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受体单位C1蛋白通道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重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虎瑞娟 苏桂香 侯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机械压力敏感性瞬时受体单位C1蛋白(TRPV1)通道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治疗的COPD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 目的 探讨机械压力敏感性瞬时受体单位C1蛋白(TRPV1)通道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治疗的COPD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气流阻塞的严重程度将研究组COPD患者分为GOLD 1级、GOLD 2级、GOLD 3级、GOLD 4级,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和气道重塑指标和TRPV1含量及相关性,比较研究组四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和气道重塑指标和TRPV1含量及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例(FEV1%)显著高于研究组,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TRPV1,壁厚与外径比率(TDR%),气道壁面积占总横截面积比例(WA%)含量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患者的GOLD级别越高,患者的FEV1/FVC,FEV1%比例越低(P<0.05),患者的GOLD级别越高,患者的MMP9、TGF-β1、TDR%、WA%以及TRPV1含量越高(P<0.05);TRPV1与FEV1/FVC,FEV1%呈负相关,TRPV1与MMP9、TGF-β1、TDR%、WA%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TRPV1通道蛋白与COPD患者肺功能受损程度呈负相关,与气道重塑相关因子呈正相关,TRPV1通道蛋白可以促进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进行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单位c1蛋白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气道重塑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早期血清白介素1受体1和活性蛋白C及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石晓娜 徐梅先 +4 位作者 霍习敏 王晓冬 刘刚 张静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28例(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入院24 h时、对照组体检时血清IL-1R1、APC、PCT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24 h时IL-1R1、APC、PCT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3组入院24 h时IL-1R1、APC、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IL-1R1、PCT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IL-1R1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脓毒症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脓毒症组(P<0.05)。入院24 h IL-1R1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7,与AUC=0.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入院24 h APC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686,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入院24 h PCT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17,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24 h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34,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IL-1R1、PCT、APC水平较正常儿童存在差异。PCT及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介素1受体1 活性蛋白c 降钙素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中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洋 刘晓军 +2 位作者 孙昊 吴玉仙 金志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检测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85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 目的检测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85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分别检测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CK1、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69/85)、63.5%(54/85)、89.4%(76/85)。RACK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RACK1、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ACK1 vs HIF-1α:r=0.523,P=0.0439;RACK1 vs VEGF:r=0.428,P=0.0337;HIF-1αvs VEGF:r=0.689,P=0.0245)。结论RACK1、HIF-1、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三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1在豚鼠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机制及布地奈德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娜 何叶 李敏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74-1379,共6页
