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人灵长类动物超高场磁共振脑成像技术进展
1
作者 徐斌 高阳 +1 位作者 王菁 张孝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9-476,共8页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动物模型,可以兼容多种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神经信号探测和神经活动调控方法。结合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方法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神经科学研究,有助于将大量基于动物模型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其...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动物模型,可以兼容多种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神经信号探测和神经活动调控方法。结合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方法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神经科学研究,有助于将大量基于动物模型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其中磁共振脑成像技术是目前最主要的非侵入式大脑神经信号探测手段。非人灵长类动物磁共振脑成像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磁共振脑成像生理机制、基于磁共振技术的定量生理探测技术研发、神经科学基础研究、心理学以及临床病理机制研究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非人灵长类动物磁共振脑成像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包括:缺少适配的商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配套的成像硬件、需要更高的成像分辨率,以及对多样化动物实验需求的兼容性等。超高场(场强>3 T)磁共振具有高信噪比、高脑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检测灵敏度和亚毫米级高分辨率成像能力等优势,有潜力应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超高分辨率脑成像研究。综述目前非人灵长类动物超高场磁共振脑成像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当前的技术解决方案等,归纳各方法的各自优势与局限性,同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动物 磁共振脑成像 超高场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在小动物嗅觉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安安 饶小平 +1 位作者 吴瑞琪 徐富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1,共8页
综述了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I,fMRI)在嗅觉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介绍fMRI在小动物嗅觉研究中的优势,以及近10年来fMRI在嗅球(olfactory bulb,OB)信息编码、处理和传输机制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感觉方式之一,整个... 综述了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I,fMRI)在嗅觉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介绍fMRI在小动物嗅觉研究中的优势,以及近10年来fMRI在嗅球(olfactory bulb,OB)信息编码、处理和传输机制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感觉方式之一,整个嗅觉系统(除鼻腔中的嗅细胞)都属于边缘系统,这赋予嗅觉系统一般的感觉功能和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对情感、记忆以及生理和心理状态调控的功能.同时,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其内在性也使得嗅觉系统在大脑中的信息编码、处理、传输和感知等机制的研究极为困难.fMRI由于具有相对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并可以无创地、重复地观测大脑任何部位的神经活动而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fMRI在嗅觉系统的应用使我们对人的嗅觉高级中枢感知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嗅球为嗅觉信息编码和处理中心,由于其尺寸和人体MRI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对人OB中编码机制的研究一直无法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 编码 嗅球 嗅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老年人计算任务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晟 肖江喜 蒋学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常老年人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实验的可行性及计算任务的激活脑区。方法 :对11例正常老年志愿者进行简单计算任务和复杂计算任务的fMRI实验 ,以SPM99作后处理显示激活脑区。结果 :11例被试的简单计算任务均完成较好 ... 目的 :探讨正常老年人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实验的可行性及计算任务的激活脑区。方法 :对11例正常老年志愿者进行简单计算任务和复杂计算任务的fMRI实验 ,以SPM99作后处理显示激活脑区。结果 :11例被试的简单计算任务均完成较好 ,激活区域主要集中在双侧顶上、下小叶和双侧枕叶 ,复杂计算任务除了以上脑区的激活外 ,还包括Brodmann 9、10区和Brodmann 4 6区。结论 :老年人进行fMRI实验具有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功能磁共振成像 计算任务 实验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覃媛媛 朱文珍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3期250-250,共1页
