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鸽 姜媛 +2 位作者 孙红芬 薛晓辉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7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统FFA,晚期均行欧堡超广角FFA。分析比较2种检查的视网膜可视范围、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视网膜所需激光面积。结果与传统FFA图像比较,超广角FFA检查图像所显示的视网膜可视面积以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所需激光面积分别是前者的2.03倍、1.57倍、1.96倍(均为P<0.01)。未行激光治疗的27眼中22眼有无灌注区,其中同时合并黄斑水肿者15眼,这15眼中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者14眼;已行激光治疗的14眼中9眼存在黄斑水肿的表现,9眼中7眼合并无灌注区,其中6眼的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结论超广角FFA使可观测病变检查范围扩大到远周边,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传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眼底照相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中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鼎 张小虎 +2 位作者 孙哲 刘晴雨 王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9-782,共4页
背景 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临床上,DR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全视网膜光凝(PRP)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FFA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成为指导PRP治疗的主要指... 背景 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临床上,DR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全视网膜光凝(PRP)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FFA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成为指导PRP治疗的主要指征.因此研究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在判断DR病程和分期中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评估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对判断DR临床分期的符合程度.方法采用患者自身对比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2型DR患者136例238眼,所有受检眼先行数码彩色眼底照相,对5张非立体、50°视野的照片进行拼图,然后行FFA检查.根据2003年国际DR临床分期标准分别对彩色眼底照相和FFA图像进行分析并行DR分期.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238眼中,彩色眼底照相诊断为轻度非增生型DR(NPDR)者41眼,占17.2%;中度NPDR者48眼,占20.2%;重度NPDR者66眼,占27.7%;PDR者83眼,占34.9%.FFA诊断为轻度NPDR者48眼,占20.2%;中度NPDR者42眼,占17.6%;重度NPDR者46眼,占19.3%;PDR者102眼,占42.9%.两者在判断DR临床分期方面的一致性较好(κ=0.653,P<0.01).在判断非严重威胁视力的DR(NSTDR)和STDR方面,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κ=0.812,P<0.01). 结论 根据5张50°视野彩色眼底照相拼图对DR进行临床分期是一种简便、无创、可靠的方法,临床上可以替代FFA法进行PRP时机的预测,但在判断无血管灌注区、隐匿新生血管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眼底照相术 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惠 文峰 +2 位作者 胡世兴 阎宏 林少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 (RP)的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诊断为非典型RP的 15例 ( 3 0眼 )患者 ,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 ,其中 5例同时做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结果  15例非典型RP包括中心性RP ... 目的 探讨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 (RP)的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诊断为非典型RP的 15例 ( 3 0眼 )患者 ,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 ,其中 5例同时做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结果  15例非典型RP包括中心性RP 3例 ;无色素性RP 4例 ;白点状RP 2例及Bietti’s结晶样RP 6例 ;彩色眼底像显示其眼底表现各有特点 ,但FFA均显示有程度及范围不一的椒盐状透见荧光及多灶性脉络膜萎缩 ;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血管透见性增强 ,后期比FFA更清楚显示多灶性脉络膜萎缩的边界范围。