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氧同位素示踪湿沉降NO_(3)^(-)来源及氧化途径
1
作者 李艳利 李雪 +2 位作者 陶路 张新刚 王明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明:①TN、NH_(4)^(+)-N、NO_(3)^(-)-N浓度范围分别为2.52~13.27、0.11~1.70、1.64~8.31 mg/L,焦作市湿沉降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为NO_(3)^(-)-N,占比为52.11%~83.92%.②δ^(18)O-NO_(3)^(-)、δ^(15)N-NO_(3)^(-)值的范围分别为54.9‰~93.9‰、-9.8‰~3.0‰,非雨季δ^(18)O-NO_(3)^(-)值(62.5‰~93.3‰)更接近于N2O5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100.9‰~103.1‰),雨季δ^(18)O-NO_(3)^(-)值(53.2‰~73.0‰)更接近于OH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50.9‰~60.9‰),说明非雨季大气湿沉降NO_(3)^(-)主要来自N2O5的氧化,而雨季主要来自OH的氧化.③雨季,OH和N2O5氧化途径对湿沉降NO_(3)^(-)的贡献率分别为80.32%和19.67%,非雨季,两种氧化途径的贡献率分别为65.37%和34.62%;在考虑了同位素分馏情况下,基于贝叶斯模型识别了湿沉降NO_(3)^(-)的主要来源,即土壤排放、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煤炭燃烧,其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1.70%±4.90%、28.30%±14.00%、22.80%±12.10%、17.20%±0.08%.该研究结果将为降雨中硝酸盐的来源及形成途径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 湿沉降 氧同位素 氧化途径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与NO_3^-/NH_4^+及氮代谢关键酶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迟荪琳 杨芸 +6 位作者 徐卫红 陈序根 陈永勤 谢文文 熊仕娟 王正银 谢德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0-77,共8页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NO_3^-与NH_4^+浓度比(分别为50:50、75:25和100:0)对10个品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硝酸盐含量、光合系统参数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铵比的增加,小白菜总干质量逐渐增加(除...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NO_3^-与NH_4^+浓度比(分别为50:50、75:25和100:0)对10个品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硝酸盐含量、光合系统参数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铵比的增加,小白菜总干质量逐渐增加(除品种天津小白菜和大头清江白菜的总干质量随硝铵比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品种香港春秀甜白菜(236)和正旺达88的总干质量先升高后降低外),与c(NO_3^-):c(NH_4^+)为50:50比较,增幅分别为12.66%~76.88%(c(NO_3^-):c(NH_4^+)为75:25)和17.98%~95.07%(c(NO_3^-):c(NH_4^+)为100:0);小白菜叶和根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而叶柄硝酸盐含量则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小白菜硝酸盐的含量叶柄(3 882.62~5 448.81 mg/kg)>叶(2 004.86~4 146.50 mg/kg)>根(505.39~2 188.68 mg/kg)。小白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成显著负相关,而与亚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成显著正相关。小白菜叶片中硝酸盐的含量随着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增加而下降,随蒸腾速率(Tr)的增强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品种 硝酸盐 ^no_3^-/nH_4^+ 代谢关键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示踪南昌秋冬季降水中NO_(3)^(-)来源及其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艾文强 肖红伟 +3 位作者 孙启斌 张永运 张泽雨 李静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43-4050,共8页
为确定南昌市秋冬季降水中硝酸盐来源及贡献,于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对南昌地区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及NO_(3)^(-)同位素组成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对NO_(3)^(-)四种潜在来源贡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NO_(3)^(-)浓度范围为7... 