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化学硫碘制氢系统中硫酸分解反应器的换热性能
1
作者 李明阳 别亦然 +3 位作者 何勇 王博 王晓丁 王智化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88,共9页
硫酸分解反应器作为热化学硫碘制氢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换热需要匹配系统的产氢量换热需求。为研究硫酸分解反应器不同结构对换热的影响,使反应器的换热满足系统需求,同时满足制造工艺的限制。通过试验对硫酸分解反应进行反应动力学参... 硫酸分解反应器作为热化学硫碘制氢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换热需要匹配系统的产氢量换热需求。为研究硫酸分解反应器不同结构对换热的影响,使反应器的换热满足系统需求,同时满足制造工艺的限制。通过试验对硫酸分解反应进行反应动力学参数标定并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用gPROMS软件对反应器进行仿真,得到反应器内的压力、温度、流量和各组分浓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反应器总长度不变,调整预热段和反应段长度比或提高填充颗粒热导率无法提升总转化率。反应器增加预热段长度可显著增加总转化率,关键原因是预热段长度决定了反应器内温度能否达到SO3分解反应所需最佳温度850℃。减小反应器直径并不能增加总转化率,虽然反应器的直径减小有利于传热,但由于整体入口流量不变,流体流速显著提高,减少了反应物的停留时间,同时还会显著增加反应器流阻。采用套筒环腔内、外加热结构作为反应器预热段可有效提高总转化率。采用内外同时加热时,增加了换热面积,有利于缩短预热段长度,预热段长度仅需900 mm左右反应器出口温度即可达到850℃,得到了符合要求的反应器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制氢 硫碘循环 酸分解反应器 gPROMS 反应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硫碘开路循环制氢系统的设计与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剑 王智化 +3 位作者 张彦威 陈云 周俊虎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9-877,共9页
为了对热化学硫碘开路循环制氢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及热效率评估,利用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Plus对硫碘开路循环联产氢气和硫酸系统进行设计和模拟,计算质量、能量平衡及热效率.在考虑泵功和废热回收的情况下,开路系统的最高计算热效... 为了对热化学硫碘开路循环制氢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及热效率评估,利用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Plus对硫碘开路循环联产氢气和硫酸系统进行设计和模拟,计算质量、能量平衡及热效率.在考虑泵功和废热回收的情况下,开路系统的最高计算热效率达到66.2%.其次,利用灵敏度分析,分别考察HI精馏塔回流比、精馏塔压力、HI相循环量、HI分解率和产品硫酸质量分数5个设计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HI相循环量和精馏塔回流比是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他参数对效率影响较小.通过优化本生反应操作条件可显著减少HI相的循环量,提高系统效率.计算结果与文献参考值接近,为今后大规模硫碘循环制氢系统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热化学循环 硫碘 热效率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碘制氢中碘化氢分解的化学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彦威 周俊虎 +3 位作者 陈云 王智化 刘建忠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49-1154,共6页
对热化学硫碘制氢中的碘化氢分解反应进行了化学热力学、动力学模拟以及实验研究,同时利用热力学的方法研究了氢气选择性膜对碘化氢分解率的影响。化学热力学模拟中,500℃下,HI的分解率只达到22.8%。但利用膜分离只移走氢气和同时移走... 对热化学硫碘制氢中的碘化氢分解反应进行了化学热力学、动力学模拟以及实验研究,同时利用热力学的方法研究了氢气选择性膜对碘化氢分解率的影响。化学热力学模拟中,500℃下,HI的分解率只达到22.8%。但利用膜分离只移走氢气和同时移走氢气和碘蒸气的情况下,分解率分别增长了30.3%和54.8%。化学动力学模拟中,随温度的升高,HI浓度降低曲线呈现一定的线形规律,该分解反应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通过实验结果和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对比,该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HI分解的化学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硫碘循环 制氢 化氢分解 热力学模拟 动力学模拟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硫碘闭路循环制氢的流程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智化 杨剑 +3 位作者 张彦威 陈云 周俊虎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2-807,共6页
