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茶素对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及N_(2)O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张新星 陈召亚 +2 位作者 廖文华 刘春敬 高志岭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1,I0019,I0020,共8页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利用率,降低N_(2)O排放,以及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探讨了酚类化合物儿茶素对4种土壤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及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儿茶素虽对反硝化细菌生长有一定的抑...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利用率,降低N_(2)O排放,以及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探讨了酚类化合物儿茶素对4种土壤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及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儿茶素虽对反硝化细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和泛养副球菌(Paracoccus pantotrophus)N_(2)O向N_(2)转化的反硝化过程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从而减少反硝化过程中N_(2)O排放,但低浓度儿茶素对4种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影响不显著,需添加0.500 mg/mL的儿茶素才能显现效果。研究结果对挖掘合适的生物氮素调理剂以及推动含酚类化合物的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硝化细菌 硝化过程 N_(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_2O释放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2
作者 孙英杰 吴昊 王亚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388,共5页
结合N2O的产生机理,分析温度、含水率、NO2--N和底物质量浓度、pH和碱度、O2以及基质等因素对N2O释放的影响,试图探讨不同因素对N2O释放的影响规律,以期对生化过程中N2O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N2O的释放是温度、含水率、C/N、O2浓... 结合N2O的产生机理,分析温度、含水率、NO2--N和底物质量浓度、pH和碱度、O2以及基质等因素对N2O释放的影响,试图探讨不同因素对N2O释放的影响规律,以期对生化过程中N2O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N2O的释放是温度、含水率、C/N、O2浓度、反应底物质量浓度、基质以及传输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含水率、C/N、基质及温度等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溶解氧的质量浓度而影响N2O释放量;pH、NO2--N、NH3-N及温度等通过影响硝化、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或对各阶段酶的抑制作用而影响N2O释放;土壤利用类型、植被种类、污水脱氮过程各参数等,会间接影响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从而影响N2O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影响因素 硝化过程 硝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硝态氮组成下反硝化过程控制参数pH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少坡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淑莹 张艳萍 于德爽 周红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95,共5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反应器,在(21±1)℃下,以NO3--N和NO2--N为电子受体,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对反硝化过程中的pH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过程中pH曲线上不仅出现了指示反硝化结束的特征点,...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反应器,在(21±1)℃下,以NO3--N和NO2--N为电子受体,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对反硝化过程中的pH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过程中pH曲线上不仅出现了指示反硝化结束的特征点,还出现了表示硝酸盐完全还原为亚硝酸盐的特征点.此外,在起始NOx--N(NO2--N+NO3--N)浓度与pH值相同的条件下,起始NO2--N浓度所占的比例越高,反硝化结束时pH曲线上峰点的值越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总碱度却相等.研究分析发现NO2--N所占比例不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类型就不同,这是造成pH增量不同的根本原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更好地控制污水处理工艺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短程反硝化 PH 过程控制 硝化过程 过程控制参数 变化规律 pH值 硝态氮 序批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湖滨农业污染土壤的硝化过程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忠翰 彭江燕 +2 位作者 刘永菊 张玉梅 聂菊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6-532,共7页
通过对流经农业区的河流水质监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现场采样分析、室外大型人工模拟装置和室内土柱的试验,研究了农业生产过程施肥与农村生活污水进入农田后,有机态和铵态氮素在土壤内的硝化过程特点以及减少硝态氮通过径流向水... 通过对流经农业区的河流水质监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现场采样分析、室外大型人工模拟装置和室内土柱的试验,研究了农业生产过程施肥与农村生活污水进入农田后,有机态和铵态氮素在土壤内的硝化过程特点以及减少硝态氮通过径流向水体迁移的方法。结果表明,耕层和不同深度土层中土壤有机态氮和铵态氮有少量积累,但在旱作时期又被消耗,且土壤矿质N素在这个时期发生NH+4-N向NO-3-N的转化,主要存在0 ̄60cm土层中。硝化作用强度与土壤水分、氮负荷率、停留时间和土壤有机质等因素有关。利用滇池流域湖滨区土壤潜水位埋深浅的自然特征,控制入渗水的深度和停留时间可有效地减少土壤硝态氮向地表水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农业污染 土壤硝化过程 氮化肥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硝化过程对火电厂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奖合 李建玺 +3 位作者 陈浩 牛国平 王蓉蓉 罗利家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8,12,共5页
