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背景下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经济价值研究
1
作者 刘洪 谯圆圆 +2 位作者 陈俊剑 冯舒婷 张果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0期80-83,111,共5页
增强碳汇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旨在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减少碳排放量,为改善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人类生存环境作出贡献。本文采用蓄积量扩展法分别计算2014年和2020年湖北省及湖北省各地区碳储量,... 增强碳汇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旨在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减少碳排放量,为改善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人类生存环境作出贡献。本文采用蓄积量扩展法分别计算2014年和2020年湖北省及湖北省各地区碳储量,且以该2个年份的碳储量差值作为6年的碳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造林成本法和2022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所使用的碳交易价格进行碳汇经济价值估算。结果表明:湖北省2014—2020年碳储量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速为1.23%,低于同时期全国年平均增速(2.52%);湖北省2014—2020年碳汇为5.3808×10^(7) t,年均碳汇为0.8968×10^(7) t,仅为全国同时期水平的3.28%;湖北省各地区碳储量和碳汇均具有较大差异性,可能与各地区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有关;湖北省2014—2020年碳汇经济价值占GDP的比重为0.20%,各地区碳汇经济价值占比为0.01%~5.18%,普遍低于全国同期水平。本文对湖北省各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进行研究,可为湖北省制定更有效的生态政策提供参考,这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碳汇经济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乔木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经济价值估算 被引量:20
2
作者 贾松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153,共5页
为了摸清乔木林在河南省森林碳储量中的地位,基于河南省第六次(2003年)和第七次(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河南省乔木林的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乔木林总碳储量由2003年的4 629.84万t增加到2008年的7 ... 为了摸清乔木林在河南省森林碳储量中的地位,基于河南省第六次(2003年)和第七次(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河南省乔木林的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乔木林总碳储量由2003年的4 629.84万t增加到2008年的7 027.33万t,年均增加479.50万t,其平均碳密度略有下降,介于22.31~23.42 t/hm2,远小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其中,阔叶林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均高于针叶林,5 a间其碳储量由4 144.02万t增加至6 497.47万t,年均增加470.69万t,尤其是杨树增加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达40.27%,成为碳储量最大的树种.与2003年相比,2008年河南省人工乔木林和天然乔木林碳储量均增加,其中人工乔木林增加幅度较大,其碳储量已占到全部乔木林碳储量的53.12%,其中杨树所占比重最大.2008年,河南省乔木林碳汇经济价值达到了191.64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65.38亿元,其中碳汇经济价值增长最快的是杨树,由2003年的25.7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7.15亿元,其次为硬阔类和阔叶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 储量 生物量 密度 碳汇经济价值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经济价值初探 被引量:26
3
作者 胡长青 桂小杰 徐永新 《湖南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利用立木蓄积量及森林面积等基本监测数据,对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总贮碳量为2164.95Mt,年固碳量为12.73Mt,其经济价值分别为6603.10亿元和38.84亿元;湖南省森林... 通过利用立木蓄积量及森林面积等基本监测数据,对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总贮碳量为2164.95Mt,年固碳量为12.73Mt,其经济价值分别为6603.10亿元和38.84亿元;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15.42t·hm-2。预计我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长潜力415.51Mt碳或1524.93MtCO2,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可达60.35亿元。同时还对湖南14个市州的森林碳汇及其经济价值分别进行了估算,并进一步对通过林业建设实现CO2减排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 密度 碳汇经济价值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春华 居为民 +2 位作者 王登杰 王希群 王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9-1749,共11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林分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的估算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基于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样地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林分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的估算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基于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样地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从2004—2008年的156.12×10~4hm^2、34.75Tg C和22.26Mg C/hm^2增加到2009—2013年161.44×10~4hm^2、43.98Tg C和27.24Mg C/hm^2。人工林是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和天然林对森林生物量碳汇的贡献分别为97.3%和2.7%。两次森林清查期间,杨树和硬阔软阔类森林的碳储量之和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0.2%和69.6%,杨树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最为显著。各龄组森林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从2004—2008年的243.37亿元增长到2009—2013年的253.42亿元,年均增长2.01亿元,杨树的碳汇经济价值占全省所有森林类型的60%,赤松单位面积碳汇经济价值最强为2.08万元/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储量 森林清查数据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碳汇经济价值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峰 彭祚登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8,共7页
