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24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孙玮豪 包业炜 +2 位作者 王天奇 甘欣欣 王林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0-517,共8页
目的:探究CD24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4例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其中包括TCGA数据库和长海医院睾丸生殖细胞瘤队列(TGCT-Changhai队列)。通过预后分析和多变量分析评估CD24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 目的:探究CD24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4例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其中包括TCGA数据库和长海医院睾丸生殖细胞瘤队列(TGCT-Changhai队列)。通过预后分析和多变量分析评估CD24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并运用肿瘤组织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解析CD24调控TGCT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作用机制。最终通过分析CD24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中PD-L1表达水平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M2型浸润的差异,并运用TIDE算法进一步探讨了CD24表达水平与免疫逃逸评分和免疫治疗响应率间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CD24在高临床分期和高M分期睾丸生殖细胞瘤中的表达呈现显著上调趋势(P<0.05);与瘤旁组织相比,CD24在睾丸生殖细胞瘤和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不同TNM分期和肿瘤进展情况的睾丸生殖细胞瘤中,CD24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D24可以作为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因子[OR=0.135,95%CI(0.035,0.516),P=0.003],多因素分析进一步确认其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的地位[OR=0.057,95%CI(0.005,0.624),P=0.019];睾丸生殖细胞瘤组织中CD24 mRNA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标志物CD206和CD70表达水平均相关(均P<0.05),并且CD24表达水平在免疫逃逸分数评分和免疫治疗响应率评估中具有重要预测意义。结论:睾丸生殖细胞瘤组织中CD24呈高表达,且CD24表达与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是睾丸生殖细胞瘤生物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 CD24 预后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汞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金龙金 董杰影 +2 位作者 楼哲丰 陈锡文 王一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2-414,共3页
探索氯化汞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的分子遗传机制。分别以 0 .0 1、0 .10、1.0 0 mmol/L的氯化汞体外处理小鼠睾丸细胞和以 0 .5、1.0、5 .0 μmol/kg的氯化汞体内暴露小鼠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生殖细胞 DNA的损伤。体外处理 ... 探索氯化汞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的分子遗传机制。分别以 0 .0 1、0 .10、1.0 0 mmol/L的氯化汞体外处理小鼠睾丸细胞和以 0 .5、1.0、5 .0 μmol/kg的氯化汞体内暴露小鼠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生殖细胞 DNA的损伤。体外处理 3种剂量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 DNA损伤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0 mmol/L组 ,P<0 .0 0 1) ;0 .1、1.0 mmol/L剂量组慧星细胞迁移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P<0 .0 0 1,P<0 .0 5 )。体内暴露 3种浓度氯化汞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 DNA损伤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0μmol/kg,P<0 .0 0 1) ,5 .0 μmol/kg组慧星迁移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P<0 .0 5 )。一定剂量的氯化汞处理引起生殖细胞 DNA损伤作用可能是氯化汞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DNA损伤 睾丸生殖细胞 氯化汞 体外处理 阴性对照 体内 暴露 毒性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及其调控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彩霞 唐铁山 刘以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睾丸生殖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自发性和诱发性凋亡 ,这是清除过量或异常生殖细胞的一种重要途径。生殖细胞的凋亡涉及内分泌、细胞社会组成和基因等多因素的调控。深入了解生殖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明确决定睾丸生殖细胞 (Germcells,Gc... 睾丸生殖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自发性和诱发性凋亡 ,这是清除过量或异常生殖细胞的一种重要途径。生殖细胞的凋亡涉及内分泌、细胞社会组成和基因等多因素的调控。深入了解生殖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明确决定睾丸生殖细胞 (Germcells,Gc)凋亡机制的分子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 细胞凋亡 精子发生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晓宇 王琳 +3 位作者 谷彦军 张诗武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进行CD34和PAS双重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中VM的结构,利用多因素性相关分析阐述VM的临床意义。结果:40例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中VM阳性者22例(53.66%)。χ^2检验分析血管生成拟态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以及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具有差异,P=0.013,P=0.045,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无VM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rank检验法比较两组间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12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38,OR=4.043)。