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转矩系数的无内环构网变流器低频振荡分析与抑制策略
1
作者 陈雪韬 吴超 +3 位作者 王简 王勇 黄晓芸 刘毅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2,共12页
在电力电子化程度逐渐增加的电力系统中,构网变流器由于能够自主建立机端电压和频率的特性被广泛研究。其中,无内环的构网变流器因其电压源特性较好、控制结构简单而应用较广。然而,无内环变流器在面临系统阻尼较弱情形时容易进入低频... 在电力电子化程度逐渐增加的电力系统中,构网变流器由于能够自主建立机端电压和频率的特性被广泛研究。其中,无内环的构网变流器因其电压源特性较好、控制结构简单而应用较广。然而,无内环变流器在面临系统阻尼较弱情形时容易进入低频振荡。为提高无内环变流器的并网低频稳定性,文中利用复转矩系数分析方法,揭示了无内环构网变流器的低频失稳机理为常值虚拟阻抗在低频区间无滞后特性,故而难以提供系统低频阻尼转矩,且虚拟阻抗增加会引起无功环路的负阻尼增大。针对常值虚拟阻抗策略在面临扰动时所提供低频阻尼转矩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低通滤波器的虚拟阻抗策略以增加阻尼转矩进而抑制低频振荡。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以及StarSim半实物实验验证了所提低通虚拟阻抗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变流器 低频振荡 复转矩系数 阻尼 虚拟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同步谐振分析中复转矩系数与特征值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世荣 刘晓鹏 +1 位作者 郭强 夏道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18,22,共4页
应用复变函数理论导出了复转矩系数与特征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复转矩系数法的理论基础和使用条件。进而提出了一种根据复转矩系数频率扫描的计算结果来估算次同步谐振模式特征值的方法。对IEEE典型算例系统的仿真计算表明,特... 应用复变函数理论导出了复转矩系数与特征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复转矩系数法的理论基础和使用条件。进而提出了一种根据复转矩系数频率扫描的计算结果来估算次同步谐振模式特征值的方法。对IEEE典型算例系统的仿真计算表明,特征值的估算值与其实际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次同步谐振 复转矩系数 特征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CM的复转矩系数法在复杂电力系统SSR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鑫要 孙海顺 +2 位作者 文劲宇 王冠青 程时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84,11,共8页
基于电力系统元件复频域端口导纳矩阵模型,采用分散消元的复转矩系数法,可方便地生成全系统复频域网络方程,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经适当处理后,可准确计及其他发电机组的轴系动态过程和其他转速控制元件的作用及其对被研究发电机组电气... 基于电力系统元件复频域端口导纳矩阵模型,采用分散消元的复转矩系数法,可方便地生成全系统复频域网络方程,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经适当处理后,可准确计及其他发电机组的轴系动态过程和其他转速控制元件的作用及其对被研究发电机组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对某典型火电基地经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SSR)特性及静止无功补偿器对SSR问题的抑制进行分析,并结合时域仿真验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研究认为,在进行多机系统SSR问题复转矩系数分析时,需计及系统其它发电机组轴系动态和转速偏差对待研究机组阻尼特性的影响。同时,该方法可以根据网络结构的变化快速修改网络方程,以适应任意网络结构的次同步谐振分析,为研究复杂电力系统的SSR特性及抑制措施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复杂电力系统 复转矩系数 复频域等效端口导纳 静止无功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综合频率扫描和复转矩系数的次同步谐振风险定量评估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忠军 王林川 +2 位作者 谢小荣 杨煜 王燕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105,共5页
针对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风险,提出了一种综合频率扫描和复转矩系数的定量评估方法。它首先利用阻抗–频率扫描获得串补输电网的简化等值模型及其参数;然后根据复转矩系数法推导出机组各扭振模式的阻尼显式表达式,兼顾了轴系机械... 针对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风险,提出了一种综合频率扫描和复转矩系数的定量评估方法。它首先利用阻抗–频率扫描获得串补输电网的简化等值模型及其参数;然后根据复转矩系数法推导出机组各扭振模式的阻尼显式表达式,兼顾了轴系机械阻尼和电气阻尼。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与特征根分析法的结果一致,但它的原理简洁直观、计算量小,且为机网参数的显式函数,能对多模式SSR提供直接、精确和定量的阻尼结果,可应用于工程上多串补、多个电压等级复杂电网的SSR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频率扫描 复转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螺栓扭矩系数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达善 陈佳亮 +1 位作者 刘海洋 梅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82-186,共5页
