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蛋白缺失对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宇 王欢欢 +4 位作者 石家仲 黄亚琴 余瑾 杨劲 陈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中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shRNA策略,建立稳定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干扰XPC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瞬时转染GFP-LC3,荧...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中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shRNA策略,建立稳定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干扰XPC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瞬时转染GFP-LC3,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聚集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干扰XPC后,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1.53±0.81)%vs(3.30±0.70)%,P<0.05]明显减少,顺铂作用下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2.19±0.37)%vs(3.20±0.29)%,P<0.05]明显减少;顺铂促进XPC缺失后的膀胱癌T24细胞自噬;XPC缺失后的自噬为非保护性自噬。结论 XPC蛋白参与调控膀胱癌T24细胞的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 自噬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对白细胞介素-6促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丁浩 李菊香 +5 位作者 洪葵 孙国芳 张南 吴延庆 吴清华 程晓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5-631,共7页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XPD)对白细胞介素-6(IL-6)促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质粒pEGFP-N2稳定转染VSMCs,然后给予1×10~5U/L IL-6孵育48h。实...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XPD)对白细胞介素-6(IL-6)促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质粒pEGFP-N2稳定转染VSMCs,然后给予1×10~5U/L IL-6孵育48h。实验分为6组:(1)空白对照组;(2)pEGFP-N2组;(3)pEGFP-N2/XPD组;(4)IL-6组;(5)IL-6+pEGFP-N2组;(6)IL-6+pEGFP-N2/XPD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情况;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XPD、Bcl-2、Bax和野生型P53(wt-P5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在转染了重组质粒pEGFP-N2/XPD或空质粒pEGFP-N2的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即转染成功;MTT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抑制了细胞增殖活力(P〈0.05),并能抑制IL-6促进VSMCs增殖的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引起了细胞G_0/G_1期增加(P〈0.05)、S期减少(P〈0.05)、凋亡率增加(P〈0.01),并能抑制IL-6促进VSMCs G_0/G_1期减少、S期增加、凋亡率降低的作用(P〈0.01);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P〈0.05或P〈0.01),同时Bcl-2表达降低,Bax和wt-P53表达增高(P〈0.05或P〈0.01),并能抑制IL-6促进VSMCs的Bcl-2表达增高、Bax和wt-P53表达降低的作用(P〈0.05或P〈0.01)。结论:XPD能抑制VSMC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并能抑制IL-6促进VSMCs增殖和降低其凋亡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D基因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和胞苷脱氨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敏 戎霞君 +2 位作者 高蓓莉 丁永杰 万欢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03-1408,共6页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XPD)和胞苷脱氨酶(CD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并探讨吸烟与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3人,采用聚...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XPD)和胞苷脱氨酶(CD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并探讨吸烟与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3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两组人群XPD基因外显子10G→A(Asp312Asn)、23A→C(Lys751Gln)以及CDA基因外显子1上79A→C(Lys27Gln)、208G→A(Ala70 Thr)的基因型。结果两组XPD312和XPD751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合并XPD第751位点突变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P=0.044);同时发生XPD第312和751两个位点突变的肺癌风险增加6.13倍(P=0.047)。两组CDA Lys27Gln和CDAAla70 Thr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D和CDA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使XPD第751位点发生突变的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XPD基因第312和751两个位点同时突变使肺癌发生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基因D 胞苷脱氨酶 单核苷酸多态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多态性与喉癌和喉咽癌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温树信 唐平章 +4 位作者 张雪梅 赵丹 郭永丽 谭文 林东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3-706,共4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XPG)Asp1104His多态性与喉癌和喉咽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检测175例喉癌或喉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正常对照者的XPG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XPG)Asp1104His多态性与喉癌和喉咽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检测175例喉癌或喉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正常对照者的XPG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患喉癌和喉咽癌的风险及各基因型对肿瘤病理分级的影响。结果与Asp/Asp基因型比较,XPG1104Asp/His杂合型增加喉癌的发病风险(OR=2.46;95%CI=1.15~5.24,P<0.05),但不影响喉咽癌的发病风险(OR=1.36;95%CI=0.87~2.12,P>0.05);杂合基因型Asp/His增加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OR=1.88;95%CI=1.05~3.40,P<0.05)。结论DNA修复基因XPG1104Asp/His多态性与喉癌的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喉咽癌 着色G基因 遗传易感 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鉴定(英文)
5
