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唑嘌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不良反应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冬莹 王晓东 +3 位作者 詹钟平 连帆 梁柳琴 杨岫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7-780,785,共5页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维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ARD)以及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关系。【方法】分析AZA在250例SLE患者维持治疗中的ARD发生特点,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这部分患者红细胞TPMT活...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维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ARD)以及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关系。【方法】分析AZA在250例SLE患者维持治疗中的ARD发生特点,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这部分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分析TPMT活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最常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21例,8.4%),其次为胃肠道反应(19例,7.6%),肝功能异常(8例,3.2%),脱发(5例,2.0%),急性胰腺炎1例。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20例,8.0%),血小板减少(9例,3.6%)。所有患者的TPMT活性(按RBC,U/mL)均值为12.4±7.1(1.7~30.0),呈正偏态连续分布。出现血液系统损害、脱发的患者TPMT活性明显低于未发生的患者(P<0.001)。而有无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的2组患者之间的TPMT活性无差异(P>0.05)。在使用小剂量AZA(50 mg/d)时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TPMT活性均值低于使用常规剂量(100~150 mg/d)者(分别为3.4±1.5和7.3±2.6,P<0.001)。【结论】AZA在SLE的维持治疗中最主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主要与TPMT活性低有关,且酶活性低的患者在使用小剂量AZA时即可能出现血液系统损害。通过用药前检测TPMT活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甲基转移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硝苯地平等5种肾移植受者常用药物对人体红细胞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熊晖 熊磊 +4 位作者 苏丹 辛华雯 吴笑春 李罄 李高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中常与硫唑嘌呤(AZA)同时服用的药物如环孢素、泼尼松的活性代谢物氢化可的松、硝苯地平、卡托普利以及别嘌呤醇对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健康受试者红细胞TPMT活性,...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中常与硫唑嘌呤(AZA)同时服用的药物如环孢素、泼尼松的活性代谢物氢化可的松、硝苯地平、卡托普利以及别嘌呤醇对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健康受试者红细胞TPMT活性,其中中等活性和正常活性受试者各8例,计算药物各浓度对应的平均TPMT活性抑制率及有抑制作用药物的平均IC_(50)值。结果:环孢素、氢化可的松、卡托普利以及别嘌呤醇对TPMT活性抑制作用较弱。硝苯地平能明显抑制TPMT的活性,中等活性组的平均IC_(50)值为(24±17)μg/mL,正常活性组的平均,IC_(50)值为(12±10)μg/mL。结论:硝苯地平能明显抑制TPMT活性,当硝笨地平与嘌呤类药物同时服用时,应警惕可能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 环孢素 氢化可的松 硝苯地平 卡托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不良反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笑春 熊晖 +3 位作者 熊磊 苏丹 辛华雯 李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37-1043,共7页
目的:探讨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表型和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50例肾移植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 目的:探讨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表型和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50例肾移植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TPMT*2、*3A、*3B和*3C四种基因型,分析TPMT活性和基因多态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30例(20%)患者由于发生了不良反应而停用AZA或减少了AZA的用量,其中12例患者发生了血液毒性,另外18例发生了肝脏毒性。将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红细胞TPMT活性范围为16.63~68.25 U,平均为(38.43±11.59)U。发生了血液毒性的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平均为(24.16±9.84)U,明显低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P=0.0003)。另外18例发生了肝脏毒性的患者TPMT活性离散度较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本研究未发现TPMT活性缺乏者。共发现7例(4.7%)TPMT*3C杂合子患者,这7例患者均为TPMT中等活性13.04~19.21 U,平均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 基因多态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联合硫鸟嘌呤核苷酸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夏泉 黄燕 +5 位作者 汪燕燕 许杜娟 胡乃中 胡静 梅俏 陈飞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02-308,共7页
目的: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联合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采用PCR扩增、焦磷... 目的: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联合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采用PCR扩增、焦磷酸基因测序法技术检测其TPMT基因第7外显子G460A和第10外显子A719G的2个多态性位点;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红细胞(RBC)中6-TGNs浓度。结果:15例患者TPMT*3基因均为野生型,未发现突变;首次检测的6-TGNs浓度为 147.31~875.26 pmol/L(8×10^8)RBC,服用相同剂量的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结论:TPMT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预测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骨髓毒副作用,6TGNs浓度测定有助于药物剂量的调整,两者联合应用可为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甲基转移基因多态性 核苷酸血药浓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人血红细胞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的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毛晨梅 吕文莉 +2 位作者 万舒欣 薛丰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红细胞中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的HPLC方法。方法:以6-硫鸟嘌呤(6-TG)为底物,S-腺苷-L-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删催化6-TG生成甲基化产物6-甲基硫鸟嘌呤,100℃加热终止反...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红细胞中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的HPLC方法。方法:以6-硫鸟嘌呤(6-TG)为底物,S-腺苷-L-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删催化6-TG生成甲基化产物6-甲基硫鸟嘌呤,100℃加热终止反应并沉淀蛋白后,加60%高氯酸再次沉淀蛋白,离心后进样20止检测。