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波紫外线照射对鸡腿菇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波 芦菲 +1 位作者 余小领 王东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6-309,共4页
为寻求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生产食用菌的保鲜技术,以鸡腿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鸡腿菇低温(4℃)和常温(20℃)贮藏保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C照射处理能够显著延长鸡腿菇的保鲜时间,鸡腿菇在4℃贮藏时的保鲜时间由... 为寻求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生产食用菌的保鲜技术,以鸡腿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鸡腿菇低温(4℃)和常温(20℃)贮藏保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C照射处理能够显著延长鸡腿菇的保鲜时间,鸡腿菇在4℃贮藏时的保鲜时间由处理前的6~7d延长至10~11d,在常温下的保鲜时间由2d延长至4d以上。UV-C照射能够抑制鸡腿菇在贮藏期间的后熟作用,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从而降低鸡腿菇的呼吸强度,减小细胞膜透性,延缓褐变反应,尤其能有效地抑制菌柄伸长,从而延长鸡腿菇的保鲜时间。UV-C的照射时间越长,抑制后熟生长、降低PPO活性的作用越明显,但带给鸡腿菇的损伤(如褐变、呼吸增强等)越强烈,因此UV-C的照射时间不宜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照射 贮藏 农产品 保鲜 鸡腿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照射对大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索伟 王兴林 王德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照射 大鼠 皮肤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照射和60Co-γ辐照处理对大樱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田竹希 龙明秀 +3 位作者 李咏富 何扬波 梁倩 石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69-276,共8页
为探究不同射线辐照处理对大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 light,UV-C)照射(1.37、2.05、2.74 kJ/m2)和60Co-γ辐照(0.75、1.5、2.25 kGy)分别处理大樱桃果实,定期检测其冷藏期间生理品质指... 为探究不同射线辐照处理对大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 light,UV-C)照射(1.37、2.05、2.74 kJ/m2)和60Co-γ辐照(0.75、1.5、2.25 kGy)分别处理大樱桃果实,定期检测其冷藏期间生理品质指标和果皮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15 d内,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较对照组可显著延缓大樱桃果实好果率下降、抑制果实质量损失,较好保持果实质地特性,促进花青素合成,有效抑制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且会引起丙二醛含量增加。由于两种处理对好果率、硬度、质量损失率、花青素等感官品质核心指标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丙二醛的不利变化并不足以影响到果实的商品品质评价。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大樱桃经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果皮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显著延缓果皮细胞衰老。此外,在贮藏前期与末期,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针对于5 d以内的短期贮藏,可采用1.37 kJ/m^2 UV-C照射,而长期贮藏则以0.75 kGy 60Co-γ辐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 短波紫外线照射 60Co-γ辐照 保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照射采后果蔬诱导抗病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荣瑞芬 冯双庆 《中国果菜》 2000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采后果蔬 诱导抗病性 短波紫外线照射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几丁质酶的活性分布及其短波紫外线照射激活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窦碧静 潘燕平 +5 位作者 JULIETH Majura 韩梅 曹文红 陈忠琴 郑惠娜 高加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0-206,共7页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中几丁质酶的分布及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照射对几丁质酶的作用,探究了凡纳滨对虾各组织部位几丁质酶活力、UV-C照射工艺及其对几丁质酶学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中肝脏、胃、肠、头壳、壳、尾几丁质...