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底血管病变与脑小血管病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侯雨桐 杨磊 +4 位作者 杨淑娜 秦伟 崔春梅 李迎 胡文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担与眼底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眼底血管病变对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查体的健康受试者290例,根据CSVD总负担评分进行分组,分为0分组...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担与眼底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眼底血管病变对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查体的健康受试者290例,根据CSVD总负担评分进行分组,分为0分组129例,1分组51例,2分组42例,3分组44例,4分组24例。受试者完成头部MRI检查、眼底荧光造影及认知功能评估,并对CSVD总负担和眼底血管病变进行评价。比较不同CSVD总负担评分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化验指标、眼底血管情况及认知功能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线性相关分析探究眼底血管病变与CSVD总负担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不同CSVD总负担组年龄、受教育年限、脑梗死/TI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连线试验、数字符号转换试验、Stroop色词干扰试验、语言流畅性测试、视网膜中央动脉等效值(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等效值(CRVE)、动静脉比值(AVR)、Scheie分级、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腔隙、脑微出血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SVD总负担与CRAE、AVR呈负相关(r=-0.655,P=0.000;r=-0.679,P=0.000),与CRVE、Scheie分级呈正相关(r=0.560,P=0.000;r=0.685,P=0.000)。多因素线性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CRAE、CRVE、AVR、Scheie分级与CSVD总负担显著相关(P<0.01),且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结论眼底血管病变与CSVD总负担增加密切相关,可作为探究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 数据相关性 眼底血管病变 脑小血管病总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鸽 姜媛 +2 位作者 孙红芬 薛晓辉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7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统FFA,晚期均行欧堡超广角FFA。分析比较2种检查的视网膜可视范围、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视网膜所需激光面积。结果与传统FFA图像比较,超广角FFA检查图像所显示的视网膜可视面积以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所需激光面积分别是前者的2.03倍、1.57倍、1.96倍(均为P<0.01)。未行激光治疗的27眼中22眼有无灌注区,其中同时合并黄斑水肿者15眼,这15眼中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者14眼;已行激光治疗的14眼中9眼存在黄斑水肿的表现,9眼中7眼合并无灌注区,其中6眼的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结论超广角FFA使可观测病变检查范围扩大到远周边,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传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云霞 蒋秀琴 +2 位作者 张迎秋 刘方毅 宋如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3例(26眼)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表现。结果11眼视力≤0.3,占42.31%。26眼眼底后极部均可见类似血管样的放射... 目的分析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3例(26眼)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表现。结果11眼视力≤0.3,占42.31%。26眼眼底后极部均可见类似血管样的放射状条纹,5眼为斑驳状外观,占19.23%;17眼条纹通过黄斑,占65.38%;1眼(3.8%)合并眼外伤致多发性脉络膜破裂出血。FFA显示26眼血管样条纹均表现为透见荧光,11眼黄斑区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影,其亮度逐渐增强,后期有明显的荧光素渗漏。黄斑区OCT检查发现11眼有CNV表现。Ⅰ型CNV(生长于RPE光带下):表现为在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下有不均匀的中或高反射带;混合型CNV:表现为CNV侵入RPE光带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空间,RPE光带中断,呈现边界不清的高反射组织。结论眼底、FFA及OCT典型表现的综合分析有助于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眼底血管样条纹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眼底照相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中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鼎 张小虎 +2 位作者 孙哲 刘晴雨 王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9-782,共4页
背景 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临床上,DR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全视网膜光凝(PRP)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FFA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成为指导PRP治疗的主要指... 背景 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临床上,DR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全视网膜光凝(PRP)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FFA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成为指导PRP治疗的主要指征.因此研究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在判断DR病程和分期中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评估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对判断DR临床分期的符合程度.方法采用患者自身对比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2型DR患者136例238眼,所有受检眼先行数码彩色眼底照相,对5张非立体、50°视野的照片进行拼图,然后行FFA检查.根据2003年国际DR临床分期标准分别对彩色眼底照相和FFA图像进行分析并行DR分期.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238眼中,彩色眼底照相诊断为轻度非增生型DR(NPDR)者41眼,占17.2%;中度NPDR者48眼,占20.2%;重度NPDR者66眼,占27.7%;PDR者83眼,占34.9%.FFA诊断为轻度NPDR者48眼,占20.2%;中度NPDR者42眼,占17.6%;重度NPDR者46眼,占19.3%;PDR者102眼,占42.9%.