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往复压缩机网状阀瞬态运动模拟与应力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瑶 张进杰 +2 位作者 刘锦南 幺子云 江志农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3-548,共6页
往复压缩机气阀是整个机体中故障率最高的部件。针对网状阀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建立了阀片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和Ansys软件对阀片瞬态运动规律及动应力分布进行仿真研究,讨论了气阀弹簧刚度及阀片过渡圆弧弧度对气阀阀片动应力分... 往复压缩机气阀是整个机体中故障率最高的部件。针对网状阀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建立了阀片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和Ansys软件对阀片瞬态运动规律及动应力分布进行仿真研究,讨论了气阀弹簧刚度及阀片过渡圆弧弧度对气阀阀片动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阀片运动过程中的变形应力大于撞击产生的冲击应力;两段铣薄的弹性臂弹性变形最大,该区域产生最大等效应力;改变弹簧刚度和过渡圆弧弧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应力值,延长阀片寿命。分析结果对进行气阀优化设计、提高网状阀寿命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网状阀 瞬态运动规律 动应力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UCR并联机构的瞬态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刚 葛世荣 蒋世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基于反螺旋理论与虚拟机构法对一种特殊3-UCR并联机构的瞬态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支链与动平台的一阶影响系数矩阵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此并联机构在螺旋坐标系下的瞬态运动数学模型,得出了一阶影响系数矩阵只与机构输入参数和机构构... 基于反螺旋理论与虚拟机构法对一种特殊3-UCR并联机构的瞬态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支链与动平台的一阶影响系数矩阵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此并联机构在螺旋坐标系下的瞬态运动数学模型,得出了一阶影响系数矩阵只与机构输入参数和机构构型有关的结论。提出的建模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欠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瞬态运动特性分析,运用该数学模型,可得到任意瞬态的螺旋系节距。分析表明,该机构具有两转动一平动的瞬态运动特性,并利用动静平台平行位姿时的具体数值实例,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反螺旋理论 虚拟机构法 瞬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脉冲数字散斑方法测量物体瞬态运动轨迹
3
作者 高志 王仕康 +3 位作者 彭翔 朱绍明 刘昌文 刘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944-948,共5页
提出了利用脉冲多曝光数字散斑技术取代干板照相技术记录物体瞬态运动轨迹的研究方法,根据杨氏条纹模型详细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瞬态运动轨迹的测量结果,最后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数字散斑 多曝光照相 瞬态运动轨迹 物体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吸气支气管内瞬态气流运动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新喜 赵秀国 刘亚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7-893,共7页
人体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对气溶胶在支气管内的沉积产生重要影响,深入认识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支气管内的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人体轻度运动强度下Weibel模型的3级到6级支... 人体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对气溶胶在支气管内的沉积产生重要影响,深入认识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支气管内的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人体轻度运动强度下Weibel模型的3级到6级支气管内的瞬态气流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讨论了支气管对称平面、横截面内的瞬态气流组织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支气管的对称平面内,支气管分叉处产生气流分离现象;在吸气加速阶段,在3级支气管横截面内,没有产生涡流运动;在吸气加速阶段,4级支气管内,呈现出具有内壁附近区域速度高、外壁区域附近速度低的倾斜的抛物线特点的速度分布形式;5级支气管内,形成由两个涡流到四个涡流又到两个涡流的涡流演变过程。在6级支气管横截面内,在吸气加速阶段,和4级支气管横截面相似,在对称平面上下形成两个对称旋转的涡流运动,两个涡流中心分别处于上下平面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吸气 支气管 气流运动 气流组织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盘转子突加不平衡瞬态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涛 任兴民 +3 位作者 岳聪 夏冶宝 王元生 邓旺群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4-927,共4页
以偏置单盘转子为研究对象,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含有加速度项的瞬态运动方程,并且以Newmark-β积分法求解,编程模拟出系统的突加不平衡瞬态响应。该方法考虑了加速度、阻尼对瞬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盘转子系统在运转时突加不平衡后... 以偏置单盘转子为研究对象,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含有加速度项的瞬态运动方程,并且以Newmark-β积分法求解,编程模拟出系统的突加不平衡瞬态响应。该方法考虑了加速度、阻尼对瞬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盘转子系统在运转时突加不平衡后会引起较大的幅值震荡,最终趋于稳定;突加不平衡引起震荡的幅值和最终稳定值都随突加不平衡量的增大而增大,近似成正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运动方程 Newmark-β积分法 突加不平衡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深拖系统的瞬态仿真及升沉补偿 被引量:5
6
作者 裴轶群 李英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1-584,共4页
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缆绳动力学模型,在给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后,利用龙格-库塔算法对二阶偏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分析,并对缆绳运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动态稳定存在,二级拖体升沉补偿效果良好.