自1996年李恩中等首次报道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之后,中国拉开了fMRI研究的序幕。随着高场磁共振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在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fMRI已成为发展最迅速、应用前景最广阔的... 自1996年李恩中等首次报道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之后,中国拉开了fMRI研究的序幕。随着高场磁共振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在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fMRI已成为发展最迅速、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成像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 高场磁共振 成像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在儿童孤独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滨宾 张志鹏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7期665-667,共3页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磁共振功能成像 广泛性发育障碍 心理发育障碍 社会交往能力 神经精神障碍 语言障碍 婴幼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检验方法FDR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处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黄丽萍 赵小杰 +1 位作者 姚力 金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2-426,F003,共6页
对一种多检验方法———错误发现率 (FDR)方法进行了计算机实现 ,并将FDR方法及其他几种假设检验方法应用在模拟数据和fMRI数据分析中进行比较 。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数据处理 假设检验 多检验方法 FDR 错误发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头部移动校正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和生 王涛 +1 位作者 冯焕清 吴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3-578,共6页
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试验中 ,头部很小的移动就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对数据统计分析之前要求进行移动校正 .本文利用LMF(levenberg mrquardt fletcher)算法极小化参考图像和校... 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试验中 ,头部很小的移动就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对数据统计分析之前要求进行移动校正 .本文利用LMF(levenberg mrquardt fletcher)算法极小化参考图像和校正图像之间的残差平方和自动校正fMRI图像 ,根据多分辨率金字塔结构由粗到细地搜索最优解 ,既可以较快的收敛 ,又可以考虑较大的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移动校正 磁共振功能成像 LMF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金字塔结构 残差平方 fMRI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磁共振成像可转化成三维图像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志学(摘译) 贺光军(摘译)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1期77-77,共1页
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新的软件工具,该工具使用特殊技术将磁共振成像转化成三维图像。医生借助该工具能够看见病人的大脑线路和线路连接的图像,在不用进行手术的情况下就可以研究病人的大脑线路。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图像 转化 软件工具 线路连接 人员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突发性聋患者脑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严齐 关兵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突发性聋患者脑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a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检查对突聋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右侧突发性聋患者32例(突聋组),(病程≤3周,男16例,女16例,年龄39~73岁,平均52.31±8.59岁),正常对照组23例(... 目的探讨单侧突发性聋患者脑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a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检查对突聋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右侧突发性聋患者32例(突聋组),(病程≤3周,男16例,女16例,年龄39~73岁,平均52.31±8.59岁),正常对照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41~68岁,平均56.36±6.82岁),对照组和突聋组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全脑DKI成像扫描;基于统计软件比较突聋组与正常对照组全脑DKI各参数图差异脑区;并根据治疗结果,将突聋组患者分为显效组(20例)和无效组(12例),再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突聋组左侧的颞上回、颞中回及颞下回、左侧的顶叶及枕叶等脑区的白质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减小,突聋组双侧额叶均有平均扩散峰度(MK)值及径向峰度(RK)值增加。突聋组的显效组20例和无效组12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可见突聋组的轴向分度(AD)在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中回减小,右侧中央后回减小,径向分度(RD)在左侧扣带回、左侧颞上回减小,扩散峰度各向异性(KFA)在左侧枕上回、左侧角回、左侧扣带回增加,平均弥散率(MD)在右侧额叶直回增加,MK在左侧边缘叶、右侧额中回、右侧缘上回增大,这些区域的改变提示预后较好;AD、RD、KFA、MD、MK在颞上、中、下回减小,而枕叶、额叶无改变,则提示预后较差。结论DKI检查对突发性聋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颞叶、额叶、枕叶均发生参数改变的患者预后较佳,参数改变发生在颞叶的患者,则其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 听觉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与磁共振脑静脉成像对2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
10
作者 杜秀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2-1053,共2页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窦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仪有望用于检测人类脑部疾病
11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4,共1页