目的通过干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1(TRPC1)的表达,探讨TRPC1离子通道在气道重塑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布地奈德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普通级豚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卵蛋白刺激组、C组为卵蛋白刺激+TRPC1 siRNA干... 目的通过干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1(TRPC1)的表达,探讨TRPC1离子通道在气道重塑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布地奈德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普通级豚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卵蛋白刺激组、C组为卵蛋白刺激+TRPC1 siRNA干扰组、D组为卵蛋白刺激+荧光素酶siRNA干预组、E组为卵蛋白刺激+布地奈德干扰组。取肺泡灌洗液(BALF),比较嗜酸性粒细胞(Eos)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中IL-5,IL-13表达水平。取支气管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马松三色染色(Maason),Image-Pro图像处理软件定量分析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增殖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TRPC1蛋白在肺内相对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TRPC1 m RNA的相对表达。结果Image-Pro图像软件分析结果示,B组显著表现出支气管壁增厚、平滑肌增殖、基底膜胶原沉积、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增加等病理变化,C组、E组的上述病理变化则不明显(P<0.05)。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法显示,TRPC1蛋白位于支气管上皮粘膜层,主要分布于支气管粘膜基底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核内。结论 TRPC1通道在哮喘个体的高水平表达与气道重塑、慢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而布地奈德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TRPC1的表达参与气道重塑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1 cA^2+ 气道重塑 基因沉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蛋白通道A1在大鼠炎症性膀胱感觉通路中不同部位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都书琪 吴伟力 +1 位作者 张骞 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9-771,776,共4页
目的瞬时受体电位蛋白通道A1(TRPA1)参与机械性感觉、痛觉的传导以及炎性反应,我们制作大鼠的膀胱炎症模型,检测在膀胱传入通路中不同部位TRPA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大鼠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制作膀胱炎症模型,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集... 目的瞬时受体电位蛋白通道A1(TRPA1)参与机械性感觉、痛觉的传导以及炎性反应,我们制作大鼠的膀胱炎症模型,检测在膀胱传入通路中不同部位TRPA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大鼠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制作膀胱炎症模型,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集膀胱黏膜层及脊髓后根神经节,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RPA1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2 d后,肉眼及病理检查证实膀胱炎性反应。TRPA1在膀胱黏膜层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的TRPA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在膀胱炎症状态下,TRPA1在黏膜层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提示它作为黏膜层的机械敏感性受体参与炎症诱发的排尿改变的可能性较小;TRPA1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表达上调,感觉神经元表达的TRPA1可能参与膀胱炎性反应,并且与膀胱炎时病理性的排尿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炎症 瞬时受体电位蛋白通道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与血管平滑肌α_1肾上腺素受体触发Ca^(2+)内流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郑淑秋 关永源 +1 位作者 贺华 孙家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在酶新鲜分离的犬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剂佛波二丁酯(PDB)引起的胞内Ca2+增高作用可被PKC抑制剂1-(5-异喹啉磺酰)-2-甲基哌嗪(H7)所阻断,而哌唑嗪和普萘洛尔则不能阻断PDB... 在酶新鲜分离的犬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剂佛波二丁酯(PDB)引起的胞内Ca2+增高作用可被PKC抑制剂1-(5-异喹啉磺酰)-2-甲基哌嗪(H7)所阻断,而哌唑嗪和普萘洛尔则不能阻断PDB的这一作用;10μmol·L-1苯福林引起的胞内Ca2+增高作用可被10和20μmol·L-1H7部分阻断;在无Ca2+液,H7可部分抑制苯福林引起的内Ca2+释放和外Ca2+内流,两者分别被抑制了33±3%和58±6%;KCl(20-100mmol·L-1)可浓度依赖性地引起胞内钙升高,这一作用可被10和20μmol·L-1H7不同程度地阻断;PDB引起的胞内Ca2+增高也可分别被1.25和2.5μmol·L-1维拉帕米部分和全部阻断。上述结果提示PKC参与苯福林引起的部分内Ca2+释放和外Ca2+内流,但以参与外Ca2+内流为主;这一作用可能与PKC激活,引起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肌酶c 平滑肌 Α1受体 钙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腺苷A1受体调控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中的表达和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向飞 张琼 +1 位作者 褚志刚 黄跃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的活化能否影响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对照(常氧)组(A组),缺氧组(B组),缺氧+腺苷A1受体激动剂组(C组),...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的活化能否影响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对照(常氧)组(A组),缺氧组(B组),缺氧+腺苷A1受体激动剂组(C组),缺氧+腺苷A1受体阻断剂组(D组),缺氧+腺苷A1受体激动剂+PKC阻断剂组(E组)。缺氧6h后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分析A、B、C、D4组PKC的表达变化,用酯化钙黄绿素和氯化钴共孵育法检测5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缺氧6h后,B、D、E3组MPTP显著开放,细胞活力降低,而C组能明显减少MPTP的开放,减轻细胞损害,并能使PKC的表达量增加。结论缺氧可引起MPTP开放增加,腺苷A1受体激动剂可上调PKC表达,减少缺氧导致的MPTP开放,维持细胞活力。PKC通路可能是腺苷A1受体调控缺氧心肌细胞MPTP开放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 腺苷A1受体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THP-1巨噬细胞脂质蓄积、亲脂素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及蛋白激酶Cα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中群 袁中华 +5 位作者 黄谙非 曾德星 赵琪 杨永宗 王佐 唐雅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以THP-1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细胞内脂质蓄积、亲脂素(adi-pophilin)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以及蛋白激酶Cα(PKCα)活性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 mg/L oxLDL与THP-1巨... 