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阶段PC构件碳排放计算与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学辉 贾乐佳 +2 位作者 刘伟 安军海 马雨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87,共14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生产阶段预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PC)构件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并简化其计算过程,利用过程清单分析法建立生产阶段PC构件碳排放计算公式,立足于实际生产对叠合板、预应力叠合板等5种PC构件在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进行计算... 为了进一步探究生产阶段预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PC)构件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并简化其计算过程,利用过程清单分析法建立生产阶段PC构件碳排放计算公式,立足于实际生产对叠合板、预应力叠合板等5种PC构件在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进行计算与对比分析,进而建立相关数据集。基于6个PC构件的基本特征建立了6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评价指标对模型性能进行全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5种构件的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建材生产,其中叠合板的单位体积碳排放量最高;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PC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其中极端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表现最佳,在测试集上的R^(2)为0.966。研究结果可为PC构件设计与生产制定低碳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为预测PC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提供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预制混凝土构件 碳排放计算 机器学习 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鲍学英 薛春燕 +1 位作者 李子龙 吕向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4-1232,共9页
为实现铁路桥梁减碳目标,降低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建立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明确碳排放计算时空边界,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识别其碳排... 为实现铁路桥梁减碳目标,降低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建立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明确碳排放计算时空边界,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识别其碳排放影响因素,明确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采用滑动窗口序贯向前选择法降维,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关键因素采取相关碳减排措施以有效控制铁路桥梁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该铁路桥梁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在桥梁建设总碳排放中占比最大,为84%;关键影响因素为材料种类、桥梁工程量、桥梁类型、原材料需求量、材料生产工艺、运输方式;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利用可再生材料、选择符合低碳标准的桥梁类型等主要的碳减排措施,以实现铁路桥梁工程的低碳发展目标。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桥梁建设碳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物化阶段 碳排放计算模型 影响因素 随机森林算法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碳中和校园:大学校园碳排放计算研究综述
3
作者 王静 严帅 张玥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大学校园是巨大的碳排放单位,对其进行精确的碳排放计算是迈向碳中和的基础,但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计算在计算体系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研究依托主流数据库,通过文献分析和归纳整理的方法,梳理了大学校园碳排放计算的现有研究成果,并从计... 大学校园是巨大的碳排放单位,对其进行精确的碳排放计算是迈向碳中和的基础,但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计算在计算体系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研究依托主流数据库,通过文献分析和归纳整理的方法,梳理了大学校园碳排放计算的现有研究成果,并从计算体系和计算结果两个维度进行总结分析,揭示了当前研究中大学校园碳排放源统计存在不一致性、不完全性,特别是对碳中和起关键作用的范围3碳排放未被重视,同时指出了计算精度和智能化的提升空间,以及在计算模型构建上的不足。研究建议,大学校园碳排放计算应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计算体系,并提高排放因子的准确性,以规范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此外,大学校园还应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场景需求的计算方法,并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工具。研究成果将为大学校园碳排放计算提供宝贵参考,推动大学校园碳中和的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碳排放计算 可视化 中和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佘洁卿 屈兵 魏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6,共9页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占全过程碳排放的比重较低,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时间相对集中,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构建基于能源用量和机械用量的两种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并确定能源和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以福建...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占全过程碳排放的比重较低,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时间相对集中,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构建基于能源用量和机械用量的两种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并确定能源和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以福建省15栋居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案例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居住建筑施工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为6.92~17.75 kgCO_(2)/m^(2),电力是最主要的碳排放贡献者;塔式起重机和施工电梯二者之和占碳排放总量的63.96%;垂直运输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者之和占碳排放总量的85.93%.结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以实现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建筑 施工阶段 碳排放计算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
