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肝内病灶的价值探析
1
作者 王玉立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5-66,74,共3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肝内病灶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我院108例具有肝内病灶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对比MRI平扫和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方...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肝内病灶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我院108例具有肝内病灶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对比MRI平扫和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诊断预测值;统计MRI多期动脉增强扫描对恶性病灶的显示结果。结果108例具有肝内病灶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结果确诊恶性79例、良性29例;采用MRI平扫诊断出恶性67例(真恶性60例、假恶性7例)、良性41例(真良性22例、假良性19例);采用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出恶性75例(真恶性72例、假恶性3例)、良性33例(真良性26例、假良性7例)。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灵敏度91.14%(72/79)、准确度90.74%(98/108)高于MRI平扫75.95%(60/79)、75.93%(82/108),漏诊率8.86%(7/79)低于MRI平扫24.05%(19/79)(P<0.05)。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72/75)、89.55%(60/67),均高于MRI平扫的78.79%(26/33)、50.00%(22/41)(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T1WI、门静脉、延迟期以低信号为主,T2WI、动脉期以高信号为主。结论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和预测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磁共振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智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良性组(60例)和恶性组(40例)。两组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组患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长度、壁厚及上方扩张段末端管径分别为(9.56±1.06)mm、(1.99±0.16)mm、(8.67±0.43)mm,均短于恶性组患者的(14.68±2.06)mm、(3.02±0.46)mm、(11.36±0.56)mm(P<0.05);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管径为(2.86±0.65)mm,长于恶性组患者的(1.60±0.78)mm(P<0.05)。两组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分别为(23.87±2.16)Hu、(27.57±1.48)Hu、(15.68±1.06)Hu,低于恶性组患者的(42.56±2.45)Hu,(44.98±2.51)Hu,(29.98±2.06)Hu(P<0.05)。结论:对胆道狭窄患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各具优势,均有助于鉴别诊断胆道狭窄的性质,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临床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CT动态增强扫描 胆道狭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列线图对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清岚 敖炜群 +3 位作者 侯金丹 蔡磊 王能 茅国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定量参数在评估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L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住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阴性组及LVI阳性组...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定量参数在评估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L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住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LVI阴性组及LVI阳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两组DCE-MRI的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值(V_(e))、速率常数(K_(ep))]及表面扩散系数(ADC);分析LVI阳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79例患者中,LVI阴性46例,LVI阳性33例。两组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阳性组K^(trans)、K_(ep)、V_(e)值高于LVI阴性组(P<0.05);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OR=143.46)和V_(e)(OR=50.92)为直肠癌LVI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直肠癌L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值高于V_(e)(P<0.0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对直肠癌LVI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利用DCE-MRI定量参数K^(rans)、V_(e)值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直肠癌LVI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动态对比增强扫描 淋巴血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扬 杨华园 王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D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磁共振DWI序列、动态增强...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D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磁共振D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及两者联合诊断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9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46例为乳腺癌,47例为乳腺良性肿瘤。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3%、96.77%、97.83%,高于磁共振D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单独诊断的82.61%、86.02%、84.00%与80.43%、82.80%、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鉴别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高于两者单独鉴别。磁共振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鉴别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AUC=0.968[95%CI=(0.926,0.999)]高于DWI序列的AUC=0.860[95%CI=(0.778,0.942)]和动态增强扫描的AUC=0.828[95%CI=(0.739,0.917)]。结论磁共振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高于两者单独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5
作者 周雁玲 郑国良 陈其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363-1366,137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疾病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恶性征象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石峰 高阳 牛广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62-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恶性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8例(共54个病灶),观察病灶动态增强扫描特征,记录病灶增强扫描的形态、强化方式、瘤周有无异常扩张、血管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1)形态学...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恶性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8例(共54个病灶),观察病灶动态增强扫描特征,记录病灶增强扫描的形态、强化方式、瘤周有无异常扩张、血管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1)形态学:外形较规则7个(13.0%);不规则47个(87.0%),其中周边有毛刺征或尖角征40个(74.1%),边缘有分叶征29个(53.7%);2)强化方式:较均匀强化17个(31.5%);环形向心性强化28个(51.9%);导管样强化6个(11.1%);簇状强化3个(5.5%);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流出型28个(51.9%);平台型24个(44.4%);流入型2个(3.7%);4)其它恶性征象:淋巴结肿大13例(27.1%);乳头凹陷9例(18.7%);肿块相邻乳房皮肤增厚8个(14.8%);肿块周边出现血管扩张或截断6个(11.1%)。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同时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与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在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丽 马林 +2 位作者 叶慧义 郭行高 薛剑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16-216,212,共2页
关键词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 应用 肝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1
8
作者 陆菊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3期2182-2183,共2页