高强度螺栓连接广泛应用于钢结构重要部位,螺栓预紧力又是度量连接质量的重要参数;而由于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变形,预紧力很难精确控制;为达到预期的预紧力应施加多大的拧紧力矩成为工程应用中的焦点。在扭矩系数中引入轴力相关系数来考虑... 高强度螺栓连接广泛应用于钢结构重要部位,螺栓预紧力又是度量连接质量的重要参数;而由于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变形,预紧力很难精确控制;为达到预期的预紧力应施加多大的拧紧力矩成为工程应用中的焦点。在扭矩系数中引入轴力相关系数来考虑扭矩与预紧力的关系,得到了修正的扭矩系数;并通过实验和有限元仿真数据对比,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为以后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螺栓 矩系数 轴力相关系数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系统复转矩系数分析及PSS参数计算 被引量:7
6
作者 姜齐荣 陈湘 +2 位作者 王天 于同伟 陆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5,共6页
针对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抑制低频振荡所基于的阻尼转矩概念,为将阻尼转矩的概念推广应用到多机系统中,提出一个把多机系统中的区域间振荡简化为一个两机系统模型,在两机模型中应用复转矩系数法的研究方法,说明基于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复... 针对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抑制低频振荡所基于的阻尼转矩概念,为将阻尼转矩的概念推广应用到多机系统中,提出一个把多机系统中的区域间振荡简化为一个两机系统模型,在两机模型中应用复转矩系数法的研究方法,说明基于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复转矩系数法推广应用到多机系统中的意义和合理性,推导基于两机模型的PSS补偿角度计算方法,并且通过比较说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基于单机无穷大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多机系统 复转矩系数 电力系统稳定器补偿角度 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TCS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的复转矩系数分析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吕世荣 刘晓鹏 +1 位作者 郭强 夏道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6-20,共5页
经推理证明,对于采用固定串联电容补偿的电力系统,如果对发电机转子角度施加一微小正弦扰动,则按系统线性化方程求得的电磁转矩稳态增量的正弦和余弦分量的幅值分别与电气弹性系数和电气阻尼系数成正比,从而提出了一种计算复转矩系... 经推理证明,对于采用固定串联电容补偿的电力系统,如果对发电机转子角度施加一微小正弦扰动,则按系统线性化方程求得的电磁转矩稳态增量的正弦和余弦分量的幅值分别与电气弹性系数和电气阻尼系数成正比,从而提出了一种计算复转矩系数的微小扰动稳态响应算法。然后将这种算法推广到采用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补偿电力系统的次同步谐振分析中,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步骤。采用IEEE典型系统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采用EMTP时域仿真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次同步谐振 TCSC 复转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气动基底扭矩系数均方根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顾明 张正维 +1 位作者 全涌 熊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共5页
利用高频天平技术,在4种不同风场中对71种不同几何参数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刚性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得到了典型风向角下气动基底扭矩系数均方根值,考察了建筑厚宽比、长细比及建筑所处风场类型对气动基底扭矩系数均方根值的影响。不同厚... 利用高频天平技术,在4种不同风场中对71种不同几何参数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刚性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得到了典型风向角下气动基底扭矩系数均方根值,考察了建筑厚宽比、长细比及建筑所处风场类型对气动基底扭矩系数均方根值的影响。不同厚宽比的矩形建筑的气动扭矩的作用不同,试验结果表明厚宽比对气动基底扭矩系数均方根值的影响很大;长细比不同导致的基底扭矩系数均方根值的差异主要是由模型顶部三维流的比重变化引起的,试验结果显示长细比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风场类型对基底扭矩系数均方根值的影响强弱随厚宽比的变化而变化。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矩形截面高层建筑的气动基底扭矩系数均方根值的经验公式,并对其进行了误差分析。通过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拟合公式的精度与合理性,可以为荷载规范的修订和补充提供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高层建筑 风洞试验 气动基底扭矩系数 拟合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铝箱体用螺栓扭矩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邢堃 刘检华 +3 位作者 唐承统 耿朝勇 王卓 易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15,共7页