一种磁共振成像仪技术可在对脑部无任何损害的情况下检测出动物脑部有无疾病.这项名为“4.7T动物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系统”装备研制项目目前已通过中利院综合计划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关键词 部疾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人类 损害 检测 专家 动物 综合计划 项目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脑空间工作记忆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增强 郑金龙 +5 位作者 舒斯云 吴永明 郭周义 刘颂豪 包新民 马翰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健康人脑空间工作记忆的功能脑区。方法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同时进行fMRI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和SPM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健康人脑空间工作记忆的功能脑区。方法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同时进行fMRI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和SPM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大脑皮质所激活的主要脑区有双侧顶叶(BA7/40,BA:Brodmann area,布鲁德曼分区),双侧额叶(BA6/9/47),双侧枕颞交界处(BA19/37);被激活的大脑皮质下结构有右侧尾状核、左侧丘脑和左侧中脑黑质;双侧小脑也均被显著激活(P<0.001)。结论人脑处理空间工作记忆信息是由大脑皮质下结构及小脑与大脑皮质共同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记忆 工作记忆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的脑磁共振图像分割算法综述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权森 纪则轩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42,共15页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以其非介入、无损伤以及不受目标运动影响等特点,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精确的脑MR图像分割对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脑MR图像中存在的噪声...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以其非介入、无损伤以及不受目标运动影响等特点,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精确的脑MR图像分割对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脑MR图像中存在的噪声、灰度不均匀性、部分容积效应和低对比度等缺陷,都给脑MR图像的精确分割带来了巨大困难和挑战。本文基于模糊聚类模型的脑MR图像分割问题,从聚类类别数的确定、模型初始化、克服噪声、估计偏移场、克服部分容积效应、数据不确定性描述以及模型扩展7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应对技巧及改进策略,并分析存在的不足,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图像分割 模糊聚类 空间信息 灰度不均匀性 部分容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评价原发性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高泉 陈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引起的面肌异常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术前对面神经及其周围血管进行高分辨成像,精准定位压迫部位,可以为制订手术计划、预测手术结果提供...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引起的面肌异常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术前对面神经及其周围血管进行高分辨成像,精准定位压迫部位,可以为制订手术计划、预测手术结果提供依据。磁共振神经血管成像序列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术前判断面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提供了精准的影像学方法。本文就面肌痉挛患者术前神经血管关系的磁共振脑池成像和血管成像技术、图像重建和融合技术、面神经不同区域受血管压迫的临床表象及神经血管关系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 面肌痉挛 神经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微血管减压手术 图像后处理 面神经根出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量词加工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15
作者 赵汉青 朱月蓉 +2 位作者 程国勤 王安明 封世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通过考察大脑在加工量词时的活动情况,探讨量词加工的相关功能区及不同量词功能区可能存在的差异。方法:对18名健康志愿者行名量词和动量词语义(正确与错误)判断任务,比较不同任务各脑区激活强度及范围的差异。结果:名量词主要激... 目的:通过考察大脑在加工量词时的活动情况,探讨量词加工的相关功能区及不同量词功能区可能存在的差异。方法:对18名健康志愿者行名量词和动量词语义(正确与错误)判断任务,比较不同任务各脑区激活强度及范围的差异。结果:名量词主要激活区域: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双侧扣带回、双侧楔叶、楔前叶、双侧角回、双侧颞下回、左侧颞中回、舌回、右侧小脑。动量词主要激活的区域: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双侧扣带回、双侧基底节、双侧角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侧岛叶、双侧小脑。结论:动量词与名量词激活的区域大部分较为一致,两者激活强度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都需要双侧大脑半球各脑区相互协调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功能成像 量词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欠采样脑部核磁共振图像重建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年茂 徐佳陈 肖志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60-3065,共6页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欠采样磁共振(MR)图像重建方法都是基于单个切片的重建而忽略相邻切片间的数据冗余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欠采样的多切片脑部MR图像重建的混合级联卷积神经网络(HC-CNN)。首先,将传统的重建方法拓展为基于深度学习...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欠采样磁共振(MR)图像重建方法都是基于单个切片的重建而忽略相邻切片间的数据冗余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欠采样的多切片脑部MR图像重建的混合级联卷积神经网络(HC-CNN)。首先,将传统的重建方法拓展为基于深度学习的重建模型,并使用级联卷积神经网络来代替传统的迭代重建框架。然后,在每次迭代重建中,分别使用3D卷积模块和2D卷积模块来学习脑部MR图像序列中存在的相邻切片间与单幅切片内部的数据冗余。最后,在每次迭代中使用数据一致性(DC)模块来保持重建图像在k-空间的数据保真度。在单线圈脑部MR图像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基于单幅MR图像的重建方法,所提方法在4倍加速因子下的峰值信噪比(PSNR)值平均提升了1.75 dB,在6倍降采样因子下的PSNR值平均提升了2.57 dB,而且该方法的单张图像重建平均用时为15.4 ms。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切片间的数据冗余并重建出更高质量的图像,而且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重建 部核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混合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孤独症脑功能网络与梯度特征分类研究