利用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热化学硫碘闭路循环制氢系统进行设计和模拟,计算质量、能量平衡和热效率。利用灵敏度分析,分别考察了HI相循环量、HI精馏塔回流比、精馏塔工作压力、HI分解率、硫酸浓缩浓度以及SO3分解率6个设计... 利用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热化学硫碘闭路循环制氢系统进行设计和模拟,计算质量、能量平衡和热效率。利用灵敏度分析,分别考察了HI相循环量、HI精馏塔回流比、精馏塔工作压力、HI分解率、硫酸浓缩浓度以及SO3分解率6个设计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废热回收的系统最高热效率达到51.1%,HI相循环量是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他参数对效率影响较小。模拟结果与文献参考值接近,能为今后大规模硫碘循环制氢系统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热化学水分解 硫碘闭路循环 ASPEN PLUS 热效率 灵敏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碘制氢中碘量对Bunsen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俏俏 王智化 +3 位作者 杨剑 张彦威 周俊虎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6-1790,共5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Bunsen反应的两相分层特性,在291、305K的反应温度下,通过自制的Bunsen反应容器配置H2SO4、HI、I2、H2O混合溶液,研究碘量(I2)对溶液分层以及净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从溶液分层到溶液饱和所需的I2增加1.3~1.9倍,并且随... 为了进一步了解Bunsen反应的两相分层特性,在291、305K的反应温度下,通过自制的Bunsen反应容器配置H2SO4、HI、I2、H2O混合溶液,研究碘量(I2)对溶液分层以及净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从溶液分层到溶液饱和所需的I2增加1.3~1.9倍,并且随着I2的增加,下层溶液(HI相)密度明显增大,上层溶液(H2SO4相)密度小幅度地减小,上层溶液的H2SO4浓度均匀增加,下层溶液的HI浓度略微减少,上、下层溶液的杂质浓度同时急剧降低.可见,I2的加入有利于混合溶液的分层以及净化,也有利于硫碘制氢系统的流程优化和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碘制氢Bunsen反应 溶液分层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硫碘制氢Bunsen反应两相分离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俏俏 张彦威 +3 位作者 王智化 杨剑 周俊虎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4-928,共5页
为确定热化学硫碘闭路循环运行条件及提高流程热效率,在291~358K温度范围内,实验研究了Bunsen反应中H2SO4-HI-I2-H2O四元混合溶液在摩尔比约为1/2/1.6/12时发生液-液分离后的两相分离特性。经过离子平衡、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345~3... 为确定热化学硫碘闭路循环运行条件及提高流程热效率,在291~358K温度范围内,实验研究了Bunsen反应中H2SO4-HI-I2-H2O四元混合溶液在摩尔比约为1/2/1.6/12时发生液-液分离后的两相分离特性。经过离子平衡、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345~358K温度范围内发生Bunsen反应有利于两相分离特性的改善,从而提高系统热效率及优化循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硫碘循环 Bunsen反应 分离特性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碘制氢中本生反应两相分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剑 黄镇宇 +4 位作者 胡莹超 王智化 张彦威 周俊虎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9-1294,共6页
采用恒温法测定293~363K温度范围内I2在不同配比的HI/H2O二元溶液中的溶解度,同时研究328K和345K温度下过量碘量和水量对本生反应产物的两相(硫酸相和碘化氢相)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I2在HI/H2O两元体系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 采用恒温法测定293~363K温度范围内I2在不同配比的HI/H2O二元溶液中的溶解度,同时研究328K和345K温度下过量碘量和水量对本生反应产物的两相(硫酸相和碘化氢相)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I2在HI/H2O两元体系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二元体系中H2O比重的增加而降低;过量碘的加入能显著改善两相分离的效果,两相中杂质的最大相对降幅达到约85%;过量水的加入不利于两相的净化;模拟液完成两相分离的时间受其组分影响较小,分层能在2min内进行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热化学水分解 硫碘循环 本生反应 溶解度 两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碘循环中电化学Bunsen反应特性研究