针对某铸铝箱体螺栓联接中预紧力离散度偏高的现状,在紧固件扭转-拉力试验机上进行了螺栓的拧紧试验,分析了拧紧过程中的螺栓使用次数、拧紧速度等工艺过程可控因素对扭矩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螺栓拧紧过程中扭矩系数随着扭... 针对某铸铝箱体螺栓联接中预紧力离散度偏高的现状,在紧固件扭转-拉力试验机上进行了螺栓的拧紧试验,分析了拧紧过程中的螺栓使用次数、拧紧速度等工艺过程可控因素对扭矩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螺栓拧紧过程中扭矩系数随着扭矩的增大而不断减小;拧紧速度较小时扭矩系数也相应较小,但扭矩系数离散程度明显偏高;终拧扭矩系数在首次拧紧时最小,第二次拧紧时迅速增加,之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铝箱体 螺栓 矩系数 拧紧次数 拧紧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紧固件扭矩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远东 徐军 +2 位作者 李红伟 张志伟 闫世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0,共4页
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紧固件扭矩系数测试条件进行优化,以扭矩系数为响应值,选取对扭矩系数测试过程有显著影响的变量(试验温度、拧紧速率、防滑垫圈摩擦因数)作为考察因素,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中... 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紧固件扭矩系数测试条件进行优化,以扭矩系数为响应值,选取对扭矩系数测试过程有显著影响的变量(试验温度、拧紧速率、防滑垫圈摩擦因数)作为考察因素,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中心设计方案以3因素3水平设计试验,得到最优的扭矩系数测试条件,并获得拟合度高的二阶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扭矩系数的最佳测试条件是试验温度为24℃、拧紧速率为1 r/min、防滑垫圈摩擦因数为0.1;在最佳检测条件下,紧固件扭矩系数的实测值为0.109,紧固件扭矩系数参考值为0.109。使用该模型进行测试条件优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复合设计(CCD) 响应曲面法 矩系数 紧固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转矩系数法的适用性分析及其时域仿真实现 被引量:111
11
作者 徐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的复转矩系数法 ,对其成立的基本前提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适用范围。对复转矩系数法与小扰动特征值分析法进行了比较 ,系统地评述了小扰动特征值分析法的特点 ,指出了复转矩系数法的独... 针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的复转矩系数法 ,对其成立的基本前提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适用范围。对复转矩系数法与小扰动特征值分析法进行了比较 ,系统地评述了小扰动特征值分析法的特点 ,指出了复转矩系数法的独到之处。提出了用时域仿真计算复转矩系数的方法 ,论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并用时域仿真的方法计算了一个具体系统的复转矩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转矩系数 特征值分析法 时域仿真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转矩系数法应用于多机电力系统的修正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吉芳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14,共4页
研究了复转矩系数法的过程 ,指出传统复转矩系数法研究多机系统存在的局限性 ,提出复转矩法的概念 ,推导出具一般性的SSR判据 ,求出非研究发电机的转子角增量 ,并以IEEESSR第二标准模型为基础 ,采用特征值分析和新的SSR判据对两机系统... 研究了复转矩系数法的过程 ,指出传统复转矩系数法研究多机系统存在的局限性 ,提出复转矩法的概念 ,推导出具一般性的SSR判据 ,求出非研究发电机的转子角增量 ,并以IEEESSR第二标准模型为基础 ,采用特征值分析和新的SSR判据对两机系统进行对比验证 ,认为发电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影响低频部分 ,一般性的SSR判据能够反映多机系统的真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复转矩系数 多机系统 同步谐振 恒定阻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转矩系数法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阻尼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际城 彭晓涛 +2 位作者 罗鹏 梁恺 张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7-1256,共10页
双馈风电场中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主要由双馈感应电机的多动态控制与传输线路中的固定串联电容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从双馈风机转子电压方程出发,基于转速控制、转子侧变流器(rotor side con... 双馈风电场中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主要由双馈感应电机的多动态控制与传输线路中的固定串联电容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从双馈风机转子电压方程出发,基于转速控制、转子侧变流器(rotor side control,RSC)的功率外环和电流内环控制,推导了电磁转矩对转速的传递函数,进而基于复转矩系数法提出了用于分析双馈风电机场经串补线路并网系统SSCI稳定性的电气阻尼系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磁转矩的电气阻尼系数表达式分析了风速、串补度、转速和RSC不同控制参数对SSCI稳定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低风速、增大串补度、增大转速和RSC控制的比例参数和减小RSC控制的积分参数都会导致系统SSCI不稳定。最后利用PSCAD/EMTDC时域仿真,验证了利用所提电气阻尼特性分析系统SSCI稳定性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复转矩系数 电气阻尼 固定串补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Boost和积矩系数的神经网络优化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化荣 陈莉 +1 位作者 张永新 陈丹丹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92-2596,共5页
