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感染/定植生物膜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新进展
1
作者 钱贤晢 张庶文 +1 位作者 李春辉 向天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5-711,共7页
真菌感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真菌如白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会形成生物膜,这种结构提高了其耐药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已成为其感染治疗的重大障碍。生物膜不仅局限于在人体内形成,还会在医疗器械表面生成... 真菌感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真菌如白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会形成生物膜,这种结构提高了其耐药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已成为其感染治疗的重大障碍。生物膜不仅局限于在人体内形成,还会在医疗器械表面生成,导致慢性和复发性感染。本文详细阐述了不同真菌如白念珠菌和曲霉等的生物膜形成机制及其造成的危害,强调了免疫抑制、慢性疾病和医疗器械作为生物膜形成的高危因素。真菌通过黏附、增殖、细胞外基质(ECM)构建和细胞分散等多阶段形成生物膜,并依赖物理屏障和基因调控加强其耐药性。尽管现有抗真菌药物在浮游态真菌感染中有效,但对真菌生物膜疗效有限。因此,本文探讨了新型治疗策略,包括非药物疗法如光动力疗法以及新型生物材料的应用,呼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开发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真菌感染 真菌药物 真菌耐药性 免疫抑制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香凝 陈涛 +3 位作者 史福刚 李太魁 赵丰华 郭战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4-1102,共9页
茶园老化、茶园地力退化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差等已成为制约有机茶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有机茶园接种了不同生态型蚯蚓,探讨不同生态型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接种密度为300条·m^(-2)的... 茶园老化、茶园地力退化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差等已成为制约有机茶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有机茶园接种了不同生态型蚯蚓,探讨不同生态型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接种密度为300条·m^(-2)的赤子爱胜蚓(E),接种密度为100条·m^(-2)的威廉腔环蚓(P),同时接种密度为150条·m^(-2)的赤子爱胜蚓和密度为50条·m^(-2)的威廉腔环蚓(EP),以及未接种蚯蚓(CK);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处理(E、P和EP)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优势OTU个数从100增至269。与CK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Shannon、Simpson和Fisher指数均有所提高(除EP处理外,其余均显著)。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茶园土壤真菌优势类群,接种单一类型蚯蚓的处理中,子囊菌门进一步增加,混合接种不同类型蚯蚓处理中略有减少。与CK处理相比,EP处理被孢霉门相对丰度(10.16%)增幅最大;EP处理出现了更多未知真菌,其比例约为29.61%,种群均匀性最好。与常规有机茶园相比,接种蚯蚓可以在降低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的同时,促进病理-腐生-共生过渡型真菌的生长;P处理还可以增加病理型真菌的生长;EP处理可以减少专性腐生真菌,促进病理-腐生-共生真菌生长及腐生-共生过渡型真菌的生长,减少病理真菌。由此可见,蚯蚓类型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胜过竞争,混合接种不同生态型蚯蚓有助于控制潜在病原体,从而为改善有机茶园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真菌群落多样性 有机茶园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地理种群中华羊茅可分离培养种带真菌的多样性
3
作者 普玥 田沛 吴涵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3-1023,共11页
为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理位点采集的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种带真菌的种类和分布,并了解内生真菌感染率是否影响其多样性,本研究选取从青海、西藏等不同地点同一生长季采集的11份中华羊茅种质资源,对种带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传统... 为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理位点采集的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种带真菌的种类和分布,并了解内生真菌感染率是否影响其多样性,本研究选取从青海、西藏等不同地点同一生长季采集的11份中华羊茅种质资源,对种带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种子采集地环境因子对真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11份中华羊茅种质资源中共分离得到199株真菌,经过初步形态学分类为92种真菌,其中对50种真菌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20属14种,种带真菌主要由枝孢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毛座球腔菌属(Trichometasphaeria)和异壳二孢属(Neoascochyta)组成,其中枝孢属为优势属。2)不同种质间的真菌菌种分布和真菌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冗余分析表明,生长季月平均降水量是推动种带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而内生真菌感染率对中华羊茅种带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可知,中华羊茅种带真菌具有多样性,其受生长季月平均降水量影响,与内生真菌感染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羊茅 真菌鉴定 内生真菌 种带真菌多样性 环境因子 优势属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的酸碱特性