色谱柱:Shim-pack CLC-ODS(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24:76:0.4),磷酸调pH至4.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13nm。结果:该方法在100-17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高、中、低浓度样本的日内、日间RSD为2.28%~6.48%;回收率为100.56%~118.71%(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好,适合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甲基转移 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治疗个体化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3 位作者 杨明珍 夏海龙 王永庆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酶活性,对使用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化疗的69例成人ALL患者,监测化疗药物的临床和血液学毒性。结果 69例成人ALL患者中有4例酶活性较低的TPMT*1/*3C杂合子,未发现TPMT*2、TPMT*3A、TPMT*3B。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后,TPMT酶活性较治疗前上升。TPMT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观察到的临床药物毒性反应相近,但前者维持治疗期间6-MP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后者[42.17 mg/(m2·d)和69.36 mg/(m2·d),P<0.01]。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对6-MP治疗的药物毒性有实质性影响。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前监测TPMT基因型和活性,有助于减少6-MP药物不良反应,实现临床治疗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 基因多态性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5 位作者 卜丽佳 左艳 左莉 周青 汪渊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及健康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方法从78例成人ALL患者和154例健康汉族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及健康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方法从78例成人ALL患者和154例健康汉族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PMT2、TPMT3A、TPMT3B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成人ALL患者和健康汉族人中仅检测到6例TPMT3C杂合子,没有检到TPMT2、TPMT3A和TPMT3B。成人ALL患者TPMT总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1.28%)与健康汉族人群(1.30%)相近。结论TPMT3C可能是中国成人ALL和健康汉族人群最主要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预先检测TPMT基因型对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的中国成人ALL患者有临床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遗传学 甲基转移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探讨
8
作者 马晓莉 朱平 +3 位作者 胡亚美 吴敏媛 李志刚 卜定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8-463,共6页
建立以PCR为基础的位点特异性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等方法 ,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基因的 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在实验过程中还探讨基因... 建立以PCR为基础的位点特异性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等方法 ,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基因的 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在实验过程中还探讨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方法学 ,比较几种方法的可信度、可行性及其优劣。研究结果显示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能准确地检测TPMT基因外显子区的SNP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能快速筛选出TPMT第 5和第 10外显子区的SNP ,但不能检测出第 7外显子的SNP ;位点特异性PCR不能检测出TPMT基因外显子区的SNP ,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检测TPMT基因外显子和启动子区的SNP准确率高。通过比较几种SNP检测方法后获得的结论是 ,TPMT基因SNP位点的检测应根据标本量和实验条件首选限制性酶切消化法、DNA测序或SNaPshot定点序列分析 ,有时一种技术不能完全满足检测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 甲基转移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在嘌呤类药物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凡 许景峰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493-495,共3页
对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在巯嘌呤类药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其活性水平与药物活性物质在体内的浓度与药效、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关系、酶活性多态性种族差异及基因遗传多态性关系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及个体化... 对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在巯嘌呤类药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其活性水平与药物活性物质在体内的浓度与药效、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关系、酶活性多态性种族差异及基因遗传多态性关系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甲基转移 遗传多态性 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酶反应检测硫唑嘌呤基因多态性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欣 张亚同 +5 位作者 程刚 胡欣 孙迎琪 杨晨 李可欣 孙春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建立并探讨基于连接酶反应检测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分型分布的新方法。方法:建立多重PCR/连接酶检测方法检测TPMT基因多态性,并对50份健康志愿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方法可靠、迅速,自动... 目的:建立并探讨基于连接酶反应检测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分型分布的新方法。方法:建立多重PCR/连接酶检测方法检测TPMT基因多态性,并对50份健康志愿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方法可靠、迅速,自动化程度高。研究未发现导致TPMT酶活性降低的基因型*2,*3A,*3B和*4,TPMT*3C仅发现2例杂合子。结论:本文建立的基因分型技术可为TPMT基因型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 连接检测反应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尿、苯氧比酸、硫唑嘌呤对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辛华雯 Christine Fischer +1 位作者 Matthias Schwab Ulrich Klotz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研究利尿剂速尿、苯氧比酸及其硫唑嘌呤对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其中中等活性、正常活性、较高活性的患者各6例,依据浓度... 目的:研究利尿剂速尿、苯氧比酸及其硫唑嘌呤对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其中中等活性、正常活性、较高活性的患者各6例,依据浓度效应曲线计算每个药物的IC50。结果:速尿对TPMT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平均IC50为15~19μmol·L-1,在健康志愿者的正常血浆浓度范围内。