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中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shRNA策略,建立稳定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干扰XPC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瞬时转染GFP-LC3,荧...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中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shRNA策略,建立稳定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干扰XPC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瞬时转染GFP-LC3,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聚集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干扰XPC后,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1.53±0.81)%vs(3.30±0.70)%,P<0.05]明显减少,顺铂作用下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2.19±0.37)%vs(3.20±0.29)%,P<0.05]明显减少;顺铂促进XPC缺失后的膀胱癌T24细胞自噬;XPC缺失后的自噬为非保护性自噬。结论 XPC蛋白参与调控膀胱癌T24细胞的自噬。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基因-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XPD)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有关,但各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定量地评价XPD312和7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基因-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XPD)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有关,但各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定量地评价XPD312和7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在Stata10软件中按照meta分析流程,选择合适方法计算合并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估计。结果本研究纳入国内外22篇合格文献,其中XPD312位点15篇,XPD751位点20篇。合并结果显示,携带XPD312Asn/Asn突变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性是野生型Asp/Asp的1.18倍(95%CI:1.03-1.34,P=0.018);XPD751位点突变基因型也与肺癌危险性升高有关(Lys/GlnOR=1.09,95%CI:1.02-1.18;Gln/GlnOR=1.24,95%CI:1.10-1.41)。亚组分析显示XPD751与肺癌的关联性仅见于欧美人群。漏斗图和Egger’s回归分析均未发现明显的偏倚。结论XPD基因312和751位点的突变与肺癌的易感性升高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基因在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收集150名不同年龄段健...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基因在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收集150名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的外周血样,采用TRIzol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PG m 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XPG蛋白在血浆中的表达量。结果 XPG m 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在≤18岁组与19~45岁组之间、≤18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9~45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XPG m 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在低龄段内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血浆中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XPG基因有望成为法医学年龄推断的新型指标之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中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shRNA策略,建立稳定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干扰XPC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瞬时转染GFP-LC3,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聚集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干扰XPC后,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1.53±0.81)%vs(3.30±0.70)%,P<0.05]明显减少,顺铂作用下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2.19±0.37)%vs(3.20±0.29)%,P<0.05]明显减少;顺铂促进XPC缺失后的膀胱癌T24细胞自噬;XPC缺失后的自噬为非保护性自噬。结论 XPC蛋白参与调控膀胱癌T24细胞的自噬。
文摘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基因-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XPD)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有关,但各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定量地评价XPD312和7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在Stata10软件中按照meta分析流程,选择合适方法计算合并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估计。结果本研究纳入国内外22篇合格文献,其中XPD312位点15篇,XPD751位点20篇。合并结果显示,携带XPD312Asn/Asn突变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性是野生型Asp/Asp的1.18倍(95%CI:1.03-1.34,P=0.018);XPD751位点突变基因型也与肺癌危险性升高有关(Lys/GlnOR=1.09,95%CI:1.02-1.18;Gln/GlnOR=1.24,95%CI:1.10-1.41)。亚组分析显示XPD751与肺癌的关联性仅见于欧美人群。漏斗图和Egger’s回归分析均未发现明显的偏倚。结论XPD基因312和751位点的突变与肺癌的易感性升高有关。
文摘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基因在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收集150名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的外周血样,采用TRIzol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PG m 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XPG蛋白在血浆中的表达量。结果 XPG m 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在≤18岁组与19~45岁组之间、≤18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9~45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XPG m 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在低龄段内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血浆中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XPG基因有望成为法医学年龄推断的新型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