将二级城市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用作火电厂循环水的补水时 ,要考虑氨氮硝化过程带来的不良影响。试验和实践表明 ,补水中氨氮含量高时 ,循环水的 pH值异常下降 ,铜管腐蚀速率明显上升 ,细菌总数大量增加 ,氧化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被降... 将二级城市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用作火电厂循环水的补水时 ,要考虑氨氮硝化过程带来的不良影响。试验和实践表明 ,补水中氨氮含量高时 ,循环水的 pH值异常下降 ,铜管腐蚀速率明显上升 ,细菌总数大量增加 ,氧化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被降低。对此进行分析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循环水 二级城市污水 氨氮 硝化过程 微生物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充氧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凌芬 王国祥 +3 位作者 刘波 许宽 周锋 杜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403-7406,共4页
[目的]研究曝气充氧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曝气条件(水曝气EW、底泥曝气ES)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对照组EC(无曝气措施)底泥硝化进程缓慢,2种曝气条件均促进了硝化过... [目的]研究曝气充氧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曝气条件(水曝气EW、底泥曝气ES)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对照组EC(无曝气措施)底泥硝化进程缓慢,2种曝气条件均促进了硝化过程启动,EW和ES组硝态氮的峰值分别是对照组的5.15和3.83倍;EW和ES组上覆水中均出现了NO2--N的累积现象,累积天数分别为10、14 d,峰值分别为11.41和7.41 mg/L;2组曝气工况硝化过程进程不一致,EW组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大于ES组;曝气停止后,反硝化过程明显,试验结束时EW和ES组上覆水中硝态氮浓度分别为1.26、2.82 mg/L。[结论]该研究为城市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条件 硝化过程 硝态氮 亚硝酸盐累积 城市污染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SBR生物脱氮硝化过程微生物结构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宁高阳 牛永健 +2 位作者 李维维 杨浩 孙洪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53-2061,共9页
为揭示碳氮比(C/N)对硝化过程影响的机理本质,试验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4组平行的SBR(R0、R5、R10、R15)反应器,基于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了4种C/N(0、5、10、15)对硝化过程功能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特... 为揭示碳氮比(C/N)对硝化过程影响的机理本质,试验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4组平行的SBR(R0、R5、R10、R15)反应器,基于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了4种C/N(0、5、10、15)对硝化过程功能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C/N条件下,系统均获得了较好的去除氨氮(去除率>95%)和COD(去除率>90%)效果,TN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C/N会显著影响系统内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和功能.R0系统Chao1指数(922)、ACE指数(1232.4)、Shannon指数(6.76)和Simpson指数(0.96)均最大,故微生物多样性最丰富,而R5的物种丰富度最低.在微生物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等9个相对丰度较高的门是重要的微生物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约全部微生物的40.7%~65.2%,是4个系统中最优势的菌门.硝化过程的关键菌群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及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表现出随着C/N升高而急剧降低的趋势.基于LEfSe分析共获得了34组具有显著差异的微生物,从而得到了每种C/N条件下在微生物学分类水平上的菌群关键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 硝化过程 微生物多样性 LEfSe组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作为缓释碳源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段文雪 李龙国 +1 位作者 刘超 李乃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7-460,466,共5页
采用柱实验,以泥炭颗粒作为缓释碳源,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泥炭颗粒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泥炭颗粒可作为有效缓释碳源,当HRT为6.67h时,脱氮效果最好,硝酸盐氮去除率能达到81.9%。(2)出水COD较低,最终为9~12mg/L,不... 采用柱实验,以泥炭颗粒作为缓释碳源,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泥炭颗粒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泥炭颗粒可作为有效缓释碳源,当HRT为6.67h时,脱氮效果最好,硝酸盐氮去除率能达到81.9%。(2)出水COD较低,最终为9~12mg/L,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亚硝酸盐氮先升后降,最终均小于0.2mg/L,未出现积累现象,泥炭颗粒可作为生物脱氮反应器中长期运行的缓释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缓释碳源 硝化过程 硝酸盐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氨对生物脱氮硝化过程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董昆 李奕燃 +2 位作者 李晓强 王光杰 孙洪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42-2751,共10页
