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b挖掘的突发事件破坏指数测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蔡华利 李红 +1 位作者 刘鲁 王理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0-416,共7页
本文利用Web挖掘的相关方法研究并测度突发事件主题的破坏性。首先对突发事件主题、主题破坏性、破坏特征的维度进行了定义,并构建破坏词数据库,对突发事件主题破坏指数的测度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分别给出单条Web文档和突发事件主... 本文利用Web挖掘的相关方法研究并测度突发事件主题的破坏性。首先对突发事件主题、主题破坏性、破坏特征的维度进行了定义,并构建破坏词数据库,对突发事件主题破坏指数的测度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分别给出单条Web文档和突发事件主题的破坏指数测度方法;最后针对乌鲁木齐"7·5"打砸事件、"非典"事件以及"汶川地震"事件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证明,本文所提方法和事件自身表现的破坏程度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WEB挖掘 破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破坏指数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文风 高博青 董石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60,206,共8页
为了更加有效地反映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了一种描述单层网壳结构动力破坏程度的新指标——动力破坏指数,并给出了单层Keiwitt型网壳结构对应不同破坏程度的动力破坏指数分界值.在研究地震作用下单层网壳结构各项耗能的计算... 为了更加有效地反映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了一种描述单层网壳结构动力破坏程度的新指标——动力破坏指数,并给出了单层Keiwitt型网壳结构对应不同破坏程度的动力破坏指数分界值.在研究地震作用下单层网壳结构各项耗能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塑性耗能与最大位移建立了动力破坏指数的表达式,并通过对单层Keiwitt型网壳结构进行大量的参数分析,比较了动力破坏指数同位移、塑性杆件数两个指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存在局部刚度薄弱的单层网壳结构,动力破坏指数的分析结果更加合理.动力破坏指数是进行单层网壳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网壳结构 动力破坏指数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断层破坏指数的最优形式及其统计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汪云甲 焦宝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27,共5页
根据平顶山矿务局大量历史开采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取得影响开采的主要断层因素,提出了断层破坏指数的最优形式;研究了工作面断层破坏指数的统计预测方法和公式;建立了断层破坏指数与开采指标的关系模型。这些成果对采矿设计与... 根据平顶山矿务局大量历史开采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取得影响开采的主要断层因素,提出了断层破坏指数的最优形式;研究了工作面断层破坏指数的统计预测方法和公式;建立了断层破坏指数与开采指标的关系模型。这些成果对采矿设计与计划、对目标定额确定与管理等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地质 工作面 断层 破坏指数 统计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退化刚度估计建筑结构地震破坏指数
4
作者 袁平 吴知丰 马兴瑞 《工程抗震》 1997年第4期29-33,共5页
结构地震倒塌反应的震害经济损失评估和动力可靠性分析,都需要假设合适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和用恰当的方法来定量地描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本文提出一个由退化刚度作为参数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通过位移反应谱获得非线性恢复力模... 结构地震倒塌反应的震害经济损失评估和动力可靠性分析,都需要假设合适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和用恰当的方法来定量地描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本文提出一个由退化刚度作为参数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通过位移反应谱获得非线性恢复力模型参数,并由此模型得出了一种由结构的初始刚度和退化刚度来估计结构的破坏指数的方法。最后对一个振动台的模拟试验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地震破坏指数 退化刚度 动力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破坏指数的混凝土重力坝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姚倩茹 宋志强 +1 位作者 王飞 赵文忠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目前,多采用单一响应指标研究混凝土重力坝的易损性,难以综合表征坝体结构的破坏概率。考虑多重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混凝土重力坝坝顶相对坝踵顺河向位移、整体损伤指数、坝基面累积滑动位移为单一响应指标,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目前,多采用单一响应指标研究混凝土重力坝的易损性,难以综合表征坝体结构的破坏概率。考虑多重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混凝土重力坝坝顶相对坝踵顺河向位移、整体损伤指数、坝基面累积滑动位移为单一响应指标,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根据功效系数法计算各单一响应指标的功效分数,应用变权模型得到坝体综合破坏指数。分析综合破坏指数与其他响应指标的相关性,给出基于综合破坏指数的四级震害划分标准,对比研究基于单一响应指标和综合破坏指数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较小或较大地震动强度下采用单一响应指标进行易损性评价结果或偏于保守或偏于危险,而采用变权模型得出的综合破坏指数进行易损性评价,可以适应地震动强度的变化,全面客观预估坝体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达到各个等级破坏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分析 混凝土重力坝 功效系数法 综合破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破坏指数的建筑物震害预测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凤新 任志林 张郁山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5-336,共12页