5
作者 胡月琪 张玉召 +1 位作者 邓璐媛 刘传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铁路物流中心主要作业内容进行梳理,划分碳排放的计算范围,得出铁路物流中心碳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分析铁路物流中心不同设备设施的作业方式,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作业设备进行分类后归纳计算。其次,以某二级铁路物流中心为例,定量计算其2021年运营时产生的碳排放量为15.16万t。结果表明,水平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占运营阶段总排放量的50%以上,其次为装卸搬运设备,固定设备占比最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柴油与电力消耗,其中柴油占比51%,电力占比49%。最后,基于计算结果,进一步研究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分别讨论增加电力机车投入比例、减少电力碳排放系数与提升装卸搬运设备运行效率的减排效果。通过计算对比发现,增加电力机车的投入比例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是铁路物流中心早日实现低碳运营的重要手段。未来,铁路物流中心可从改善能源运用结构、优化设备工作时长等方面减少其碳排放,推动铁路物流中心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碳排放计算 铁路物流中心 排放因子法 运营阶段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建筑运行碳排放计算及时空特征——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6
作者 张玥明 王静 严帅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5,共14页
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侧重点不同,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空间类型,其碳排放运作规律复杂。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并没有完全纳入校园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可操作性的方案还不明确,影响了大学校园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进程。针... 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侧重点不同,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空间类型,其碳排放运作规律复杂。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并没有完全纳入校园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可操作性的方案还不明确,影响了大学校园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进程。针对大学校园的减碳,仍要应对“校园空间中影响碳排放的本质因素不清楚、校园碳排放量化模型不统一”的挑战。因此,通过建构大学校园建筑运行碳排放量化分析模型,将华南理工大学作为计算实例,建立校园规划设计与碳排放的关系,凝练碳排放时空特征,从而识别校园的减碳潜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运行排放 大学校园 碳排放计算 时空特征 华南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马佳星 蒋建男 +2 位作者 谢含军 周朝阳 李忠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对宁波杭州湾新区杭州湾大道跨十一塘江斜拉桥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案例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85900.41 t,主要在运营维护阶段和建材准备阶段产生.各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0.04%、45.34%、0.58%、50.75%和3.29%.就综合质量碳排放量而言,案例斜拉桥建设期上部结构最大,为0.78 t(CO_(2)e)/t;附属设施次之,为0.34 t(CO_(2)e)/t;下部结构最小,为0.23 t(CO_(2)e)/t.通过不同桥型间的碳排放对比(设计规划阶段除外)可知,案例斜拉桥与其他3种桥型的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规律略有不同,占比最大的是运营维护阶段,占比最小的是施工阶段.就桥面单位面积碳排放而言,悬索桥最大,为11.22 t(CO_(2)e)/m^(2);混凝土梁桥为6.48 t(CO_(2)e)/m^(2);斜拉桥为4.96 t(CO_(2)e)/m^(2);钢混组合梁桥最小,为4.45 t(CO_(2)e)/m^(2).本文建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可用于指导桥梁选型、运维策略,同时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出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全寿命周期 碳排放计算 排放因子法 排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发电机组碳排放计算与碳减排技术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苏阳 丛星亮 +2 位作者 马大卫 陈剑 王正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针对燃煤发电机组的特点,根据CO_(2)生成机理,构建了适用于燃煤机组的碳排放强度计算模型。基于46台机组试验数据,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碳排放强度随机组等级、煤质以及机组负荷等因素变化关系,并给出了降低供电CO_(2)排放的措施。结果表明... 针对燃煤发电机组的特点,根据CO_(2)生成机理,构建了适用于燃煤机组的碳排放强度计算模型。基于46台机组试验数据,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碳排放强度随机组等级、煤质以及机组负荷等因素变化关系,并给出了降低供电CO_(2)排放的措施。结果表明:机组的发电碳排放强度主要受机组发电煤耗率、燃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和燃煤收到基碳元素含量影响。通过数据拟合了碳排放强度与发电煤耗率间估算公式,烟煤的单位标准煤CO_(2)生成系数为2.79 t/t。安徽省2021年平均供电碳排放强度下降到658 g/(kW·h),通过提高新能源装机和电量占比、提升燃煤机组效率,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及低碳调度等措施,可显著降低区域电力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碳排放计算 减排技术 煤与生物质混烧 捕集、利用与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建设碳排放计算方法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53