为确定南昌市秋冬季降水中硝酸盐来源及贡献,于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对南昌地区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及NO_(3)^(-)同位素组成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对NO_(3)^(-)四种潜在来源贡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NO_(3)^(-)浓度范围为7.3~99.5μmol/L,平均值为36.1μmol/L;δ^(15)N-NO_(3)^(-)变化范围为-6.0‰~+8.3‰,平均值为-0.8‰,两者均呈现冬季高秋季低的变化趋势.NO_(3)^(-)浓度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受到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而δ^(15)N-NO_(3)^(-)变化可能是冬季降水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偏高和秋季降水中煤燃烧来源偏高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同位素及贝叶斯混合模型源解析结果表明,南昌市降水中NO_(3)^(-)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32.5%)、机动车尾气排放(30.8%)和煤燃烧(23.1%),三者贡献超过86%;而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释放均超过30%,这可能与近年来机动车快速增加和秋冬季野外生物质大量燃烧有关.煤燃烧虽然也是重要来源,但相对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较小,这可能与近年我国减排措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no_(3)^(-) 降雨 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Cu-Zn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氮 被引量:2
4
作者 尤仁金 孟朔 +4 位作者 刘田田 赵海舰 陈志冬 叶蕾 赵贤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6-442,457,共8页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制备载锌泡沫铜双金属复合电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和X线衍射仪(XRD)对载锌泡沫铜(泡沫Cu-Zn)电极进行表征。将泡沫Cu-Zn电极作为阴极,Ir-Ru/Ti板作为阳极,在无隔膜反应器中进行废水中硝酸盐氮(NO...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制备载锌泡沫铜双金属复合电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和X线衍射仪(XRD)对载锌泡沫铜(泡沫Cu-Zn)电极进行表征。将泡沫Cu-Zn电极作为阴极,Ir-Ru/Ti板作为阳极,在无隔膜反应器中进行废水中硝酸盐氮(NO_(3)^(-)-N)电化学还原实验,考察电流密度、溶液pH、Cl^(-)浓度对NO_(3)^(-)-N还原效果的影响,研究NO_(3)^(-)-N还原机制。结果表明:Zn纳米颗粒以不规则絮状结构成功地沉积在泡沫铜表面。对于质量浓度为700 mg/L的NO_(3)^(-)-N模拟废水,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不调节废水pH和NaCl投加量为1.5 g/L条件下,电解6 h后,将NO_(3)^(-)-N质量浓度由初始的700 mg/L降至约4 mg/L,去除率达到99%左右,无副产物亚硝酸盐氮(NO_(2)^(-)-N)产生,最终副产物氨氮(NH_(4)^(+)-N)质量浓度约64 mg/L,N_(2)选择率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 泡沫铜 ^硝酸盐(no_(3)^(-)n) 电催化还原 废水处理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O_5/HNO_3硝解TAIW合成CL-20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小玲 吴秋洁 钱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8,共4页
以2,6,8,12四乙酰基2,4,6,8,10,12-六氮杂四环[5,5,0,0^3,0^5,9]十二烷(TAlw)为原料,采用N2O5/HNO3为硝化剂硝解TAIW制备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通过系统研究N2O5/HNO3硝解TAIW的加料方式、温度、料比、反应... 以2,6,8,12四乙酰基2,4,6,8,10,12-六氮杂四环[5,5,0,0^3,0^5,9]十二烷(TAlw)为原料,采用N2O5/HNO3为硝化剂硝解TAIW制备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通过系统研究N2O5/HNO3硝解TAIW的加料方式、温度、料比、反应时间、稀释用水量等因素对反应收率和纯度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60~80℃,反应时间7h,m(TAIW):m(N2O5):V(HN03)=3g:4g:15mL,后处理时稀释用水量20mL,CL20收率为82.34%,纯度为98.29%。当以质量分数10%的CF3SO3H/树脂为催化剂时,收率提高至87.35%,纯度基本不变,且催化剂的回收率达到99.15%。该方法避免硫酸的使用,减轻了废酸污染,具有较强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n2O5 六硝基六杂异伍兹烷 绿色合成 2 6 8 12-四乙酰基-2 4 6 8 10 12六杂四环[5 5 0 ^0^3 ^0^5 9]十二烷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反射仪和SPAD法对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夏文豪 刘涛 +2 位作者 关钰 王进 褚贵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39-1346,共8页