目的:以THP-1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细胞内脂质蓄积、亲脂素(adi-pophilin)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以及蛋白激酶Cα(PKCα)活性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 mg/L oxLDL与THP-1巨噬细胞共孵育24 h,油红O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dipophilin、PPARγ和PKCα表达的变化情况;PepTag(非放射性蛋白激酶检测法对荷脂细胞胞膜PKCα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THP-1巨噬细胞内脂滴增加变大,胆固醇酯/总胆固醇比值升高,adipophilin、PPARγ和PKCα表达增强(与0 mg/L oxLDL处理组比较,P均<0.05),胞膜PKCα活性由(0.07±0.01)kU/L增至(0.14±0.02)kU/L(P<0.05)。结论:oxLDL可增强巨噬细胞PKCα活性,上调PKCα、PPARγ和adipophilin的表达,促进THP-1巨噬细胞中脂质的蓄积;oxLDL、PKCα、PPARγ和adipophilin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蛋白激酶cΑ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亲脂素 脂滴 动脉粥样硬化 THP-1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热敏瞬时受体通道1基因转染对猫角膜内皮细胞P27蛋白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王莉 李鹏 杜兆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2,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人热敏瞬时受体通道1(TRP1)基因转染对猫角膜内皮细胞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热敏TRP1基因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周期的作用,为该基因应用于人角膜内皮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健康足月幼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人热敏瞬时受体通道1(TRP1)基因转染对猫角膜内皮细胞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热敏TRP1基因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周期的作用,为该基因应用于人角膜内皮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健康足月幼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麻醉后取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培养后实验组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人热敏TRP1基因,对照组采用5.0μL PBS代替表达载体加入培养基。RT-PCR观察人热敏TRP1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观察猫角膜内皮细胞内P27蛋白的表达。继续培养96h观察目的基因转染对细胞分裂再生活性的影响。结果:细胞培养、加热后钙离子流入明显增多;人热敏TRP1基因转染后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条带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37);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实验组P27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21);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丝分裂指数、G1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6,χ2=4.18,P<0.05)。结论:人热敏TRP1基因转染可以增加猫角膜内皮细胞P27蛋白表达,抑制角膜内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瞬时受体通道1 基因转染 角膜内皮细胞 P2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中与α_1-肾上腺素受体C末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10
作者 张坦 徐琦 +2 位作者 陈凤荣 韩启德 张幼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38-1539,共2页
关键词 酵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c末端 相互作用 蛋白 IgA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参与内源性大麻素1型受体对心肌L型钙电流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张彦敏 段丽红 李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激活心肌内源性大麻素1型(CB1)受体是否通过改变蛋白激酶C(PKC)活性从而抑制L型钙电流,探讨激活CB1受体导致PKC活性变化的信号途径。方法利用酶解法制备大鼠心室肌细胞,分别单独应用CB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2-氯乙胺花生四烯酸(ACEA... 目的研究激活心肌内源性大麻素1型(CB1)受体是否通过改变蛋白激酶C(PKC)活性从而抑制L型钙电流,探讨激活CB1受体导致PKC活性变化的信号途径。方法利用酶解法制备大鼠心室肌细胞,分别单独应用CB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2-氯乙胺花生四烯酸(ACEA)100 nmol·L-1、CB1受体阻断剂AM251 100 nmol·L-1或PKC非特异性激动剂十四烷酸乙酸大戟二萜醇酯(PMA)500 nmol·L-1孵育细胞10 min;此外提前应用AM251或PMA孵育细胞5 min后,再用ACEA孵育细胞10 min。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个心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应用Pep Tag非放射性蛋白激酶C检测系统检测细胞PKC活性;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中二酰甘油(DAG)的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磷脂酶Cβ(PLCβ)和磷酸化磷脂酶Cβ(p-PLCβ)表达。结果给予ACEA激动大鼠心肌细胞的CB1受体,可显著抑制L型钙电流,最大峰值电流密度由11.4±0.8降至(6.4±1.5)p A·p F-1;预先给予AM251或PMA可以完全阻断此抑制效应。检测心肌细胞PKC活性发现,与正常对照组(1.59±0.50)μmol·min-1·L-1相比,ACEA组心肌细胞PKC活性为(0.69±0.48)μmol·min-1·L-1,明显降低;同样预先给予AM251或PMA完全阻断ACEA对PKC活性的抑制效应。而给予ACEA没有影响心肌细胞DAG含量和PLCβ的磷酸化。结论激活心肌细胞CB1受体后抑制细胞PKC的活性,从而抑制L型钙电流,此过程没有PLCβ-DAG途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素1受体 蛋白激酶c L型钙电流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激动剂对C57/BL6小鼠大脑C型1类尼曼-匹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欧翔 周志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11-4313,共3页