为揭示游离氨(FA)对硝化过程影响的生物学机制,本试验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4组平行的SBR反应器(R_(0.5)、R_(5)、R_(10)和R_(15)),基于16S r RNA基因-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了4种FA浓度(0.5、5、10、15 mg·L... 为揭示游离氨(FA)对硝化过程影响的生物学机制,本试验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4组平行的SBR反应器(R_(0.5)、R_(5)、R_(10)和R_(15)),基于16S r RNA基因-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了4种FA浓度(0.5、5、10、15 mg·L^(-1))对SBR反应器中的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FA会显著影响系统内的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R_(0.5)的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为最大,其具有最高的微生物多样性,而R15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在微生物门水平上,最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与FA浓度呈正相关,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在R15中最低.在微生物属水平上,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在R10中显著较高,动胶菌属(Zoogloea)和陶厄氏菌属(Thauera)的相对丰度与FA浓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基于LEf Se分析共获得了24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微生物,从而得到了4种FA浓度条件下的关键微生物标记物.本研究加深了对生物脱氮硝化过程菌群结构的认识,为深入研究生物脱氮硝化的抑制机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硝化过程 微生物多样性 LEfSe组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对反硝化过程及其功能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爽 李晓敏 李芳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74,共12页
以华南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控制实验,研究了Fe(Ⅱ)对厌氧稻田土壤中反硝化过程及其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Fe(Ⅱ)减缓了土壤中NO3-的还原,但促进了NO2-的还原和N2O的生成;同时Fe(Ⅱ)只在Soil... 以华南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控制实验,研究了Fe(Ⅱ)对厌氧稻田土壤中反硝化过程及其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Fe(Ⅱ)减缓了土壤中NO3-的还原,但促进了NO2-的还原和N2O的生成;同时Fe(Ⅱ)只在Soil+Fe(Ⅱ)+NO-_3^-处理中发生氧化.通过定量PCR结果发现,Fe(Ⅱ)的加入提高了亚硝酸盐还原基因nir S和N_2O还原基因nos Z的拷贝数;但降低了细胞膜硝酸盐还原基因nar G的拷贝数.通过高通量和克隆文库分析发现,Fe(Ⅱ)的加入主要对nap A-周质硝酸盐还原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Soil+NO_3^-处理中优势菌是Dechloromonas,而Soil+Fe(Ⅱ)+NO_3^-处理中为Azonexus、Dechloromonas和Azospira.Fe(Ⅱ)对厌氧稻田中的反硝化过程及其功能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影响,这对了解华南红壤地区稻田体系中的氮元素循环与铁元素转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Ⅱ) 硝化过程 功能基因 功能微生物 稻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南极湖泊沉积物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11
作者 蔡锐 马红梅 +2 位作者 王东启 史贵涛 任名成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3,共9页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地区增温正深刻地改变着极地地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和速率。目前,增温对南极地区湖泊沉积物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选取了5个湖泊,采集了1处含企鹅粪土的湖...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地区增温正深刻地改变着极地地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和速率。目前,增温对南极地区湖泊沉积物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选取了5个湖泊,采集了1处含企鹅粪土的湖泊沉积物(莫愁湖)和4处自然湖泊沉积物(团结湖、大明湖、米尔湖和玉珍湖),利用样品瓶泥浆恒温培养法进行增温模拟,设置低温(1℃)、中温(5℃)、高温(11℃)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莫愁湖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势明显高于自然湖泊沉积物(277.37倍、244.13倍)。一定程度的增温促进了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与反硝化潜势,但过高温度也会抑制部分样点的反硝化速率与反硝化潜势。总体而言,高温条件下自然湖泊沉积物平均反硝化速率分别是中、低温条件下的1.57倍、3.56倍,反硝化潜势为1.91倍、6.31倍;而含企鹅粪土湖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为1.17倍、2.08倍,反硝化潜势为0.72倍、1.01倍。增温对自然湖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潜势的影响高于莫愁湖沉积物,但含企鹅粪的莫愁湖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和潜势具有更高的绝对增量。企鹅粪中较高的硝酸盐、铵盐、磷酸盐以及有机碳含量是莫愁湖具有很高的反硝化速率的主导因素。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南极地区企鹅外源氮输入将加速湖泊沉积物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南极 湖泊沉积物 硝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Cu^(2+)污染土壤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12
作者 尹宇莹 欧阳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反硝化过程会导致土壤系统中氮素的流失,而且产生温室气体N2O,有必要控制污染土壤的反硝化过程。研究了Cu^(2+)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反硝化过程的抑制。结果表明,Cu^(2+)污染土壤的NO-3浓度低于未污染土壤,N2O释放速率大于未污染土壤... 反硝化过程会导致土壤系统中氮素的流失,而且产生温室气体N2O,有必要控制污染土壤的反硝化过程。研究了Cu^(2+)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反硝化过程的抑制。结果表明,Cu^(2+)污染土壤的NO-3浓度低于未污染土壤,N2O释放速率大于未污染土壤,可见Cu^(2+)污染土壤中的Cu^(2+)可促进反硝化过程。添加生物炭可明显降低土壤中可提取Cu^(2+)浓度,N2O释放速率降低,NO-3浓度升高,但NO-3浓度的升高滞后于N2O释放速率的降低。生物炭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对反硝化作用的抑制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生物炭 硝化过程 N2O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和数据驱动的污水处理反硝化脱氮过程协同优化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红桂 王玉爽 +2 位作者 刘峥 孙浩源 乔俊飞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1233,共13页