精准的营养诊断是了解作物氮素营养及推荐施肥的基础。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利用SPAD叶绿素仪(SPAD-502 Plus)和硝酸盐反射仪(RQ flex10)两种诊断方法对玉米关键生育时期的氮素营养诊断进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的诊断方法,并依据诊断值... 精准的营养诊断是了解作物氮素营养及推荐施肥的基础。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利用SPAD叶绿素仪(SPAD-502 Plus)和硝酸盐反射仪(RQ flex10)两种诊断方法对玉米关键生育时期的氮素营养诊断进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的诊断方法,并依据诊断值建立滴灌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施肥模型。试验设置0 kg(N)·hm^(-2)(N0)、225 kg(N)·hm^(-2)(N225)、330 kg(N)·hm^(-2)(N330)、435 kg(N)·hm^(-2)(N435)和540 kg(N)·hm^(-2)(N540)5个施氮水平,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了玉米叶片SPAD值和叶鞘NO_3^-含量,并分别与施氮量、植株全氮含量、产量进行方程拟合,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玉米氮素营养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叶片SPAD值和叶鞘NO_3^-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且在拔节期对施氮量的响应最敏感。叶鞘NO_3^-含量对施氮量变化的响应较SPAD值大,其与施氮量及玉米产量的拟合度均高于SPAD值,说明硝酸盐反射仪法对滴灌玉米氮素丰缺的反应更灵敏。2)玉米全氮含量与叶片SPAD值呈显著线性关系,而与叶鞘NO_3^-含量则以线性加平台表示。当叶鞘NO_3^-含量小于186 mg·L^(-1)时,植株全氮与NO_3^-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当叶鞘NO_3^-含量大于186 mg·L^(-1)时,植株全氮随NO_3^-含量增加趋于不变。3)本农作区滴灌玉米最佳经济施氮量为402.5 kg·hm^(-2),对应的玉米产量为17 049 kg·hm^(-2)。玉米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的临界叶鞘NO_3^-含量分别为729.3 mg·L^(-1)、536 mg·L^(-1)和81.2 mg·L^(-1)。SPAD叶绿素仪和硝酸盐反射仪均可对滴灌玉米进行氮素营养诊断,但硝酸盐速测值能更敏感地反映氮素丰缺状况,基于硝酸盐反射法进行作物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素营养 硝酸盐反射仪 叶绿素仪 SPAD 叶鞘 ^no_(3)^(-)含量 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苕溪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水体氮素浓度的影响
7
作者 陈学兵 王烁 +5 位作者 刘富平 马小雪 田琳琳 陈健 李彦 蔡延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5-1938,共14页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值).结果显示:南苕溪流域总氮(TN)浓度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NO_(3)^(-)-N是主要N污染物赋存形态.湿季水体TN、溶解性总氮(DTN)、NO_(3)^(-)-N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均显著高于干季,而铵态氮(NH_(4)^(+)-N)浓度则相反;上游河段N素浓度低于下游河段.400和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景观格局指数分别对湿季和干季水体N素浓度解释度最高(89.49%和90.97%).在确定降低流域水体NO_(3)^(-)-N污染风险的关键景观格局指数阈值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4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及香农多样性指数(SDHI)分别低于0.25%、1.75%和0.77;在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面积占比和边缘密度(ED)分别应低于0.5%和39m/hm^(2),且林地面积占比应高于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no_(3)^(-)-n) 河岸缓冲带 景观组成 景观配置 景观格局指数阈值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沸石对尿素氮淋失和玉米籽粒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孔柏舒 焦树英 +3 位作者 李永强 林海涛 李烨 付春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308,共6页
在尿素减量施用条件下,探究添加酸化沸石(SF)对氮素淋失及籽粒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结合土柱淋溶和玉米盆栽试验,研究酸化沸石对NH_4^(+)—N和NO_3^(-)—N的吸附性能,以及不同施氮梯度下,酸化沸石对氮素淋失和氮肥利用... 在尿素减量施用条件下,探究添加酸化沸石(SF)对氮素淋失及籽粒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结合土柱淋溶和玉米盆栽试验,研究酸化沸石对NH_4^(+)—N和NO_3^(-)—N的吸附性能,以及不同施氮梯度下,酸化沸石对氮素淋失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N)、氮肥减量15%(CN1)、氮肥减量30%(CN2)3个施氮梯度并分别添加土重0.2%的酸化沸石(CN+SF、CN1+SF、CN2+SF)。结果表明,酸化沸石对NH_4^(+)—N和NO_3^(-)—N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44,31.59 mg/g,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较好拟合。在减氮15%和30%时,添加酸化沸石,使NH_4^(+)—N累计淋失量较CN1、CN2分别降低7.10%,8.76%。在减氮30%时,酸化沸石可有效降低NO_3^(-)—N累计淋失量,较CN2处理减少15.90%。