目的总结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接受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340例,检查前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和规范的呼吸屏气训练,检查中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和高压注射器的使... 目的总结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接受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340例,检查前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和规范的呼吸屏气训练,检查中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和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检查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结果本组340例中336例检查成功,图像质量好。31例家属参与配合屏气,其中3例仍屏气配合差而失败,5例幽闭恐惧症中4例经护理干预顺利完成检查,1例护理干预无效而失败。结论对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更好地配合呼吸屏气,提高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0T磁共振 腹部动态增强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程 徐列印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34-138,共5页
随着磁共振(MRI)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由常规显示病灶形态转移到观察病变的微观情况。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反应组织内部水分子微观运动情况,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来量化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变化程度,从而反应组织病... 随着磁共振(MRI)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由常规显示病灶形态转移到观察病变的微观情况。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反应组织内部水分子微观运动情况,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来量化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变化程度,从而反应组织病变,在评价肿瘤复发、监测疗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可以很好反映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在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宫颈癌 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评估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丹卉 史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1期3994-3997,共4页
目的探析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评估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拟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WI、DCE-MRI检查,... 目的探析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评估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拟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WI、DCE-MRI检查,并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析DWI联合DCE-MRI评估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价值。结果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65例患者中良性组41例(63.08%),其中前列腺炎24例,前列腺增生17例;恶性组24例(36.92%),其中小细胞癌12例,黏液腺癌10例,导管腺癌2例;b值为1000 s·mm^(-2)时恶性组融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K^(trans)、K_(ep)高于良性组(P<0.05);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DC、K^(trans)、K_(ep)单独及联合定性评估前列腺病变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且三者联合检查的评估价值最高。结论DWI联合DCE-MRI检查可有效评估前列腺疾病患者病变性质,且两者联合评估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病变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苗红 赵蕊 +4 位作者 马茜 杜爽 裴中力 赵新光 刘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8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的检出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患者行DWI并联合DCE-MRI的图像特点。结果原发性肝癌ADC值为(0.72±0.5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的检出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患者行DWI并联合DCE-MRI的图像特点。结果原发性肝癌ADC值为(0.72±0.53)×10^(-3) mm^2/s,肝转移瘤ADC值为(0.97±0.62)×10^(-3) mm^2/s,肝血管瘤ADC值为(1.94±0.38)×10^(-3) mm^2/s,肝囊肿ADC值为(2.54±0.67)×10^(-3) mm^2/s。肝血管瘤的ADC值远高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联合DCE-MRI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分别提升到100%、98%。结论 DWI联合DCE-MRI可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能比较准确的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结节性病变 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PSA检测在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家山 曹琦 马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观察经直肠超声(TRUS)、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肿瘤患者102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行TRUS及DCE-MRI检查... 目的观察经直肠超声(TRUS)、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肿瘤患者102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行TRUS及DCE-MRI检查,以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良恶性前列腺肿瘤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并比较TRUS、DCEMRI、PSA以及三者联合诊断对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价值。结果102例前列腺肿瘤患者中,经穿刺活检发现38例为恶性肿瘤,64例为良性肿瘤。采用TRUS鉴别前列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3.16%、76.56%及71.57%,DCEMRI检查为73.68%、78.13%及76.47%,PSA检测为89.47%、70.31%及76.47%,且经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前列腺肿瘤的患者,PSA水平及DCE-MRI检查参数值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7.37%、88.24%,高于单一检查方法(P<0.05)。结论恶性前列腺肿瘤患者与良性患者相比,其血清PSA水平更高,采用TRUS、DCE-MRI及PSA三者联合检测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肿瘤 良恶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廖玉平 黄文飞 唐庆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5期182-185,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70例,均行D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70例作为对...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70例,均行D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DWI、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间扩散系数(ADC)、转运系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容积分数(Ve)水平。结果DWI、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检查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ADC水平低于对照组,K^(trans)、K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V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DWI、MR动态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MR动态增强扫描 宫颈癌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芳 蒋烈夫 张新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5期4761-4763,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肝局灶性病变(FL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87例FLL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CE-MRI扫描、DWI扫描检查。分析扩...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肝局灶性病变(FL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87例FLL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DCE-MRI扫描、DWI扫描检查。分析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500 s·mm^(-2)时不同病变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及不同病变DCE-MRI参数[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峰值(PV)],并比较DCE-MRI检查、DCE-MRI联合DWI检查对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结果b值为500 s·mm^(-2)时,肝血管瘤ADC值大于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且肝血管瘤患者PEI、MSD、MSI、PV均大于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P<0.05);DCE-MRI联合DWI检查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癌检出率(95.83%、100.00%、93.33%)均高于DCE-MRI(72.92%、75.00%、53.33%)(P<0.05)。结论应用DCE-MRI联合DWI诊断FLLs,能有效反映病变性质,提高不同病变检出率,有利于临床早期明确病情,制定综合、合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局灶性病变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0期45-46,共2页
