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在早期筛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博 王青 +3 位作者 陈俊卿 李能 肖中 张蕊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6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筛查诊断中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244例(488只眼)糖尿病患者,通过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FP)和FFA,诊断出DR临床分期,并依据分期采取治疗。...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筛查诊断中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244例(488只眼)糖尿病患者,通过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FP)和FFA,诊断出DR临床分期,并依据分期采取治疗。结果经免散瞳FP发现354只眼存在DR,其中DRⅠ期116只,DRⅡ期72只,DRⅢ期78只,DRⅣ期44只,DRV期44只,病变率为72.54%:后经FFA,有406只眼存在DR,其中DRⅠ期145只,DRU期82只,DRⅢ期85只,DRⅣ期50只,DRV期44只,病变率为83.20%。FFA较FP对DR的早期诊断灵敏度高,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R早期筛查诊断中FFA较FP检出率高,且对DR病变程度判断更早更准确,对患者早期治疗和疗效评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眼底照相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蓉 常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 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出生后第7d置于75%浓度氧环境中,第12d时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第17d时将A组和B组的幼鼠均随机分配,分别进行FFA检查或高分子量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检查,即每种检查方法纳入两组幼鼠各6只,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FFA结合图像分析软件能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与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可比性,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结合图像定量分析在小鼠OIR模型的血管病变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血管病变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查前集中训练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敏 王瑛 +2 位作者 钱海燕 林方丽 管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4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前集中训练对造影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前集中训练,内容包括注视训练、眼球转动训练、眼睑开闭训练、坐姿训练、头位训练等8项,对训练结果进行打分,将打分结果...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前集中训练对造影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前集中训练,内容包括注视训练、眼球转动训练、眼睑开闭训练、坐姿训练、头位训练等8项,对训练结果进行打分,将打分结果与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查前集中训练得分越高,检查结果越好,两者呈正相关(P=0.001,r=0.5239)。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前对患者进行集中训练,能提高患者检查时的配合能力,集中训练是取得良好检查结果的有力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检查前 集中训练 造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前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航 刘大川 +2 位作者 吉训明 杨慧清 张旭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采用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了解溶栓治疗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采用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了解溶栓治疗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我科采取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患者,观察患者溶栓前后眼底情况并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溶栓后1个月的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收集CRAO患者24例,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28.87±6.8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15.21±4.01)s及(15.71±3.43)s,与溶栓前对比显著缩短,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前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平均为(40.17±8.5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分别为(22.25±4.73)s及(21.71±3.77)s,与溶栓前比较缩短,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后1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内层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CRAO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荧光造影的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会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球钝挫伤致视力损害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可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802-802,共1页
引言 眼球钝挫伤是常见的眼外伤,我科对伤后矫正视力〈0.3的患者46例46眼做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观察到一些造影改变对临床诊断、治疗、阐明视力损害原因均可提供客观依据,报道如下.
关键词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眼球钝挫伤 视力损害 矫正视力 临床诊断 损害原因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鸽 姜媛 +2 位作者 孙红芬 薛晓辉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7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统FFA,晚期均行欧堡超广角FFA。分析比较2种检查的视网膜可视范围、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视网膜所需激光面积。结果与传统FFA图像比较,超广角FFA检查图像所显示的视网膜可视面积以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所需激光面积分别是前者的2.03倍、1.57倍、1.96倍(均为P<0.01)。未行激光治疗的27眼中22眼有无灌注区,其中同时合并黄斑水肿者15眼,这15眼中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者14眼;已行激光治疗的14眼中9眼存在黄斑水肿的表现,9眼中7眼合并无灌注区,其中6眼的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结论超广角FFA使可观测病变检查范围扩大到远周边,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传统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杰 刘长颖 +1 位作者 陈芳 刘庆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结果,以期为DR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收集2018-06/2020-06唐山市眼科医院诊治的120例DR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广角荧光素眼底...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结果,以期为DR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收集2018-06/2020-06唐山市眼科医院诊治的120例DR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以眼底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标准7视野检查在DR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眼底病变特征的异同以及对DR分期评估价值。