酸化沸石可有效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和玉米籽粒氮肥利用率,添加酸化沸石(CN+SF、CN1+SF、CN2+SF)较单施尿素(CN、CN1、CN2)籽粒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0.37%,20.79%,47.14%。综上,酸化沸石在减施尿素条件下可有效降低土壤氮素淋失,提高玉米籽粒氮肥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农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沸石 等温吸附 ^nH_4^(+)—n淋失 ^no_3^(-)—n淋失 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明俊 毛天广 +1 位作者 傅金祥 于鹏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2,共6页
为解决实际废水中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的抑制作用,以硝态氮为直接电子受体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装置,并在回流比优化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节碳氮、硝态氮与氨氮的比,优化耦合系统的脱氮除碳效率。结果表明,C/N、NO_(3)^(-)-N与N... 为解决实际废水中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的抑制作用,以硝态氮为直接电子受体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装置,并在回流比优化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节碳氮、硝态氮与氨氮的比,优化耦合系统的脱氮除碳效率。结果表明,C/N、NO_(3)^(-)-N与NH_(4)^(+)-N的比为1.5时,耦合系统表现出较好的活性,硝态氮、氨氮和COD去除率分别99.2%、63.5%、95.8%和95.8%、85.8%、94.5%,达到较好耦合脱氮效果。为厌氧氨氧化的广泛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 ^no_(3)^(-)-n C/n ^no_(3)^(-)-n/nH_(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选择电极阵列测定土壤中硝态氮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睿 苑锋 +3 位作者 吴俊锋 位文涛 VIJAYA Raghavan 胡建东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土壤硝态氮反映土壤短期氮素供应水平,实时了解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为精准农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支撑,因此,在线实时检测土壤硝态氮方法突破就显得十分迫切。土壤硝态氮中的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高水溶性和流动性为全固态硝酸根离子... 土壤硝态氮反映土壤短期氮素供应水平,实时了解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为精准农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支撑,因此,在线实时检测土壤硝态氮方法突破就显得十分迫切。土壤硝态氮中的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高水溶性和流动性为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高敏感检测土壤中硝态氮提供了条件,固态硝态氮离子选择电极的离子选择膜反应硝酸根离子在被测溶液中的浓度。采用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ELIT NO_(3)^(-),且与温度电极和pH电极融合组成电极阵列对土壤饱和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进行检测。设计了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电路对电极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微处理控制蠕动泵完成土壤硝态氮待测溶液连续流动测定及实时传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电极响应时间≤15 s,斜率-51.63 mV/decade,线性范围10^(-5)~10^(-2.2) mol/L,最低检测限10^(-5.23) mol/L。相对标准差在0.78%~4.5%,加标回收率均在90.0%~110%。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结果相比,相关系数(R^(2))为0.9952,为土壤硝态氮在现场检测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硝态(no_(3)^(-)-n) 电极阵列 固态离子选择电极(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ZWQM模型的夏玉米水氮管理优化及淋溶过程模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昱岐 王凤 +1 位作者 徐征和 徐晶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5,60,共7页