17
作者 周源 朱元强 +3 位作者 杜向熠 李磊磊 王晨 郑建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4,共9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机器学习与集成学习分类模型,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与梯度特征的分类性能。材料与方法基于246例ASD患者与251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目的基于多模态机器学习与集成学习分类模型,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与梯度特征的分类性能。材料与方法基于246例ASD患者与251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独立成分分析、梯度分析结果进行差异分析,并基于静态功能网络连接(static 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sFNC)与动态功能梯度(dynamic functional gradient,dFNG)特征构建多模态机器学习分类模型。结果(1)ASD患者的默认网络(triple network-default mode,TN-DM)和视觉颞叶(visual-occipitotemporal,VI-OT)、视觉枕叶(visual-occipital,VI-OC)网络静态连接强度显著减弱,而高级认知-额叶(higher cognition-frontal,HC-FR)与显著网络(triple network salience,TN-SA)的连接强度则显著增强(P<0.05,false discovery rate,FDR校正);(2)动态梯度聚类分析显示,ASD患者在低维空间中长期滞留于额叶-感觉运动主导状态2(P<0.05);(3)sFNC与dFNG的多模态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表明,dFNG与sFNC具有显著的协同分类贡献,显著提高了分类准确率(准确率为99.3%)。结论ASD患者在sFNC与dFNG两个层面均存在系统性异常,基于sFNC与dFNG特征构建的多模态集成学习模型可对ASD高效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梯度特征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CT静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姜保东 冯晓源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295-299,共5页
脑CT静脉成像(CTvenography,CTV)是一种无创的脑血管成像技术。随着成像设备的发展以及扫描参数、重建技术的探索与完善,脑CTV不仅可以准确诊断脑静脉疾病,而且在协助外科手术方面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阐述脑CTV的技术特点、临床... 脑CT静脉成像(CTvenography,CTV)是一种无创的脑血管成像技术。随着成像设备的发展以及扫描参数、重建技术的探索与完善,脑CTV不仅可以准确诊断脑静脉疾病,而且在协助外科手术方面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阐述脑CTV的技术特点、临床应用以及与脑磁共振成像和传统血管造影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CT 血管成像技术 静脉疾病 临床应用 CT 磁共振成像 扫描参数 成像设备 重建技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早泄中枢丘脑-额叶-躯体感觉皮层环路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倩 陆加明 +4 位作者 朱正阳 李欣 张雯 张鑫 张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181,186,共7页
原发性早泄(lifelong premature ejaculation,LPE)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疾病,但中枢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检测和分析了LPE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特定变化,尤... 原发性早泄(lifelong premature ejaculation,LPE)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疾病,但中枢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检测和分析了LPE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特定变化,尤其是与奖赏系统相关的丘脑-额叶环路,以及参与射精周期的躯体感觉皮层。本文将基于丘脑-额叶-躯体感觉皮层环路对LPE患者的大脑MRI研究发现进行综述,探寻丘脑-额叶-躯体感觉皮层环路在LPE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为开辟新的早泄评估和疗效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早泄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 额叶 躯体感觉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功能成像对针刺足阳明胃经中枢镇痛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边文瑾 甄俊平 +3 位作者 靳波 周宇堃 杨洁 樊知昌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1期979-984,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疼痛刺激与配伍针刺穴位镇痛后脑功能成像的变化探讨针刺足阳明胃经的中枢镇痛机制。材料与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先后行疼痛刺激和配伍电针针刺足阳明胃经中足三里与上巨虚两穴位镇痛,并进行脑功能成像,记录激活与抑制...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疼痛刺激与配伍针刺穴位镇痛后脑功能成像的变化探讨针刺足阳明胃经的中枢镇痛机制。材料与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先后行疼痛刺激和配伍电针针刺足阳明胃经中足三里与上巨虚两穴位镇痛,并进行脑功能成像,记录激活与抑制脑区并分析。结果疼痛刺激后及配伍二穴位针刺镇痛后,额颞叶皮层、边缘系统、丘脑及小脑等多个脑区在脑功能成像上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激活与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30,t>3.09,P<0.001)。结论脑功能成像反映出的多个脑区均可能通过不同的调节方式参与疼痛及足阳明胃经络的中枢镇痛机制,且与针刺单个穴位的镇痛机制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疼痛 镇痛机制 功能磁共振成像 足阳明胃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