结论 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结合检查 ,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非典型RP眼底表现特点以及视网膜、脉络膜循环改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序列的自动配准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小燕 王皓浩 +3 位作者 孙刚 张谱 刘敏 高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19-1926,共8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FFA图像序列配准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线性滤波方法分割出图像中的血管,并利用图像金字塔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下采样,然后利用互信息计算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的相似性,通过进化策略对配准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互信息最大时图像的空间变换矩阵,实现FFA图像的配准。采用上述方法,对4位患者共计1039帧FFA图像进行测试,总体配准率达到93%,失败率仅为1%;与常用的配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配准率、配准速度和鲁棒性等综合性能良好,为FFA影像的定量分析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图像序列 互信息 血管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注射雷珠单抗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6
5
作者 佘洁婷 张国明 +3 位作者 苏康进 田汝银 陈懿 赵东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8眼,阈值期ROP 13眼,阈值前期Ⅰ型ROP 9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颞下方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3 m L。在注药术后1~2个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观察附加病变消退情况及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注射雷珠单抗后,所有眼底附加病变消退,但周边视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血管区。8眼AP-ROP中6眼Ⅲ区无血管形成,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大范围无血管形成,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呈毛刷样,无荧光素渗漏,1周后再次注射雷珠单抗。13眼阈值期ROP中,1眼可见颞下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激光光凝;12眼嵴完全消退,其中2眼视网膜血管基本发育完全;4眼Ⅲ区无血管形成,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无血管形成,均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累计4个钟点无血管区伴末梢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行激光光凝。9眼阈值前期Ⅰ型ROP中7眼嵴全部消退,2眼嵴变低平;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范围无血管形成,5眼Ⅲ区无血管形成,均见末梢血管扩张,但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结论注射雷珠单抗可促使ROP病变消退,且不干扰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史雪辉 杨丽红 +2 位作者 丁宁 田蓓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资料,比较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22眼中,FFA检查8眼(36.36%)后极部多处脉络膜充盈迟缓;9眼(40.91%)视盘渗漏水肿;22眼(100.00%)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密集针尖状高荧光渗漏,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部位FFA晚期形成多囊样或多湖状荧光积存;13眼(59.09%)静脉期散在、均匀脉络膜炎性病灶,呈斑点状低荧光。ICGA检查15眼(68.18%)脉络膜充盈迟缓;14眼(63.64%)脉络膜血管扩张;16眼(72.73%)播散状分布、斑点状脉络膜炎性低荧光病灶;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区大多呈现持续低荧光,晚期部分囊样病灶呈中强荧光;9眼(40.91%)视盘水肿晚期显示视盘及盘周低荧光。FFA和ICGA同步检查结果:FFA检查100.00%患眼静脉期视盘周及后极部密集点状高荧光渗漏,而在ICGA上无此征象;FFA检查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比ICGA显示更明显;ICGA检查脉络膜充盈迟缓15眼(68.18%)及斑点状炎性病灶16眼(72.73%),均高于FFA检查结果的8眼(36.36%)和13眼(59.09%),而且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扩张显示更清晰;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病灶在FFA静脉期表现为低荧光,晚期形成荧光积存,而病变区域ICGA检查相应部位多为持续低荧光。结论 VKH葡萄膜炎期FFA清晰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特征以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的程度和范围;ICGA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循环改变及脉络膜炎症的活动性和范围。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VKH诊断及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与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3
7
作者 杜虹 贺峰 +4 位作者 张承芬 韩宝玲 陈有信 叶俊杰 董方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4,共2页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临床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脉络膜转移癌的确诊率明显提高.脉络膜转移癌能够提供原发癌转移的早期诊断依据,及时发现、诊断对治疗脉络膜转移癌十分重要.本研究总结脉络膜转移癌的诊疗情况.