目的:研究肝X受体(LXR)激动剂T0901317对C57/BL6小鼠大脑C型1类尼曼-匹克蛋白(NPC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13)给予赋型剂灌胃;处理1组(n=13)给予T0901317(10mg/kg)灌胃;处理2组(n=13)给予T09... 目的:研究肝X受体(LXR)激动剂T0901317对C57/BL6小鼠大脑C型1类尼曼-匹克蛋白(NPC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13)给予赋型剂灌胃;处理1组(n=13)给予T0901317(10mg/kg)灌胃;处理2组(n=13)给予T0901317(20mg/kg)灌胃。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脑胆固醇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大脑组织NPC1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两处理组小鼠大脑胆固醇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NPC1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T0901317减少大脑胆固醇含量可能与其上调NPC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曼-皮克病 c 肝X受体 胆固醇流出 c型1类尼曼-匹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通过调控ABCC1和CDC37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13
作者 谭欣 张子元 刘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71-2179,共9页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小鼠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趋势,探究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EGFR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24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9~21g)中提取骨髓...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小鼠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趋势,探究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EGFR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24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9~21g)中提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随后采用M-CSF和RANKL共刺激构建小鼠破骨细胞分化模型,并用TRAP染色法、RT-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状况及EGFR的表达量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EGFR相关基因,并通过RT-qPCR和EGFR激活及抑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体外破骨细胞分化模型显示,EGFR在小鼠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量持续上升(P<0.01)。RNA-seq数据表明,EGFR表达与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呈显著相关(P<0.05)。通过WGCNA及PPI分析,鉴定出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1 (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 member 1, ABCC1)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ell division cycle 37, CDC37)与EGFR之间存在共表达及相关性(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ABCC1(P<0.05)和CDC37(P<0.01)在分化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上升,且在激活EGFR时二者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抑制EGFR时二者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激活EGFR信号可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并上调ABCC1和CDC37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破骨细胞分化 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1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外周血清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白三烯C4合成酶及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晓洁 李冰洁 +3 位作者 孙中怡 李淑君 吴升华 陈筱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患儿血清中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l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FLAP)、白三烯C4合成酶(leukotr...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患儿血清中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l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FLAP)、白三烯C4合成酶(leukotriene C4 synthase,LTC4S)及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teinyl leukotriene receptor 1,CysLTR1)水平变化的意义,旨在寻找BPD早期敏感的生物学指标。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入院的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 g的新生儿病例。待其出院后根据患儿完整住院信息将病例整理为无肺部疾病的早产儿65例(对照组),不合并BPD的NRDS早产儿60例(NRDS组),BPD早产儿49例(BP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新生儿生后3、7、14 d血清中FLAP、LTC4S、CysLTR1水平。比较3组各时间点各指标的浓度水平,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卡方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后3 d BPD组血清FLAP、CysLTR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NRDS组(P均<0.05)。生后7 d BPD组血清FLAP、LTC4S、CysLTR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BPD组血清FLAP和CysLTR1水平分别高于NRDS组(P <0.05)。生后14 d BPD组仅血清LTC4S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生后3 d血清PLAP、CysLTR1水平,生后7 d血清FLAP、LTC4S和CysLTR1水平,生后14 d血清LTC4S水平可作为BP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 白三烯c4合成酶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黏蛋白-1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娟娟 张启芳 +2 位作者 黄宗华 曾红梅 柏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5,共8页
