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用远地点发动机真空比冲与推进剂温度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红玲 姚锋 杨成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用于卫星变轨的第一、二代液体双组元490N发动机均采用了四氧化二氮(N2O4)/甲基肼(MMH)推进剂组合,直流互击式喷嘴以及液膜辐射冷却身部。迄今为止,第一代490N发动机共进行了80多台次的高空热试车。统计结果表明:真空比冲与推进剂温度... 用于卫星变轨的第一、二代液体双组元490N发动机均采用了四氧化二氮(N2O4)/甲基肼(MMH)推进剂组合,直流互击式喷嘴以及液膜辐射冷却身部。迄今为止,第一代490N发动机共进行了80多台次的高空热试车。统计结果表明:真空比冲与推进剂温度存在负二次方的关联关系;另外,第二代490N发动机的多台热试车结果也表明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就此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阐述了其中的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地点发动机 真空比冲 推进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热比对推进剂标准比冲与发动机真空比冲影响趋势分析
2
作者 周伟勇 张旭荣 +1 位作者 任宁莉 曹彬彬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710,共4页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择优比测中,推进剂比冲与发动机真空比冲是发动机择优的关键指标。在标准比冲修正和真空比冲计算中,比热比是影响标准比冲和真空比冲计算的重要参数。分析了不同燃烧室室压和环境压强下,BSF∅315 mm标准发动机固体推进...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择优比测中,推进剂比冲与发动机真空比冲是发动机择优的关键指标。在标准比冲修正和真空比冲计算中,比热比是影响标准比冲和真空比冲计算的重要参数。分析了不同燃烧室室压和环境压强下,BSF∅315 mm标准发动机固体推进剂修正标准比冲随比热比的变化,以及地面试车成功后,比热比对真空比冲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进剂实测比冲修正到标准比冲时,在不同燃烧室平均室压下修正标准比冲,存在一个比热比值,使得推进剂修正标准比冲计算存在极小值,当比热比大于该极小值后,随着比热比的增加,修正标准比冲增大。研究结果和所得结论对同一单位推进剂配方选型,以及不同单位推进剂、发动机实物比测,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比冲 真空比冲 比热比 固体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慢煮对三文鱼品质及脂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卜俊芝 徐迅 +2 位作者 王玉宝 薛静 胡子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8-330,共13页
为了研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技术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以及探究真空低温慢煮三文鱼预制菜系列产品的可行性与潜力。该研究在不同的蒸煮温度(38、46、54、62℃)、时间(10、25、40、55 min)以及真空度(0.100、0.050、0.025 MPa)与常... 为了研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技术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以及探究真空低温慢煮三文鱼预制菜系列产品的可行性与潜力。该研究在不同的蒸煮温度(38、46、54、62℃)、时间(10、25、40、55 min)以及真空度(0.100、0.050、0.025 MPa)与常压条件下,对三文鱼的感官评价、汁液损失率、主要营养素含量、脂肪酸组成、脂质氧化、蛋白质降解和微观结构分析等关键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此外,通过脂质组学技术,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对关键脂质分子变化规律的影响,进一步解释脂质分子氧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三文鱼的亮度、汁液损失率、硬度、蛋白质总量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和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均有所增加,而感官评分(气味指标随温度升高先有所改善,随后下降)和脂肪总量下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降解也随之加剧。延长蒸煮时间则导致亮度、黄度值、汁液损失率、弹性和硬度的增加,感官评分降低(色泽、嫩度、纹理、回弹性下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以及肌球蛋白重链的降解。微观结果显示随着蒸煮温度上升肌肉纤维紧密排列,温度过高后肌肉纤维会被破坏。在高真空条件下,脂肪总量上升、感官品质、脂肪氧化和肌动蛋白降解的影响较小,获得的TBARS值和POV值也最低。脂质组学分析表明,温度越高,三文鱼样本中脂质分子的变化越显著,呈上升趋势,差异性呈现放大效应;氧化磷脂的总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累积,较低温度的真空蒸煮可减少氧化磷脂的形成,这也显示了真空低温慢煮技术在维持三文鱼高品质中的突出效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蒸煮温度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蒸煮时间和真空度。