关键词 脉络膜转移癌 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公共卫生事业 诊断水平 临床医师 早期诊断 癌转移 确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王江澜 侯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变在黄斑及黄斑周围出现不同形态的渗漏斑点。结论 CSR患者 ,在进行主诉眼检查的同时也应仔细检查对侧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眼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联合眼底血管造影在DR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士清 王志立 +1 位作者 李萍 董应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2-1115,共4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NVG患者中此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IFA联合FFA检查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和FFA联合检查的PDR患者79例133眼,其中无虹膜病变100眼,Ⅰ期青光眼红变期21眼,Ⅱ期开角型NVG12眼。所有患眼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采用McNemar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裂隙灯显微镜和IFA检查在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检出率的差异。结果IFA检查显示100眼无虹膜病变患者无异常虹膜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的32眼未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68患眼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21眼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者瞳孔缘或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12眼NVG患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中IFA检查的检出率为100%(21/21),明显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71.43%(15/21),2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IFA联合FFA检查可以及早发现PDR合并青光眼红变期,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魏文斌 杨丽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邻苯二甲酸酐 Adolf 流体动力学 间苯二酚 PAUL 静脉注入 化学家 眼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病13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国栋 袁援生 +3 位作者 李燕 游志鹏 蔡斌 程玉霞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小柳原田病 造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娜 闫焱 +1 位作者 李祯 陆士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84例葡萄膜炎患者,平均年龄(44±10)岁,男性多于女性。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的有51例(102眼),单眼发病的有33例(33眼)。FFA检查可见常见表现为视盘强荧光(73%)和血管壁染色(50%);OCT检查可见患者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23%)和神经上皮脱离(21%)。OCT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10%~40%)低于FFA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23%~100%)(χ~2=33.8,P=0.000)。结论·葡萄膜炎常见于中青年男性,FFA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视盘强荧光、血管壁染色,OCT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gardt病不同阶段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娟娟 张书林 +1 位作者 黎铧 胡竹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8,共2页
Stargardt病是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的遗传性青少年黄斑营养不良,目前认为其发病与ABCA4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表现为黄斑区对称性进行性萎缩,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angiography,FF... Stargardt病是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的遗传性青少年黄斑营养不良,目前认为其发病与ABCA4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表现为黄斑区对称性进行性萎缩,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angiography,FFA)能从形态学上反映病变进展的程度,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分析Stargardt病患者不同阶段的FFA特征,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GARDT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观察 视网膜色素上皮 黄斑营养不良 ABCA4 基因突变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健 戴荣平 +2 位作者 陈有信 叶俊杰 董方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大动脉炎患者FFA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慢性缺血性眼底改变9例(15眼),5例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9.20±2.95)s,5例视网膜循环时间延...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大动脉炎患者FFA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慢性缺血性眼底改变9例(15眼),5例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9.20±2.95)s,5例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0.62±6.15)s;2例(2眼)视盘周围动静脉花冠状吻合,4例(6眼)黄斑拱环结构不完整;8例(14眼)可见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及微动脉瘤。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各1例(2眼)。高血压性眼底改变3例(4眼),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变细,动脉硬化,出血、棉絮斑、黄斑区硬性渗出。12例患者中有10例为内科确诊大动脉炎后眼科会诊,2例首诊于眼科,行FFA检查后诊断为大动脉炎。结论大动脉炎患者的视网膜改变主要有慢性缺血性和高血压性2种。了解大动脉炎视网膜病变的FFA特征有助于部分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慢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灶性脉络膜炎的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强 杨荣 +3 位作者 闫素霞 苑志峰 张胜娟 李成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ICGA)检查作为多灶性脉络膜炎临床观察指标的意义。