基于北京市第七次(2004—2008年)、第八次(2009—2013年)和第九次(2014—201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评估2004—2018年北京市森林资源碳储量的动态变化,并运用碳税法对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 基于北京市第七次(2004—2008年)、第八次(2009—2013年)和第九次(2014—201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评估2004—2018年北京市森林资源碳储量的动态变化,并运用碳税法对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北京市的森林碳储量在2004—2008年为7.09Tg,2009—2013年为9.43Tg,2014—2018年为15.39Tg。森林碳密度在3个清查期内依次为19.94,21.97和24.75t/hm^(2)。其中,幼龄林占林分总碳储量的比例最高,3个清查期内依次占到52.04%,47.64%和53.42%;中龄林的占比也较高,依次达到23.05%,24.78%和21.00%。北京市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在2004—2008年为50.75亿元,2009—2013年为57.25亿元,2014—2018年为76.52亿元,15年间的年均碳汇经济价值增量为1.718亿元。北京市森林资源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中幼龄林的占比较高,森林碳密度较低,应进一步加强森林的科学抚育和管理,持续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储量 密度 碳汇经济价值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评估及交易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曹恒 王弟 赵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128,共9页
以山西省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连续三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碳税法对山西省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估算,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评价山西省森林碳汇交易评价体系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三个清查期内,山西省的森林碳汇... 以山西省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连续三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碳税法对山西省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估算,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评价山西省森林碳汇交易评价体系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三个清查期内,山西省的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呈连续增长趋势,不同林型中杨树、栎类和油松对碳汇经济价值的贡献最大,不同林分中天然林贡献大于人工林,不同林龄呈现出较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从层次分析结果可知,区域政策最为重要,其次是法律法规,排名第三的是专业人才,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权重值相差不大,排名第六的是第三方认证机构。分析可知,今后山西省在碳汇交易方面,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制度、注重森林碳汇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建设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完善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清查数据 碳汇经济价值 层次分析法 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森林碳储量及经济价值核算研究
7
作者 张启月 张国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本文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数据,选取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吉林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对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评估...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本文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数据,选取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吉林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对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碳储量约480.28 TgC,阔叶混交林、栎类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要贡献者,其中,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为280.55 TgC,占吉林省森林碳储量的58.41%,居全省首位;不同起源林碳储量不同,天然林优势显著,是人工林碳储量的8.14倍;不同林龄中,近熟林碳储量最高,占森林总碳储量的31.69%,其次是成熟林和中龄林。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下吉林省森林碳汇价值分别为1343.50×10^(8)元和5763.36×10^(8)元。吉林省森林资源禀赋优越,碳汇价值较高,未来上升潜力较大,今后应加强森林的抚育管理,新造林注重优势树种的选择,合理增加混交林构建比例,逐步培育形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造林成本法 税率法 储量 碳汇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杉木退化人工林碳储量、生产力及其碳汇经济的阔叶树种选择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志高 李芬好 +4 位作者 肖以华 朱火生 许涵 王焱 贲春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3,共11页
[目的]杉木的纯林连续栽培导致土壤退化和生产力降低。阔叶树与杉木混交可以提升立地质量和林分生产力。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模式下的碳储量、生产力和碳汇经济价值,为区域退化杉木人工林改造和高效碳汇林建设的树种... [目的]杉木的纯林连续栽培导致土壤退化和生产力降低。阔叶树与杉木混交可以提升立地质量和林分生产力。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模式下的碳储量、生产力和碳汇经济价值,为区域退化杉木人工林改造和高效碳汇林建设的树种选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取了2004年种植的10种不同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的造林林分,研究了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碳储量、生产力和碳汇经济价值的差异。[结果]表明:(1)10种阔叶树种的胸径(6.5~21.3 cm)、树高(8.0~22.6 m)和密度降幅(750~3119株·hm^(-2))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均是米老排的值最大,且极显著高于深山含笑(p<0.01)。此外,大径木的比例最高的亦是米老排,其余9种树种则以中径木为主。(2)不同林分的干、枝、叶、根和总生物量分别为56.54~140.69t·hm^(-2)、13.22~43.97 t·hm^(-2)、2.72~9.17 t·hm^(-2)、3.22~80.35 t·hm^(-2)、82.78~274.18 t·hm^(-2),且均呈现显著的差异(p<0.01),这5种生物量指标中,最大的树种均是米老排,但最小树种不同,阴香的干、叶和总生物量最小,而枝和根生物量最小的分别是观光木和红锥。(3)10种树种的碳储量、生产力和碳汇经济价值分别为15.43~136.66 t·hm^(-2)、1.62~14.38 t·hm^(-2)·a^(-1)和0.18~2.39万元·hm^(-2)。碳储量表现为米老排极显著高于观光木和深山含笑(p<0.01)。生产力米老排极显著高于除木荷以外的其余树种(p<0.01),碳汇经济价值则是米老排极显著高于除木荷和枫香以外的其余树种(p<0.01)。[结论]在粤北地区退化杉木人工林改造中,建议优先选择米老排、木荷和枫香作为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项;而对于大径材林培育,则建议优先选择米老排、乐昌含笑、阴香和红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退化 储量 生产力 碳汇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主要人工林碳汇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碧霞 区余端 《桉树科技》 2015年第4期15-20,共6页
