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宋琦 刘玉 +5 位作者 胡曙东 黄蔚 王忠敏 陈克敏 严福华 田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DWI)成像对^(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I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待瘤体长至8~10 mm进行干预,共有16只裸鼠的成瘤大小...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DWI)成像对^(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I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待瘤体长至8~10 mm进行干预,共有16只裸鼠的成瘤大小适用于实验,分为实验组8只,植入^(125)Ⅰ粒子,和对照组8只,植入空载粒子。粒子植入前及治疗后2周和2个月时分别行MRI常规扫描及DWI成像。取瘤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肿瘤细胞坏死明显,而对照组肿瘤细胞无明显或有少许坏死。裸鼠心、肝、肺、肾及脾脏等组织无明显放射炎症表现。常规MRI成像评价^(125)Ⅰ粒子治疗胰腺癌疗效的价值有限。DWI显示实验组内整个肿瘤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治疗前为(0.001 15±0.000 13)mm^2/s,治疗后2周为(0.00I 29±0.000 038)mm^2/s,治疗后2个月为(0.002 08±0.000 14)mm^2/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肿瘤实质区的ADC值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但低于坏死区ADC值。结论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可导致肿瘤坏死.并对周围脏器是安全的。用常规MRI及DWI成像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可行。DWI对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25Ⅰ粒子 短距离放疗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早期评价^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曙东 谌业荣 +4 位作者 刘玉 宋琦 林晓珠 王忠敏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早期评价^(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人原位胰腺癌Bx PC-3细胞株接种于16只BABL/c裸鼠四肢偏背侧皮下,成瘤1~1.5 cm;分别植入^(125)Ⅰ粒子(实验组,n=8)和空载粒子(对照组,n=8),2周后行能...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早期评价^(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人原位胰腺癌Bx PC-3细胞株接种于16只BABL/c裸鼠四肢偏背侧皮下,成瘤1~1.5 cm;分别植入^(125)Ⅰ粒子(实验组,n=8)和空载粒子(对照组,n=8),2周后行能谱CT平扫及多期相(10 s、25 s、60 s)增强扫描,获取多期相系列图像。测量瘤体对比噪声比(CNR)和碘浓度(IC),得出瘤体标准化碘浓度(n IC)。瘤体免疫组化染色后,分析瘤体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n IC与MVD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各期相(10 s、25 s、60 s)瘤体n I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VD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7,P<0.01);各期相n IC与MVD均存在正线性相关(分别为r=0.63,P<0.0001;r=0.51,P=0.002;r=0.48,P=0.0017)。结论能谱CT是监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效果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Ⅰ粒子 短距离放疗 计算机体层摄影 能谱成像 胰腺癌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琦 刘玉 +3 位作者 王忠敏 黄蔚 陆健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成瘤后取瘤块接种,6周后成瘤8~10mm。共16只成瘤大小合适的裸鼠用于实验,分别植入...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成瘤后取瘤块接种,6周后成瘤8~10mm。共16只成瘤大小合适的裸鼠用于实验,分别植入125I粒子(8只)和空载粒子(8只)。粒子植入后,每4天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并称裸鼠体重,裸鼠处死后称量瘤体重。瘤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结果 125I粒子治疗组肿瘤体积增长缓慢,而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迅速。实验组和对照组瘤体重分别约(2.68±0.70)g和(4.68±1.45)g,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抑瘤率约42.66%。粒子植入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裸鼠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细胞坏死明显,而对照组肿瘤细胞无明显或仅有少许坏死。TUENL法检查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23.2±1.9)%和(8.1±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49.8±1.8)%和(82.2±2.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心、肝、肺、肾及脾脏等组织无明显放射性炎症表现。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是有效的,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降低细胞增殖,并且125I粒子植入瘤体内对周围脏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短距离放疗 胰腺癌 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 免疫组织化学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率腔内放射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肺不张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尚志 徐维邦 +1 位作者 李启明 李德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高剂量率(HDR)腔内放疗加外照射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肺不张的肺复张和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5例,Karnofsky评分20~50分。治疗分两组:A组57例,先用HDRIr-192腔内照射,7~... 目的研究高剂量率(HDR)腔内放疗加外照射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肺不张的肺复张和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5例,Karnofsky评分20~50分。治疗分两组:A组57例,先用HDRIr-192腔内照射,7~10Gy,每周1次,共2~3次,总剂量为20~30Gy,而后常规外照射,剂量与B组相同。B组38例,单纯外照射,先大野每次2Gy,总剂量为40Gy/4W,后缩野每次2Gy,总剂量为20~30Gy/2~3W。结果A组肺复张率较B组为高(P<0.05)。肺不张时间超过6个月者复张困难。一年生存率分别为42%(24/57)和39.5%(15/38),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剂量率腔内放射结合外照射可改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肺不张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不张 放射疗法 短距离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