结构地震破坏指数是将结构地震破坏程度进行量化的指标,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本文针对建筑结构震害预测工作,选取了7种典型的破坏指数,分别以5层和1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模型,计算了在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模型对应于每个破坏指数的结... 结构地震破坏指数是将结构地震破坏程度进行量化的指标,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本文针对建筑结构震害预测工作,选取了7种典型的破坏指数,分别以5层和1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模型,计算了在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模型对应于每个破坏指数的结构震害等级。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选取的破坏指数以及相应的破坏等级划分不同,建筑物的震害预测结果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接近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震害预测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预测 结构地震破坏指数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参数及结构整体破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爽 谢礼立 郝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509,560,共6页
为研究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地震动参数与结构整体破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别研究了远场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近场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了远场和近场地震动参数相关性之间的差异及远场和近场地震动参数与结构整体破... 为研究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地震动参数与结构整体破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别研究了远场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近场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了远场和近场地震动参数相关性之间的差异及远场和近场地震动参数与结构整体破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某些地震动参数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近场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普遍弱于远场.给出了可用来估计结构破坏程度的地震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参数 近场 相关性 结构整体破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强度破坏的双控准则 被引量:19
8
作者 杜文风 高博青 董石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16-1920,1926,共6页
针对在地震等强动力荷载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动力强度破坏问题,通过探讨结构的耗能机理,将结构塑性累积耗能与最大变形进行线性组合建立了动力强度破坏的双控准则,并应用动力破坏指数判定结构的动力破坏程度.以一个跨度为40 m的K8,... 针对在地震等强动力荷载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动力强度破坏问题,通过探讨结构的耗能机理,将结构塑性累积耗能与最大变形进行线性组合建立了动力强度破坏的双控准则,并应用动力破坏指数判定结构的动力破坏程度.以一个跨度为40 m的K8,6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为例,应用动力破坏指数进行了强震下的结构动力强度破坏分析,并同结构最大变形和塑性杆件比例等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用双控准则和动力破坏指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强度破坏的量化分析,并且对于存在局部刚度薄弱的网壳结构结果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网壳结构 动力强度破坏 动力破坏指数 双控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样微裂隙分布与单轴压缩破坏关系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耀宇 宋选民 邢平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3-46,共4页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裂隙分布的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加载压缩的数值模拟试验,通过引入压剪指数和拉伸指数对岩样的破坏进行判断,分析不同裂隙条件下岩样的破坏特征及其倾向程度,探索裂隙岩样的破坏机理和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裂隙分布的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加载压缩的数值模拟试验,通过引入压剪指数和拉伸指数对岩样的破坏进行判断,分析不同裂隙条件下岩样的破坏特征及其倾向程度,探索裂隙岩样的破坏机理和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轴压缩条件下,标准的裂隙岩样破坏主要受拉应力控制,且破裂面出现的概率具有单斜破坏面>竖向破坏面>锥形破坏面的特征,其结论与实验室的大量试验结果吻合,并从机理上解释了微裂隙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样破坏 岩样微裂隙 裂隙形态 单轴压缩 破坏指数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桥地震评估的非弹性破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超 强士中 曹海滨 《国外桥梁》 1998年第4期22-25,30,共4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结构要考虑抗震加固,在确定需加固结构、比较加固方案时,需要一种简单、客观的评估方法。用非弹性分析法和地震破坏指数可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客观性,与实验结果相比,非弹性分析法与地震破坏指数能给出结构性能的准确... 随着越来越多的结构要考虑抗震加固,在确定需加固结构、比较加固方案时,需要一种简单、客观的评估方法。用非弹性分析法和地震破坏指数可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客观性,与实验结果相比,非弹性分析法与地震破坏指数能给出结构性能的准确预测。并提出了地震评估和结构加固设计中选择与划分破坏指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钢筋混凝土 桥梁 非弹性分析 破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荷-位移曲线的钢结构建筑抗倒塌性能研究