方法分别对29例(45眼)多灶性脉络膜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ICG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根... 目的探讨利用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ICGA)检查作为多灶性脉络膜炎临床观察指标的意义。方法分别对29例(45眼)多灶性脉络膜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ICG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造影特点分为临床前期、活动期、瘢痕期。结果临床前期10例(17眼)患者FFA表现正常,而ICGA造影后期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弱荧光斑;活动期13例(19眼)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弱荧光斑,造影后期强荧光斑,ICGA造影早期表现为弱荧光斑,其间可夹杂有强荧光斑,其弱荧光斑的数量多于FFA所见;瘢痕期6例(9眼)患者有2眼造影后期出现3~4个新弱荧光斑,其他7眼患者FFA表现强荧光但无渗漏,ICGA各期均表现为弱荧光斑,其病灶范围和个数与FFA相对应。结论 IC-GA能较好地提供多灶性脉络膜炎脉络膜循环损害的信息,并可指导治疗及判断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脉络膜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建华 王丽娟 +1 位作者 孙玉梅 杨晓丽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0期3563-3565,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6月对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245例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及准备,术中及术后加强观察与...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6月对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245例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及准备,术中及术后加强观察与指导。[结果]本组病人出现轻度不良反应5例,其中恶心3例,恶心伴呕吐2例,经对症处理病人很快好转。[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增加病人对检查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检查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造影 预见性护理 不良反应 眼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血管造影和OCT结合对CEC脉络膜新生血管分型的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学晶 唐由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3种影像检查评估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分型和性质。方法采用FFA、ICGA和Strastus-TM型OCT仪3种检查观察并相互印... 目的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3种影像检查评估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分型和性质。方法采用FFA、ICGA和Strastus-TM型OCT仪3种检查观察并相互印证53例(56眼)CEC患者的CNV的形态及类型。结果FFA图像显示,典型性CNV25眼(44.64%),部分典型性CNV11眼(19.64%);隐匿性CNV2眼(3.57%),其中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型(F-PED)1眼,晚期无源性渗漏1眼,CNV瘢痕化13眼(23.21%)。ICGA图像显示,19眼(33.93%)在ICGA与FFA早期同时显示CNV,7眼(12.5%)FFA为非典型性CNV,ICGA表现为焦点状或边界清晰的斑状,1眼ICGA早期显示病灶周围及后极部伴有限局性脉络膜血管扩张,10眼(17.85%)在ICGA晚期显示弱荧光环;CNV瘢痕化9眼(16.07%)。OCT显示,21眼(37.5%)CNV呈类圆形团块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间隙;22眼(39.29%)的CNV呈纺锤形或不规则形位于色素上皮层平面;1眼(4.76%)为不规则、松散、边界不清的中等或高光反射组织;9眼(19.64%)色素上皮完整、连续,其下中等强度反射,局部视网膜隆起或不隆起。33眼伴有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2眼伴有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结论采用眼底血管造影和OCT相结合评判CNV的状况可以明确病情,提供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gardts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洁 朱晓青 +1 位作者 孟淑敏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分析Stargardts病(STGD)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在荧光素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方法对65例(130眼)STGD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FFA检查:所有病例黄斑部呈现斑... 目的分析Stargardts病(STGD)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在荧光素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方法对65例(130眼)STGD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FFA检查:所有病例黄斑部呈现斑点状透见荧光,部分带有斑点状遮蔽荧光。44眼呈现典型的"牛眼征",4眼黄斑萎缩区显露脉络膜的粗大血管,56眼黄斑区以外散在点状透见荧光,116眼呈暗脉络膜征,22眼视盘高荧光,6眼视盘分支静脉充盈迟缓,1眼可见小血管着染伴渗漏。结论根据STGD患者出现的FFA异常变化,可以初步了解其所处的病变程度,提示FFA是一种诊断STGD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gardts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黄斑部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朝霞 郭希让 尹卫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眼黄斑部脉络膜血循环特征。方法 对 5 0例正常人眼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结果  ( 1)ICGA最早荧光出现时 ,脉络膜动脉在黄斑部最早荧光充盈 ,可在黄斑中心上下方或上下外侧方 ,也可与视盘周围脉络膜动脉同... 目的 研究正常人眼黄斑部脉络膜血循环特征。方法 对 5 0例正常人眼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结果  ( 1)ICGA最早荧光出现时 ,脉络膜动脉在黄斑部最早荧光充盈 ,可在黄斑中心上下方或上下外侧方 ,也可与视盘周围脉络膜动脉同时充盈 ,血管呈树状外观。 ( 2 )ICGA强荧光时期黄斑部可表现黄斑中心非强荧光区或横贯黄斑的水平非强荧光带 ( 32眼 ,占 6 4% ) ;也可表现黄斑部与眼底后部融为一体的强荧光 ( 18眼 ,占 36 % )。 ( 3)ICGA荧光减弱期到荧光消退期 ,黄斑部渐呈现相对圆形低荧光暗区。结论 眼底黄斑部脉络膜动脉血流灌注最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 黄斑部 脉络膜 血循环 IC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视乳头型脉络膜萎缩的临床表现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海峰 陈晗 白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85,共1页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乳头型 临床表现 轮状脉络膜萎缩 2003年 2001年 眼科文献 原发性 弥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