作者 杨勇 卜定方 +2 位作者 汪科 涂平 朱学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 :克隆、表达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鉴定重组蛋白。方法 :以人扁桃腺的cDNA为模板 ,RT -PCR及巢式PCR扩增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的全部编码区 ,克隆入pBluescript质粒 ,DNA测序鉴定。酶切并连接到pTrcHisC载体 ,在大肠杆菌TOP10中表... 目的 :克隆、表达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鉴定重组蛋白。方法 :以人扁桃腺的cDNA为模板 ,RT -PCR及巢式PCR扩增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的全部编码区 ,克隆入pBluescript质粒 ,DNA测序鉴定。酶切并连接到pTrcHisC载体 ,在大肠杆菌TOP10中表达。免疫印迹鉴定表达产物。 结果 :克隆了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 ,表达了预期分子量的融合蛋白 ,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具有免疫原性。结论 :成功克隆了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表达了其编码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着色基因 克隆 表达 蛋白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小杰 许崇安 +2 位作者 张晔 李琳 刘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D)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二药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ERCC1 118C/T、C8092A与XPD...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D)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二药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ERCC1 118C/T、C8092A与XPD Asn312Asp、Lys751Gln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130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8%(44/130),其中部分缓解(PR)44例(33.8%),疾病稳定(SD)54例(41.6%),疾病进展(PD)32例(24.6%)。ERCC1 118C/T+T/T基因型化疗ORR(52.4%)是C/C基因型(41.8%)的3.300倍[95%CI(1.104,9.864),P=0.003]。XPD Asp312Asn、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62.5%)是其他基因型的(29.2%)的3.922倍[95%CI(1.320,11.649),P=0.010]。ERCC1 118C/T(或T/T)、XPD Asp312Asn与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58.0%)是ERCC1 118C/C、XPD Asp312Asp与Lys751Lys基因型的(31.8%)的3.571倍[95%CI(1.082,11.793),P=0.032]。应用SHEsis分析软件发现以其他单体型组为参照,A-C单体型化疗ORR显著提高(P=0.039)。结论 ERCC1 118C/T和XPD Asp312Asn、Lys751Gln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着色基因 多态 单核苷酸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对HepG2细胞Mdm2和Mdm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浩 张吉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对肝癌细胞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鼠双微体4(murine double minute 4,Mdm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对肝癌细胞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鼠双微体4(murine double minute 4,Mdm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进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实验分为3组:(1)空白对照组;(2)pEGFP-N2组;(3)pEGFP-N2/XPD组。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XPD、Mdm2、Mdm4和P5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引起了G1期细胞增加,S期减少,凋亡率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同时使得Mdm2和Mdm4表达降低,P53表达增高。结论:XPD能下调肝癌细胞中Mdm2和Mdm4的表达,上调P53表达,并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基因D HEPG2细胞 鼠双微体2 鼠双微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和p53对HBV复制的影响
8
作者 丁浩 张吉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45-1849,共5页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p53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转染法把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进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细胞,转染后的第2天用20μmol/L pifithrin-α(p53抑制剂)孵...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p53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转染法把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进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细胞,转染后的第2天用20μmol/L pifithrin-α(p53抑制剂)孵育细胞24 h。实验共分为空白对照组、pEGFP-N2组、pEGFPN2/XPD组、pEGFP-N2/XPD+pifithrin-α组和pifithrin-α组。使用RT-PCR法检测XPD、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mRNA表达的变化;使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V-DNA含量的变化;用bDNA法检测细胞内核心颗粒中HBV-DNA含量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可使得XPD mRNA表达增高,XPD表达增高能使得HBsAg、HBeAg和HBx mRNA表达明显减少,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的这一作用(均P<0.01)。ELISA结果显示,XPD表达增高能使得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明显减少,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的这一作用(均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XPD表达增高能使得培养上清液中HBV-DNA含量明显减少,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的这一作用(均P<0.01)。bDNA结果显示,XPD表达增高使得细胞内核心颗粒中HBV-DNA含量明显减少,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的这一作用(均P<0.01)。结论:XPD能通过p53通路抑制HBV复制,所以XPD和p53可能成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基因D P53 HEPG2.2.15细胞 肝炎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C基因遗传变异对接受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神经毒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郑凯 张天可 付文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01-130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基因的遗传变异对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的Ⅲ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86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且术后接受... 目的本研究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基因的遗传变异对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的Ⅲ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86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且术后接受奥沙利铂方案辅助化疗的Ⅲ期CRC患者。此外,收集患者的外周血生物学标本进行XPC基因遗传变异分析。XPC基因多态性和无疾病生存期的关联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通过卡方检验探讨基因型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186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4.3年,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5.5年。