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大学学科建设研究
1
作者 郭晓丽 孔照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2,共5页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境。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学科建设应基于现有的学科框架,聚焦问题域,绘制不同学科互涉背景下的“知识地图”;改革垂直科层式学科组织,构建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组织结构;革新学科制度,实现大学学科制度的创新;打破文化隔阂,营造兼容并包的学科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知识 学科组织 学科制度 学科文化 学科互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四重逻辑
2
作者 杨超 胡云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09,共7页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研究生教育本质是高深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与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主体、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质量标准等具有相互契合性和内在耦合关系。在知识生产模式...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研究生教育本质是高深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与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主体、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质量标准等具有相互契合性和内在耦合关系。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研究生分类培养在健全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满足社会公众高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面对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研究生分类培养仍面临同质化培养现象仍存、社会公众认识存在偏差、产学研协同机制不畅、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现实挑战。为此,应构建“定位明晰-课程优化-评价多样”一体衔接的分类培养体系,创建“理念指引-机制健全-能力提升”一体统筹的导师队伍分类建设范式,打造“目标明确-机制灵活-反馈科学”一体协同的育人模式,营造“机制联动-决策科学-资源优化”一体联动的分类治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研究生分类培养 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共同体何以可能?——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Ⅲ的分析
3
作者 黄海燕 郑永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0-96,共7页
技术是工业过程中的社会知识,技术进化的本质是知识生产,其路径是社会实践。职业教育共同体在回应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知识创新的双重挑战中,面临主体协同困境、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双重脱嵌”、制度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滞后”和技术赋能... 技术是工业过程中的社会知识,技术进化的本质是知识生产,其路径是社会实践。职业教育共同体在回应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知识创新的双重挑战中,面临主体协同困境、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双重脱嵌”、制度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滞后”和技术赋能教育的“异化风险”等问题。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柔性化转型的背景下,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Ⅲ理论,职业教育共同体需重构“教育—技术—产业”协同进化的制度框架,以治理体系革新为制度支撑、数字生态重构为技术引擎、文化资本共融为价值纽带,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以“多层次交互、多主体协商、多节点耦合、多形态共生”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技能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共同体 知识生产模式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知识治理:知识生产模式演进的深远影响与应对策略
4
作者 杨明明 吴明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13,共6页
大学知识治理是大学关于知识生产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治理方式及其过程的总和。知识生产模式演进能够解构大学知识治理理念,弱化大学知识生产地位;解构大学知识治理结构,增加大学知识治理难度;解构大学知识治理机制,催生大学知识治理失范... 大学知识治理是大学关于知识生产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治理方式及其过程的总和。知识生产模式演进能够解构大学知识治理理念,弱化大学知识生产地位;解构大学知识治理结构,增加大学知识治理难度;解构大学知识治理机制,催生大学知识治理失范。知识生产模式演进下大学知识治理,应彰显人文关怀,塑造促进多元共治的大学知识治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支撑协同创新的大学知识治理结构;反对绩效主义,构建倡导科学评价的大学知识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知识治理 知识生产模式 治理理念 治理结构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域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创建的动因、机制与进路
5
作者 刘涵滨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下大学组织变革的时代产物。“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与“回归工程范式”的变革趋势相交叠,构成我国大学创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时代动因。探其机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形成以服务应用为...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下大学组织变革的时代产物。“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与“回归工程范式”的变革趋势相交叠,构成我国大学创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时代动因。探其机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形成以服务应用为导向的组织理念、多元主体异质共在的成员构成、持续适应的柔性组织架构、多维综合的质量控制机制。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为参照,未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应持守育人价值本位,形塑主动适应的组织理念;优化创新制度环境,赋能组织成员的知识协同;提升卓越项目的治理能力,着力构建水样组织;引入公众参与的评价机制,加强知识生产的社会问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组织变革 交叉学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智库服务决策的模式构建与高质量发展——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志超 朱宁波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高校智库服务决策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高校智库服务决策的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情境、参与主体、研究范式、评价方式等不断变化,展现出诸多新特征。