苯氧比酸和硫唑嘌呤的平均IC50值分别为300~313μmol·L-1、430~532μmol·L-1,均远高于体内所能达到的血浆浓度。3种药物的IC50值在3个不同TPMT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速尿可抑制红细胞TPMT活性,当速尿和硫嘌呤类药物合用时,应警惕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肠病 TPMT 红细胞 速尿 患者 甲基转移 IC50 不良相互作用 高效液相法 健康志愿者 抑制作用 浓度范围 血浆浓度 药物合用 利尿剂 活性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与硫唑嘌呤所致毒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舒崖清 王玉鸽 +4 位作者 黄艳露 李蕊 陆正齐 胡学强 邱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561,共6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巯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突变与硫唑嘌呤(AZA)所致的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2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24例患者(包括1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巯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突变与硫唑嘌呤(AZA)所致的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2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24例患者(包括1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和89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给予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AZA口服(25~100 mg/d),观察2个月后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同时采用PCR-SNa Pshot方法检测224例患者4种常见的TPMT突变等位基因TPMT*2(G238C)、TPMT*3A(A719G/G460A)、TPMT*3B(G460A)、TPMT*3C(A719G),比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率,以及观察服用AZA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224例患者中TPMT*3C杂合子患者共9例(其中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4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野生型基因纯合子共215例(其中13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8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未检测到TPMT*2、TPMT*3A、TPMT*3B型突变。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3.7%)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3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中有16例出现毒副反应,其中11例肝脏毒性、4例血液毒性、1例肝脏及血液毒性;5例TPMT*3C杂合子患者服AZA后均出现毒副反应(5/5),而基因纯合子的脱髓鞘患者服AZA后出现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8%(11/125)。【结论】TPMT*3C杂合子突变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服用AZA具有更高的毒副反应风险。对于需服用AZA的患者在服药前检测TPMT基因是非常有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巯代甲基转移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的N^6-甲基腺嘌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卫东 魏康宁 +2 位作者 王丽 王林嵩 李用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6,共6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内最常见的修饰。该修饰过程是动态可逆的,并由甲基转移酶复合体、去甲基化酶和相应的读码器协同调控。近年来,随着m^6A测序技术的发展,m^6A的生物学功能已备受关注,并成为生命...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内最常见的修饰。该修饰过程是动态可逆的,并由甲基转移酶复合体、去甲基化酶和相应的读码器协同调控。近年来,随着m^6A测序技术的发展,m^6A的生物学功能已备受关注,并成为生命科学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对动物和植物体中m^6A修饰的分布特征、m^6A甲基化的动态调控、m^6A的识别以及m^6A修饰对mRNA的调控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推进对m^6A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 MRNA 甲基转移 甲基 读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晚枫 厉平 李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是一种甲基化酶,在体内能使烟酰胺(NAM)甲基化,生成N1-甲基烟酰胺(MNAM)从体内排出。近来的研究表明NNMT除了能够清除NAM外,还可以通过消耗甲基供体及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参与脂肪及肝脏等组织的多种代谢途径调节...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是一种甲基化酶,在体内能使烟酰胺(NAM)甲基化,生成N1-甲基烟酰胺(MNAM)从体内排出。近来的研究表明NNMT除了能够清除NAM外,还可以通过消耗甲基供体及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参与脂肪及肝脏等组织的多种代谢途径调节。本文对近年来研究发现的NNMT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作用以及治疗干预新途径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N-甲基转移 烟酰胺腺二核苷酸 烟酰胺 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 N^6-甲基腺嘌呤(6mA)在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4期137-139,共3页
脊椎动物DNA上的甲基化修饰一直被认为只发生在胞嘧啶(C)位点上,最近的研究发现腺嘌呤(A)位点的甲基化也是存在的,即DNA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6mA)。这是一种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刚开始被人们认识的甲基化修饰碱基,它广泛而... 脊椎动物DNA上的甲基化修饰一直被认为只发生在胞嘧啶(C)位点上,最近的研究发现腺嘌呤(A)位点的甲基化也是存在的,即DNA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6mA)。这是一种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刚开始被人们认识的甲基化修饰碱基,它广泛而保守地存在于生物体中,其修饰水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动态变化的,且这种表观遗传修饰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对近年来6mA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并进一步探索6mA在真核生物中的生物学功能,讨论参与6mA形成及消除的酶,评估目前常用的检测6mA的几种方法,最后对6mA的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6mA) 表观遗传学 生物学功能 甲基转移 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表观遗传修饰:N^6-甲基腺嘌呤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笑 贾桂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5-288,共14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上含量最多的化学修饰之一。类似于DNA和组蛋白化学修饰,m6A修饰也同样是动态可逆的,可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酶调控。哺乳动物体内m6A甲基...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上含量最多的化学修饰之一。类似于DNA和组蛋白化学修饰,m6A修饰也同样是动态可逆的,可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酶调控。哺乳动物体内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中有一部分成分已被解析,主要有METTL3(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3)、METTL14(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14)和WTAP(Wilms tumor 1-associating protein)。