9
作者 郭春 徐建峰 张佳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0-1146,共7页
隧道建设消耗资源和能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解决当前隧道碳排放计算的清单数据难以获取、隧道施工碳排放难以估计的难题,通过在隧道碳排放方面的长期探索,总结当前中国公路隧道碳排放计算、清单数据、影响机制和排放预测... 隧道建设消耗资源和能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解决当前隧道碳排放计算的清单数据难以获取、隧道施工碳排放难以估计的难题,通过在隧道碳排放方面的长期探索,总结当前中国公路隧道碳排放计算、清单数据、影响机制和排放预测的研究进展。首先,通过调研国内外隧道碳排放计算的文献,介绍隧道建设碳排放计算方法;其次,结合算例阐明使用数据清单和排放系数评估隧道施工期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明确不同施工工序和材料能源对碳排放的贡献;然后,基于大量隧道施工碳排放计算结果,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探明隧道施工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碳排放预测方程;最后,针对当前隧道碳排放计算中的2大难题,即难以获取隧道碳排放的基础清单数据、排放数据难以在不同部门和企业中流通,提出发展资源能源计量和区块链技术,促进隧道行业节能减排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碳排放计算 清单数据 排放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系统碳排放计算方法--以苏州市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章蓓蓓 张春霞 佘健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0-86,93,共8页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减排对于全球减排工作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系统进行分解,包括地面公交、自来水供应、燃气供应、道路照明、景观照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七类工程;将系统碳...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减排对于全球减排工作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系统进行分解,包括地面公交、自来水供应、燃气供应、道路照明、景观照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七类工程;将系统碳排放分解为处理工艺过程排放、消耗能源直接排放、消耗能源间接排放三种类型;建立系统构成和碳排放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系统的碳排放计算范畴明细。对现有四种碳排放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选择适合本研究的计算方法。以计算范畴和计算方法为基础,建立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系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同时对所需碳排放因子进行计算与选择。最后,以苏州市为例计算了市政基础设施系统2001~2010年的运营碳排放,并对2011~2015年期间的碳排放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基础设施 运营 碳排放计算方法 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轻型木结构建筑碳排放计算及降碳策略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蒋柯夫 杨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55,68,共6页
为提供一种适合轻型木结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式及降碳路径,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将轻型木结构建筑生命周期分为木材固碳、建筑建材的生产与运输、建筑施工、运行使用、拆除处理五个阶段,通过研究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得出符合轻型木... 为提供一种适合轻型木结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式及降碳路径,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将轻型木结构建筑生命周期分为木材固碳、建筑建材的生产与运输、建筑施工、运行使用、拆除处理五个阶段,通过研究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得出符合轻型木结构建筑特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提出合理选择建筑木材、延长木材储碳周期、优化能源消耗结构、科学管理工程施工等降碳策略,以期为轻型木结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方法指导,为轻型木结构建筑选材、建设、运行及拆除处理等阶段相关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轻型木结构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计算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CO_2排放现状及我国开展碳排放计算统计工作的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蕊 张明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26-529,共4页
本文介绍了碳排放的不同概念,分析了碳排放计算的作用,综述了欧盟碳排放计算统计方法及碳排放现状。借鉴欧盟的先进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碳排放计算统计工作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排放 碳排放计算统计 欧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物流企业广义碳排放成本计算模型
13
作者 马劲超 高子涵 +2 位作者 商霖 刘焕峰 张天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5-104,共10页
为科学合理地量化物流企业广义二氧化碳排放成本,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对典型物流企业进行定义;其次结合典型物流企业运营实际与特点,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物流环节的广义碳排放转化为运输和配送环节的... 为科学合理地量化物流企业广义二氧化碳排放成本,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对典型物流企业进行定义;其次结合典型物流企业运营实际与特点,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物流环节的广义碳排放转化为运输和配送环节的燃料燃烧、尾气净化、净购入使用电力、净购入使用热力、装卸搬运作业过程燃料燃烧5个作业过程的广义碳排放;然后建立典型物流企业广义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并结合碳配额和碳交易机制建立典型物流企业广义碳排放成本计算模型;最后以某典型物流企业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物流活动中净购入电力过程和燃料燃烧过程分别贡献了61.44%和38.44%的碳排放量,且每用1 t柴油相较于使用电力能源,广义碳排放量增加0.89 tCO_(2)e;降低广义碳排放量及碳排放成本的主要路径为将现有化石燃料能源替换为电力能源,同时降低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排放成本 排放计算 典型物流企业 交易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碳排放测算及关键降碳因素分析