本文以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的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它们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为评价广东的3个优势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及为广东的造林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树种单位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本文以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的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它们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为评价广东的3个优势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及为广东的造林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树种单位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166.89 t·hm^(-2))>大叶相思(128.72 t·hm^(-2))>马尾松(70.12 t·hm^(-2))。3种人工林平均碳汇经济价值按大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45 611.04元·hm^(-2))>大叶相思(35 179.18元·hm^(-2))>马尾松(19 163.80元·hm^(-2))。尾叶桉是这3种人工林中碳储量的主要部分,对广东三岭森林公园发挥着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强大的碳汇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在广东省碳汇造林时选择尾叶桉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储量 碳汇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维西县域乔木林碳储量与碳汇价值估算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昳橙 王俊翔 +1 位作者 崔莹莹 李安鑫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6期26-32,共7页
基于云南省维西县第三次(2006年)和第四次(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运用生物量-碳储量转换系数法,估算了乔木林碳储量;按照储量变化,对维西县2006到2016年10 a期间乔木林林碳汇量... 基于云南省维西县第三次(2006年)和第四次(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运用生物量-碳储量转换系数法,估算了乔木林碳储量;按照储量变化,对维西县2006到2016年10 a期间乔木林林碳汇量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碳税率法、造林成本法、碳市场CEA价格法,分别估算了维西县乔木林碳汇价值。结果表明:(1)2006年和2016年维西县森林碳储量分别为2.174 89×10^(4)Gg C(1Gg=109g)和2.323 2×10^(4)Gg C,蓄积量分别为4.582 69×107m^(3)和4.851 03×107m^(3),平均碳密度分别为66.49 Mg C·hm^(-2)(1Mg=106g)和70.87 Mg C·hm^(-2)(含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不包括枯死木、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10 a期间碳密度净增4.38 Mg C·hm^(-2),碳汇量为1 483.1 Gg C。(2)在林分起源方面,2006到2016年维西县乔木林碳储量一直以天然林为主;在龄组方面,2006到2016年,维西县乔木林碳储量比例较高的是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在树种方面,2006年到2016年,维西县的云南松、冷杉和栎类的碳储量最大。(3)按碳税率法、造林成本法、碳市场CEA价格法测算,2006年到2016年平均森林碳汇价值分别为17.8亿元、4.1亿元和0.86亿元。综上,反映出云南省维西县域乔木林碳储量一直不断增加,体现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但其碳汇经济价值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应有针对性地强化森林的科学抚育和经营管理,持续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西县 二类调查 乔木林 储量 碳汇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地区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估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惠建平 李文臣 +4 位作者 白玉茹 刘超 蔡丽杰 刘建伟 张柳娜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25-27,共3页
通过对赤峰地区桦树、山杨、栎树、榛子、山杏、黄柳等6种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测定,对乔灌木层碳密度的分析,结合赤峰市2017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估算出赤峰市桦树、山杨、栎树、黄柳、榛子、山杏等天然林乔灌木层总碳储量为3497.27万t,... 通过对赤峰地区桦树、山杨、栎树、榛子、山杏、黄柳等6种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测定,对乔灌木层碳密度的分析,结合赤峰市2017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估算出赤峰市桦树、山杨、栎树、黄柳、榛子、山杏等天然林乔灌木层总碳储量为3497.27万t,以桦树、山杨、栎树为主的天然乔木林乔木层固碳价值为28810.73万美元,以黄柳、柠条、山杏、榛子为主的天然灌木林灌木层固碳价值为6546.58万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不同器官含量 储量 碳汇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1 位作者 王立国 邓荣根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9-182,共4页
利用立木蓄积量、森林面积及森林土壤碳储量等基本监测数据,对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 286.37×106t,年碳汇能力为53.92×106t,其经济价值分别为3 923.... 利用立木蓄积量、森林面积及森林土壤碳储量等基本监测数据,对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 286.37×106t,年碳汇能力为53.92×106t,其经济价值分别为3 923.429亿元和164.47亿元,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47.57 t/hm2。预计江西省年2010年到202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278.09×106t碳或1 020.59×106t CO2,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可达53.01亿元。同时还对江西省11个市的森林碳储量、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了全省各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地的森林碳汇林地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 密度 碳汇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