针对单个神经网络分类准确率低、RUSBoost算法提高NN分类器准确率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RUSBoost算法和积矩系数的分类优化算法。首先,利用RUSBoost算法生成m组训练集;然后,依据Pearson积矩系数计算每组训练集属性的相关程度消除... 针对单个神经网络分类准确率低、RUSBoost算法提高NN分类器准确率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RUSBoost算法和积矩系数的分类优化算法。首先,利用RUSBoost算法生成m组训练集;然后,依据Pearson积矩系数计算每组训练集属性的相关程度消除冗余属性,生成目标训练集;最后,新的子训练集训练神经网络分类器,选择最大准确率分类器作为最终的分类模型。实验中使用了四个Benchmark数据集来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的准确率相较于传统的算法最多提升了8.26%,训练时间最高降低了6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RUSBoost 矩系数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角端面六角头螺栓扭矩系数理论计算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盛循 张大平 +1 位作者 邓小伟 余征跃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6,共5页
螺栓紧固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扭矩系数反映了在拧紧过程中预紧力与扭矩之间的关系.目前螺栓扭矩系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圆环端面螺栓,对于其他端面类型螺栓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受力分析,建立了六角端面六角头螺栓的力学模型.利用圆... 螺栓紧固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扭矩系数反映了在拧紧过程中预紧力与扭矩之间的关系.目前螺栓扭矩系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圆环端面螺栓,对于其他端面类型螺栓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受力分析,建立了六角端面六角头螺栓的力学模型.利用圆环端面扭矩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六角端面六角头螺栓预紧力与扭矩的关系,并给出扭矩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拧紧试验机对不同尺寸螺栓的扭矩系数进行实验测量,将理论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角头螺栓 六角端面六角头螺栓 理论计算 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螺纹紧固件扭矩系数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守阳 赵兵 +2 位作者 倪红军 王辉 张加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28,共4页
为了改善航空螺纹紧固件连接性能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及性能,对航空螺纹紧固件扭矩和预紧力的转化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一种搭配自锁螺母使用的航空螺纹紧固件为研究对象,具体讨论了不同润滑状态和拧紧速度对扭矩系数的均值... 为了改善航空螺纹紧固件连接性能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及性能,对航空螺纹紧固件扭矩和预紧力的转化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一种搭配自锁螺母使用的航空螺纹紧固件为研究对象,具体讨论了不同润滑状态和拧紧速度对扭矩系数的均值及其离散程度的影响。在处理扭矩系数离散性的问题上,考虑了离散自锁扭矩的影响并细化了扭矩系数标准差的来源,提出了一种去离散自锁扭矩系数标准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润滑状态下螺纹紧固件的平均扭矩系数要小于无润滑的状态,并且相应的去离散自锁扭矩系数的离散性也更低;扭矩系数表现出随拧紧速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无润滑状态下拧紧速度和预紧力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在有润滑状态下这种交互作用并不明显;对扭矩系数标准差来源的细化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扭矩系数的离散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 螺纹紧固件 矩系数 自锁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DC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复转矩系数法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佳琪 文俊 +4 位作者 于世游 刘河林 黄永宁 张汉花 韩民晓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9,共8页
次同步振荡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不正常状态,发生后可能损坏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危害电网运行。我国直流工程附近电厂已多次发生次同步振荡,因此高压直流输电引起次同步振荡的问题亟待解决。以高压直流输电引发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分析为基础,利... 次同步振荡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不正常状态,发生后可能损坏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危害电网运行。我国直流工程附近电厂已多次发生次同步振荡,因此高压直流输电引起次同步振荡的问题亟待解决。