两者在判断DR临床分期方面的一致性较好(κ=0.653,P<0.01).在判断非严重威胁视力的DR(NSTDR)和STDR方面,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κ=0.812,P<0.01). 结论 根据5张50°视野彩色眼底照相拼图对DR进行临床分期是一种简便、无创、可靠的方法,临床上可以替代FFA法进行PRP时机的预测,但在判断无血管灌注区、隐匿新生血管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眼底照相术 血管造影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惠 文峰 +2 位作者 胡世兴 阎宏 林少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 (RP)的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诊断为非典型RP的 15例 ( 3 0眼 )患者 ,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 ,其中 5例同时做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结果  15例非典型RP包括中心性RP ... 目的 探讨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 (RP)的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诊断为非典型RP的 15例 ( 3 0眼 )患者 ,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 ,其中 5例同时做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结果  15例非典型RP包括中心性RP 3例 ;无色素性RP 4例 ;白点状RP 2例及Bietti’s结晶样RP 6例 ;彩色眼底像显示其眼底表现各有特点 ,但FFA均显示有程度及范围不一的椒盐状透见荧光及多灶性脉络膜萎缩 ;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血管透见性增强 ,后期比FFA更清楚显示多灶性脉络膜萎缩的边界范围。结论 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结合检查 ,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非典型RP眼底表现特点以及视网膜、脉络膜循环改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联合眼底血管造影在DR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士清 王志立 +1 位作者 李萍 董应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2-1115,共4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NVG患者中此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IFA联合FFA检查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和FFA联合检查的PDR患者79例133眼,其中无虹膜病变100眼,Ⅰ期青光眼红变期21眼,Ⅱ期开角型NVG12眼。所有患眼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采用McNemar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裂隙灯显微镜和IFA检查在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检出率的差异。结果IFA检查显示100眼无虹膜病变患者无异常虹膜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的32眼未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68患眼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21眼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者瞳孔缘或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12眼NVG患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中IFA检查的检出率为100%(21/21),明显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71.43%(15/21),2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IFA联合FFA检查可以及早发现PDR合并青光眼红变期,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血管图像分割及眼底血管三维重建 被引量:8
7
作者 戴培山 王博亮 鞠颖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8-1176,共9页
眼底视网膜图像的血管分布情况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计算机处理眼底图像可以减少医生的重复劳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眼底视网膜血管图像分割算法.利用构建的局部归一化方法消除视网膜血管图像背景的差异性.... 眼底视网膜图像的血管分布情况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计算机处理眼底图像可以减少医生的重复劳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眼底视网膜血管图像分割算法.利用构建的局部归一化方法消除视网膜血管图像背景的差异性.利用期望最大化算法进行聚类,实现了眼底视网膜血管图像分割.最后,根据眼底图像成像原理,通过投影逆变换构建了眼底视网膜图像的三维模型.构建的模型可以进行多角度观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图像 血管图像分割 背景均衡 期望最大化算法 三维眼底血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复发脑梗死的眼底血管特征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卓缘圆 于海波 +2 位作者 杨卓欣 徐仲锳 李作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9-913,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复发脑梗死的眼底血管特征参数,建立不同中医证型复发脑梗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在本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发脑梗死137例,复发脑梗死59例。采集所有患者视网膜图像后用自动化的视网膜图像分... 目的:分析影响复发脑梗死的眼底血管特征参数,建立不同中医证型复发脑梗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在本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发脑梗死137例,复发脑梗死59例。采集所有患者视网膜图像后用自动化的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眼底血管特征分析,建立不同中医证型脑梗死复发风险预警模型,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分析复发脑梗死的眼底血管影响因素。结果: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模,对测试集样本预测,气虚血瘀型和风痰阻络型复发脑梗死模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6.3%和87.0%。