结果: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DR视网膜可视区面积、视网膜NP区面积、视网膜NV区面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区面积、黄斑区拱环结构改变较标准7视野的明显高(P<0.05),取图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标准7视野检查(P<0.05)。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DR病情程度正确检出率为94.8%(165/174),明显高于标准7视野的87.4%(152/174)(P<0.05)。结论: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在DR诊断中,在检查时间和检查空间方面较标准7视野检查更具优势,且前者更利于DR患者黄斑区、视盘区病变的检出,此外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更利于DR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可为DR的早期诊治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标准7视野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序列的自动配准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小燕 王皓浩 +3 位作者 孙刚 张谱 刘敏 高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19-1926,共8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FFA图像序列配准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线性滤波方法分割出图像中的血管,并利用图像金字塔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下采样,然后利用互信息计算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的相似性,通过进化策略对配准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互信息最大时图像的空间变换矩阵,实现FFA图像的配准。采用上述方法,对4位患者共计1039帧FFA图像进行测试,总体配准率达到93%,失败率仅为1%;与常用的配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配准率、配准速度和鲁棒性等综合性能良好,为FFA影像的定量分析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图像序列 互信息 血管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注射雷珠单抗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6
9
作者 佘洁婷 张国明 +3 位作者 苏康进 田汝银 陈懿 赵东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8眼,阈值期ROP 13眼,阈值前期Ⅰ型ROP 9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颞下方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3 m L。在注药术后1~2个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观察附加病变消退情况及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注射雷珠单抗后,所有眼底附加病变消退,但周边视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血管区。8眼AP-ROP中6眼Ⅲ区无血管形成,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大范围无血管形成,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呈毛刷样,无荧光素渗漏,1周后再次注射雷珠单抗。13眼阈值期ROP中,1眼可见颞下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激光光凝;12眼嵴完全消退,其中2眼视网膜血管基本发育完全;4眼Ⅲ区无血管形成,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无血管形成,均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累计4个钟点无血管区伴末梢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行激光光凝。9眼阈值前期Ⅰ型ROP中7眼嵴全部消退,2眼嵴变低平;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范围无血管形成,5眼Ⅲ区无血管形成,均见末梢血管扩张,但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结论注射雷珠单抗可促使ROP病变消退,且不干扰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检眼镜、7方位眼底彩色照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阳桥生 荣德彦 +2 位作者 唐柳松 徐世平 黄孝生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分期的一致性,寻求经济、简便、有效的DR检查方法。方法散瞳后分别采用直接检眼镜、30°7方位眼底彩色照像和FFA对50例(100只眼)糖尿病... 目的探讨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分期的一致性,寻求经济、简便、有效的DR检查方法。方法散瞳后分别采用直接检眼镜、30°7方位眼底彩色照像和FFA对50例(100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按照我国1987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通过的分期方法对图片进行分析并给出分期,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检眼镜诊断无DR者23只眼(23%),Ⅰ期28只眼(28%),Ⅱ期17只眼(17%),Ⅲ期只24眼(24%),Ⅳ期8只眼(8%);7方位眼底照像诊断无DR者6只眼(6%),Ⅰ期28只眼(28%),Ⅱ期4只眼(4%),Ⅲ期20只眼(20%),Ⅳ期41只眼(41%),Ⅴ期1只眼(23%);FFA诊断无DR者6只眼(6%),Ⅰ期26只眼(26%),Ⅱ期6只眼(6%),Ⅲ期19只眼(19%),Ⅳ期42只眼(42%),Ⅴ期1只眼(1%);直接检眼镜与FFA在DR的临床诊断分期中,有显著差异性(卡方值=34.273,P<0.01);而7方位眼底照像与FFA诊断无差异性(Z=-0.161,P=0.87,P>0.05)。结论 7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可作为DR筛查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但FFA检查能更早期及更准确地诊断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照像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志坤 黎铧 +1 位作者 李娟娟 胡竹林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分析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底特征性表现为,视盘颞侧一条索样皱襞,该部分视网... 目的分析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底特征性表现为,视盘颞侧一条索样皱襞,该部分视网膜血管分支密集、数目较多,终止与周边视网膜。周边视网膜检查可见一边界清晰的片状灰白色病灶,此处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FFA特征为:周边视网膜FFA显示血管分支增多、迂曲扩张,呈"树枝样"改变,走行平直。血管末端发生吻合、呈扇形终止,此部分血管渗漏。结论眼底检查、FFA结合患者病史、家族史可明确诊断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眼底照相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卓群 陈亚文 +1 位作者 蔡燕 贾丽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中的应用,以减少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476例FFA检查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与干预组1各238例;将112例ICGA检查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中的应用,以减少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476例FFA检查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与干预组1各238例;将112例ICGA检查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与干预组2各56例;,对照组按常规行FFA和ICGA检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造影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FFA和ICGA检查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挫伤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洪强 张歆 +2 位作者 杨云东 杨立东 徐深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眼挫伤眼底改变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表现。方法对268例(339只眼)眼挫伤经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及FFA检查。结果眼挫伤视功能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视神经受损,常见的有视网膜震荡、视网膜出血、黄斑裂孔、脉... 目的分析眼挫伤眼底改变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表现。方法对268例(339只眼)眼挫伤经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及FFA检查。结果眼挫伤视功能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视神经受损,常见的有视网膜震荡、视网膜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破裂、出血,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损伤。其中以视网膜震荡多见。结论对于眼挫伤患者,只要屈光间质清晰,都应检查眼底,行FFA检查,以判断眼底病损伤部位及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挫伤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分析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被引量:5