目的探索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和特异性基因沉默细胞模型中,组织蛋白酶B(CTSB)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黏蛋白-1(TRPML1)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BV2细胞分别用H2O2、钙敏感性受体激动剂... 目的探索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和特异性基因沉默细胞模型中,组织蛋白酶B(CTSB)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黏蛋白-1(TRPML1)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BV2细胞分别用H2O2、钙敏感性受体激动剂GdCl3、CTSB抑制剂CA-074Me单独或同时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半胱天冬酶-1-蛋白;用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BV2细胞的NLRP3mRNA。用MTT法检测各组BV2细胞生长活力。用定量PCR方法检测BV2细胞中胱抑素C和TRPML1的mRNA,用Westernblot检测TRPML1、CTSB、组织蛋白酶D(CTSD)、组织蛋白酶L(CTSL)、组织蛋白酶V(CTSV)蛋白。针对TRPML1基因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在BV2细胞中建立TRPML1基因沉默细胞株(命名为Tr-si-BV2细胞),通过H2O2处理,再用Westernblot检测Tr-si-BV2细胞或对照组细胞中的TRPML1、CTSB和转录因子EB(TFEB)蛋白。结果用H2O2处理后,BV2细胞中半胱天冬酶-1蛋白和NLRP3mRNA表达增加,加用GdCl3处理后,BV2细胞中IL-1β显著增加(P=0.0036);使用CA-074Me处理后,NLRP3mRNA(P=0.037)、半胱天冬酶-1(P=0.021)、IL-1β(P=0.036)均显著减少。H2O2组和H2O2+GdCl3组的细胞生长较慢。在H2O2浓度为200μmol/L的处理组,BV2细胞中CTSBmRNA与TRPML1mRNA、或CTSB与TRPML1蛋白的表达均有相似的变化;沉默TRPML1基因表达水平后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CTSB蛋白表达。组织蛋白酶CTSD、CTSL、CTSV的变化不受H2O2处理浓度高低的影响。在进行TRPML1基因沉默处理的BV2细胞中,H2O2+siRNA处理组与H2O2处理组比较,CTSB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21)。结论在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模型中,CTSB具有调节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可能通过钙离子通道蛋白TRPML1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组织蛋白酶B 炎症小体 基因沉默 瞬时受体电位黏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抑制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定向成脂
16
作者 陈婧文 郭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7-994,共8页
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成脂过程分为定向和分化两个阶段,骨形成蛋白4(BMP4)可以诱导其定向成前脂肪细胞.已有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小鼠体重减轻,脂肪组织含量减少,揭示此基因对成脂具有重要... 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成脂过程分为定向和分化两个阶段,骨形成蛋白4(BMP4)可以诱导其定向成前脂肪细胞.已有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小鼠体重减轻,脂肪组织含量减少,揭示此基因对成脂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Lrp1是否在成脂定向过程中发挥作用.采用小干扰RNA技术(RNAi),在体外水平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rp1对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成脂定向的作用.分别在C3H10T1/2成脂的定向期和脂滴成熟期敲低Lrp1,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证实,定向期而非脂滴成熟期敲低Lrp1显著抑制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成脂.BMP4通过激活下游Smad1/5/8信号通路发挥作用,而敲低Lrp1显著抑制BMP4诱导的Smad1/5/8磷酸化.这些结果说明:敲低Lrp1通过下调Smad信号通路,抑制BMP4诱导的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成脂定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 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 成脂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转移酶10通过介导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 mRNA的ac4C乙酰化修饰促进宫颈癌细胞的恶性行为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雪 汤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3-613,共11页
乙酰转移酶10(N-acetyltransferase 10,NAT10)是mRNA乙酰化修饰的关键酶,通过介导ac4C乙酰化修饰(N4-acetylcytidine,ac4C)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并调控多种癌症的生物学功能,但NAT10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细胞的调控却少有报道。本... 乙酰转移酶10(N-acetyltransferase 10,NAT10)是mRNA乙酰化修饰的关键酶,通过介导ac4C乙酰化修饰(N4-acetylcytidine,ac4C)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并调控多种癌症的生物学功能,但NAT10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细胞的调控却少有报道。本研究拟探讨NAT10对宫颈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首先,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NAT10高表达与宫颈癌病人预后不良相关。MTT实验和集落形成结果显示,过表达NAT10增加了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活性(P<0.05)和增殖能力(P<0.001);Transwell迁移和侵袭结果表明,过表达NAT10提高了宫颈癌细胞的迁移(P<0.01)和侵袭(P<0.05)能力;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NAT10使间皮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上调,使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下降。