结论: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可以预测不同中医证型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多种眼底血管特征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 复发脑梗死 中医证型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序列的自动配准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小燕 王皓浩 +3 位作者 孙刚 张谱 刘敏 高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19-1926,共8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FFA图像序列配准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线性滤波方法分割出图像中的血管,并利用图像金字塔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下采样,然后利用互信息计算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的相似性,通过进化策略对配准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互信息最大时图像的空间变换矩阵,实现FFA图像的配准。采用上述方法,对4位患者共计1039帧FFA图像进行测试,总体配准率达到93%,失败率仅为1%;与常用的配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配准率、配准速度和鲁棒性等综合性能良好,为FFA影像的定量分析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图像序列 互信息 血管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注射雷珠单抗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6
10
作者 佘洁婷 张国明 +3 位作者 苏康进 田汝银 陈懿 赵东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8眼,阈值期ROP 13眼,阈值前期Ⅰ型ROP 9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颞下方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3 m L。在注药术后1~2个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观察附加病变消退情况及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注射雷珠单抗后,所有眼底附加病变消退,但周边视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血管区。8眼AP-ROP中6眼Ⅲ区无血管形成,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大范围无血管形成,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呈毛刷样,无荧光素渗漏,1周后再次注射雷珠单抗。13眼阈值期ROP中,1眼可见颞下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激光光凝;12眼嵴完全消退,其中2眼视网膜血管基本发育完全;4眼Ⅲ区无血管形成,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无血管形成,均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累计4个钟点无血管区伴末梢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行激光光凝。9眼阈值前期Ⅰ型ROP中7眼嵴全部消退,2眼嵴变低平;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范围无血管形成,5眼Ⅲ区无血管形成,均见末梢血管扩张,但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结论注射雷珠单抗可促使ROP病变消退,且不干扰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雪辉 杨丽红 +2 位作者 丁宁 田蓓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资料,比较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22眼中,FFA检查8眼(36.36%)后极部多处脉络膜充盈迟缓;9眼(40.91%)视盘渗漏水肿;22眼(100.00%)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密集针尖状高荧光渗漏,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部位FFA晚期形成多囊样或多湖状荧光积存;13眼(59.09%)静脉期散在、均匀脉络膜炎性病灶,呈斑点状低荧光。ICGA检查15眼(68.18%)脉络膜充盈迟缓;14眼(63.64%)脉络膜血管扩张;16眼(72.73%)播散状分布、斑点状脉络膜炎性低荧光病灶;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区大多呈现持续低荧光,晚期部分囊样病灶呈中强荧光;9眼(40.91%)视盘水肿晚期显示视盘及盘周低荧光。FFA和ICGA同步检查结果:FFA检查100.00%患眼静脉期视盘周及后极部密集点状高荧光渗漏,而在ICGA上无此征象;FFA检查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比ICGA显示更明显;ICGA检查脉络膜充盈迟缓15眼(68.18%)及斑点状炎性病灶16眼(72.73%),均高于FFA检查结果的8眼(36.36%)和13眼(59.09%),而且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扩张显示更清晰;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病灶在FFA静脉期表现为低荧光,晚期形成荧光积存,而病变区域ICGA检查相应部位多为持续低荧光。结论 VKH葡萄膜炎期FFA清晰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特征以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的程度和范围;ICGA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循环改变及脉络膜炎症的活动性和范围。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VKH诊断及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血管病变与脑微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婷 陈玲 张微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0-234,280,共6页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病变与脑微出血(CMB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能坐位行眼底照相的脑梗死患者123例,患者知情同意后均进行头部MRI检查及双侧眼底照相。依据是否发生CMBs,将患...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病变与脑微出血(CMB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能坐位行眼底照相的脑梗死患者123例,患者知情同意后均进行头部MRI检查及双侧眼底照相。依据是否发生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52例)和非CMBs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眼底血管病变情况(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出血斑、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动静脉交叉征、银丝样改变)。结果 (1)两组对比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水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CMBs组患者眼底血管病变中硬性渗出、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动静脉交叉征发生率均高于非CM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33、7.675、9.544,P值分别为0.040、0.031、0.019)。