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两种研究范式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郑新夷
连榕
何少颖
-
机构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49-1957,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YY014)资助
-
文摘
通过介绍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研究范式,一是习惯化研究(Habituation paradigm),二是多通道优先注视范式(IPLP),来揭示婴儿语言前概念形成的认知心理。国外的研究表明,婴儿的动词习得晚于名词学习;动词的成分习得(路径成分或是方式成分)在婴儿周岁前也有时间先后;动词完整意义的获得还与母语的输入有密切关系。综述说明,采用这两种研究范式研究语前婴儿的语言认知是较为经济和有效的。
-
关键词
语前婴儿
习惯化研究
多通道优先注视范式
-
Keywords
preverbal infants
habituation paradigm
IPLP
-
分类号
B8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微格分析2.0:教研训一体的新突破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冯凯
-
机构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教育集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40-42,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规划办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课堂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D/2013/02/348)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受微格教学的启发,微格分析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方式。微格分析2.0主要是基于学校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教师专业发展从各自为政向共同发展转变、教研活动从外部培训向内部增能转变的理念,其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基于问题,确定主题;基于主题,选择研究点;课前研究,明确研究点;课堂观察,聚焦研究点;研讨重建,聚焦成果提炼;养成研究习惯,促进教师发展。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基于集团发展背景,在教研训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期通过教研训一体化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
关键词
微格分析2.0
教研训
教研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成果
研究习惯
-
分类号
G45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音调论(续三)
- 3
-
-
作者
阿萨菲耶夫
曾祥华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年第3期6-13,共8页
-
文摘
古曲浪漫主义和声的“黄金时代”——19世纪之前的17—18世纪。欧洲和声急剧发展。这一时期出现过一些什么样的音调过程呢?可惜,要作一番概括的论述是困难的。即使是考察这些过程,分析这些过程也决非易事。我们的现代思维(由于听觉的培养一方面是基于心理反应敏捷的浪漫和声及印象派、表现派和声;另一方面是基于丰富的民歌旋律即口头传统音乐)无法“听出”古代大师们的复调音乐语言包含的所有音调过程。此外,“充斥”我们耳际的尽是一些书生气的对位法理论研究习惯以及从生动的日常音乐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又未树立过什么样准样式的、古板的对位风格。
-
关键词
复调
对位法
旋律线
表现派
口头传统
研究习惯
赋格
交响性
斯卡拉蒂
大调式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