结论:TGCMT中存在VM,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肿瘤残留的准确性判断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硕 杜鹏 +4 位作者 汤星星 安超 赵强 张宁 杨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18)F-FDG PET对腹膜后残留病灶的准确性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16例睾丸生殖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4~6个疗程的博来霉素+顺铂+依托泊苷(BEP...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18)F-FDG PET对腹膜后残留病灶的准确性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16例睾丸生殖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4~6个疗程的博来霉素+顺铂+依托泊苷(BEP)化疗后行腹部CT检查,所有患者的腹膜后肿块直径>2 cm。^(18)F-FDG PET检查后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并进行术后病理与术前^(18)F-FDG PET结果比较。结果:16例患者中10例^(18)F-FDG PET结果阳性,其中5例术后病理存在肿瘤残留、5例无肿瘤残留组织;6例^(18)F-FDG PET结果为阴性,2例术后病理肿瘤残留患者均为成熟畸胎瘤、4例无肿瘤组织残留。^(18)F-FDG PET的准确率为56.25%(9/16),灵敏度为71.42%(5/7),特异度为44.44%(4/9),阳性预测率为50.00%(5/10),阴性预测率为66.67%(4/6)。结论:^(18)F-FDG PET灵敏度较高,但多种因素会影响^(18)F-FDG PET结果的准确性,成熟畸胎瘤易造成^(18)F-FDG PET的假阴性,大量炎性组织易造成^(18)F-FDG PET假阳性,需结合多种检查提高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GST-π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6
作者 罗小辑 金先庆 陈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6-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LRP(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术前未化疗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标本LRP、GST-π的表达。结果:LRP总的表达率为41.5%,Ⅱ+Ⅲ期为LRP的表达...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LRP(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术前未化疗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标本LRP、GST-π的表达。结果:LRP总的表达率为41.5%,Ⅱ+Ⅲ期为LRP的表达率73.3%高于Ⅰ期23.1%(P<0.05);LRP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率为40.0%,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率为45.5%(P>0.05)。GST-π总的表达率为34.1%,Ⅰ期表达率为38.5%,Ⅱ+Ⅲ期表达率为26.7%,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率为30.0%,在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率为45.5%,GST-π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RP的表达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可用作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LRP GST-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4:一种新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标记物
7
作者 Cao D Li J +1 位作者 GUO C C,et al.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诊断标记物 GLYPICAN-3 临床生物学行为 细胞标记物 治疗方法 判断预后 OC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生物治疗新思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鑫辉(综述) 刘智勇(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目前普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由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在机体青春期后可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目前普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由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在机体青春期后可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近年来,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具有高度遗传易感性和多基因遗传特性,基因突变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和miRNA的调控均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治疗敏感性。因此靶向突变基因或参与调控的miRNA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为针对性生物治疗的研究拓展方向,除此之外,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还具有抗原特异性,一些针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特点开发而来的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十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肿瘤生物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并胚胎性癌成分肺转移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兰 刘汉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9-720,共2页
患者男性,32岁,因“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血”入院。无其他不适症状,外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灶,行抗生素治疗1周余,右上肺肿块无改变。患者自述10年前左侧睾丸开始无痛性增大,未做任何检查及治疗,本院行睾丸检查示左侧睾... 患者男性,32岁,因“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血”入院。无其他不适症状,外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灶,行抗生素治疗1周余,右上肺肿块无改变。患者自述10年前左侧睾丸开始无痛性增大,未做任何检查及治疗,本院行睾丸检查示左侧睾丸内见一大小3.92 cm ×2.04 cm的低回声,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逐行手术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肺转移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前后双酚A暴露对子鼠雄性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利 陈晓宇 +3 位作者 李云 丁宋军 赵欢 沈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0-674,共5页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双酚A(BPA)暴露对子鼠雄性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BPA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受孕0天(PGD0)的ICR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10 nmol/L BPA组、100 nmol/L BPA组、1000 nmol/L BPA组;孕鼠饮...