并且,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可能是NAT10的下游靶基因,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结果表明,NAT10可以直接结合DDR1的mRNA(P<0.05),Western免疫印迹和RT-qPCR的结果表明,过表达NAT10使DDR1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5)。此外,RNA乙酰化免疫沉淀结果表明,过表达NAT10增加了DDR1 mRNA的乙酰化水平(P<0.001),并且EGFP报告系统进一步确定了NAT10识别DDR1 mRNA的乙酰化位点。mRNA半衰期的结果显示,NAT10可提高DDR1 mRNA的稳定性(P<0.05)。综上所述,NAT10促进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以及迁移侵袭能力,其机制是通过对DDR1 mRNA进行乙酰化修饰延长其mRNA的稳定性,这可能为mRNA乙酰化修饰对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转移酶10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 ac4c乙酰化修饰 宫颈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对应激诱导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徐岩 郄文斌 +1 位作者 吴友平 屠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78-2881,共4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1,TRPA1)对浸水束缚应激(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 stress,WIRS)诱导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WIRS回肠黏...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1,TRPA1)对浸水束缚应激(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 stress,WIRS)诱导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WIRS回肠黏膜损伤模型组(WC组)、HC1组和HC2组。后3组大鼠放入鼠笼内,置(19±1)℃水中,水面平剑突。HC1组和HC2组WIRS前1 h腹腔注射TRPA1特异性拮抗剂HC-030031,剂量分别为100和200 mg/kg,WIRS 6 h后取背根神经节(DRG)和回肠组织。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病理损伤情况。RT-PCR、蛋白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C组和WC组大鼠DRG和回肠组织中TRPA1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WC组回肠黏膜损伤严重,评分明显增高,DRG和回肠组织中TRPA1表达明显上调(P <0.001);与WC组比较,HC1组和HC2组回肠黏膜损伤情况明显好转,评分明显降低(P <0.01),且HC2组比HC1组损伤评分更低(P <0.01)。结论应激诱导大鼠回肠黏膜损伤与TRPA1表达上调密切相关。HC-030031有效减轻应激诱导的回肠黏膜损伤,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回肠黏膜损伤 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 Hc-030031 剂量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白介素-22及C反应蛋白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段继惠 穆红 +2 位作者 唐志琴 张国珺 魏文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2-524,共3页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白介素(IL)-22及C反应蛋白(CRP)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检测52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P...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白介素(IL)-22及C反应蛋白(CRP)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检测52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PD-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2的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RP的水平。结果:①银屑病组PBMC中PD-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活化后,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活化后,银屑病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银屑病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刺激分子PD-1对银屑病组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白介素22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介导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嵘 杨晓霞 +4 位作者 于艳 周美兰 田秀娟 冯世栋 王汉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抗炎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在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400 mg/(kg·d),连续注射2 d,建立庆大霉素中毒性AK... 目的探讨抗炎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在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400 mg/(kg·d),连续注射2 d,建立庆大霉素中毒性AKI动物模型;3个实验组大鼠在注射庆大霉素前2 d,分别给予(0.5、5、50)mg/kg的CTRP6腺病毒表达载体。苦味酸比色法检测肌酐(Cr)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含量,ELISA检测血清CTRP6的水平以及肾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CTRP6、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KI指标血清BUN和C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量以及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BUN和Cr水平降低,IL-1β和TNF-α的分泌减少,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下降。随着注射CTRP6腺病毒表达载体注射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增强。结论 CTRP6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弱庆大霉素所致的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 急性肾损伤 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 庆大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