真空低温慢煮技术通过低温和真空的结合,可减少氧化磷脂的形成,减少三文鱼中脂质氧化,能够减少加工对三文鱼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并且维持三文鱼良好品质和感官体验,并确定了较佳的真空低温慢煮工艺参数:在0.100 MPa高真空条件下,以46℃的温度蒸煮25 min,此时三文鱼品质和感官体验都较好。该研究成果不仅为三文鱼真空低温加工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推动三文鱼产品的高质量工业化生产进程,实现其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真空低温慢煮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真空开关的直流配电组合式断路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兴 邹积岩 +5 位作者 郭兴宇 陈忠 胡迪 杨为 茅东 柯艳国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0,共8页
以短路故障切除与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的直流系统控保技术是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期攻关重点之一。基于半导体组件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做为核心部件已进入工程示范。为解决断路器的高成本以及试运行中出现的可靠性等问题,文中提出了新... 以短路故障切除与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的直流系统控保技术是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期攻关重点之一。基于半导体组件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做为核心部件已进入工程示范。为解决断路器的高成本以及试运行中出现的可靠性等问题,文中提出了新的组合式直流断路器系统拓扑,把常规直流分支系统中的断路器代之以机械式开关。可大幅度降低整体成本与故障率。基于换流原理的快速直流断路器分闸速度可满足故障电流的发展,有望直接用于直流系统的控保。尝试用交流配电自动化的SCADA概念重建软件平台,创新直流配电系统拓扑,以更高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优势,为分布式多种能源智能组网给出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直流断路器 重合器 配电自动化 快速真空断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退火对1Cr11Ni2W2MoV钢渗氮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宇 刘艳梅 +3 位作者 刘刚 魏廷光 杨立新 颜廷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2,81,共5页
针对航空不锈钢1Cr11Ni2W2MoV氮碳共渗后心部与表面间存在明显硬度差,易造成零件渗层脱落剥离的问题,采取真空退火工艺形成氮碳共渗扩散层,增强零件表层韧性,显著提高试样质量。借助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1Cr11Ni2... 针对航空不锈钢1Cr11Ni2W2MoV氮碳共渗后心部与表面间存在明显硬度差,易造成零件渗层脱落剥离的问题,采取真空退火工艺形成氮碳共渗扩散层,增强零件表层韧性,显著提高试样质量。借助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1Cr11Ni2W2MoV钢的微观组织、性能以及表面质量进行观察分析,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测定表层至心部方向上的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渗层与基体之间能够形成约18μm的化合物层,真空退火处理使N、C元素分布梯度更平缓,减缓表层与基体之间的硬度差异。1Cr11Ni2W2MoV在590℃下退火处理90 min,可使渗层过渡更为均匀,组织稳定性及表面质量更佳,起到降脆增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退火 氮碳共渗 马氏体不锈钢 过渡层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真空蒸馏制备4N5高纯锰研究
6
作者 孙院军 赵永喆 +2 位作者 杨双平 丁向东 孙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随着高新领域的发展,金属锰高纯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工作以电解锰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效蒸馏炉,结合分区冷凝,采用在冷凝区设置恒温冷凝段的方式,延长主金属冷凝区长度,达到提高金属收得率的目的,并一步制备出纯度4N5以上... 随着高新领域的发展,金属锰高纯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工作以电解锰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效蒸馏炉,结合分区冷凝,采用在冷凝区设置恒温冷凝段的方式,延长主金属冷凝区长度,达到提高金属收得率的目的,并一步制备出纯度4N5以上的高纯锰。通过对电解锰真空蒸馏理论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蒸馏温度、时间对挥发率和恒温冷凝段温度(冷凝温度)对金属收得率的影响,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不同蒸馏温度下冷凝锰中的杂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蒸馏温度下主金属Mn易与杂质金属分离,但温度越高分离能力越弱。