11
作者 马亚利 王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0,共6页
为提高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设计了双梁钢结构和单梁钢结构试件,分别对其施加循环载荷,检测钢结构在梁、柱、核心区域的变形,计算出钢结构建筑的整体位移,在双梁和单梁上分别选2个测试点,绘制各个测试点的载荷-位移曲线,并从刚度退化、... 为提高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设计了双梁钢结构和单梁钢结构试件,分别对其施加循环载荷,检测钢结构在梁、柱、核心区域的变形,计算出钢结构建筑的整体位移,在双梁和单梁上分别选2个测试点,绘制各个测试点的载荷-位移曲线,并从刚度退化、极限载荷和塑性变形3个维度研究钢结构建筑的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双梁结构在较高柱顶水平载荷范围内,只存在少量延性变形,且随位移增加结构刚度退化明显,但无明显变形;双梁结构的承载力与延性显著高于单梁结构,钢结构建筑可以考虑以双梁结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位移曲线 钢结构 抗倒塌 双梁结构 破坏指数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破坏模糊评估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开仲 莫永辉 +1 位作者 蒙方成 周如意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6,共5页
为了掌握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地震后损伤和破坏情况,根据钢管混凝土拱桥各部件结构构造和受力特征,建立各个部件的杆件的基于变形或强度和能量的双重破坏评估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地震反应,研究基于模糊理论和层次分... 为了掌握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地震后损伤和破坏情况,根据钢管混凝土拱桥各部件结构构造和受力特征,建立各个部件的杆件的基于变形或强度和能量的双重破坏评估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地震反应,研究基于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地震破坏模糊评估方法。通过一座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工程应用,由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破坏模糊评估可知,在加速度峰值为0.1、0.2、0.4和0.8g的地震作用下,整桥的破坏指数分别为0.150、0.152、0.172和0.318,说明在峰值为0.4g的地震作用下桥梁为轻微破坏,在0.8g的地震作用下,为中等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拱桥 破坏评估 双重破坏准则 破坏指数 模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子恩 《农村电气化》 2022年第10期85-87,共3页
针对北京地区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现状,对外力破坏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防止外力破坏发生的相应措施,为更好地解决和预防外力破坏提供了参考,确保首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外力破坏指数 预防及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82
14
作者 董瑞琨 孙立军 彭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35,共5页
介绍了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方法 :应用行驶质量指数或破坏指数、基于时间或路况、效益费用评估、生命周期费用分析、决策树或决策矩阵、评分排序方法进行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 ;挖掘了目前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选取方法中存在的... 介绍了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方法 :应用行驶质量指数或破坏指数、基于时间或路况、效益费用评估、生命周期费用分析、决策树或决策矩阵、评分排序方法进行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 ;挖掘了目前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选取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路面破坏的复杂性以及目前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选取方法的不足 ,提出应对措施 ,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应该在一个多标准、基于路面性能的基础上进行 ;在路面结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 养护措施 行驶质量指数 破坏指数 生命周期费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武均 蔡立群 +3 位作者 张仁陟 齐鹏 张军 Yeboah STEPHEN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7,共9页
为了探明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崩解机制,以连续进行15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LB湿筛法(快速湿润法、慢速湿润法和预湿润后扰动法)和传统湿筛法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 为了探明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崩解机制,以连续进行15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LB湿筛法(快速湿润法、慢速湿润法和预湿润后扰动法)和传统湿筛法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4种湿筛法处理后,<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排序为:传统湿筛法>快速湿润法>预湿润后扰动法>慢速湿润法;4种湿筛法处理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排序为:慢速湿润法>预湿润后扰动法>快速湿润法>传统湿筛法;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团聚体相对崩解指数高于相对机械破坏指数。