4
作者 钱晨 许玲 朱品宽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共5页
pH是影响植物病原真菌能否成功入侵宿主的重要致病因子。本文探讨了植物病原真菌响应pH的主要信号通路及真菌通过主动调节环境pH影响致病性的机理,总结了果实病害中主要的产碱真菌和产酸真菌,以及它们分泌的碱性和酸性物质对致病性的影... pH是影响植物病原真菌能否成功入侵宿主的重要致病因子。本文探讨了植物病原真菌响应pH的主要信号通路及真菌通过主动调节环境pH影响致病性的机理,总结了果实病害中主要的产碱真菌和产酸真菌,以及它们分泌的碱性和酸性物质对致病性的影响,以期为研究新的植物真菌病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资料。与此同时,植物病原真菌的酸碱特性也是生物稳态与调节机制的典型案例,可以为理解生命科学的核心知识提供生动的教学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PH 产碱真菌 产酸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5
作者 沙赟颖 刘竺云 +3 位作者 刘明源 周琳 钮晓淑 杨珊珊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5-69,74,共6页
以取代苯甲酰肼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7种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并采用1H NMR和13C NMR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醚菌酯为阳性对照,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Niveum)、番茄早疫病原菌(Alternaria sola... 以取代苯甲酰肼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7种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并采用1H NMR和13C NMR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醚菌酯为阳性对照,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Niveum)、番茄早疫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烟草赤星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玉米弯孢病原菌(Curvularia lunata)、苹果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南瓜枯萎病原菌(Fusarium bulbigenum)、苹果腐烂病原菌(Valsa mali)、水稻稻瘟病原菌(Pyricularia oryza)、苹果轮纹病原菌(Physalospora piricola)9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7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A11的活性最高,对除西瓜枯萎病原菌外的8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高于醚菌酯,其EC50均小于醚菌酯。对活性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引入-F和-Me活性基团,相应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 合成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抑制蓝靛果致腐真菌生长的乳酸菌筛选、鉴定及保鲜研究
6
作者 李德海 殷丽 +2 位作者 周才雪 王泽童 孙常雁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299,共11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株具有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蓝靛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解决蓝靛果采后腐烂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从泡菜与发酵浆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后,筛选能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链格孢... 【目的】筛选并鉴定一株具有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蓝靛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解决蓝靛果采后腐烂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从泡菜与发酵浆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后,筛选能抑制蓝靛果采后致腐真菌(链格孢霉与小孢根霉)的乳酸菌P-2,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评估P-2的抗生素敏感性以及不同条件下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对致腐真菌抑制效果。最后以P-2的CFS作为保鲜剂对蓝靛果进行保鲜实验。【结果】在分离并纯化出的22株乳酸菌中,P-2菌株展现出最佳的抑菌效果,经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乳酸片球菌P-2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与链霉素耐受,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或中性敏感,其CFS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活性较强,对蛋白酶敏感。P-2 CFS对链格孢霉和小孢根霉的MIC分别为12.8 mg/mL、25.6 mg/mL。与对照组相比,乳酸片球菌P-2的CFS可以降低蓝靛果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减缓蓝靛果在贮藏期间硬度、总酚、类黄酮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可以使蓝靛果的货架期至少延长7 d。【结论】乳酸片球菌P-2的CFS具有抑制蓝靛果致腐真菌的作用,可作为一种绿色保鲜剂应用于浆果的采后保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蓝靛果 致腐真菌 真菌活性 链格孢霉菌 小孢根霉菌 筛选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首次系统全面完成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
7
《食药用菌》 2025年第2期138-138,共1页
