途径,根系与根际环境互作对蔬菜磷素利用率的响应,并剖析了增氧促进根系生长及改善根际环境提高蔬菜对磷的吸收及利用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提高蔬菜磷肥利用效率、减少蔬菜地磷肥投入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增氧 磷肥 磷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地磷肥减施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闫蓉 朱利 +3 位作者 冉瑾怡 杨文杰 宫欢 刘金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5-1279,共15页
【目的】黄土高原渭北旱地麦区连续多年施用磷肥,小麦磷肥利用率和土壤磷有效性较低。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磷肥减量及改变施肥方法对冬小麦产量、磷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磷素盈余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渭北旱地麦区磷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 【目的】黄土高原渭北旱地麦区连续多年施用磷肥,小麦磷肥利用率和土壤磷有效性较低。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磷肥减量及改变施肥方法对冬小麦产量、磷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磷素盈余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渭北旱地麦区磷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渭北旱区陕西永寿县连续进行3年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CK,不施磷肥),农户处理(FP,撒施P2O5120 kg/hm2),减磷处理(RP,撒施P2O570 kg/hm2),条施处理(BF,条施P2O570 kg/hm2),硫酸铵处理(SA,硫酸铵替代尿素,撒施P2O570 kg/hm2)。在冬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分别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小麦根系形态、磷含量及土壤pH、速效磷含量等,分析小麦生长、产量及构成因素、磷素吸收与积累、水分及磷肥利用率、土壤磷素盈亏的变化规律。【结果】与CK相比,各施磷处理(FP、RP、BF、SA)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及成熟期磷吸收量,3年平均增产640.8 kg/hm2(11.4%),磷吸收量平均增加3.95 kg/hm2(28.2%),而籽粒产量和成熟期磷吸收量在各施磷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同时,FP和RP处理提高了小麦根系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与FP处理相比,磷肥减量处理(RP、BF、SA)均显著提高了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降低了土壤表观磷盈余量,其中RP处理显著提高磷肥偏生产力70.2%、农学效率72.6%和磷肥当季回收率4.4个百分点;RP处理土壤表观磷年盈余量为12.7 kg/hm2,较FP处理显著降低了62.5%,而表观累积磷盈余降低了63.3 kg/hm2,进而降低土壤磷残余率21.8个百分点。等磷肥用量投入下,与RP处理相比,SA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土壤pH 0.07个单位,土壤磷残余率显著降低1.4个百分点。【结论】在黄土高原渭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施磷量由P2O5120 kg/hm2减少至70 kg/hm2仍能够保证土壤磷素供应和小麦生长,实现稳产,并可提高磷肥利用效率、降低土壤中磷素残留。在磷肥减施的基础上,采用硫酸铵替代尿素和条施措施虽未显著提升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但硫酸铵替代尿素能有效降低小麦拔节和抽穗期土壤pH和土壤磷残留率。因此,基于磷素收支平衡与环境条件,配合施用硫酸铵的磷肥减量管理是实现渭北旱地冬小麦高产与磷肥增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减施 磷肥施用方法 磷素利用率 水分利用率 小麦产量 磷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施磷效应与磷肥投入阈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连彩云 马忠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0期8-14,共7页
为明确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磷肥投入阈值,于2011—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施磷量定位试验,研究施磷量对春玉米的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磷(P2O50~170.04 kg/hm^2)范围内... 为明确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磷肥投入阈值,于2011—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施磷量定位试验,研究施磷量对春玉米的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磷(P2O50~170.04 kg/hm^2)范围内,春玉米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P2O5170.04 kg/hm^2时产量(14337.33 kg/hm^2)达到最高,较其他施磷处理分别增产56.87%、29.38%、20.61%、21.50%,较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112.84%,此时磷肥利用率为23.80%,超过此值则籽粒产量略有降低。磷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低有显著关系,施磷显著增加土壤耕层有效磷(Olsen-P)含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9.28%~925.27%。磷肥的投入量大于作物需磷量时,会加剧土壤磷残留量的增加,并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污染,适量施磷量(P2O585.02 kg/hm^2)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的平衡。当磷素投入阈值为每年施磷(P2O5)170.04 kg/hm^2时,既保证土壤养分平衡,又减小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春玉米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磷素平衡并结合试验区的肥力分析认为,在保证春玉米高产并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区磷肥投入阈值应为P2O585.02~170.0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施磷效应 磷肥投入阈值 产量 磷素利用率 养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水平与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娄梦玉 薛华龙 +6 位作者 郭彬彬 汪江涛 昝志曼 马超 郭大勇 焦念元 付国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82-1593,共12页
[目的]研究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产量、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维持冬小麦持续高产的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施磷量,为冬小麦高效磷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场进行了... [目的]研究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产量、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维持冬小麦持续高产的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施磷量,为冬小麦高效磷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场进行了连续3年小麦田间试验,试验设P_(2)O_(5)0、90、180和270kg/hm^(2)4个磷水平,分别记为P_(0)、P_(90)、P_(180)、P_(270)处理,研究了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磷素吸收与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施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处理间均呈P_(270)>P_(180)>P_(90)>P_(0),而穗粒数、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率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达9.8-10.2 t/hm^(2),比P处理高17.3%~18.2%(P<0.05),与P处理相比高出4.2%~11.5%,但差异不显著;(2)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茎、叶、颖壳及穗轴和籽粒的磷含量处理间多呈P_(270)>P_(180)>P_(90)>P_(0);籽粒磷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水平下籽粒磷积累量最高,为57.0~61.1 g/m^(2);与P相比,P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籽粒磷积累量,提高幅度为27.7%~39.0%;冬小麦磷偏生产力和磷农学利用效率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与P相比,P_(180)、P_(270)水平下冬小麦磷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40.0%~41.1%和35.3%~36.1%、62.1%~64.7%和58.6%~62.8%,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施磷水平呈线性相关,小麦产量与施磷水平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年施PO194.2~197.4 kg/hm^(2)时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25.5~25.8 mg/kg,产量最高为9752~10349 kg/hm^(2)。[结论]适宜的施磷量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和成穗数,提高茎、叶、颖壳及穗轴的干物质和磷素积累量及向籽粒的转移,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在供试区域,获得冬小麦最高产量的施PO量为194.2~197.4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5.5~25.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磷水平 有效分蘖 籽粒含磷量 茎叶含磷量 土壤有效磷 磷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