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智库服务决策特征变化的分析,构建了高校... 高校智库服务决策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高校智库服务决策的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情境、参与主体、研究范式、评价方式等不断变化,展现出诸多新特征。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智库服务决策特征变化的分析,构建了高校智库服务决策的三种模式:学科中心学术情境下“学—政”互动的专家模式、跨学科应用情境下“智—政”互动的平台模式和超学科适应情境下多边互动的开放模式。在这三种模式演进和共生发展情境下,提出高校智库服务决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四条进路:树立符合国家需求与公共利益的服务决策理念,创新多边互动的服务决策组织形式,构建多层次的服务决策研究范式,建立开放多元的服务决策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高校智库 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模式 服务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交叉学科建设的问题表征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宝玺 杜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交叉学科是学科,学科建设遵循知识逻辑,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意味着大学知识生产的逻辑取向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交叉学科建设。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视角分析我国交叉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学术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的失衡、箱格化与交叉性学科知识... 交叉学科是学科,学科建设遵循知识逻辑,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意味着大学知识生产的逻辑取向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交叉学科建设。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视角分析我国交叉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学术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的失衡、箱格化与交叉性学科知识的割裂、排他性与融合性学科文化的对立、国家外部干预与知识被动的无序、传统评价方式与交叉学科的错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知识生产从个人兴趣转向问题解决、学科边界从单一学科转向跨学科、组织形式从等级森严转向灵活多元、问责制度从学术自治转向社会问责、质量控制从同行评议转向多维控制导致的。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可以从树立“问题解决”导向的行动原则、构建“协同共生”的知识生产团队、形成“开放共享”的学科组织文化、执行“权力分化”的学科管理制度、秉持“和而不同”的学科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建设 知识生产模式1 知识生产模式2 问题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视角下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产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建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92-195,共4页
目的:对产教融合课程的知识生产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方法:分析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趋势和特点,据此提出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结论:产教融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基于知识生产新模式设定课程教学目标,以应用性知... 目的:对产教融合课程的知识生产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方法:分析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趋势和特点,据此提出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结论:产教融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基于知识生产新模式设定课程教学目标,以应用性知识涵盖学科性知识;以共生性、异质性、弥散性知识代替固化的学科内容;在课程实施中强化应用情境导向;建立多元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产教融合 知识生产模式 四重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变迁背景下乡村教师职前教育治理探析
9
作者 李慧 孙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8,共7页
知识生产模式作为背景框架对现代教师教育的知识制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乡村教师教育具有实践回应性和知识生产性,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受到普遍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型使职前教育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作为乡村教师教育的起始环节,它奠定... 知识生产模式作为背景框架对现代教师教育的知识制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乡村教师教育具有实践回应性和知识生产性,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受到普遍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型使职前教育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作为乡村教师教育的起始环节,它奠定了整个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结合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背景,对其治理进行系统探析。承担教师教育的院校是知识生产的场域和主体,它们与外部知识生产主体“互动”形成对乡村教师职前教育的治理。从这一视角出发,当前乡村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教育目标设定视角窄化”“课程质量治理水平不高”“认证标准体系话语失衡”。将问题代入不同知识生产模式后发现,问题的成因在于治理逻辑存在路径依赖、复杂课程面对着知识生产的风险以及治理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偏差。乡村教师职前教育治理不断动态吸纳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最新成果,可以从创新治理逻辑、打造课程共同体和完善职前教育政策体系等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变迁 乡村教师职前教育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3背景下的高校通识教育超学科发展——以计算机通识教育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1,共10页