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提示位于XPC基因编码区的rs2228001位点与预后及安全性相关。预后分析结果表明TT和T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3.8年和5.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5.0年和5.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rs2228001位点基因型和不良反应分析结果表明TG/GG基因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伴随了相对较高的神经毒性发生率(72.9%vs.55.4%,P=0.014)。结论XPC基因rs2228001位点可以作为预测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的Ⅲ期CRC患者预后及神经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着色基因c 遗传变异 预后 安全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P1、XPG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吕红英 李启才 +3 位作者 卫红军 项金瑜 姚如永 梁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9-6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A105G和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atosum group G,XPG)基因C46T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以... 背景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A105G和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atosum group G,XPG)基因C46T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85例,化疗前取静脉血采用DNA测序法检测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给予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并统计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析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85例晚期NSCLC患者中,GSTP1 A/G+G/G基因型和A/A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3.59%和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8,P<0.05);XPG 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最高为44.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81例患者中位TTP为6.5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8.0个月,A/A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688,P<0.01);XPG C/C基因型为7.5个月,C/T+T/T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97,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TTP最长为8.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8例患者中位OS为9.0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11.0个月,A/A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522,P<0.01);XPG C/C基因型为10.5个月,C/T+T/T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36,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最长为11.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可单独及联合用于预测晚期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疗效及生存期,初步提示可以根据患者基因型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多态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着色G 铂类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PG His1104Asp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临床表型及预后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伟敏 翟芸 +8 位作者 周钢桥 张红星 黄文锋 廖小莉 王洪学 覃芳卉 梁安民 谢裕安 崔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8-463,共6页
背景与目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G(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对维持DNA修复通路的核心结构——转录/修复因子ⅡH(transcription repair factorⅡH,TFⅡH)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而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影响XPG基... 背景与目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G(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对维持DNA修复通路的核心结构——转录/修复因子ⅡH(transcription repair factorⅡH,TFⅡH)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而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影响XPG基因的功能,继而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但XPG的His1104Asp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门静脉侵犯等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XPG His1104Asp多态性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在191例肝癌患者中,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PCR(PCR-RFLP)方法检测XPG His1104Asp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与肝癌患者的TNM分期、患者生存期等指标的关系,对可能影响亚组间匹配的混杂因素如性别等因素进行校正。结果:CC基因型在T2+T3+T4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T1组中的频率(29.5%vs 12.5%,OR=1.883,P=0.007);在有门静脉侵犯组中,含C等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无侵犯组(70.3%vs 61.2%,校正后OR=2.320,P=0.003),但在有转移组中则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组(47.4%vs 68.7%,OR=0.309,P=0.006)。在不同原发灶大小组和数目组、不同血清AFP水平组及生存期组之间,各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PG His1104Asp多态性与肝癌的病灶T分期较晚、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远处转移有显著性关联,但与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着色基因G 多态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PD遗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志芳 尹智华 +1 位作者 关鹏 周宝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079-1084,共6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基因-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XPD)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有关,但各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定量地评价XPD312和7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基因-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XPD)多态性与肺癌的易感性有关,但各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定量地评价XPD312和7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在Stata10软件中按照meta分析流程,选择合适方法计算合并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估计。