为有效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的脱氮效果,提出一种知识和数据驱动的反硝化脱氮过程协同优化控制(Knowledge-data-driven cooperative optimal control,KDDCOC).所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建立一种基于自适应知识核函数的协同优化... 为有效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的脱氮效果,提出一种知识和数据驱动的反硝化脱氮过程协同优化控制(Knowledge-data-driven cooperative optimal control,KDDCOC).所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建立一种基于自适应知识核函数的协同优化控制目标模型,动态描述出水水质(Effluent quality,EQ)以及泵送能耗(Pumping energy consumption,PE)、关键变量的协同关系;其次,提出一种知识引导的协同优化算法(Knowledge guide-based coopera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KGCO),快速准确求解硝态氮(Nitrate nitrogen,SNO)优化设定值,提高KDDCOC的响应速度.KDDCOC利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器对硝态氮优化设定值进行跟踪,将提出的KDDCOC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基准仿真模型1号(Benchmark simulation model No.1,BSM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能耗,有效改善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反硝化脱氮过程 知识和数据驱动 协同优化控制 自适应知识核函数 知识引导的协同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控制SBR工艺的硝化和脱氮过程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谦 林大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9-62,共4页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ORP)pH值和溶解氧(DO)的数据对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工艺操作参数进行调节、控制。不同累积时间的pH值、ρ(DO)和E(ORP)曲线表明,pH曲线中的最低点和ρ(DO)曲线的折点对应于硝化反应的完成,E(ORP)曲线在负斜率出现时...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ORP)pH值和溶解氧(DO)的数据对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工艺操作参数进行调节、控制。不同累积时间的pH值、ρ(DO)和E(ORP)曲线表明,pH曲线中的最低点和ρ(DO)曲线的折点对应于硝化反应的完成,E(ORP)曲线在负斜率出现时的拐点表示脱氮反应的完成。优化后的SBR工艺在保持较高脱氮率的同时可将废水处理负荷提高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过程 脱氮过程 优化控制 SBR工艺 炼油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中N_2O产生过程的微生物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赛 王淑莹 +1 位作者 彭永臻 巩有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1,共6页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微生物的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是N2O产生的主要来源。从微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过程,并分析了不同脱氮过程中各菌种对N2O产生过程的作用。硝化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氨氧化细菌的氨氧化过程,亚...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微生物的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是N2O产生的主要来源。从微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过程,并分析了不同脱氮过程中各菌种对N2O产生过程的作用。硝化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氨氧化细菌的氨氧化过程,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存在可以减少N2O的产量;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积累,低氧和碳源不足都会导致N2O产生量的增加;另外,其他一些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也会产生N2O。文章最后给出了污水脱氮过程中N2O减量化的策略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生物脱氮 硝化过程 硝化过程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天然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硝化、反硝化功能微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宇 杨军钱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63-70,共8页
为了解次生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5、8、21、27、40年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和大于100年原始林(对照CK)为对象,研究了表层(0~10 cm)土壤中参与... 为了解次生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5、8、21、27、40年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和大于100年原始林(对照CK)为对象,研究了表层(0~10 cm)土壤中参与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AOA、AOB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irK、NirS和NosZ丰度变化,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AOA基因主导了恢复阶段土壤的硝化过程,pH和铵态氮含量是影响AOA基因丰度变化的因子,进一步支持了AOA适合低pH和较低浓度NH_(4)^(+)的观点。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主要受AOB基因和土壤C/N的影响,且(NirK+NirS)/NosZ丰度比小于1,表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能够更好地将氮素保持在土壤中,减少土壤中N_(2)O的排放。随着次生林自然恢复时间推移,氮碳养分的逐渐积累,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底物和能量来源,微生物活动也逐步恢复。以上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能够更好保持土壤肥力,并且具备更高的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天然林 硝化过程 硝化过程 功能基因丰度 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树脂废水有机物反硝化潜势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然 王彤 +4 位作者 程家运 宋玉栋 吕倩倩 周岳溪 杨利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79-1386,共8页
