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四重逻辑
1
作者 杨超 胡云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09,共7页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研究生教育本质是高深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与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主体、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质量标准等具有相互契合性和内在耦合关系。在知识生产模式...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研究生教育本质是高深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与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主体、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质量标准等具有相互契合性和内在耦合关系。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研究生分类培养在健全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满足社会公众高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面对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研究生分类培养仍面临同质化培养现象仍存、社会公众认识存在偏差、产学研协同机制不畅、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现实挑战。为此,应构建“定位明晰-课程优化-评价多样”一体衔接的分类培养体系,创建“理念指引-机制健全-能力提升”一体统筹的导师队伍分类建设范式,打造“目标明确-机制灵活-反馈科学”一体协同的育人模式,营造“机制联动-决策科学-资源优化”一体联动的分类治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研究生分类培养 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域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创建的动因、机制与进路
2
作者 刘涵滨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下大学组织变革的时代产物。“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与“回归工程范式”的变革趋势相交叠,构成我国大学创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时代动因。探其机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形成以服务应用为...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下大学组织变革的时代产物。“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与“回归工程范式”的变革趋势相交叠,构成我国大学创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时代动因。探其机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形成以服务应用为导向的组织理念、多元主体异质共在的成员构成、持续适应的柔性组织架构、多维综合的质量控制机制。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为参照,未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应持守育人价值本位,形塑主动适应的组织理念;优化创新制度环境,赋能组织成员的知识协同;提升卓越项目的治理能力,着力构建水样组织;引入公众参与的评价机制,加强知识生产的社会问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组织变革 交叉学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影响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1-38,共8页
当前,职业院校知识生产从知识生产模式Ⅰ逐渐向知识生产模式Ⅱ转型,需要推动技术知识在前沿和交叉领域生成新的课程体系。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在内容、载体、目标方面均受到深刻影响。高职专业群的未来走向是... 当前,职业院校知识生产从知识生产模式Ⅰ逐渐向知识生产模式Ⅱ转型,需要推动技术知识在前沿和交叉领域生成新的课程体系。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在内容、载体、目标方面均受到深刻影响。高职专业群的未来走向是重构课程知识网络,开辟新的知识空间,进而实现知识整合。因此,需要解构知识体系助推专业群课程体系逻辑转向,建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融合样态,重构课程组织指明专业群课程体系生成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群课程体系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逻辑理路 发展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变革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17
4
作者 聂永成 董泽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0,共7页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普遍强调知识生产的"应用情境""跨学科性""异质性"、自我反思性和质量标准的多维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淡化了应用型高校"高深学问"的课程目标,打破了其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取向,...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普遍强调知识生产的"应用情境""跨学科性""异质性"、自我反思性和质量标准的多维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淡化了应用型高校"高深学问"的课程目标,打破了其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取向,改变了其知识传播的课程实施形态,转变了其课程质量评价导向。变革课程,应用型高校的课程目标应凸显"应用导向",注重核心素养建构;课程结构坚持"跨界交融",实现异质知识整合;课程实施强调"协同反思",强化实践经验获得;课程评价突出"多维标准",促进知识的综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课程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业革命与工科课程改革--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新工科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冲 毛伟伟 孙晶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96,共9页
历次工业革命催生的知识生产模式呈现出各种时代特征,引发教育领域的诸种变革。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的工科课程,其价值取向、框架边界、行动逻辑和检验体系自然也要重新设计,契合知识生产模式的新变化。高校应积极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历次工业革命催生的知识生产模式呈现出各种时代特征,引发教育领域的诸种变革。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的工科课程,其价值取向、框架边界、行动逻辑和检验体系自然也要重新设计,契合知识生产模式的新变化。高校应积极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带来的新工科课程改革新样态,设置面向产业发展与人才关键能力的课程目标,打造凸显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课程结构,探索产学协同合力育人的教学实践,实现多方主体深度参与的课程评价,兑现“构建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新工科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一流学科战略联盟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殷朝晖 潮泽仪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5,共7页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下,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变革,构建一流学科战略联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一流学科战略联盟已逐渐成长为全国性、联动性、专业性的组织,但还存在着联盟运行机制不清晰、联盟主体资...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下,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变革,构建一流学科战略联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一流学科战略联盟已逐渐成长为全国性、联动性、专业性的组织,但还存在着联盟运行机制不清晰、联盟主体资源整合有难度、联盟管理受成员地域分布限制和联盟的跨(超)学科研究缺乏等问题。为了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趋势,构建一流学科战略联盟应遵循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战略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合作机制的灵活性和科研水平的先进性等原则。即应使知识生产的情境化贯穿一流学科战略联盟,知识生产主体的多元性推动建设一流学科异质战略联盟和知识生产的跨(超)学科性鼓励成立跨学科、超学科战略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一流学科 战略联盟 资源整合 情境化 多元性 跨(超)学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祝爱武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79,97,共7页