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双酚A(BPA)暴露对子鼠雄性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BPA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受孕0天(PGD0)的ICR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10 nmol/L BPA组、100 nmol/L BPA组、1000 nmol/L BPA组;孕鼠饮水染毒,出生后6周(PND42)分别处死雄性仔鼠,取睾丸称湿重,计算睾丸脏器系数;取睾丸组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BPA暴露组睾丸脏器系数降低;电镜显示,高、中剂量组的间质细胞、精原细胞、支持细胞线粒体呈空泡样变化,粗面内质网呈不同程度的扩张。Hoechst染色显示中、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细胞凋亡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Caspase-3表达明显,多分布在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中,且间质细胞强阳性。结论BPA可以通过诱导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凋亡影响睾丸组织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睾丸生殖细胞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11
作者 刘宗敬 方仁年 杨朝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DKK-1蛋白在出生前后双酚A暴露的子鼠雄性生殖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杨小四 刘晓利 +3 位作者 宋先兵 张俊强 赵欢 陈晓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9-932,共4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蛋白(β-catenin、DKK-1)在出生前后双酚A(BPA)暴露的成年子鼠雄性生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自受孕第0天(PGD0),ICR孕鼠饮水BPA染毒,随机将孕鼠分为溶剂对照组、BPA低剂量(10 nmol/L)组、BPA中剂...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蛋白(β-catenin、DKK-1)在出生前后双酚A(BPA)暴露的成年子鼠雄性生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自受孕第0天(PGD0),ICR孕鼠饮水BPA染毒,随机将孕鼠分为溶剂对照组、BPA低剂量(10 nmol/L)组、BPA中剂量(50 nmol/L)组、BPA高剂量(300 nmol/L)组,每组6只。雄性仔鼠出生后继续饮水染毒,剂量同上,6周(PGD42)处死,取睾丸组织,计算睾丸系数;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DKK-1蛋白的表达。结果 BPA暴露组较溶剂对照组仔鼠睾丸脏器系数降低,β-catenin、DKK-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β-catenin、DKK-1蛋白多位于睾丸间质细胞和精原细胞中。结论β-catenin、DKK-1可能参与了出生前后BPA暴露对子鼠雄性生殖细胞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Β-CATENIN蛋白 DKK-1蛋白 睾丸生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睾丸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学东 陈士超 杨海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spermatocyticseminoma,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双侧睾丸SS组织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双侧睾丸肿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组织学上肿... 目的探讨睾丸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spermatocyticseminoma,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双侧睾丸SS组织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双侧睾丸肿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组织学上肿瘤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肿瘤细胞弥漫分布,黏附性差,由3种类型细胞组成,缺少淋巴细胞浸润及间质肉芽肿反应。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99、CD117、BCL-2阳性,CK、CD3、CD7、CD20、CD30、inhibin、PLAP、CK18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0%。结论 SS是一种罕见的睾丸肿瘤,与经典性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均不同,好发于老人,双侧发生者更为罕见。其与经典性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和淋巴瘤鉴别非常重要,单纯睾丸切除后不需进一步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囊性滋养细胞肿瘤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Gondim D D Ulbright T M +2 位作者 Cheng L 赵芳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8-348,共1页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在腹膜后淋巴结内可发现囊性滋养细胞肿瘤(CTT)。CTT与畸胎瘤相似,在不含有其他成分时术后不需要进一步治疗。目前未见发生在睾丸部位CTT的报道。作者研究14例睾丸CTTs,均是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4例患者...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在腹膜后淋巴结内可发现囊性滋养细胞肿瘤(CTT)。CTT与畸胎瘤相似,在不含有其他成分时术后不需要进一步治疗。目前未见发生在睾丸部位CTT的报道。作者研究14例睾丸CTTs,均是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4例患者接受治疗,9例未接受治疗,1例未获得信息。患者年龄15~43岁(中位年龄2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 滋养细胞肿瘤 临床分析 囊性 原发性 腹膜后淋巴结 生殖细胞肿瘤 肿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d1的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其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菁 丁小凤 +2 位作者 罗畅 张健 彭小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3,共7页