14
作者 申中帅 鲍学英 +2 位作者 刘北胜 李慧 李子龙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222,共11页
为定量测算铁路路基工程碳排放水平,首先依据生命周期评估(LCA)理论将铁路路基工程划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与运营维护阶段,通过碳排放因子法与碳排放计算模型,评估各阶段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其次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 为定量测算铁路路基工程碳排放水平,首先依据生命周期评估(LCA)理论将铁路路基工程划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与运营维护阶段,通过碳排放因子法与碳排放计算模型,评估各阶段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其次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构建铁路路基工程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以铁路路基工程结构参数为驱动力指标,碳排放量为状态指标,路基降碳措施为响应指标。再次以响应指标为分析对象,运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SHAP)分析因素对降碳量贡献程度以甄别路基工程关键降碳因素。最后以某铁路路基工程某标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该标段1 km功能单位长度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分别为7935.02、783.83、549.87 t,运营维护阶段因路基边坡植被具备固碳能力,导致该阶段表征出固碳效应,固碳量为759.47 t,该标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8509.25 t。采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出关键降碳因素为低碳建材选型与边坡植被覆盖率。研究结果可为铁路路基工程降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工程 生命周期评估理论 排放因子法 碳排放计算模型 可解释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碳排放指标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蔡宇 李保卫 +2 位作者 胡泽春 宋永华 赵永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5-1189,共5页
煤电是我国电力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机组碳排放指标是实施低碳规划和运行的基本依据。考虑我国燃煤电厂数据的可获得性,提出基于物料平衡的燃煤机组碳排放指标计算方法。该方法兼顾宏观统计的易操作性和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将宏观温室气... 煤电是我国电力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机组碳排放指标是实施低碳规划和运行的基本依据。考虑我国燃煤电厂数据的可获得性,提出基于物料平衡的燃煤机组碳排放指标计算方法。该方法兼顾宏观统计的易操作性和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将宏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与微观规划运行指标相统一,可提高部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精度,并为低碳电力系统在规划运行中落实减排指标提供基础数据。某电厂实际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表明机组煤耗不决定其碳排放序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 碳排放计算 机组排放 温室气体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储能潜力及减碳效益
16
作者 杨科 魏家乐 +1 位作者 付强 吕鑫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5,共11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核心任务。大规模、高灵活性的储能技术需求与日俱增,这为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对安徽省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核心任务。大规模、高灵活性的储能技术需求与日俱增,这为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对安徽省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抽水蓄能建设潜力进行评估,以期解决选址等因素对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制约,探索矿区绿色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推进安徽省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计量与政策分析详细总结了近年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规划,分析了当前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安徽省关闭煤矿位置、地下空间规模和水资源分布等抽水蓄能资源禀赋,将近年全省60处关闭/废弃矿井按距主要水系距离划分为3个梯度:50 km内高潜力区、50~100 km中潜力区以及100 km外低潜力区,并分别选取典型矿井开展精细化评估,探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模。以两淮矿区朱庄煤矿为例,从地下可利用空间、地下储水库有效库容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朱庄煤矿建造抽水蓄能电站的可行性并设计朱庄煤矿拟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17.87 MW。采用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碳排放量计算模型,计算其相较传统火力发电碳减排量约为1.13万t/d。结果表明:利用关闭/废弃矿井建造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成为安徽省新型储能建设发展的有效支撑,为安徽省能源结构调整和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废弃矿井 抽水蓄能 可行性 碳排放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胶合木柱生产碳排放量测算及碳减排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家辉 徐金梅 +3 位作者 周海宾 王双永 钟斐 郭伟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碳排放量是评估胶合木生产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现有碳排放数据多引用国外和基于理想模型测算,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当下生产条件碳排放水平。以赤松(Pinus densiflora)胶合木柱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分析胶合木柱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源,... 碳排放量是评估胶合木生产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现有碳排放数据多引用国外和基于理想模型测算,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当下生产条件碳排放水平。