8
作者 应芝 张彦威 +3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王智化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为了探讨电化学Bunsen反应特性,通过自主搭建实验系统,研究Nafion 115膜在电池中的传输特性、两极酸溶液浓缩规律以及膜两侧的溶液交叉污染。结果表明;提高电流密度,膜的质子传递数和水渗透系数均减小,H_2SO_4和HI浓度增加;温度升高,质... 为了探讨电化学Bunsen反应特性,通过自主搭建实验系统,研究Nafion 115膜在电池中的传输特性、两极酸溶液浓缩规律以及膜两侧的溶液交叉污染。结果表明;提高电流密度,膜的质子传递数和水渗透系数均减小,H_2SO_4和HI浓度增加;温度升高,质子传递数快速降低,而水渗透系数增加,即膜的传输特性变差,HI浓度明显降低,H_2SO_4浓度则增大;增加I_2/HI物质的量之比,水渗透系数和H_2SO_4浓度持续增大,而HI浓度降低。提高电流密度、温度或I_2/HI比时,均可促进杂质的迁移,即加重交叉污染。可见,适当控制电流密度、降低温度和I_2/HI物质的量之比,有利于实现最佳的电化学Bunsen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热化学硫碘循环 电化学Bunsen反应 质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智化 曾俊杰 +2 位作者 何勇 李明阳 王晓丁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共24页
随着化石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寻求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现代能源体系新密码,因清洁、可再生、可存储、用途广泛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制氢方式众多,但大规模、高效、低成本、绿色的制氢方式... 随着化石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寻求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现代能源体系新密码,因清洁、可再生、可存储、用途广泛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制氢方式众多,但大规模、高效、低成本、绿色的制氢方式才是未来氢能经济的基础。其中,热化学硫碘循环(也称碘硫循环)水分解制氢因具备上述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制氢方法之一。从Bunsen反应、H2SO4分解和HI分解3方面综述了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的基础研究情况,对目前各国已建立的硫碘循环系统进行总结,着重介绍了核能耦合硫碘循环制氢流程的最新进展。从经济、环保和安全方面对目前核能耦合硫碘制氢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未来研究和发展提供新思路。针对Bunsen反应部分,寻找一种高效分离反应物的新方法至关重要;而对H2SO4分解和HI分解部分,现阶段主要研究仍集中在开发稳定、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剂。经过几十年研究,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技术已取得长足发展。在实际产氢中,苛刻的高温高腐蚀环境、复杂的耦合流程是限制其规模化、工业化的主要原因,开发由工业结构材料制成的耐腐蚀和耐热系统,继续对耦合流程进行优化和模拟是未来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碘循环 核能 制氢 热化学循环 水分解 中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珺炜 张彦威 +2 位作者 王智化 周俊虎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31-1135,共5页
对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系统的主要反应进行热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压力1atm时硫化氢与硫酸反应的产物临界温度为409K,此时S与SO2产物比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压力下降产物临界温度相应降低。硫化氢与硫酸反应的实质是与溶液中的溶质... 对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系统的主要反应进行热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压力1atm时硫化氢与硫酸反应的产物临界温度为409K,此时S与SO2产物比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压力下降产物临界温度相应降低。硫化氢与硫酸反应的实质是与溶液中的溶质H2SO4反应,产物取决于H2SO4/H2S比值,当1.00<H2SO4/H2S<2.98时,S与SO2并存于产物中;当H2SO4/H2S>2.98时,S全部被酸氧化。过量水和碘的存在将促进Bunsen反应的进行;1atm压力条件下,温度高于383K时Bunsen反应无氢碘酸和硫酸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硫碘循环 化氢分解 氢气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碘循环制氢中Bunsen反应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耀 应芝 +1 位作者 文振中 郑晓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400,共7页