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中几丁质酶的分布及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照射对几丁质酶的作用,探究了凡纳滨对虾各组织部位几丁质酶活力、UV-C照射工艺及其对几丁质酶学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中肝脏、胃、肠、头壳、壳、尾几丁质酶比活力分别为(72.84±2.54)、(33.54±1.31)、(27.25±0.91)、(21.40±1.25)、(10.74±0.48)、(5.22±0.05)U/g原料。几丁质酶主要分布在虾头部位(含肝脏、胃、头壳),占比达84.83%。正交试验中UV-C照射几丁质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照射功率10 W,照射时间25 min,照射高度10 cm,此时几丁质酶比活力(27.06±0.10)U/g原料。在最优工艺下,各组织部位几丁质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照射前后虾头几丁质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由4变为5。Mn^(2+)、Zn^(2+)、Fe^(3+)、Cu^(2+)对照射前后几丁质酶抑制明显。综上可知,UV-C照射的几丁质酶具有生产壳聚糖潜能,为UV-C照射提高凡纳滨对虾副产物几丁质酶活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几丁质酶 组织分布 短波紫外线照射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照射协同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鲜切甘蔗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尹琳琳 张雪 +2 位作者 卢世凤 汪暄妍 茆丽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8-224,共7页
为探索短波紫外照射(UV-C)协同15 g/L壳聚糖涂膜(chitosan coating,CH-C)处理对鲜切甘蔗的保鲜效果,该试验以未处理组为对照(check,CK),对比二者单一处理和协同处理(UV-C+CH-C)的鲜切甘蔗在4℃冷藏期间pH值、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为探索短波紫外照射(UV-C)协同15 g/L壳聚糖涂膜(chitosan coating,CH-C)处理对鲜切甘蔗的保鲜效果,该试验以未处理组为对照(check,CK),对比二者单一处理和协同处理(UV-C+CH-C)的鲜切甘蔗在4℃冷藏期间pH值、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褐变度、菌落总数(total bacteria count,TBC)、霉菌和酵母菌数(mold and yeast count,MYC)、总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藏至30 d时,UV-C、CH-C和UV-C+CH-C组与CK组相比均有效保持了鲜切甘蔗的品质,其中,pH值和SSC稳定性均明显提高;褐变速度分别降低了33.6%、65.6%和70%;TBC分别增加了19.5%、3.5%和降低了36.3%;MYC分别降低了40.4%、38.7%和44%;总酚含量分别降低了7.5%、25%和25.4%;18 d时MDA含量分别降低了52.4%、45.8%和53.8%;PPO与POD活性分别降低了56.5%与40.1%、44.4%与21.9%和60.5%与47.6%。以TBC和MYC指标结合pH值和感官变化来看,UV-C+CH-C可使真空包装鲜切甘蔗的冷藏保质期从6 d延长至30 d,可见,UV-C+CH-C处理对鲜切甘蔗的保鲜效果更佳。该研究可为鲜切果蔬的有效和经济保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甘蔗 短波紫外线照射 壳聚糖涂膜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C照射与壳聚糖涂膜对鲜切淮山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容 崔媛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鲜切淮山,采用3.0 kJ/m^2剂量的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照射和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处理,研究两种处理方法及二者协同作用对鲜切淮山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 对不同贮藏时间的鲜切淮山,采用3.0 kJ/m^2剂量的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照射和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处理,研究两种处理方法及二者协同作用对鲜切淮山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保鲜效果及保鲜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UV-C处理鲜切淮山能够促进酚类物质和类黄酮类物质积累,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损伤。壳聚糖涂膜鲜切淮山,主要通过抑制呼吸作用、降低细胞膜透性、降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而延长保鲜时间。当鲜切淮山贮藏达到12 d时,与对照组相比较,UV-C照射处理、壳聚糖涂膜、二者共同处理使呼吸强度分别降低15.7%、21.3%和23.6%,使菌落总数分别降低24.6%、18.5%和30.8%,使总酚含量分别增加13.3%、16.7%和22.2%,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17.5%、9.6%和20.2%。由此可知,3.0 kJ/m^2剂量的UV-C照射与质量浓度10 g/L壳聚糖涂膜对鲜切淮山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二者协同处理的保鲜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鲜切果蔬的保鲜与贮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淮山 壳聚糖 短波紫外线照射 保鲜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薄膜包装对白玉菇自发气调保鲜的效果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春梅 王欣 刘宝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5-210,共6页