随蒸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挥发率均呈上升趋势。设置主金属恒温冷凝段可大幅度提升金属收得率,随冷凝温度的升高,金属收得率呈先升后降趋势。随蒸馏温度的上升,冷凝锰中Cd、K、Na、Zn的含量基本不变,Mg、Ca、Pb、Cu、Cr、Ni、Fe、Co的含量整体呈增大趋势。综合考虑,在体系压强10^(-3)~10^(-2)Pa、冷凝温度1100℃、保温时间90 min、蒸馏温度1400℃条件下,可得纯度4N5的高纯锰,此时挥发率为86.94%,收得率可达9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锰 真空蒸馏 电解锰 一步法 分区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中温度对柔性环滚动载流摩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宋晨飞 王炳辉 +2 位作者 刘自立 侯欣宾 张永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由内滚道、外滚道和柔性环构成的载流摩擦副是空间旋转电传输机构的导电核心部件。为研究真空温度对柔性环传输性能的影响,在1×10^(-3)Pa真空、-30℃~120℃温度范围内开展了柔性环滚动载流摩擦磨损试验。随着温度由-30℃增加至120... 由内滚道、外滚道和柔性环构成的载流摩擦副是空间旋转电传输机构的导电核心部件。为研究真空温度对柔性环传输性能的影响,在1×10^(-3)Pa真空、-30℃~120℃温度范围内开展了柔性环滚动载流摩擦磨损试验。随着温度由-30℃增加至120℃,稳态平均摩擦力从3.96 N降低到1.48 N,预紧力从6.8 N下降至5.9 N,平均接触电阻和磨损量并无明显变化。微观形貌显示磨痕宽度从47.37μm增加至66.71μm,磨损区域粗糙度从0.45μm下降至0.25μm。材料高温软化引起的摩擦区域挤压变形是磨痕宽化的主要原因,材料软化及其诱导的磨痕宽化导致柔性环预紧力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磨损宽度 滚动载流摩擦 软化 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MoS_(2)基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真空摩擦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郑玉刚 苟世宁 +5 位作者 冯兴国 汪科良 赵蒙 张凯锋 周晖 李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2-48,共7页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Si片和9Cr18钢表面分别沉积了纯MoS_(2)、MoS_(2)-Ag、MoS_(2)-Ti和MoS_(2)-(Ti+Ag)四种不同类型的薄膜,并对这四种薄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薄膜的表面形貌为颗粒状,断面形貌为柱状晶,掺杂Ti和A...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Si片和9Cr18钢表面分别沉积了纯MoS_(2)、MoS_(2)-Ag、MoS_(2)-Ti和MoS_(2)-(Ti+Ag)四种不同类型的薄膜,并对这四种薄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薄膜的表面形貌为颗粒状,断面形貌为柱状晶,掺杂Ti和Ag能显著提升薄膜的致密性,掺杂Ti还产生衍射峰宽化和晶粒细化。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Ti和(Ti+Ag)共掺杂能大幅度提升薄膜的硬度和附着力,硬度相较纯MoS_(2)薄膜分别提升了5.9倍和5.1倍,附着力分别增大了3.5倍和3.2倍。真空摩擦学性能实验分析发现,与磨损率为1.63×10^(-15)m^(3)/(N·m)的纯MoS_(2)薄膜相比,Ti掺杂及(Ti+Ag)共掺杂均能显著提高耐磨性能,MoS_(2)-(Ti+Ag)磨损率仅为0.9×10^(-17)m^(3)/(N·m),降低了2个数量级,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本研究为改善金属掺杂MoS_(2)基复合薄膜的真空摩擦学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薄膜 金属掺杂 硬度 真空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真空包装鲜黄芪组织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冯毓琴 范国忠 +7 位作者 师希雄 薛华丽 黄玉龙 魏丽娟 于嘉文 吴小华 陈柏 李明泽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5,共7页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真空包装鲜黄芪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以新鲜黄芪为试材,设定5个贮藏温度(-2、0、2、4、6℃),贮藏120 d,每20 d测定真空包装鲜黄芪组织结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120 d时,-2℃贮藏组鲜黄芪组织的多聚半乳糖醛酸...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真空包装鲜黄芪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以新鲜黄芪为试材,设定5个贮藏温度(-2、0、2、4、6℃),贮藏120 d,每20 d测定真空包装鲜黄芪组织结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120 d时,-2℃贮藏组鲜黄芪组织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可溶性果胶含量最低,原果胶含量、硬度、内聚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贮藏组(P<0.05);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2℃贮藏组的黄芪组织结构致密、排列整齐。综上所述,-2℃贮藏条件延缓了真空包装鲜黄芪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的升高,减少了原果胶的分解,延缓了鲜黄芪内聚性的下降,有利于保持鲜黄芪较好的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温度 真空包装 鲜黄芪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激光装置真空系统洁净度控制