青海省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其复杂的地形(海拔跨度大、生境多样)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低温、强紫外线)孕育了高度特化的真菌群落,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调查研究。2022年,青海省林草局联合多个专家团队、20多名国内权威真菌分类专家... 青海省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其复杂的地形(海拔跨度大、生境多样)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低温、强紫外线)孕育了高度特化的真菌群落,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调查研究。2022年,青海省林草局联合多个专家团队、20多名国内权威真菌分类专家,启动了青海省大型真菌资源专项调查。这是青海省首次全面系统开展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填补了该省较多区域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研究的空白。三年来,联合科考组累计野外调查300天、150人次,采用样地、样方结合随机踏查方法,获得大型真菌标本5 653份,拍摄生境照片25 632张,基因片段序列3 852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国内权威 专家团队 专项调查 真菌分类 真菌群落 多样性调查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露天煤矿排土场植物恢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晨鑫 俞琦 +4 位作者 刘永杰 李敬国 于昕 赵宇 曲来叶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4-1986,共13页
内蒙古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面积排土场,但排土场由于土壤质量差,加上气候条件严苛,植被恢复非常困难,严重阻碍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壤真菌参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生态过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抗逆性的重要作用。因此,... 内蒙古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面积排土场,但排土场由于土壤质量差,加上气候条件严苛,植被恢复非常困难,严重阻碍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壤真菌参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生态过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抗逆性的重要作用。因此,选取内蒙古通辽和锡林浩特的5个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已经恢复的禾本科、豆科及杂类草三个功能群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真菌功能型、网络结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阐明排土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适应规律。结果表明:(1)禾本科根际土壤真菌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豆科和杂类草;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三个功能群的优势真菌群落均为子囊菌门,占总丰度的59.47%—79.61%;球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豆科最高,其次是禾本科,两者均显著高于杂类草;(2)三个功能群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土壤腐生菌相对丰度均表现为禾本科>豆科>杂类草,且禾本科显著高于杂类草;(3)禾本科根际真菌的共生网络负相关比例和模块化指数在三个功能群中最高;禾本科网络结构更稳定,生态位更宽;网络关键物种数禾本科>豆科>杂类草;(4)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分别有53.2%、50.9%、16.2%的关键物种与土壤NH_(4)^(+)-N、NO_(3)^(-)-N和C/N等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禾本科相比较豆科和杂类草植物根际土壤具有更高AMF丰度和网络稳定性,表明禾本科植物在排土场恢复的适应性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排土场植被恢复和物种筛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排土场 植被恢复 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 根际土壤真菌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GXIMD 00533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傅春青 梁春祥 +3 位作者 梁莉芬 高程海 刘永宏 徐新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本文采用高盐度真菌培养基,对广西北海竹林盐场来源枝孢属嗜盐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GXIMD 0053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 本文采用高盐度真菌培养基,对广西北海竹林盐场来源枝孢属嗜盐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GXIMD 0053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鉴定为4个内酯类化合物iso-cladospolide B(1)、cladospolide B(2)、pandangolide 1(3)和thiocladospolide F(4),2个甾醇类化合物cladosporisteroid B(5)和(22 E,24R)-3β,5α,9α-三羟基-7,22-麦角甾二烯-6-酮(6),7个二酮哌嗪brevianamide F(7)、N-乙酰-L-苯丙氨酸(8)、环(L-脯氨酸-L-亮氨酸)(9)、环(L-丙氨酸-L-亮氨酸)(10)、环(L-缬氨酸-L-丙氨酸)(11)、环(L-甘氨酸-L-异亮氨酸)(12)和环(L-亮氨酸-L-甘氨酸)(13),1个氨基酸L-色氨酸(14),2个脂肪酸cladosporacid B(15)和(4 R,5S,11R,2E)-4,5,11-三羟基-2-十二烯酸甲酯(16)。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抗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细胞毒活性、抗藤壶附着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6和14具有显著的铁离子还原和抗氧化能力,强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vitamin C,Vc);化合物6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IC 50为2.662μmol/L;化合物4具有显著的抗藤壶附着活性,抗附着率为100%;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其中化合物5抑制率达到54.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盐场 嗜盐真菌 枝孢属 次级代谢产物 海洋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NGuild的山药腐烂块茎真菌群落研究及潜在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10