(3)CMBs不同病变程度的患者中,硬性渗出、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动静脉交叉征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17、-2.294、-2.157,P值分别为0.029、0.033、0.039)。重度CMBs患者中,发生硬性渗出、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动静脉交叉征的例数更多。(4)年龄(OR=3.623,95%CI:2.631~7.866)、高血压(OR=4.348,95%CI:3.734~10.563)、糖尿病(OR=3.831,95%CI:2.126~9.245)、空腹血糖(OR=3.329,95%CI:2.631~11.012)、动静脉交叉征(OR=5.437,95%CI:3.441~13.606)和硬性渗出(OR=4.054,95%CI:3.137~13.252)是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眼底血管病变中的动静脉交叉征、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硬性渗出与CMBs及不同程度CMBs分级有关,动静脉交叉征和硬性渗出均为CMBs的较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量 眼底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眼底血管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尚佳 向莉 +1 位作者 曾辉 赵朝霞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49-150,共2页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表现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而眼底血管的变化最能早期反映全身血管和血液动力的异常。为此我们对8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眼底动静脉血管变化的观察,同时以B超检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直径并行肝功能检查,以此探...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表现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而眼底血管的变化最能早期反映全身血管和血液动力的异常。为此我们对8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眼底动静脉血管变化的观察,同时以B超检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直径并行肝功能检查,以此探讨肝硬化眼底血管变化与门脉高压和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眼底血管变化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与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虹 贺峰 +4 位作者 张承芬 韩宝玲 陈有信 叶俊杰 董方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4,共2页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临床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脉络膜转移癌的确诊率明显提高.脉络膜转移癌能够提供原发癌转移的早期诊断依据,及时发现、诊断对治疗脉络膜转移癌十分重要.本研究总结脉络膜转移癌的诊疗情况.
关键词 脉络膜转移癌 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公共卫生事业 诊断水平 临床医师 早期诊断 癌转移 确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王江澜 侯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变在黄斑及黄斑周围出现不同形态的渗漏斑点。结论 CSR患者 ,在进行主诉眼检查的同时也应仔细检查对侧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眼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血管管径量化及对眼底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土胜 徐锦堂 梁庆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为解决视网膜血管管径量化的自动寻优问题,实现“卡尺”读数的测定效果。方法:采用图象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对视网膜血管管径进行量化,以二值变换后的视网膜血管图象为基础,建立线化无级扩大法和管径增量符号比较法。结果:解决... 目的:为解决视网膜血管管径量化的自动寻优问题,实现“卡尺”读数的测定效果。方法:采用图象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对视网膜血管管径进行量化,以二值变换后的视网膜血管图象为基础,建立线化无级扩大法和管径增量符号比较法。结果:解决管径边界的确切性关系,获得管径的自动寻优量值。结论:本法能克服管径测量点的边界选取随机性和量化的主观误差,有助于眼底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控和预后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早期诊断 管径量化 眼底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魏文斌 杨丽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邻苯二甲酸酐 Adolf 流体动力学 间苯二酚 PAUL 静脉注入 化学家 眼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研究2种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2年期复发风险 被引量:2
18
作者 卓缘圆 于海波 +4 位作者 黄杏贤 洪金标 黄奕珊 李作为 吴家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3-859,共7页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 目的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6,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3。结论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证 风痰阻络证 眼底血管特征 风险评估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病13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国栋 袁援生 +3 位作者 李燕 游志鹏 蔡斌 程玉霞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小柳原田病 造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娜 闫焱 +1 位作者 李祯 陆士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84例葡萄膜炎患者,平均年龄(44±10)岁,男性多于女性。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的有51例(102眼),单眼发病的有33例(33眼)。FFA检查可见常见表现为视盘强荧光(73%)和血管壁染色(50%);OCT检查可见患者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23%)和神经上皮脱离(21%)。OCT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10%~40%)低于FFA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23%~100%)(χ~2=33.8,P=0.000)。结论·葡萄膜炎常见于中青年男性,FFA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视盘强荧光、血管壁染色,OCT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