为优化ABS树脂废水的生物脱氮工艺,测定了废水的反硝化潜势,分析了废水反硝化阶段有机物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ABS树脂废水的反硝化碳源充足,并且含有易降解有机物和慢速降解有机物等具有不同反硝化速率的有机物.在废水ρ(SCOD)(SCOD... 为优化ABS树脂废水的生物脱氮工艺,测定了废水的反硝化潜势,分析了废水反硝化阶段有机物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ABS树脂废水的反硝化碳源充足,并且含有易降解有机物和慢速降解有机物等具有不同反硝化速率的有机物.在废水ρ(SCOD)(SCOD为溶解性化学需氧量)为755.4~1 043.3 mg/L,ρ(TN)为86.1~111.1 mg/L的情况下,总反硝化潜势为95.4~144.6mg/L(以NO3^--N计),其中易降解有机物的反硝化速率为3.4~4.6 mg/(g·h)(以NO3^--N计),反硝化潜势为33.2~49.7mg/L;2类慢速降解有机物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2.2~3.2和0.4~0.9 mg/(g·h),反硝化潜势之和为62.2~94.9 mg/L.反硝化过程中,废水SCOD的去除率为48.9%~62.8%,ON(有机氮)去除率为81.5%~95.7%.腈类物质得到明显降解,并生成大量NH4^+-N,是反硝化碳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维荧光光谱表明,废水中的芳香族有机物苯环结构在反硝化条件下未得到有效降解,但在好氧条件下得到快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废水 硝化潜势 硝化过程 有机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加抑制剂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宋学起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淑莹 王亚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0,47,共4页
外加化学物质对参与硝化反应的两类细菌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利用这一现象,可实现不经过硝酸盐产物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外加抑制剂会带来新的污染物质,对抑制剂的选择及用量是本研究的重点。当生化处理系统处于完全的短程硝化反硝化... 外加化学物质对参与硝化反应的两类细菌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利用这一现象,可实现不经过硝酸盐产物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外加抑制剂会带来新的污染物质,对抑制剂的选择及用量是本研究的重点。当生化处理系统处于完全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时,研究了维持此过程所需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硝化 抑制剂 生化处理系统 硝化反应 硝化过程 抑制作用 化学物质 污染物质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负荷对膜-生物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文燕 马金星 +1 位作者 王志伟 吴志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4,共6页
采用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nDMBR)组合自养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研究冬季低温条件下系统的硝化效果以及TP的去除效果,并与单级MBR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AnDMBR对COD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50%~60%,AnDMBR组合自养MBR工艺对COD的... 采用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nDMBR)组合自养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研究冬季低温条件下系统的硝化效果以及TP的去除效果,并与单级MBR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AnDMBR对COD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50%~60%,AnDMBR组合自养MBR工艺对COD的去除率为80%~85%;单级MBR工艺对COD的去除率为80%左右。(2)总体上,AnDMBR组合自养MBR工艺对NH4+-N的去除率大于95%;单级MBR对NH4+-N的去除效果比AnDMBR组合自养MBR工艺差。(3)AnDMBR组合自养MBR工艺中,出水NO2--N与NO3--N均有积累;单级MBR工艺中,出水NO2--N积累不明显。(4)相对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氨氧化菌(AOB)对有机负荷更敏感,当有机负荷高时,AOB更易受到异养菌活动的抑制;当有机负荷降低、异养菌活性减弱时,AOB活性明显增强,系统的硝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5)AnDMBR组合自养MBR工艺对TP的去除率高于80%,单级MBR工艺稳定后对TP的去除率仅为20%~30%。(6)从呼吸速率和硝化速率可知,自养MBR的硝化效果优于单级M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负荷 自养膜-生物反应器 硝化过程 自养硝化 异养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的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莹 胡春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8-1384,共7页
反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下水硝酸盐累积和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种类繁多的细菌、真菌和古菌参与反硝化过程,并在调控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气体产物比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反硝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是一系列环境... 反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下水硝酸盐累积和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种类繁多的细菌、真菌和古菌参与反硝化过程,并在调控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气体产物比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反硝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是一系列环境影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反硝化微生物种群对温度、水分、pH、O2含量、资源可利用性和植被类型等因素产生不同的响应。环境因素通过对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来调控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酶的生成。分子技术的应用为自然环境中反硝化微生物的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并为进一步认识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总结了关于环境中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的研究结果,并为进一步研究反硝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联系提供了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过程 硝化微生物 微生物种群结构 功能基因 分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