以计算机通识教育为例,结合知识生产模式更替展现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一般特性和发展困境,形成高校通识教育超学科发展内涵,确定计算机通识教育中的超学科命题。高校通识教育以高素质人才作为逻辑起点,围绕... 以计算机通识教育为例,结合知识生产模式更替展现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一般特性和发展困境,形成高校通识教育超学科发展内涵,确定计算机通识教育中的超学科命题。高校通识教育以高素质人才作为逻辑起点,围绕高素质人才发展形成逻辑主线,聚焦知识迁移、创新能力、意识形态,结合知识生产模式3核心要件,形成知识分形创新生态系统。在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创新建设行动中,强化计算机通识教育部门育人职能,提高教师、学生、课程的黏合度,并于过程中创造衍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超学科 计算机通识教育 知识分形创新 知识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国家意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创新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建洋 李志峰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是我国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知识生产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职能,知识生产模式创新是新型研究型大学本体建构的关键指向。新型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的本质追求是超越国家科学竞争效应中的跟... 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是我国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知识生产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职能,知识生产模式创新是新型研究型大学本体建构的关键指向。新型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的本质追求是超越国家科学竞争效应中的跟跑状态与依赖现象,这就需要新型研究型大学把国家意识作为知识生产的精神特质与价值纲领,探索以国家意识为逻辑起点和以知识生产内外部要素反映国家意识中高阶层位价值追求的知识生产新模式,通过知识生产模式创新实现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本体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究型大学 知识生产模式创新 国家意识 要素体系 共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下产教融合的逻辑转向与路径建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鹏燕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7-33,共7页
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模式,知识生产由模式I向模式II和模式III转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跨界性、融合性和创新性,产教融合也由产教分离向共同体建构转变,实现异质主体的跨界融合;由职业知识向技术知识转变... 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模式,知识生产由模式I向模式II和模式III转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跨界性、融合性和创新性,产教融合也由产教分离向共同体建构转变,实现异质主体的跨界融合;由职业知识向技术知识转变,实现技术知识的创新应用;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变,实现育人标准的多维协同。产教融合应当继续沿着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发展方向,构建产教共同体的知识生产网络、问题导向的创新发展体系、协同育人的质量评价标准,更好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危机与化解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强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8,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知识生产模式正在持续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透视其演进历史及结构特征、洞察其未来变革趋势,继而审思当下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危机、找到危机化解之道对于助推高校学科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知识生产模式正在持续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透视其演进历史及结构特征、洞察其未来变革趋势,继而审思当下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危机、找到危机化解之道对于助推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进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发现,知识生产模式变革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产物,其本质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是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反映,知识生产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的相继出现昭示了未来知识生产的跨界性、应用性、动态性、复杂性将更加凸显的趋势。据此审思当下高校学科建设实践,面临着组织、价值、治理、文化、适应等现实危机,制约着学科高质量发展。鉴此,只有坚持自由逻辑与有组织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自治逻辑与共治逻辑、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化解现实危机,促进高校学科走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高校学科 高质量发展 危机审思 化解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3视角下澳大利亚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新动向及启示——基于“卓越科研框架2023”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雪怡 王思懿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知识生产模式3提倡科研的国际化发展,关注科研的社会公益性,这对各国科研评价的制度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从知识生产模式3视角看,澳大利亚的全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卓越科研框架”(ERA)虽一定程度迎合了知识生产模式3情境下的科研评价变... 知识生产模式3提倡科研的国际化发展,关注科研的社会公益性,这对各国科研评价的制度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从知识生产模式3视角看,澳大利亚的全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卓越科研框架”(ERA)虽一定程度迎合了知识生产模式3情境下的科研评价变革趋势,但在评级量表设计、评价单元设置和评价运行管理方面仍存在阻碍科研的国际化发展、埋没科研的社会公益性、忽视科研的复杂性提升等问题。鉴于此,新一轮ERA2023进一步提升评级量表的区分度,紧扣国际基准重构评价标准体系,增设任务导向型评价单元,并加强对数据和新兴技术的合理应用。通过这些举措,ERA2023旨在通过科研评价切实增强澳大利亚高校科研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公益性,同时平衡评价标准多样性和过程一致性间的张力,并寻求评价运行高成本的破解之策。澳大利亚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构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研创新生态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高校 科研评价 卓越科研框架 知识生产模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数字化教材开发的理论、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月 许艳丽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5-92,共8页