以赤松(Pinus densiflora)胶合木柱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分析胶合木柱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源,从辅料、能源两个方面建立碳排放边界模型和物料清单,计算产品碳排放量,并分析生产过程碳排放特征,从生产工艺角度提出减碳方式。结果表明:胶合木柱的碳排放量为330.16 kgCO_(2)e/m^(3);锯材生产阶段、胶合木及木柱制作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78.5%和21.5%;窑干、接长、施胶、搬运经优化后,可实现碳减排44.3%,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柱 碳排放计算 减排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耦合评价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世欣 张晓伟 +3 位作者 孟鑫 薛鹏 谢静超 刘加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6-157,共12页
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评价系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流动空间特性,提出涵盖车站建筑、车轨隧道和通行列车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耦合评价方法。通过专家调查法建立包含设计、施工、运营... 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评价系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流动空间特性,提出涵盖车站建筑、车轨隧道和通行列车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耦合评价方法。通过专家调查法建立包含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及通勤服务便捷、人工环境舒适、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4方面的全场景、全过程、全方位的绿色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出主观评价分值;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确立碳排放核算边界,采用碳排因子法计算建材生产、施工、运营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并引入年度人均碳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客观计算碳排放强度。以北京某典型车站作为案例,进行耦合评价模型验证,评估其绿色部分评价分值,并计算年度人均碳排放量。结果表明:该车站绿色低碳耦合评价结果为绿色评价分值243分、年度人均碳排放量17.2 tCO_(2)e/万人次。为全面提升车站的整体绿色性能并有效降低碳排放,提出针对该车站的全过程优化方案,最终可将绿色评价分值提升至271分,显著降低年度人均碳排放量至13.3 tCO_(2)e/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全生命周期 流动空间 绿色评价 碳排放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燃煤电厂碳排放量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46
19
作者 刘睿 翟相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64-1169,共6页
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无法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到2030年将有超过1亿人因此而失去生命,且全球经济增长将削减3.2%。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温室气... 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无法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到2030年将有超过1亿人因此而失去生命,且全球经济增长将削减3.2%。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燃煤发电是中国CO2主要排放源之一,因此实现燃煤发电碳减排对降低中国碳排放总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地计算燃煤电厂产生的碳排放量是进行碳排放权交易、低碳火电厂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最终实现燃煤电厂碳减排的前提条件之一。本研究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的计算工具首先界定了本研究对于碳排放计算的范围,其次阐述了不同电厂应针对其使用的燃煤进行工业分析的精细化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对两组不同机组类型的中国火电厂进行了碳排放量计算和对比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了大容量、高参数的燃煤发电机组相比小容量发电机组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相对减少因生产电能而产生的CO2排放。其次,燃煤电厂CO2排放中煤炭固定燃烧占有绝对比例,脱硫及外购电力所占比例较小,但排放的绝对总量并不小。再次,由于大容量、高参数机组与小容量发电机组相比在生产单位电能所消耗的燃煤量更少、其排放的废弃中的CO2浓度相对较高,应此更适合安装碳捕捉系统,有助于提高捕捉效率,降低捕捉CO2的成本。因此,建议在未来建设碳捕捉系统时应优先选择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单个燃煤电厂的煤质、考虑电厂脱硫、外购电力的因素,根据电厂对煤质不同程度的工业分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目的在于更精确地计算单个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减排 排放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源大脑”的城市区域碳排放实时计算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赟 沈浩 +4 位作者 王佳裕 赵文恺 潘智俊 王晓慧 肖银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1-1117,共7页
现有碳排放计算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碳排放区域逐渐细化和实时需求.为保证碳排放责任分摊的实时和准确,提出一种城市区域碳排放实时计算方法.利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对城市区域能源负荷的运行时段和运行场景进行聚类组合,得到典型碳... 现有碳排放计算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碳排放区域逐渐细化和实时需求.为保证碳排放责任分摊的实时和准确,提出一种城市区域碳排放实时计算方法.利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对城市区域能源负荷的运行时段和运行场景进行聚类组合,得到典型碳排放特征.将区域单位电力碳排放量作为碳排放指标;归类运行时段和场景,计算各簇单位电力碳排放量和城市区域碳排放总量.基于中国东部某地区“能源大脑”中部分能源消费历史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聚类方法和碳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地实时计算城市区域碳排放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计算 能源大脑 城市区域 K-MEANS聚类算法 单位电力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