关键词 瞬态运动 升沉补偿 集中质量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式移动机器人瞬态模型鲁棒自适应同步终端滑模编队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东亚 崔文豪 严星刚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3-430,共8页
在轮式移动机器人协同编队问题中,如何保证移动机器人在追踪自身期望轨迹的同时,又能实现与其他机器人运动同步的问题对控制算法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论的鲁棒自适应同步终端滑模控制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介绍... 在轮式移动机器人协同编队问题中,如何保证移动机器人在追踪自身期望轨迹的同时,又能实现与其他机器人运动同步的问题对控制算法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论的鲁棒自适应同步终端滑模控制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轮式移动机器人非线性运动学瞬态模型,该模型避免了一般运动学模型多输入耦合互相干扰的问题.然后根据交叉耦合误差设计同步控制算法实现运动同步,通过鲁棒控制对系统外部干扰进行抑制,自适应律保证切换增益实时调节.运用Lyapunov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证明了系统追踪误差的收敛性.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型 同步控制 终端滑模控制 自适应控制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均匀流Q结构分布及运动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胜发 张鹏 +2 位作者 胡江 李文杰 陈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0-438,共9页
为了解明渠均匀流湍流Q结构(Quadrant events)第一象限事件(Q1)、第二象限事件(Q2)、第三象限事件(Q3)和第四象限事件(Q4)的时均与瞬态运动特性,使用高频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对3种明渠湍流二维瞬时流速矢量场进行测量,统计分析明渠湍流脉... 为了解明渠均匀流湍流Q结构(Quadrant events)第一象限事件(Q1)、第二象限事件(Q2)、第三象限事件(Q3)和第四象限事件(Q4)的时均与瞬态运动特性,使用高频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对3种明渠湍流二维瞬时流速矢量场进行测量,统计分析明渠湍流脉动流速场中Q结构的雷诺应力、发生频率、占据测量区域面积率以及Q结构与涡结构运动关系。结果表明:Q1与Q3结构时均特性相似,具有发生频率低、面积占据量少、负瞬时脉动动量通量小等特点;而Q2与Q4结构时均特性与之相反,且Q4结构发生频率沿水深增加而逐渐增多至0.8H附近达到最大,Q2结构发生频率在壁面区域为最大,沿水深增加而减小。明渠瞬态运动特性主要表现为水面区造成Q4结构向下运动,挤压、推进、爬升床面区的Q2结构伴随其自身形变的瞬态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湍流结构 雷诺应力 Q结构 时均特性 瞬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驱动机器鱼的驱动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红秀 杜闯 +3 位作者 孟庆博 褚彦斌 宋高明 徐亮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9-32,61,共5页
根据电磁驱动器工作原理,建立动力学方程,在Maxwell软件二维环境下建立电磁驱动器简化模型。根据电磁驱动器电路方程在Simplorer模块中建立电磁驱动器驱动电路模型。二者联合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电磁驱动器通电线圈瞬态运动电磁仿真,得... 根据电磁驱动器工作原理,建立动力学方程,在Maxwell软件二维环境下建立电磁驱动器简化模型。根据电磁驱动器电路方程在Simplorer模块中建立电磁驱动器驱动电路模型。二者联合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电磁驱动器通电线圈瞬态运动电磁仿真,得到电磁驱动器通电线圈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曲线,分析正交试验结果得到相关参数对电磁驱动器工作时输出力的影响情况和使电磁驱动器力输出最大时的各参数值,通过仿真验证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驱动器 简化模型 驱动电路 通电线圈 瞬态运动 电磁仿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破损稳性理论建模的阐述
10
作者 吴子江(译) 黎汉军(校) 《国外舰船工程》 2005年第10期12-16,共5页
探讨发展船舶在波浪中的破损稳性理论建模方法的观点。首先,探讨波浪中破损船舶在多种时间量程范围内的水压模型,这为计算作用在沉船船体上的水压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包括积聚在船舱内水的压力。其次,在进水舱室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探讨发展船舶在波浪中的破损稳性理论建模方法的观点。首先,探讨波浪中破损船舶在多种时间量程范围内的水压模型,这为计算作用在沉船船体上的水压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包括积聚在船舱内水的压力。其次,在进水舱室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船模试验水池协会的破损船舶标准测试导致摇摆运动预测不充分的原因。最后,提出根据汽车运载船模型在静水中的进水试验得出,在已破损的隔断区域具有多层甲板的破损船舶的不沉性。试验研究显示,在静水中假设达到完全静止的情况下和根据船舶在水波中的初始状态和瞬间进水过程判断的动态情况下,船舶的不沉性会有所不同。因此,斯德哥尔摩协议中所用的模型测试方法不适用于这类船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时间量程 全浸没舱室 瞬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