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60A/MoS2复合涂层设计及磨损失效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运才 葛世荣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0,37,共6页
在结合涂层形成过程及原理、润滑涂层结构和涂层结合机理的基础上,对等离子喷涂Ni60A/MoS2复合润滑涂层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磨损失效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复合润滑耐磨涂层以NiCrAl合金粉末作为粘结层,Ni60A+La2O3+MoS2作为预... 在结合涂层形成过程及原理、润滑涂层结构和涂层结合机理的基础上,对等离子喷涂Ni60A/MoS2复合润滑涂层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磨损失效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复合润滑耐磨涂层以NiCrAl合金粉末作为粘结层,Ni60A+La2O3+MoS2作为预涂层,可改善涂层界面的结合状况,致使涂层的组织和物化性能呈连续的过渡,大幅度地改善涂层材料的力学和耐磨性能。Ni60A/MoS2复合润滑涂层磨损失效机理随MoS2组元的含量不同而变化。未添加MoS2的喷涂涂层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随着MoS2含量的增加,润滑涂层的主要磨损机理由磨粒磨损向疲劳磨损,并过渡到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复合润滑涂层 涂层结构设计 磨损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铝硅酸盐玻璃陶瓷磨损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运才 刘小强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6-490,共5页
在UMT-2微观磨损试验机(USA)上研究了SiC纤维在复合材料摩擦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纤维含量、摩擦行为过程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纤维增强铝硅酸盐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磨损失效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SiC纤维/玻璃陶... 在UMT-2微观磨损试验机(USA)上研究了SiC纤维在复合材料摩擦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纤维含量、摩擦行为过程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纤维增强铝硅酸盐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磨损失效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SiC纤维/玻璃陶瓷复合材料摩擦系数随对磨时间的变化是由起始时的较低值逐步过渡到稳态数值,但在摩擦过程的后期摩擦系数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复合材料的磨损失重随磨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下降,磨损失重增加。复合材料基体与摩擦对磨件间存在粘着现象,但其主要磨损失效形式仍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与磨损表面上纤维的排列对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是有较大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玻璃陶瓷 摩擦行为过程 磨损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高产斜井油管柱摩擦磨损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晓强 李潇 +3 位作者 柳军 黄亮 方达科 魏安超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8,共13页
针对高温高压高产(三高)气井油管柱磨损失效问题,采用微元法、能量法结合哈密顿原理建立了油管柱非线性流致振动模型,模型考虑了井眼轨迹变化、井筒温度压力变化和套管接触碰撞等因素,通过开展油管柱振动模拟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 针对高温高压高产(三高)气井油管柱磨损失效问题,采用微元法、能量法结合哈密顿原理建立了油管柱非线性流致振动模型,模型考虑了井眼轨迹变化、井筒温度压力变化和套管接触碰撞等因素,通过开展油管柱振动模拟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White-Fleisher磨损理论,提出了三高气井油管柱磨损量和磨损深度计算方法,试验测定了油管柱摩擦因数和磨损效率,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产量、井斜角、井段长度、封隔器位置和扶正器位置对油管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现场油管柱防磨、减磨方法,即:随产量的增加,管柱磨损寿命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存在一个突变产量,现场配产设计时,采用提出的分析方法确定突变产量,使现场配产远离突变产量;井眼轨迹设计时,尽量减小直井段长度,增加造斜段长度和稳斜段井斜角,提高油管寿命;封隔器和扶正器设置都存在一个最优位置,此位置与井身结构、管柱结构的因素有关,需采用提出的分析方法确定最优位置,指导井下工具的设计。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三高气井油管柱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气井 油管柱 非线性流致振动 磨损特性 磨损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