研究了短波紫外线照射结合自发气调常温贮藏白玉菇的保鲜效果,比较了不同包装膜对贮藏过程中白玉菇感官品质、呼吸速率、失重率、硬度、PPO活力、褐变度、总糖含量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玉菇属于呼吸跃变型蔬菜;经短波紫... 研究了短波紫外线照射结合自发气调常温贮藏白玉菇的保鲜效果,比较了不同包装膜对贮藏过程中白玉菇感官品质、呼吸速率、失重率、硬度、PPO活力、褐变度、总糖含量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玉菇属于呼吸跃变型蔬菜;经短波紫外线照射(10min)并以0.06mmPE膜包装,能有效减缓其呼吸速率,抑制其PPO酶活性,降低失重率,抑制白玉菇子实体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同时,维持较高的硬度和含糖量,因此,认为0.06mmPE膜可用于白玉菇的常温自发气调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包装膜 保鲜 短波紫外线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维生素D_2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月 沈雅萍 +3 位作者 李艺芳 关文强 刘斌 王凤玲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食用菌中维生素D_2的测定方法;优化质谱条件中的加速电压及碰撞电压,色谱条件中的色谱柱、流动相及其比例。优化结果如下,...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食用菌中维生素D_2的测定方法;优化质谱条件中的加速电压及碰撞电压,色谱条件中的色谱柱、流动相及其比例。优化结果如下,加速电压选择120 eV,定量子离子与定性子离子的碰撞电压分别选择22 eV和12 eV,色谱柱选择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150 mm,3.5μm),流动相选择甲醇-水,其比例为95:5(v/v)。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0.1~40μg/mL浓度范围内,维生素D_2的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为20.0μg/kg,定量限为60.0μg/kg;回收率为77.0%~92.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rdard deviation,RSD)为2.1%~4.9%,方法准确可靠,可满足食用菌中维生素D_2含量的测定需要。对0.5、1.0、1.5、2.0 kJ/m^2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照射后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香菇(Lentinus edodes)中维生素D_2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剂量短波紫外线照射均能显著提高3种食用菌中维生素D_2的含量,在实验范围内,维生素D_2的含量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照射剂量处理,糙皮侧耳所含维生素D_2最多,其次为双孢蘑菇、香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糙皮侧耳 香菇 短波紫外线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C处理对采后香蕉贮藏防御性成分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铭中 钟旭美 +1 位作者 林海生 秦小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8-538,共11页
为了提高香蕉的贮藏品质,研究短波紫外线(UV-C)对香蕉贮藏过程中主要酶活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用0.02 kJ/m^(2)剂量的UV-C处理香蕉后,于25℃贮藏18 d,研究UV-C处理对香蕉果实腐烂率、失质量率、总叶绿素含量、总酚(TP)含量、总黄酮(TF)... 为了提高香蕉的贮藏品质,研究短波紫外线(UV-C)对香蕉贮藏过程中主要酶活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用0.02 kJ/m^(2)剂量的UV-C处理香蕉后,于25℃贮藏18 d,研究UV-C处理对香蕉果实腐烂率、失质量率、总叶绿素含量、总酚(TP)含量、总黄酮(TF)含量、纤维素酶(CL)活性、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抗氧化能力(FRAP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蕉果实的腐烂率,减少了失质量,同时显著减缓了香蕉皮中叶绿素的降解,抑制了纤维素酶活性,激活了PAL、SOD和POD的活性,提高了多酚、总黄酮含量。通过对12个指标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发现,经UV-C处理后,PAL的激活,对诱导增加防御性成分TF、TP、SOD和POD有显著影响,有利于维持香蕉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由此可见,0.02 kJ/m^(2)剂量UV-C处理可以提高香蕉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延缓香蕉成熟,增强香蕉的抗病性,提升香蕉在贮藏期间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短波紫外线(UV-C)照射 抗病相关酶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