热化学硫碘(S-I)循环分解水是目前有较高效率且可以在相对较低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制氢方法之一。其中的Bunsen反应作为循环的核心步骤尤为重要。为了更方便有效地分离Bunsen反应的生成物硫酸与氢碘酸,许多学者研究了Bunsen反应的新方法。... 热化学硫碘(S-I)循环分解水是目前有较高效率且可以在相对较低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制氢方法之一。其中的Bunsen反应作为循环的核心步骤尤为重要。为了更方便有效地分离Bunsen反应的生成物硫酸与氢碘酸,许多学者研究了Bunsen反应的新方法。本文对非水溶剂中的Bunsen反应和电化学Bunsen反应两种新方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非水溶剂中实现反应生成物分离的方法,对比了各种非水溶剂的性质及其优缺点。目前,所发现的溶剂在分离生成物方面已达到要求,可用于Bunsen反应,但溶剂的回收再利用比较困难。概述了电化学Bunsen反应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在电化学Bunsen反应中有突破进展的两个团队的工作进行了对比。现今对该方法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反应基础特性方面,未来可以加强电化学Bunsen反应机理、反应电池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新型S-I循环系统构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硫碘循环 溶剂 电化学Bunsen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体制备Ni催化剂及其在硫碘制氢中催化分解HI的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广实 钱燕 +4 位作者 王智化 王丽建 张彦威 刘建忠 岑可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308-4314,共7页
硫碘制氢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大规模低成本制氢方法之一。HI催化分解是硫碘制氢的关键步骤。本文采用4种具有代表性的镍盐前体——硝酸镍[Ni(NO_3)_2]、乙酸镍[Ni(CH_3COO)_2]和两种有机金属络合镍(乙酰丙酮镍[Ni(acac)_2]和亚硝酸三乙二... 硫碘制氢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大规模低成本制氢方法之一。HI催化分解是硫碘制氢的关键步骤。本文采用4种具有代表性的镍盐前体——硝酸镍[Ni(NO_3)_2]、乙酸镍[Ni(CH_3COO)_2]和两种有机金属络合镍(乙酰丙酮镍[Ni(acac)_2]和亚硝酸三乙二胺合镍[Ni(en_3)](NO_2)_2)制备Ni催化剂,考察了不同镍盐前体对制备的Ni催化剂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Ni催化剂在HI催化分解中的性能。采用了BET、XRD和TEM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制备的Ni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镍盐前体对制备的Ni催化剂的分散度、催化活性以及催化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以Ni(NO_3)_2和[Ni(en_3)](NO_2)_2为前体制备的Ni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i金属分散度,Ni颗粒分散均匀且尺寸较小。由于高温和强腐蚀的反应环境(HI-I_2-H_2O体系),Ni催化剂经过反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活。以[Ni(en_3)](NO_2)_2为前体制备的Ni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望成为未来大规模硫碘制氢系统中HI分解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再生能源 催化剂 硫碘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碘循环制氢系统电解电渗析模块的模拟设计及关键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艺彤 刘桂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827,共10页
硫碘循环制氢是一种以二氧化硫和碘为中间介质使得水分解的制氢方法,由本生(Bunsen)反应、H2SO4相和HIx相3个工段组成。HIx相工段需使用电解电渗析法(Electro-electrodialysis, EED)提纯HI溶液。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硫碘循环制氢模拟模... 硫碘循环制氢是一种以二氧化硫和碘为中间介质使得水分解的制氢方法,由本生(Bunsen)反应、H2SO4相和HIx相3个工段组成。HIx相工段需使用电解电渗析法(Electro-electrodialysis, EED)提纯HI溶液。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硫碘循环制氢模拟模型,并将其与基于MATLAB的EED数学模型耦合运行,分析EED阴阳极入口不同的物流配比时EED的参数设置、氢气和循环物料摩尔流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反应工段(BUN工段)产物和HI精馏塔塔底物流流入EED阴极的最佳比例范围分别为0.6~0.7和0.5~0.7。研究结果可指导硫碘循环制氢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硫碘循环制氢 电解电渗析法 建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碘循环制氢中Bunsen副反应的热力学模拟研究