知识生产模式理论研究普遍强调“异质化“”跨学科“”非线性“”短周期“”开放协同”等多维特征。其变革丰富了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来源,打破了单一学科主导的知识建构取向,改变了知识生产的线性过程,转变了长周期的知识迭代惯习,淡化... 知识生产模式理论研究普遍强调“异质化“”跨学科“”非线性“”短周期“”开放协同”等多维特征。其变革丰富了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来源,打破了单一学科主导的知识建构取向,改变了知识生产的线性过程,转变了长周期的知识迭代惯习,淡化了知识生产的组织区隔。这些变革趋向从开发主体、内容结构、实施形态、开发周期和开发组织五个方面推动教材数字化发展。开发数字化教材,在目标层面应凸显“应用导向”,提升知识的适应性;在结构层面应坚持“跨界融合”,实现知识的整合性;在实施层面应强调“协同反思”,强化知识的实践性;在评价层面应突出“多维标准”,促进知识的综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教材 职业教育 知识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的高校学科建设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强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9,I0004,共9页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衍生出知识创新的主体融合逻辑、应用创新逻辑、文化开放逻辑、系统交互逻辑,已经深刻解构高校学科建设的传统组织逻辑、价值逻辑、文化逻辑和动力逻辑,形塑高校学科发展新样态。唯有建构问题中心的学科组织逻辑、理论...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衍生出知识创新的主体融合逻辑、应用创新逻辑、文化开放逻辑、系统交互逻辑,已经深刻解构高校学科建设的传统组织逻辑、价值逻辑、文化逻辑和动力逻辑,形塑高校学科发展新样态。唯有建构问题中心的学科组织逻辑、理论创新与应用创新并重的学科价值逻辑、开放创新的学科文化逻辑、协同交互的学科动力逻辑,才能顺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逻辑,推动高校学科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使命,焕发生机,走向卓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学科建设 知识创新 学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探究——基于知识生产模式理论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步海洋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3,共5页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该理论强调知识生产并非单一学科的封闭性活动,而是需要跨学科合作、实践应用和创新驱动,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产生各种实质性的影响。然而受各方面现实因素...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该理论强调知识生产并非单一学科的封闭性活动,而是需要跨学科合作、实践应用和创新驱动,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产生各种实质性的影响。然而受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知识生产活动受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等。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高校需要在知识生产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剖析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及成因,进而创新育人理念、明晰育人目标、优化育人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 知识生产模式理论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影响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1-38,共8页
当前,职业院校知识生产从知识生产模式Ⅰ逐渐向知识生产模式Ⅱ转型,需要推动技术知识在前沿和交叉领域生成新的课程体系。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在内容、载体、目标方面均受到深刻影响。高职专业群的未来走向是... 当前,职业院校知识生产从知识生产模式Ⅰ逐渐向知识生产模式Ⅱ转型,需要推动技术知识在前沿和交叉领域生成新的课程体系。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在内容、载体、目标方面均受到深刻影响。高职专业群的未来走向是重构课程知识网络,开辟新的知识空间,进而实现知识整合。因此,需要解构知识体系助推专业群课程体系逻辑转向,建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融合样态,重构课程组织指明专业群课程体系生成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群课程体系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逻辑理路 发展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
19
作者 曲三强 郭文奇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机制的传统知识产权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必要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系统性优化,从国内外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来看,中国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机制的传统知识产权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必要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系统性优化,从国内外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来看,中国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保护目前还存在立法仍存空白地带、司法保护效能仍需提升、行政保护仍有短板等不足,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在立法层面,应根据国情和不同技术领域的发展特点,稳慎推进立法工作,填补法律空白;在司法层面,应通过实施专业化高效能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构建、指导性案例制度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改进等措施,优化司法保护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在行政层面,应从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优化行政管理和服务、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入手,持续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服务与执法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知识产权保护 立法模式 司法效能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与“双一流”建设 被引量:58
20
作者 张德祥 王晓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文章以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发展和变革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学科知识生产的三种模式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科组织、制度建设的关系,认为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逻辑。顺应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大学自我调整... 文章以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发展和变革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学科知识生产的三种模式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科组织、制度建设的关系,认为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逻辑。顺应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大学自我调整,能够激发大学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动力、高深知识生产和创新活力,提高服务复杂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大学综合竞争力。"双一流"建设要深刻认识并适应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发展变革趋势,主动调整和改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模式,构建跨学科、超学科教育、学术组织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学科 知识生产模式 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 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