以高压直流输电引发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分析为基础,利用复转矩系数法,对含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含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仿真模型,应用复转矩系数法对算例系统进行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综合分析,验证复转矩系数法对于高压直流输电引起次同步振荡研究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复转矩系数法,分析与高压直流输电相连的送端电网强度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高压直流输电 复转矩系数 电磁转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复转矩系数法的多风电场接入引发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机理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一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83-2394,共12页
针对多风电场并网引发多机电力系统轴系次同步振荡问题,建立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开环互联模型,通过将多机电力系统内部拆分为轴系解耦的机械子系统和电气子系统,推导并网多风电场向同步机轴系注入的阻尼转矩,提出一种结合频域分析和... 针对多风电场并网引发多机电力系统轴系次同步振荡问题,建立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开环互联模型,通过将多机电力系统内部拆分为轴系解耦的机械子系统和电气子系统,推导并网多风电场向同步机轴系注入的阻尼转矩,提出一种结合频域分析和模式分析思路的改进复转矩系数法,并给出相应的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判断流程。在算例中采用所提方法从阻尼角度分析分散式多风电场与多机电力系统的动态交互过程,对影响轴系稳定性的风电场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指出风机控制参数、风机运行功率、风机台数及风电场并网位置的不合理均可能导致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失稳,并通过非线性仿真验证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电场 同步机轴系 复转矩系数 次同步振荡 动态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复转矩系数法的风电场并网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一珺 杜文娟 +1 位作者 陈晨 王海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258-3269,共12页
针对并网风电场与同步机组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引发的电力系统轴系次同步振荡问题,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将系统划分为同步机子系统和风电场子系统。在指出传统复转矩系数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灵敏度的改... 针对并网风电场与同步机组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引发的电力系统轴系次同步振荡问题,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将系统划分为同步机子系统和风电场子系统。在指出传统复转矩系数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灵敏度的改进复转矩系数法,兼顾考虑了风电场并网引入的稳态潮流变化影响和动态交互作用影响。最后,通过对示例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在含并网风电场的单机和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研究中的有效性,从阻尼机理角度对同步机轴系与双馈风电场之间的近似强模式谐振现象做出了解释,并分析了风机换流器控制环节参数、输电系统负荷大小及风火发电机之间动态交互作用对同步机轴系与风机控制系统之间近似强模式谐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改进复转矩系数 双馈风力发电机 动态交互作用 近似强模式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模式耦合现象中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的等价性证明 被引量:6
20
作者 甄自竞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72-2279,共8页
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采用相同的系统划分方式,都是将系统划分为2个子系统。当机械子系统的开环模式和电气子系统的开环模式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对应的闭环模式阻尼弱化甚至有可能处在复平面右半平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强模式耦... 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采用相同的系统划分方式,都是将系统划分为2个子系统。当机械子系统的开环模式和电气子系统的开环模式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对应的闭环模式阻尼弱化甚至有可能处在复平面右半平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强模式耦合现象。这种现可以同时采用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进行分析。该文主要对强模式耦合现象中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的等价性进行证明。在理论上证明2种方法的稳定判据一致,从而说明2种方法的等价性,并结合算例对理论进行验证,发现不同场景下两种方法的稳定判断结果完全一致,和理论推导结果相符;同时采用复转矩系数法从阻尼机理的角度对强模式耦合现象做出解释,并提出根据开环模式的留数估算复转矩系数法中阻尼系数的公式,计算结果表明估算值和实际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转矩系数 强模式耦合 开环模式判稳方法 次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