目的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使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 40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并做联合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的良性检... 目的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使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 40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并做联合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的良性检出率为40.00%、恶性检出率为80.00%,超声弹性成像的良性检出率为40.00%、恶性检出率为73.33%,联合检查的良性检出率为90.00%、恶性检出率为96.67%。联合检查的良性检出率、恶性检出率均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的良性检出率、恶性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和超声弹性成像的效果类似,动态增强磁共振略优于超声弹性成像,但联合诊断的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良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亦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 目的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检出率为65.8%,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检出率为94.7%,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提高诊断的可靠性,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垂体微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承峻 杨小丁 陈海洋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69-97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肝脏良性结节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肝脏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DCE-MRI检查,评估两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至血管外细胞间隙的转运系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转运至血管内的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_(e))及HIF-1α。分析肝癌患者中不同肿瘤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是否有转移、不同HIF-1α水平者DCE-MRI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肝癌患者MVD、K^(trans)、K_(ep)、V_(e)及HI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患者Ⅲ/Ⅳ期者MVD、K^(trans)、K_(ep)、V_(e)水平均高于Ⅰ/Ⅱ期者(P<0.05);肝癌低分化患者MVD、K^(trans)、K_(ep)、V_(e)水平均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患者MVD、K^(trans)、K_(ep)、V_(e)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HIF-1α≥162.96 ng/L的肝癌患者MVD、K^(trans)、K_(ep)、V_(e)水平均高于HIF-1α<162.96 ng/L者(P<0.05);肝癌临床分期与MVD、V_(e)呈正相关关系(P<0.05),肝癌淋巴结转移与K^(trans)、V_(e)呈正相关关系(P<0.05)。HIF-1α与MVD、K^(trans)、K_(ep)、V_(e)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HIF-1α均密切相关,可利用DCE-MRI定量参数评估肝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 血管内至血管外细胞间隙的转运系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转运至血管内的速率常数 微血管密度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丹丹 赵文俊 高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2270-227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诊断证实的96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DCE-MRI诊断...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诊断证实的96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DCE-MRI诊断结果,分析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微血管计数、半定量参数[增强幅度(EA)、最大线性斜率(MS)、达峰值一半时间]、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结果DCE-MRI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灵敏度为92.16%,特异度为84.44%,准确度为88.54%。与恶性卵巢肿瘤比较,良性卵巢肿瘤患者EA、MS较小,达峰值一半时间较长,微血管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瘤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应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可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 时间-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核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与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靖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究对肺动脉栓塞诊断时应用增强核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MRPP)与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MRPA)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MRPP组和MRP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究对肺动脉栓塞诊断时应用增强核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MRPP)与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MRPA)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为MRPP组和MRP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对应检查的检查结果。结果 MRPA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12%,高于MRPP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核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与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均可对肺动脉栓塞情况作出诊断,但是增强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的准确率更高,因此推荐临床优先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技术 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术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期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沈丽荣 张立云 戴灼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或疑似小肝癌患者51例,均行肝胆期Gd-EOB-DTPA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小肝... 目的:探讨肝胆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或疑似小肝癌患者51例,均行肝胆期Gd-EOB-DTPA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小肝癌、肝硬化结节肝胆特异期、DWI图像信号强度;Gd-EOB-DTPA增强动态三期、四期(含肝胆期)图像的诊断信心评分;小肝癌、肝硬化结节在b=400 s/mm2、b=1000 s/mm2DWI序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Gd-EOB-DTPA增强动态三期、四期(含肝胆期)对小肝癌诊断准确率。结果:小肝癌、肝硬化结节肝胆特异期、DWI图像信号强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Gd-EOB-DTPA增强动态三期、四期(含肝胆期)图像的诊断信心评分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小肝癌、肝硬化结节在b=400 s/mm2、b=1000 s/mm2DWI序列的ADC值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Gd-EOB-DTPA增强动态三期、四期(含肝胆期)对小肝癌诊断准确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胆期Gd-EOB-DTPA MRI动态增强扫描利于肝硬化结节、小肝癌的鉴别,且可提高医师对小肝癌诊断准确率、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期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肝硬化结节 小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