m6A去甲基酶肥胖蛋白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protein)和ALKBH5(Alk B homolog 5)依赖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α-KG)和Fe(Ⅱ)对m6A进行氧化去甲基化反应。m6A在生物体内由m6A结合蛋白识别,并介导其行使功能。目前发现的m6A结合蛋白有YTH结构域蛋白YTHDF1(YTH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protein 1)、YTHDF2(YTH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protein 2)、YTHDC1(YT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1)和核内HNRNP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 A2B1)。本文综述了m6A的分布和相关蛋白介导的m6A功能研究,以期全面理解m6A这一RNA表观遗传新修饰在生命进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m^6A) RNA化学修饰 RNA表观遗传学 甲基转移 甲基 m^6A识别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硫鸟嘌呤与6-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厚玉姣 赵丽 +1 位作者 刘祥鑫 马云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2-626,共5页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仅用于强化治疗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最佳的选药方案。为探究6-TG是否比6-MP更适用于儿童ALL治疗,本文就其相关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巯 6- 核苷酸 甲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TL14通过促进N^(6)甲基腺嘌呤(m^(6)A)Myc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尘辰 刘天玥 +3 位作者 徐艺铭 韩晨颖 杨舒雅 杨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 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和宫颈癌组织芯片分析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ETTL14和Myc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HeL... 目的 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和宫颈癌组织芯片分析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ETTL14和Myc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HeLa和SiHa宫颈癌细胞中METTL14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沉默效果。敲低METTL14后,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 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测定敲低METTL14后METTL14和Myc的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后实时定量PCR(MeRIP-qPCR)检测各组HeLa细胞中N^(6)甲基腺嘌呤(m^(6)A)Myc的表达水平。结果 GEO数据库和宫颈癌组织芯片染色结果显示,METTL14和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宫颈癌癌旁组织,且METTL14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生存期更短。沉默METTL14后能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的细胞活力、增殖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ETTL14促进m^(6)A Myc的表达有关。结论 METTL14通过促进m^(6)A Myc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甲基转移样蛋白14(METTL14) MYC N^(6)甲基(m^(6)A) 肿瘤细胞增殖 肿瘤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通过上调m^(6)A甲基转移酶14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鸣 张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根碱(sanguinarine,SAG)对胃癌细胞MGC-803和AG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 14,METTL14)的关系。方法·利用不同浓度SAG(0、10、20μmol/L)处理胃癌细胞系... 目的·探讨血根碱(sanguinarine,SAG)对胃癌细胞MGC-803和AG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 14,METTL14)的关系。方法·利用不同浓度SAG(0、10、20μmol/L)处理胃癌细胞系MGC-803和AGS,48 h后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AG对METTL14表达的影响。然后用METTL14的小干扰RNA(si-METTL14)慢病毒载体或其空载对照si-NC慢病毒载体转染上述2个胃癌细胞系,再以10μmol/L SAG或PBS处理48 h,将细胞分为si-METTL14+SAG组、si-NC+SAG组和si-NC+PBS组。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si-METTL14转染后METTL14在胃癌细胞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观察3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克隆形成数量及侵袭潜能。2组数据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以上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0μmol/L)比较,10μmol/L、20μmol/L SAG在2种胃癌细胞中均可上调METTL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转染si-METTL14后METTL14在胃癌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TT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si-NC+SAG组较si-NC+PBS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均P=0.000);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NC+SAG组较si-NC+PBS组细胞克隆数显著减少(均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i-NC+SAG组较si-NC+PBS组穿过基底胶(Matrigel)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均P<0.01)。而si-METTL14可以部分逆转SAG的上述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SAG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及侵袭潜能,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METTL14表达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根碱 甲基转移14 N6-甲基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腺嘌呤6-甲基化修饰调控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武云舒 袁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72-275,共4页
腺嘌呤甲基化形成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RNA转录后修饰,参与众多基因的表达及细胞活动中复杂而精细的生物学调控。腺嘌呤的6-甲基化是一种动态可逆性过程,甲基转移酶Mettl3、Mettl14和Wtap催化m^6A的生成,而去... 腺嘌呤甲基化形成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RNA转录后修饰,参与众多基因的表达及细胞活动中复杂而精细的生物学调控。腺嘌呤的6-甲基化是一种动态可逆性过程,甲基转移酶Mettl3、Mettl14和Wtap催化m^6A的生成,而去甲基化酶FTO和ALKBH5可以催化m^6A去除甲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可以通过在RNA上"书写"或"擦除"m^6A标记来调控干细胞的多能性和分化,为RNA表观遗传学调控干细胞命运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基 甲基转移 甲基 干细胞分化 多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