14
作者 傅广实 王智化 +4 位作者 朱俏俏 张彦威 杨建 周俊虎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9-1503,共5页
利用热力学模拟计算软件FactSage来模拟溶液组分构成、温度和压力对Bunsen副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碘量、水量和提高压力均能同时抑制H_2SO_4相溶液和HI_x相溶液中副反应的发生。对于H_2SO_4相溶液,增大HI量会促进副反应的发生,... 利用热力学模拟计算软件FactSage来模拟溶液组分构成、温度和压力对Bunsen副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碘量、水量和提高压力均能同时抑制H_2SO_4相溶液和HI_x相溶液中副反应的发生。对于H_2SO_4相溶液,增大HI量会促进副反应的发生,H_2SO_4相溶液主要发生的副反应为S和SO_2形成副反应。对于HI_x相溶液,增大H_2SO_4量会促进副反应的发生,HI_x相溶液中3种副反应均发生,但SO_2和S形成副反应相比H_2S形成副反应占据主导地位。常压下,T≤360 K时,控制反应物比例能保证副反应基本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碘循环 Bunsen反应 Bunsen副反应 热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硫碘循环法低温生产H2
1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8-248,共1页
由水生产H2的方法中有一种为硫碘(S—I)循环法。该方法通过3个反应步骤生成H2和O2:硫酸分解生成SO2,H2O,O2;碘化氢分解成H2和I2;通过Bunsen反应(I2+SO2+2H2O→2HI+H2SO4)生成H2SO4和HI。
关键词 低温生产 H2O 循环法 新型催化剂 硫碘 反应步骤 H2SO4 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碘硫循环制氢中硫酸分解器结构设计与模拟研究
16
作者 别亦然 何勇 +2 位作者 李明阳 翁武斌 王智化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9,共11页
硫酸分解是影响热化学碘硫循环制氢效率的关键环节。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一款满足1 m^(3)/h制氢量要求的中试规模的刺刀式硫酸分解器。首先开展实验测定了Fe_(2)O_(3)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其中指前因子和活化能分别为1.439×1... 硫酸分解是影响热化学碘硫循环制氢效率的关键环节。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一款满足1 m^(3)/h制氢量要求的中试规模的刺刀式硫酸分解器。首先开展实验测定了Fe_(2)O_(3)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其中指前因子和活化能分别为1.439×10^(7)s^(-1)和125.63 kJ/mol。然后对三种结构形式的硫酸分解器进行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刺刀式硫酸分解器中“半截面积”内管形式比“半直径”形式具有更强的传热效果,可将分解器预热段长度缩短43.27%,达到相同分解率时催化剂用量减少23%。而结构三在“半截面积”内管形式的基础上向预热段填充SiC小球,进一步优化了预热段传热效果,预热段长度可缩短70.51%,并且SiC小球所引起的压降和能耗增加相对较小。对比发现,当预热段长度为870 mm、催化分解段长度为333 mm时,结构三表现出最佳的经济性能,此时SO_(3)催化分解率达到73.73%,对应H_(2)的理论产率为1.2288 m^(3)/h。当分解器外壁面加热温度降低到860℃时,SO_(3)分解率降至60%,恰好对应H2的理论产率为1 m^(3)/h。该研究可为中试规模硫酸分解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循环 酸分解器 数值模拟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硫循环制氢中HI的电解渗析浓缩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崧哲 张平 +2 位作者 姚桃英 王来军 徐景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255,共4页