作者 展莉平 任雪洋 +5 位作者 张笑一 王瑞飞 孔盈利 王强 李明军 杨清香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59,共13页
为探讨山药腐烂块茎的真菌群落特征及主要病原真菌,该研究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和FUNGuild分析阐明了其真菌群落组成、网络特征及生态功能类群,并对潜在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山药腐烂块茎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 为探讨山药腐烂块茎的真菌群落特征及主要病原真菌,该研究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和FUNGuild分析阐明了其真菌群落组成、网络特征及生态功能类群,并对潜在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山药腐烂块茎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属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镰刀菌属(Fusarium)、篮状菌属(Talaromyc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等。真菌生态网络呈现明显的模块化结构和高比例的正相关边数(99.33%),真菌间趋向于极强的正向合作。(2)FUNGuild分析显示,10个真菌生态功能类群与山药块茎腐烂高度相关。其中,粪腐生-未命名腐生-木腐菌和内生-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3.74%和23.64%,其代表性属分别为青霉和炭疽属。此外,与植物病原和木腐菌同时相关的生态功能类群共有3个,总相对丰度为13.67%,代表性属为镰刀菌属。进一步Trait分析表明,青霉、镰刀菌等7个属真菌可能与山药块茎腐烂密切相关。(3)共分离鉴定真菌22株,隶属于6个属,包括镰刀菌属(9株)、青霉属(5株)和曲霉属(Aspergillus,4株)等。该研究结果为阐明山药块茎腐烂的发病机理、定向使用农药及筛选生防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扩增子测序 真菌群落 FUNGuild 生态功能类群 植物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势毛棉杜鹃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差异
11
作者 庄鹏 彭金根 +6 位作者 刘思佳 白宇清 张露文 李荣生 杨锦昌 谢利娟 蔡洪月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73,共13页
【目的】对生长于深圳市梧桐山的不同生长势的毛棉杜鹃根系内生真菌类群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对毛棉杜鹃生长有潜在积极作用的内生真菌,为毛棉杜鹃内生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不同生长势的毛棉杜鹃根系... 【目的】对生长于深圳市梧桐山的不同生长势的毛棉杜鹃根系内生真菌类群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对毛棉杜鹃生长有潜在积极作用的内生真菌,为毛棉杜鹃内生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不同生长势的毛棉杜鹃根系,通过扩增子ITS高通量测序和组织分离培养法,分析根系内生真菌类群和多样性。【结果】1)通过毛棉杜鹃根系真菌的扩增子ITS高通量测序分析,鉴定获得生长势好的样本183942条序列,注释出11门231种真菌,77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鉴定获得生长势差的样本190918条序列,注释出10门202种真菌,1009个OTU,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是2种生长势中的主导菌门。2)α多样性分析显示:生长势好的毛棉杜鹃根系真菌群落的多样性高于生长势差的毛棉杜鹃;PcoA多样性分析表明,相同生长势的群落间相似性高,而不同生长势的群落间存在差异。3)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在生长势好的毛棉杜鹃根系真菌群落中,共生营养型真菌占比近60%;而在生长势差的群落中,腐生和共生营养型真菌各占约40%。4)基于组织分离培养法共鉴定出172种内生真菌,子囊菌门是2种生长势毛棉杜鹃根系真菌的主导菌门;生长势好、差的植株根系分别鉴定出98、109种真菌;从生长势好的毛棉杜鹃中分离出12株代表性真菌,生长势差的分离出6株代表性真菌;典型的杜鹃花类菌根真菌有树粉孢属类真菌和欧石楠无柄盘真菌,仅在生长势好的毛棉杜鹃根系中分离出。【结论】扩增子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组织分离技术揭示了不同生长势毛棉杜鹃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存在差异,相较于生长势差的植株,生长势好的毛棉杜鹃根系中具有物种丰度更高和群落结构分布更加均衡的内生真菌群落,其中优势真菌群落树粉孢属、无柄盘菌属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本研究证实毛棉杜鹃根系微生物生态与植物生长势之间的潜在联系,为进一步探索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ITS测序 毛棉杜鹃 内生真菌 组织分离培养 生长势 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竹材自然老化后表面真菌侵染及其群落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李文轩 黄芳 +5 位作者 庞群艳 贺磊 黄慧 宋建忠 熊琴 何文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6,共9页