为优化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夏玉米种植的水氮管理方案,利用通过位山引黄灌区下游临清市2019-2020年夏玉米田间试验得到的数据,在RZWQM模型中对水分、养分以及生长模块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模拟参数优化后,土壤含水率、NO_(3)^... 为优化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夏玉米种植的水氮管理方案,利用通过位山引黄灌区下游临清市2019-2020年夏玉米田间试验得到的数据,在RZWQM模型中对水分、养分以及生长模块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模拟参数优化后,土壤含水率、NO_(3)^(-)-N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值(MRE)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利用校准后的RZWQM模型,模拟24种不同水氮条件下的作物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NO_(3)^(-)-N淋溶过程,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水氮利用以及环境效应,推荐水氮管理方案为灌水量166 mm、施氮量180 kg/hm^(2),研究为位山引黄灌区下游的农田水肥管理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RZWQM模型 作物产量 利用 ^no_(3)^(-)-n淋溶 管理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北部营养盐分布的季节变化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建平 康建成 +2 位作者 任惠茹 李卫江 谢小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2007年发布的全球海域营养盐数据库资料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2006年发布的全球地貌数据库资料,在MATLAB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研发的数值分析与成图技术,对东海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的季...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2007年发布的全球海域营养盐数据库资料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2006年发布的全球地貌数据库资料,在MATLAB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研发的数值分析与成图技术,对东海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海北部海域NO3- -N、PO4^3- -P分布总特征为由沿岸向离岸递减,由表层向底层递增;西北高,东南低,呈扇形向东南扩展;SiO3- -Si有两个浓度高值区,一个为研究区域的西北角,另一个在东北角;(2)在0~50m的表层营养盐平均浓度均是冬季最高;50~200m的中层NO3- -N、SiO3 -- si夏季最高;200m以下的底层四季变化微弱,其中400~500nl层PO4^3- P、siO3- -Si浓度值秋季最高。NO3- -N变异系数表层最大,PO3- -P中层最大、SiO3- -Si底层最大,其中NO3- -N相应各层变异系数大于PO4^3- -P、SiO3--Si;(3)研究区域四季均存在高营养盐水团。高P0iP、SiO:~Si水团中心分别位于125.5。E、30.5°N和128.5°E、30.5°N;高NO3-—N水团中心,随冬-春-夏-秋、从南往东北再向西、最后向东南,在125°~128°E、29°~31°N范围内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 ^硝酸盐(no3^- - n) ^磷酸盐(PO4^3--P) ^硅酸盐(SiO3^- —Si) 高营养盐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苏州河与崇明岛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俞琳 王东启 +4 位作者 邓焕广 李杨杰 常思琦 叶晓 陈振楼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使用乙炔抑制法对上海市苏州河以及崇明岛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沉积物提取态硝酸盐和铵态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容重、含水率以及上覆水的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苏州河表层10 cm 深度单位面积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为12... 使用乙炔抑制法对上海市苏州河以及崇明岛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沉积物提取态硝酸盐和铵态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容重、含水率以及上覆水的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苏州河表层10 cm 深度单位面积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为126. 22 μg·m^-2·h^-1,是崇明岛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105. 57 μg·m^-2 ·h^-1 )的1. 2 倍,城市区域污染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农村清洁河流.苏州河0~10 cm 深度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在0. 15~5. 07 ng·g^-1·h^-1之间,崇明岛河流0~10 cm 深度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在0. 39~2. 80 ng·g^-1 ·h^-1之间,且反硝化速率均表现出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变化特征.对各环境因子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沉积物提取态硝酸盐含量与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苏州河:r = 0. 699,P〈0. 05;崇明岛河流:r =0. 629,P〈0. 05),是影响沉积物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速率 ^no_(3)^(-n 沉积物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