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瘤易感基因Dnd1编码的蛋白是一个在进化中保守的RNA结合蛋白.为探讨小鼠Dnd1的蛋白亚细胞定位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采用组合的亚细胞定位分析软件对Dnd1进行真核生物亚细胞定位预测;利用融... 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瘤易感基因Dnd1编码的蛋白是一个在进化中保守的RNA结合蛋白.为探讨小鼠Dnd1的蛋白亚细胞定位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采用组合的亚细胞定位分析软件对Dnd1进行真核生物亚细胞定位预测;利用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定位的方法,通过构建pEGFP-Dnd1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pEGFP-Dnd1转染HeLa细胞和GC-1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nd1的蛋白亚细胞定位;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Dnd1过表达对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和细胞周期的改变;在HeLa细胞系中检测Dnd1对AP-1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生物信息学预测Dnd1主要在细胞核表达,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Dnd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②Dnd1基因在HeLa细胞系中的过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周期G1期阻滞;③Dnd1抑制AP-1的转录活性,从而抑制AP-1介导的转录是Dnd1抑制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初步明确了Dnd1的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其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Dnd1基因的功能建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1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睾丸生殖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与滋养细胞肿瘤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晓东 谢幸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173,共2页
滋养细胞肿瘤是我国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滋养细胞肿瘤继发于妊娠,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仅有极少数滋养细胞肿瘤来源于卵巢或睾丸生殖细胞,称为非妊娠性绒癌。妊娠滋养细... 滋养细胞肿瘤是我国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滋养细胞肿瘤继发于妊娠,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仅有极少数滋养细胞肿瘤来源于卵巢或睾丸生殖细胞,称为非妊娠性绒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主要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及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由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在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等方面基本相同,且该组疾病又好发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妇女,常缺乏组织学证据,因此目前临床上将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合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若病变局限于子宫,称为无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若病变出现在子宫以外部位,称为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非妊娠性绒癌 侵蚀性葡萄胎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 睾丸生殖细胞 保留生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OCT-4对靶基因AP-2γ表达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晓蒙 王成 +3 位作者 李晓峰 张晓婷 刘喜枝 周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9,共7页
OCT-4和AP-2γ是近年来睾丸生殖细胞瘤诊断过程中研究的热点基因.作为一个在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OCT-4基因在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作用是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来实现的.本研究运用多种软... OCT-4和AP-2γ是近年来睾丸生殖细胞瘤诊断过程中研究的热点基因.作为一个在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OCT-4基因在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作用是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来实现的.本研究运用多种软件分析,发现AP-2γ启动子区域的序列部分有OCT-4的结合位点.利用CHIP-PCR方法鉴定AP-2γ是OCT-4调控的靶基因.应用Luciferase assay、免疫荧光实验、小鼠隐睾模型等实验进行验证,OCT-4基因抑制AP-2γ转录活性和影响其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这一新发现,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睾丸生殖细胞瘤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OCT-4 靶基因 AP-2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小艳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6期25-26,共2页
21例原发性睾丸肿瘤患者于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成功实施改良式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LRPLND),3例患者出现术后淋巴漏,给予心理疏导、引流管管理、饮食护理等措施,患者平均住院(9.6±2.4)d,术后随访6~18个月,CT检查未见腹膜后... 21例原发性睾丸肿瘤患者于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成功实施改良式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LRPLND),3例患者出现术后淋巴漏,给予心理疏导、引流管管理、饮食护理等措施,患者平均住院(9.6±2.4)d,术后随访6~18个月,CT检查未见腹膜后积液或囊肿。提出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采取系统的心理疏导、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是LRPLND术后淋巴漏患者康复的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睾丸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 改良式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的监测和防治方法
19
作者 王长年 《今日养猪业》 2017年第8期26-34,共9页
PRRSV是正链RNA病毒,主要在猪的肺泡(和/或其它组织的)巨噬细胞以及公猪睾丸生殖细胞上生长。由于PRRSV很容易产生变异或在猪体内的重组,这就导致了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猪场可能同时流行不同类型的毒株,其感染猪只所表现的PRRSIIN... PRRSV是正链RNA病毒,主要在猪的肺泡(和/或其它组织的)巨噬细胞以及公猪睾丸生殖细胞上生长。由于PRRSV很容易产生变异或在猪体内的重组,这就导致了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猪场可能同时流行不同类型的毒株,其感染猪只所表现的PRRSIIN床症状经常发生改变(表现在症状的多样性和难以统一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防治方法 正链RNA病毒 监测 睾丸生殖细胞 巨噬细胞 公猪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