以氮气为保护介质的高温热处理竹材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严重的真菌侵染问题,且其群落特征尚未明确。为此,本研究对高温热处理竹材在自然老化过程中的真菌侵染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系统考察。采用形态学观察并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真... 以氮气为保护介质的高温热处理竹材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严重的真菌侵染问题,且其群落特征尚未明确。为此,本研究对高温热处理竹材在自然老化过程中的真菌侵染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系统考察。采用形态学观察并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真菌种类,并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不同热处理竹材自然老化过程中侵染真菌的群落差异与物种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竹材表面真菌感染数量呈降低趋势;菌株鉴定结果显示,真菌侵染竹材均含有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未处理竹材另含有黑孢属(Nigrospora),160和180℃处理组分别含镰孢属(Fusarium)与梨孢属(Apiospora);高通量测序显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要优势菌群,曲霉属为优势菌属,未处理竹材、200和220℃热处理竹材的次优势菌为青霉属,而160和180℃处理组的则为节担菌属(Wallemia)。研究进一步发现,高温热处理后竹材真菌感染数量随温度上升而显著降低,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但不同处理组间侵染真菌的群落结构未呈显著差异。本研究通过对高温热处理竹材自然老化后表面真菌侵染的群落特征研究,可为热处理竹材防霉技术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竹材 自然老化 真菌侵染 宏基因组学 真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产量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肖荣凤 陈燕萍 +5 位作者 郑雪芳 郑梅霞 袁小坦 刘波 朱育菁 王阶平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目的】探明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产量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探索太子参可持续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不同类型田块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栽培基... 【目的】探明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产量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探索太子参可持续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不同类型田块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影响,并分析根腐病发病率、产量与根际真菌群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栽培基质处理组比对照组的发病率降低4.84%~7.75%,产量提高39.00%~109.31%,且对山地的改良效果最佳。太子参出苗期和膨大期的对照组根际真菌丰富度高于基质处理组,但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而采收期基质处理组根际真菌的丰富度升高,但多样性降低。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所有根际土壤样品中均为优势真菌门。基质处理组的优势属为锥毛壳属(Coniochaeta)、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 Gibellulopsis和青霉属(Penicillium);而对照组的优势属为Saitozym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镰刀菌属(Fusarium)和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刀菌属在采收期对照组根际土壤的丰度显著升高,与根腐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太子参产量与Gibellulopsis的丰度呈正相关、与镰刀菌属的丰度呈负相关。【结论】采用栽培基质替换太子参根围部分原土进行连作地块的土壤改良,能够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并提高太子参产量,也能够调节根际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的丰度,降低病原菌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根腐病 产量 根际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抗真菌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妙凤 杨昊青 +2 位作者 卢艺慧 胡嘉淼 林少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7-34,共8页
真菌感染在食品领域构成严重威胁,不仅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还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从而影响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光动力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杀菌技术,因其高效灭活真菌且不易诱导耐药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该技术在医学领域已成功用... 真菌感染在食品领域构成严重威胁,不仅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还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从而影响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光动力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杀菌技术,因其高效灭活真菌且不易诱导耐药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该技术在医学领域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本文概述光动力抗真菌技术的作用机理和技术难点,全面分析其在食品领域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光动力抗真菌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技术 光敏剂 真菌 真菌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胃肠道共生真菌研究进展
15
作者 常萱 魏冰妮 +2 位作者 张小丽 赵中权 陈俊材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3,共11页