结果本研究纳入国内外22篇合格文献,其中XPD312位点15篇,XPD751位点20篇。合并结果显示,携带XPD312Asn/Asn突变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性是野生型Asp/Asp的1.18倍(95%CI:1.03-1.34,P=0.018);XPD751位点突变基因型也与肺癌危险性升高有关(Lys/GlnOR=1.09,95%CI:1.02-1.18;Gln/GlnOR=1.24,95%CI:1.10-1.41)。亚组分析显示XPD751与肺癌的关联性仅见于欧美人群。漏斗图和Egger’s回归分析均未发现明显的偏倚。结论XPD基因312和751位点的突变与肺癌的易感性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人类着色基因D META分析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A反义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抑瘤功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晓明 范玮 +3 位作者 蒋易 周李承 郝巧玲 周宜开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采用RT PCR方法扩增出 4 2 6bp着色性干皮病A(xerodermapigmentosumgroupA ,XPA)cDNA片段 (2~ 4 2 7bp) ,反向插入pcDNA3 1质粒构建XPA反义RNA表达载体 .经测序证实 ,该片段序列与XPAmRNA对应片段完全互补 .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2 ... 采用RT PCR方法扩增出 4 2 6bp着色性干皮病A(xerodermapigmentosumgroupA ,XPA)cDNA片段 (2~ 4 2 7bp) ,反向插入pcDNA3 1质粒构建XPA反义RNA表达载体 .经测序证实 ,该片段序列与XPAmRNA对应片段完全互补 .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2 0 0 0将重组质粒转染肺癌A5 4 9细胞 ,RT PCR检测表明转染XPA反义RNA重组质粒能够抑制肺癌细胞XPAmRNA表达 ;MTT实验表明转染XPA反义RNA的肺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 着色A DNA损伤 基因功能 反义RNA 表达载体 抑瘤功能 肿瘤 基因治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G基因表达用于法医学年龄推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小冬 张伟 +5 位作者 张波 马英 木尔扯尔 章丽霞 谢英 刘云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基因在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收集150名不同年龄段健...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基因在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收集150名不同年龄段健康汉族人的外周血样,采用TRIzol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XPG m 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XPG蛋白在血浆中的表达量。结果 XPG m 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在≤18岁组与19~45岁组之间、≤18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9~45岁组与≥46岁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G 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XPG m RNA在PBMC的相对表达量在低龄段内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血浆中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XPG基因有望成为法医学年龄推断的新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法医人类学 着色G 实时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年龄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修复基因XPD抑制Ox-LDL诱导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子荣 李青 +5 位作者 夏珍 李菊香 洪葵 吴延庆 吴清华 程晓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38-2244,共7页
目的:探讨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XPD)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利用脂质体转染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s),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质粒pEGFP-N2... 目的:探讨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XPD)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利用脂质体转染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s),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质粒pEGFP-N2组、重组质粒pEGFP-N2/XPD组、Ox-LDL组、Ox-LDL+pEGFP-N2组和Ox-LDL+pEGFP-N2/XPD组。用MTT法和Ed U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XPD、caspase-3、Bcl-2和Bax的蛋白水平。结果: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EGFP-N2/XPD组的XPD表达增加(P<0.05),表明转染成功;MTT和Ed U检测结果显示,pEGFP-N2/XPD组的细胞增殖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与Ox-LDL组比较,Ox-LDL+pEGFP-N2/XPD组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P<0.05)。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EGFP-N2/XPD组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与Ox-LDL组比较,Ox-LDL+pEGFP-N2/XPD组的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EGFP-N2/XPD组的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Ox-LDL组比较,Ox-LDL+pEGFP-N2/XPD组的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XPD能抑制HUASMCs的增殖并促其凋亡,还能抑制Ox-LDL的促HUASMCs增殖作用,有可能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D基因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C蛋白促进膀胱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欢欢 黄亚琴 +3 位作者 余瑾 石家仲 陈志文 杨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对膀胱癌T24细胞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介导的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shRNA策略,Western blot鉴定XPC沉默效果,建立稳定抑制XPC的膀胱肿瘤T24细胞模型;CC...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对膀胱癌T24细胞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介导的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shRNA策略,Western blot鉴定XPC沉默效果,建立稳定抑制XPC的膀胱肿瘤T24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UV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宿主反应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免疫荧光检测UV损伤处理、XPC干扰前后p-ATM蛋白分子向细胞核DNA损伤部位募集情况。结果成功建立稳定抑制XPC的膀胱肿瘤T24细胞模型,干扰XPC后,细胞对UV损伤敏感性出现显著差异(P<0.01),干扰组DNA损伤修复能力较对照组降低(P<0.01),p-ATM向损伤区域的募集作用降低(P<0.01)。结论 UV损伤条件下,膀胱癌T24细胞通过XPC介导p-ATM向损伤区域的募集,以降低细胞UV损伤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基因c 膀胱癌 DNA损伤 紫外线 p—A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