为应对碘硫循环制氢工艺中浓缩HI的要求,采用石墨、活性炭纤维布为电极,Nafion117CS为质子交换膜构成电解渗析(EED)池,对Bunsen反应HIx相的模拟溶液进行了HI的EED浓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EED操作能够对HI起到有效的浓缩作用.在所考察的... 为应对碘硫循环制氢工艺中浓缩HI的要求,采用石墨、活性炭纤维布为电极,Nafion117CS为质子交换膜构成电解渗析(EED)池,对Bunsen反应HIx相的模拟溶液进行了HI的EED浓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EED操作能够对HI起到有效的浓缩作用.在所考察的2.5~20.0 A/dm^2电流密度范围内未发生浓差极化,随电流密度的提高,阴极液HI浓缩速率逐渐增大.在连续运行实验中,当电流密度为20.0 A/dm^2时,对初始m(HI)为8.8 mol/kg的HI-H2O-I2溶液进行2 h的EED处理,即可使m(HI)超越恒沸点.采用石墨电极时的浓缩效果优于采用活性炭纤维布,但采用后者时EED槽电压明显低于前者,可使EED操作能耗有效降低.提高操作温度会使HI的浓缩效率下降,但可显著降低槽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渗析 循环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电解池应用于碘硫循环制氢工艺中的HI浓缩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崧哲 王仁玲 +4 位作者 毛月英 张平 王来军 徐景明 柯扬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4-1828,共5页
碘硫循环是一种优选的热化学分解水制氢工艺,其中HI-I2-H2O物料中HI的浓缩是工艺得以高效运转的前提。采用自行设计的膜电解池(EED Cell)和膜电解池堆(EED Stack),对HI-I2-H2O进行HI的膜电解浓缩实验。通过监测电解电压以及物料的组成变... 碘硫循环是一种优选的热化学分解水制氢工艺,其中HI-I2-H2O物料中HI的浓缩是工艺得以高效运转的前提。采用自行设计的膜电解池(EED Cell)和膜电解池堆(EED Stack),对HI-I2-H2O进行HI的膜电解浓缩实验。通过监测电解电压以及物料的组成变化,对浓缩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温度、电流密度、物料浓度等对膜电解池堆效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EED可有效浓缩HI,使其超越恒沸点浓度,将EED池体组建为EED堆可有效拓展EED的处理能力;EED电压受到温度、料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电解 化氢浓缩 循环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硫循环制氢中HI浓缩精馏的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俊 黄秀辉 崔国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9,共8页
针对碘硫循环制氢中碘化氢(HI)浓缩分离的精馏问题,选用NRTL(Non-Random Two-Liquids)模型来修正HI-I2-H2O三元混合体系的液相非理想性。结合H2O-HI、H2O-I2和HI-I2体系气液相平衡的实验数据,采用极大似然法关联该三组体系NRTL模型表达... 针对碘硫循环制氢中碘化氢(HI)浓缩分离的精馏问题,选用NRTL(Non-Random Two-Liquids)模型来修正HI-I2-H2O三元混合体系的液相非理想性。结合H2O-HI、H2O-I2和HI-I2体系气液相平衡的实验数据,采用极大似然法关联该三组体系NRTL模型表达式中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基于已确定参数的NRTL热力学模型,借助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HI浓缩精馏塔进行模拟设计,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分别考察了HI精馏塔的塔板数、回流比、进料组分等关键操作参数对分离效果和能耗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后的操作参数,为工业碘硫循环制氢过程工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循环 HI浓缩精馏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硫-5-碘尿苷的合成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健 郑学仿 +1 位作者 曹洪玉 张晓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1-368,共8页
基于硫碱基(thio-base)的易烷基化、易氧化、强紫外长波(UVA)吸收等独特的性质,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4-硫-5-碘尿苷,通过NMR、IR、UV、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 基于硫碱基(thio-base)的易烷基化、易氧化、强紫外长波(UVA)吸收等独特的性质,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4-硫-5-碘尿苷,通过NMR、IR、UV、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以及圆二色谱法研究了4-硫-5-碘尿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4-硫-5-碘尿苷对HSA荧光具有静态猝灭作用。运用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体系的猝灭常数,利用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了二者的结合常数,并且确定了4-硫-5-碘尿苷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4-硫-5-碘尿苷与H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此外,通过圆二色谱法考察了4-硫-5-碘尿苷对HSA作用前后的构型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尿苷 人血清白蛋白 核苷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