畜禽胃肠道共生真菌是指在胃肠道中长期定植的真菌,它们与细菌等微生物菌群共同维持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多个研究表明,畜禽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共生真菌,这些真菌不仅不会引起疾病,还会对宿主起到多种有益作用。不同物种的胃肠道真... 畜禽胃肠道共生真菌是指在胃肠道中长期定植的真菌,它们与细菌等微生物菌群共同维持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多个研究表明,畜禽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共生真菌,这些真菌不仅不会引起疾病,还会对宿主起到多种有益作用。不同物种的胃肠道真菌种类有所不同,整体来看,畜禽胃肠道中的真菌主要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新美鞭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畜禽胃肠道内的共生真菌群落组成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日粮、年龄、品种及健康状况等。与细菌类似,目前共生真菌研究主要通过传统培养基法、高通量测序法来进行。新兴的培养组学技术能够分离鉴定出的共生真菌种类更加多样。研究表明,共生真菌作为畜禽胃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多种机体生理过程,如促进畜禽摄入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参与宿主免疫调节、促进糖酵解等。本文主要针对畜禽胃肠道有益或者潜在有益共生真菌,从共生真菌的种类、鉴定方法、影响因素、益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调控畜禽胃肠道健康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真菌 畜禽胃肠道 真菌培养 生产性能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抗侵袭性真菌感染固有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16
作者 黄楚涵 朱国强 黄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6-761,共6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以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为主的真菌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深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导致局部或全身性严重感染的一类疾病,因其病死率较高,以及药物昂贵及局限、不良反应多而带来沉重的经济和脏器负担。侵袭...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以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为主的真菌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深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导致局部或全身性严重感染的一类疾病,因其病死率较高,以及药物昂贵及局限、不良反应多而带来沉重的经济和脏器负担。侵袭性真菌病原体以菌丝、孢子及分泌的黏附蛋白等方式侵入机体,主要通过真菌病原体胞膜配体与宿主受体结合后的信号级联反应和产生的分泌物以及自身毒素引起相关疾病。巨噬细胞作为抵抗侵袭性真菌病原体的一线防御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防御作用,主要通过抗原识别、吞噬作用、氧化杀伤、极化和调节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等方式对抗真菌病原体入侵。本文就近年来巨噬细胞在抗侵袭性真菌感染固有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同时阐述了侵袭性真菌病原体针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旨在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侵袭性真菌感染 固有免疫 真菌免疫逃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哈毛孢子菌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真菌性血流感染1例
17
作者 李雄斌 袁凯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0,共3页
本文报告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罹患多哈毛孢子菌血流感染病例。该病例血培养采用VITEK MS质谱仪无法鉴定病原体,采用VITEKⅡYST系统将其错误鉴定为阿萨希毛孢子菌,最终经分子测序准确鉴定为多哈毛孢子菌。本例患儿(1-3)-β-D葡... 本文报告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罹患多哈毛孢子菌血流感染病例。该病例血培养采用VITEK MS质谱仪无法鉴定病原体,采用VITEKⅡYST系统将其错误鉴定为阿萨希毛孢子菌,最终经分子测序准确鉴定为多哈毛孢子菌。本例患儿(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结果在正常范围,经临床积极的抗真菌感染治疗后患儿好转出院。因此,对于多哈毛孢子菌血流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需积极进行抗真菌感染治疗,谨慎解读G试验结果,进一步加强对该少见真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哈毛孢子菌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真菌性血流感染 真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真菌类群解析及其感官品质关联性分析
18
作者 赵慧君 王玉荣 +4 位作者 侯强川 张海波 倪慧 叶明波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3-173,共11页
为了解析山东滨州地区不同类型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及其感官品质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和品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真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非常... 为了解析山东滨州地区不同类型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及其感官品质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和品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真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非常显著低于中温大曲(P<0.01),且两种大曲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在高温大曲中平均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曲霉属(Aspergillus)、根霉属(Rhizopus)、根毛霉属(Rhizomucor)和横梗霉属(Lichtheimia)在中温大曲中平均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Thermomyces和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可以分别作为高温和中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且高温大曲真菌微生物网络稳定性弱于中温大曲。