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TV法眼动测量系统及实现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朝英 赵乐军 陈怀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09-712,共4页
文中对基于红外电视法的眼动仪原理及实现做了详细的研究,详细讨论了瞳孔中心位置坐标的提取算法及ASIC实现、眼动仪的实时眼动测量的标定与显示、由瞳孔中心位置确定眼睛实际注视点的标定算法。
关键词 眼动测量系统 红外电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测量系统及其芯片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时书锋 赵乐军 陈怀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1,共4页
讨论了一种基于红外电视法的眼动信号测量系统及其芯片设计.该系统主要用于测量眼球的平滑追随运动.提出了一种新的瞳孔中心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将眼睛的视频信号二值化后,用前后门限双检测的方法提取瞳孔中心位置信号,并用特殊集成电... 讨论了一种基于红外电视法的眼动信号测量系统及其芯片设计.该系统主要用于测量眼球的平滑追随运动.提出了一种新的瞳孔中心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将眼睛的视频信号二值化后,用前后门限双检测的方法提取瞳孔中心位置信号,并用特殊集成电路设计完成,且给出了系统性能测试结果和分析.结果表明,红外电视法具有操作简单、可移动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眼动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电视法 眼动测量系统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位移传感器的眼动测量系统
3
作者 马翔 赵乐军 张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7-901,共5页
分析讨论了红外反射法定位瞳孔中心方式的速度瓶颈,并针对背景图像传输和红外反射法瞳孔中心算法的缺点,采用测量眼球表面位移技术,设计了基于红外位移传感器的眼动测量系统。分析了基于红外反射的眼动测量系统引入位移传感器的优缺点,... 分析讨论了红外反射法定位瞳孔中心方式的速度瓶颈,并针对背景图像传输和红外反射法瞳孔中心算法的缺点,采用测量眼球表面位移技术,设计了基于红外位移传感器的眼动测量系统。分析了基于红外反射的眼动测量系统引入位移传感器的优缺点,并对标定方法和精确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数据传输量,规避了复杂的数字图像处理,提高了系统的测量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测量 位移 标定 睛注视点 红外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眼震分析系统的三维眼动全自动测量
4
作者 罗爱静 张阳德 雷志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提出全自动测量三维眼动的新方法。方法:首先用形心法确定瞳孔的初始位置,用专门构造的亚像素边界算子提取瞳孔边界,并用可以自动优化的椭圆拟合来确定瞳孔的精确位置;眼动转角的测量是用快速Fourier算子完成的。结果:模拟图像实... 目的:提出全自动测量三维眼动的新方法。方法:首先用形心法确定瞳孔的初始位置,用专门构造的亚像素边界算子提取瞳孔边界,并用可以自动优化的椭圆拟合来确定瞳孔的精确位置;眼动转角的测量是用快速Fourier算子完成的。结果:模拟图像实验和初步临床试验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结论:视频眼震分析系统可很好地消除眼睑遮挡和照明带来的影响,可以高精度地测量三维眼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 图像处理 眼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眼动的视频测量
5
作者 查穹 张蕾 周鸽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94-196,共3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的实验动物眼动测量方法。该方法对猕猴观察不同注视点时的眼睛进行成像,通过图像处理得到瞳孔在眼睛中的相对位置数据,从而计算出所观察的注视点的位置。由瞳孔中心位置确定眼睛实际注视点的标定算法,并对系统... 设计了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的实验动物眼动测量方法。该方法对猕猴观察不同注视点时的眼睛进行成像,通过图像处理得到瞳孔在眼睛中的相对位置数据,从而计算出所观察的注视点的位置。由瞳孔中心位置确定眼睛实际注视点的标定算法,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眼动测量 瞳孔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供需差与情境理解度的情境意识模型
6
作者 王一行 刘双 +3 位作者 完颜笑如 冯传宴 周孙夏 钱春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08-3116,共9页
为进一步满足航空器人机界面的研制需求,开展航空器任务和显控界面设计紧密结合特点下作业人员情境意识(SA)水平的理论预测,提出一种基于资源供需差与情境理解度的情境意识量化分析模型。该模型以经典且广泛适用的情境意识评估技术(SART... 为进一步满足航空器人机界面的研制需求,开展航空器任务和显控界面设计紧密结合特点下作业人员情境意识(SA)水平的理论预测,提出一种基于资源供需差与情境理解度的情境意识量化分析模型。该模型以经典且广泛适用的情境意识评估技术(SART)量表对情境意识的定义方式为基础,将人员情境意识表征为资源供需差与情境理解度的加和,并引入多维度人机界面显示格式对情境理解度进行量化,结合任务网络分析与多资源理论对各任务单元的资源供需差进行衡量。为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采用30名被试开展不同情境评估难度下的5边飞行模拟实验,通过调整改变仿真气象条件、仪表显示模式、飞行导航地图显示模式以实现对情境评估难度的调控,并结合主观量表、飞行绩效及眼动指标对作业人员在不同情境评估难度下的情境意识水平进行测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情境意识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主观(SART量表、机组意识评定量表(CAR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量表(NASA-TLX))、客观(操纵绩效、注视熵、扫视次数)测量结果均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对模型的效度进行了初步验证。所提情境意识理论模型可结合航空器任务操控流程设计和显控界面设计特征对人员情境意识分析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意识 资源供需差 情境理解度 绩效测量 眼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