不同湿筛法处理后,在0~5 cm和5~10 cm土层均以NTS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最高,且NTS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显著(P≤5%)高于NT和T处理;而10~30 cm土层,TS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最高,且显著高于T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但与NTS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无显著差异。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团聚体崩解指数和机械破坏指数均以T处理最高,NT次之,NTS处理最低。秸秆对0~5cm、5~10 cm、10~30 cm土层的团聚体崩解指数和机械破坏指数的降低均具有显著效应,而免耕仅在0~5 cm土层具有显著效应。因此,该区水稳性团聚体分散主要是由于水分入渗而引起的,且快速湿润时的破坏最大;同时,NTS处理可有效提升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更有利于该区农田水土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秸秆还田 免耕 Le Bissonnais法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相对崩解指数 相对机械破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构造变形的综合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勇 阎小卫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16,共4页
以断裂破坏指数和褶皱构造变形系数为基础 ,提出了构造变形综合指数新概念 ,为定量地判识煤层构造复杂程度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关键词 断裂破坏指数 褶皱构造变形系数 综合指数 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工质替代情况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斌 赵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7-250,共4页
人们已经发现CFCs进入同温层会破坏臭氧层,并加剧温室效应。为了保护臭氧层,世界各国对制冷工质的替代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文章阐述了在传统的氟里昂制冷剂逐步禁用后,一些国家在新工质替代方面所做的尝试及结果,并以氨制冷剂为重点说明... 人们已经发现CFCs进入同温层会破坏臭氧层,并加剧温室效应。为了保护臭氧层,世界各国对制冷工质的替代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文章阐述了在传统的氟里昂制冷剂逐步禁用后,一些国家在新工质替代方面所做的尝试及结果,并以氨制冷剂为重点说明了制冷工质应向着自然工质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工质替代 氟里昂制冷荆 氨制冷剂l温室效应系数 臭氧破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韦朝阳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48-50,共3页
从分析煤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机制入手,综合考虑矿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提出了煤矿区生态破坏指数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我国57个主要煤矿区生态破坏指数的计算结果,对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进行了分级和评价。
关键词 生态破坏指数 煤矿区 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RC框架结构地震碰撞过程模拟与初步分析
19
作者 杨永强 谢礼立 戴君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04-108,共5页
相邻建筑物碰撞是指地震作用下其间距无法满足相对位移要求时造成的侧向撞击,常常导致或加剧结构破坏。选取Hertz-damp接触单元模型,推导了考虑碰撞的结构动力方程,模拟了相邻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地震碰撞过程。分析碰撞过程,并利用... 相邻建筑物碰撞是指地震作用下其间距无法满足相对位移要求时造成的侧向撞击,常常导致或加剧结构破坏。选取Hertz-damp接触单元模型,推导了考虑碰撞的结构动力方程,模拟了相邻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地震碰撞过程。分析碰撞过程,并利用梁柱单元破坏指数的变化解释了相邻RC框架结构地震碰撞破坏机理,指出地震碰撞破坏作用不完全随防震缝宽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建筑 碰撞 破坏指数 防震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沿海与内陆植被对洪水事件响应的稳定性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卉 朱彤彤 +4 位作者 刘侦海 李霞 王绍强 王小博 刘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745-6757,共13页
为探讨东南亚沿海与内陆地区植被对洪水事件的响应差异,基于东南亚2000—2018年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洪水数据,通过比较东南亚洪水发生区域,共确定自2000年来影响最大、破坏程度相近的2个沿海洪水事件、2个内陆洪水事件以及1个沿海内陆... 为探讨东南亚沿海与内陆地区植被对洪水事件的响应差异,基于东南亚2000—2018年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洪水数据,通过比较东南亚洪水发生区域,共确定自2000年来影响最大、破坏程度相近的2个沿海洪水事件、2个内陆洪水事件以及1个沿海内陆洪水事件。以Google Earth Engine为数据处理平台,利用Sen+Mann-Kendall趋势法分析了2000—2018年研究区NDVI变化,发现5个研究区19年间NDVI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013/10a,沿海与内陆植被在时空演变格局上无明显差异;基于灾害植被破坏指数的分析发现,内陆与沿海植被在洪水影响下的植被破坏指数分别为0.29与-0.25,植被破坏面积分别占比为14.29%与18.11%,内陆植被破坏程度小于沿海地区。同时,排除人类干扰强烈的耕地与人造地表,沿海研究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洪水事件的抵抗力指数为88.15,明显强于内陆地区的28.89。草地表现出最强的抵抗力,其次为林地;而在植被恢复力方面,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人类活动影响降低了内陆地区洪水灾害对植被的破坏。研究东南亚沿海与内陆植被对单次洪水事件的差异响应,排除内陆与沿海地区洪水事件累计影响,能够为东南亚沿海与内陆植被抵抗洪水灾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植被破坏指数 洪水灾害 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 植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