此外,两种大曲之间风味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而滋味品质差异非常显著(P<0.01),苦味和鲜味的回味在高温大曲中显著偏低(P<0.05),酸味、咸味和苦味的回味在中温大曲中显著偏低(P<0.05),且大曲优势真菌属与风味指标之间关联性不显著(P>0.05),与滋味指标之间关联性非常显著(P<0.01),其中Thermomyces与酸味、涩味和苦味的回味呈现正相关,与鲜味和鲜味的回味呈现负相关,而Aspergillus、Rhizopus、Rhizomucor、Rasamsonia和Lichtheimia则与之相反。由此可见,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和滋味品质存在差异,且优势真菌属与滋味指标之间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中温大曲 真菌类群 感官品质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油茶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对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
19
作者 汤强 胡江昕 +2 位作者 刘玉军 常晓云 陈名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油茶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和质量的真菌性病害,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油茶炭疽病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分析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的病原,筛选出该病害绿色生物防治的生防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皖南山区油茶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 油茶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和质量的真菌性病害,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油茶炭疽病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分析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的病原,筛选出该病害绿色生物防治的生防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皖南山区油茶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和油茶炭疽病病原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菌株,采用菌丝体和发酵液抽提物验证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从健康油茶叶部分离出180株内生真菌,隶属于7科7属16种,其中间座壳孢属和刺盘孢属是优势属,分别有7种和4种。经形态学特征和分子序列片段比对,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病原真菌为果生炭疽菌;从180株可培养内生真菌中初步筛选出生防菌榆树间座壳(YC202107-105)、梭状间座壳(YC202107-100、YC202107-115)和核桃间座壳(YC202110-170)。采用生防真菌菌丝体和发酵液抽提物进行抑菌试验,发现4个菌株中梭状间座壳(YC202107-100)菌丝体发酵液抑菌效率最高,达78.27%;发酵液抽提物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榆树间座壳(YC202107-105)抑菌效率最高,达43.04%。不同地理分布的油茶炭疽病病原菌可能不同,皖南山区油茶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丰富,但物种多样性相对单一。筛选出4株对油茶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生防菌,为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提供研究基础和新的菌株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内生真菌 炭疽病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及其AM真菌的特性
20
作者 费昭雪 李晴 +3 位作者 赵鑫 杨诺 张博勇 盛敏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目的]本研究以陕西省南部的元宝枫林为研究对象,阐明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状况及其AM真菌的特性,为菌根技术在元宝枫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元宝枫良种选育的性状标准,筛选元宝枫优树和与其相邻的普通树,采集优... [目的]本研究以陕西省南部的元宝枫林为研究对象,阐明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状况及其AM真菌的特性,为菌根技术在元宝枫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元宝枫良种选育的性状标准,筛选元宝枫优树和与其相邻的普通树,采集优树和普通树的根和叶,测定其根系AM真菌侵染状况及根和叶养分含量,提取土壤和根系DNA并进行HiSeq测序,构建优树和普通树的AM真菌群落共现网络,分析优树和普通树AM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1)元宝枫优树的土壤pH值、根全氮及根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树,而树高、叶全氮、叶全磷、叶全钾、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碳含量则显著低于普通树。(2)优树根际AM真菌菌丝密度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普通树。(3)优树根系和根际AM真菌群落共现网络拓扑结构比普通树更为复杂,筛选二者差异OTU发现其主要集中在元宝枫根系。(4)元宝枫根系AM真菌群落多样性与根全磷含量显著相关;土壤pH值、树高和胸径与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根内或根际AM真菌特性差异显著,且这些差异与元宝枫植株养分状况及根际土壤特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优树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