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雨锋短时大暴雨的多尺度环境场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郑婧 孙素琴 +1 位作者 吴静 许爱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0-579,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梅雨锋大暴雨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下,江南北部锋生以及低空急流对地形的强迫作用导致β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是短时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梅雨锋大暴雨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下,江南北部锋生以及低空急流对地形的强迫作用导致β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是短时暴雨的触发机制。(2)稳定的环流背景下,500 hPa东亚大槽槽后冷平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持续在江南北部对峙,是暴雨带稳定于赣北的原因。强的热力不稳定、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低层充沛的水汽供应以及强烈的辐合抬升是短时暴雨产生的有利环境场。(3)多尺度系统的协同作用和稳定维持,使西南急流异常强盛。暴雨区上空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互相耦合,导致梅雨锋上出现大暴雨。干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地面至对流层中低层汇合,激发正涡度柱沿假相当位温锋区倾斜向上发展;强烈上升气流穿越锋区加大了层结的不稳定,激发大量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具有强对流性。(4)不同性质气流在赣东北的交锋、边界层强辐合与喇叭口地形的相互作用是赣东北成为暴雨中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大暴雨 β中尺度系统 梅雨锋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及暴雨预警信号发布 被引量:20
2
作者 伍志方 曾沁 +2 位作者 易爱民 黄华栋 梁玉琼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2期59-63,共5页
本文通过对环流背景和广州C 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发生在广州市的一次短时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广州市夏季短时大暴雨在低空急流、低层辐合以及高空辐散和抽吸作用的有利环流背景下,多个单体接连穿越同一地... 本文通过对环流背景和广州C 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发生在广州市的一次短时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广州市夏季短时大暴雨在低空急流、低层辐合以及高空辐散和抽吸作用的有利环流背景下,多个单体接连穿越同一地区所造成,单体排列方向与单体移动方向一致。弱中气旋特征、逆风区和能量锋对对流的维持和加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本文还对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技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大暴雨 多普勒雷达 预警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26日抚顺短时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3
作者 全美兰 葛权哲 +6 位作者 马晓晨 沈斌 李俊乐 李若楠 郑国伟 刘多文 李炳昆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6期85-87,共3页
利用FY-2E卫星红外辐射亮度温度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7月26日发生在抚顺西北部的一次短时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形势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加强,及其东... 利用FY-2E卫星红外辐射亮度温度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7月26日发生在抚顺西北部的一次短时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形势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加强,及其东侧形成东北风、偏北风和偏南风3股气流的辐合中心,造成了抚顺西北部的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在云图TBB资料显示,强降水开始发生在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东移时,最强降水出现在TBB梯度的大值区,强降水随着TBB梯度区移动,抚顺市区短时大暴雨与TBB梯度大值区在抚顺西北部上空滞留有关。分析中还发现,低空急流、强的风速辐合的位置及700 h Pa到500 h Pa的明显前倾结构,对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 短时大暴雨 中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大暴雨的多普勒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伍志方 曾沁 +1 位作者 胡胜 叶爱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利用广州C INRAD-SA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分析,研究了华南地区夏季短时大暴雨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中小尺度系统引发短时大暴雨不同发展阶段的多普勒特征以及辐合强度与短时大暴雨的关系,并对短时大暴雨的发展机制... 利用广州C INRAD-SA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分析,研究了华南地区夏季短时大暴雨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中小尺度系统引发短时大暴雨不同发展阶段的多普勒特征以及辐合强度与短时大暴雨的关系,并对短时大暴雨的发展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分析发现,短时大暴雨产生于低空强盛西南气流等有利条件下,近地层雨区附近的气旋式扰动有利于激发对流,抽吸作用、局地锋生对对流的维持和加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短时大暴雨发生初期及发展旺盛期,大多数都伴有逆风区、辐合带等多普勒特征,中气旋更是与高强度降水、地面强风等剧烈天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短时大暴雨 中气旋 相对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