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是对当代博士生培养活动及其效果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判,它集中体现于博士学位获得者原创性知识贡献评价、学术研究素养评价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评价三个方面。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背景来观照当代博士生培养质... 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是对当代博士生培养活动及其效果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判,它集中体现于博士学位获得者原创性知识贡献评价、学术研究素养评价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评价三个方面。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背景来观照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就是强调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中的知识创新思想、学术训练要求和博士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标准来评价博士生培养质量,优化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式与机制,使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的视角、内容、制度等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要求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 博士生培养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高校科研绩效考核之“视”与“势”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允龙 崔玉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6,共6页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文章对传统知识生产模式下高校科研绩效考核的“闭合”危机分析后发现,现有考核的成果媒介认定、质量监控主体以及适用语境单一使得高校科研生产多停留在“效率”追崇而非“效果”达成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则...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文章对传统知识生产模式下高校科研绩效考核的“闭合”危机分析后发现,现有考核的成果媒介认定、质量监控主体以及适用语境单一使得高校科研生产多停留在“效率”追崇而非“效果”达成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则打开对现有考核的“开放”超越之门。据此,须以媒介认定维度、质量监控主体维度以及适用语境维度之“变”因应高校科研绩效考核之“势”,进而探寻考核贡献导向的行动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高校科研 绩效考核 科研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及其对学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1
9
作者 唐小媚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33,共5页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意味着大学知识生产的逻辑取向发生变化,逐渐被纳入市场分配和社会消费领域,始于生产的实用性逻辑逐渐向大学知识生产领域渗透。学科作为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是知识生产的集合体。目前我国学科建设仍存在与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意味着大学知识生产的逻辑取向发生变化,逐渐被纳入市场分配和社会消费领域,始于生产的实用性逻辑逐渐向大学知识生产领域渗透。学科作为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是知识生产的集合体。目前我国学科建设仍存在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不相适应的方面,这将会影响到知识生产的转化效率,阻碍知识的创新。因此,在我国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关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学科建设的逻辑指向,既要关注知识的创新性,也要关注知识的分散性,对学科知识、学科组织、学科研究范式等进行深刻变革,以此回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学科知识 学科组织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的一流学科建设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殷朝晖 黄子芹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6,122,共7页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给传统的主要知识生产者——大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作为大学基本的知识生产单位的学科,在知识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深入探究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对...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给传统的主要知识生产者——大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作为大学基本的知识生产单位的学科,在知识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深入探究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对一流学科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给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可为我国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提供策略和思路,即应从一流学科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客体的多维度和载体的多样性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把三种知识生产方式恰当地结合起来,促进一流学科建设,从而推动“双一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双一流”建设 一流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主体 学科建设客体 学科建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个体时间焦虑的影响——基于延期毕业博士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志梅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以延期毕业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求学生涯的“关键时刻”对其主观时间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存制度下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紊乱与错位,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矛盾,从而在宏观结构层面造成博士生修...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以延期毕业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求学生涯的“关键时刻”对其主观时间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存制度下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紊乱与错位,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矛盾,从而在宏观结构层面造成博士生修业年限延长、学位论文完成率降低;无法在规定时间达成预期目标的延期群体,由于难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更为灵活的时间分配而深陷制度化的生存状态,进而导致道德承诺无法实现、他人期待无力满足和内在情绪难以言说。基于此,进一步从“时间观转向”和“道德处境优化”的角度探讨了个体能动性与高校培养系统相配合以重建时间感知的可能路径。研究对于揭示个体生命意义与社会事件的潜在关联、丰富“时间”的社会意涵以及引导生命历程遭遇挫折的群体进行积极的时间建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时间焦虑 延期毕业博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理性逻辑与实践路径
12
作者 何晓芳 牛姝颖 于孟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12,共5页
高素质、高技能的新质劳动者成为影响社会生产效能的主导性因素,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理应深刻地回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多维要求。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能够赋能全要素新质生产... 高素质、高技能的新质劳动者成为影响社会生产效能的主导性因素,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理应深刻地回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多维要求。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能够赋能全要素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劳动教育变革价值同源共生。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进行劳动教育,可以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下的劳动育人理念、多维协同创新下的劳动教育模式、系统联动视角下劳动教育的资源矩阵三个方面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劳动教育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多维协同创新 系统联动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视域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6
13
作者 白星宇 焦江丽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8-14,共7页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建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学科分析框架。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视角出发,发现职业教育对于增进乡村群众民生福祉、助益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和筑牢乡...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建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学科分析框架。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视角出发,发现职业教育对于增进乡村群众民生福祉、助益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和筑牢乡村人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职业教育可从兴产业、优生态、促乡风、强组织与育人才五个方面精准发力,通过锚定乡村产业需求、赋能乡村绿色发展、弘扬优秀乡土文化、健全人才管培机制和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一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多学科视域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