14
作者 楼继先 潘松杨 +1 位作者 曹永葆 程克强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观察 型糖尿病患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 ,探讨 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血管的改变。方法  5 6例患者采用 ICGA和 FFA同步... 目的 观察 型糖尿病患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 ,探讨 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血管的改变。方法  5 6例患者采用 ICGA和 FFA同步造影检查 ,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5例 (5 0只眼 )直接眼底检查未达到 DR分期诊断标准者 ,其中 12例 (2 2只眼 ) FFA出现异常荧光 ,占 44 % ,主要表现为点状强荧光 ,19例 (3 4只眼 )ICGA出现异常荧光 ,占 68% ,主要表现为中晚期点状强荧光以及早期点状弱荧光 ;3 1例 (62只眼 )直接眼底检查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3 1例 (62只眼 ) ICGA和 FFA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荧光 ,在 FFA中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瘤的点状强荧光、出血的遮蔽荧光、毛细血管闭塞的弱荧光 ,在 ICGA中主要表现为晚期斑片状强弱荧光与弥漫性强荧光。结论  ICGA的临床应用发现糖尿病性脉络膜病变的可能 ,在 型糖尿病患者 ,ICGA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吲哚青绿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病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预后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端荣 龚静青 +1 位作者 金玲 邓铤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 目的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规律治疗6个月复查视力和FFA,统计患者预后及病情转归。分析CS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与FFA诊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各因素中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可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7.61、15.77、20.46和14.72,P均<0.05);而性别、BMI、病眼数量和分布、文化水平不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02、2.89和1.27,P均>0.05)。对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墨渍样、多病灶渗漏类型,渗漏面积>1/3 PD,渗漏位置靠近黄斑区域是CS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影响CSC预后的危险因素中,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CSC患者预后,FFA诊断类型与CSC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渗漏类型、面积和位置与CSC预后不良呈线性相关关系,在临床上可作为预测CSC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预后不良 相关性 危险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妍丽 饶杰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6期514-514,共1页
关键词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过敏体质 静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明辉 彭清 +2 位作者 尚郡主 李雁杰 吴明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行FFA检查并确诊为葡萄膜炎的患者36例51眼的眼底和FFA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36例51眼葡萄膜炎患者中,双眼发病的有15例30眼,单...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行FFA检查并确诊为葡萄膜炎的患者36例51眼的眼底和FFA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36例51眼葡萄膜炎患者中,双眼发病的有15例30眼,单眼发病的有21眼。其中以Behcet’s病最多,15例19眼;Vogt-小柳-原田病8例15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7例10眼;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葡萄膜炎6例7眼。多数患者FFA主要表现为:视盘荧光着染且在中后期可见荧光渗漏,黄斑囊样荧光积存,视网膜血管轻到中度荧光染色伴渗漏,视网膜深层平面片状荧光渗漏。结论不同病因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有其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征。通过FFA检查可确诊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而且会对其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gardts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洁 朱晓青 +1 位作者 孟淑敏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分析Stargardts病(STGD)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在荧光素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方法对65例(130眼)STGD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FFA检查:所有病例黄斑部呈现斑... 目的分析Stargardts病(STGD)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在荧光素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方法对65例(130眼)STGD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FFA检查:所有病例黄斑部呈现斑点状透见荧光,部分带有斑点状遮蔽荧光。44眼呈现典型的"牛眼征",4眼黄斑萎缩区显露脉络膜的粗大血管,56眼黄斑区以外散在点状透见荧光,116眼呈暗脉络膜征,22眼视盘高荧光,6眼视盘分支静脉充盈迟缓,1眼可见小血管着染伴渗漏。结论根据STGD患者出现的FFA异常变化,可以初步了解其所处的病变程度,提示FFA是一种诊断STGD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gardts病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童翀 荣瑜 罗建勋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5期427-428,共2页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82例(364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82例(364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Ⅰ期微血管瘤病变;25只眼Ⅰ-Ⅱ期患者FFA显示更多的微血管瘤及合并黄斑水肿改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1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齐世欣 于建国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对10例(20只眼)VKHS患者做了详细的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检查。结果 10例(20只眼)VKHS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所有患者双眼后极部均表现... 目的回顾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对10例(20只眼)VKHS患者做了详细的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检查。结果 10例(20只眼)VKHS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所有患者双眼后极部均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的多发性细小点状荧光素渗漏,如墨渍样扩散并彼此融合,晚期呈大小不一多湖或单湖样高荧光,视盘荧光素着色。恢复期患者FFA:呈现斑驳状态,后极部弥慢性色素脱失,透见脉络膜荧光,显露脉络膜大血管,色素斑处荧光被遮蔽。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