10
作者 吴文龙 林东晖 +9 位作者 牛龙飞 熊迁 王振国 刘建国 陈文棋 吴悦 刘勇 王琳 姚轲 陈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高通量激光装置真空系统运行过程中,泵组润滑油在真空环境下产生的分子污染可能扩散沉积在光学系统元件表面,在高通量激光辐照下诱导损伤,降低光学元件负载能力。针对真空系统洁净度控制开展研究,构建了包括真空泵组优化、增加低温冷... 在高通量激光装置真空系统运行过程中,泵组润滑油在真空环境下产生的分子污染可能扩散沉积在光学系统元件表面,在高通量激光辐照下诱导损伤,降低光学元件负载能力。针对真空系统洁净度控制开展研究,构建了包括真空泵组优化、增加低温冷阱吸附、增加冷阱在线加热再生工艺的真空系统洁净度控制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系统经过120 h连续运行后,平均24 h非挥发性残留物表面沉积量维持在2.86×10^(-9)g/cm^(2)洁净水平,熔石英光学试片考核组和对照组在350 nm处的透过率以及12.3 J/cm^(2)通量以下的损伤密度曲线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激光装置 真空系统 洁净度 光学元件 透过率 损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客家“红菌豆渣”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研究
11
作者 黎英 蔡源昊 +3 位作者 赵金花 杨彩凤 林标声 陈小红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6,共7页
为解决发酵后“红菌豆渣”存在的菌丝塌陷、老化和水分含量高等问题,同时获得品质较好的干制品,以“红菌豆渣”为对象开展了微波真空干燥研究,通过测试不同微波功率密度、真空度、切片厚度条件下“红菌豆渣”的平均干燥速率、色差值和... 为解决发酵后“红菌豆渣”存在的菌丝塌陷、老化和水分含量高等问题,同时获得品质较好的干制品,以“红菌豆渣”为对象开展了微波真空干燥研究,通过测试不同微波功率密度、真空度、切片厚度条件下“红菌豆渣”的平均干燥速率、色差值和复水率,并借助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50℃条件下,其最优干燥条件为微波功率密度53 W/g、真空度-0.05 MPa、切片厚度9 mm,此时平均干燥速率为(3.27±0.29)%/min,“红菌豆渣”的色泽与鲜样的差异ΔE为2.61±0.31,复水比为5.19±0.23;扫描电镜下其质构较好且内部空隙较均匀。该工艺既提高了“红菌豆渣”的干燥效率和品质,又为“红菌豆渣”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真空干燥 红菌豆渣 工艺优化 干燥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羊骨-猪骨汤的真空浓缩工艺优化及挥发性物质分析
12
作者 李雪 刘达玉 +4 位作者 徐流芳 孙杰 李小伟 李翔 周闯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1,I0004-I0007,共11页
为提升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的品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真空浓缩工艺,并采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鉴定了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的关键风味物质。结果显示:与常压浓缩相比,真空浓缩显著提高了复合羊骨-猪骨汤的感... 为提升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的品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真空浓缩工艺,并采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鉴定了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的关键风味物质。结果显示:与常压浓缩相比,真空浓缩显著提高了复合羊骨-猪骨汤的感官评分;其最佳浓缩参数为真空度-0.090 MPa、温度70℃、转速80 r/min;经过真空浓缩,骨汤中的挥发性物质数量从58种增加至85种,其中萜烯类、醛类、醇类及酮类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ROAV分析表明,辛醛、(E)-壬烯醛、桉叶脑、芳樟醇及2-乙酰基噻唑是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特有的关键风味物质,这些物质赋予了骨汤香草味、柑橘香、脂肪香、樟脑香、花香和坚果香等多种香味,显著提升骨汤风味的层次感。这为工业化生产品质稳定的浓缩复合羊骨-猪骨汤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羊骨-猪骨汤 真空浓缩 HS-SPME-GC-MS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环境下碳泡沫吸波材料电磁性能测试研究
13
作者 杜春林 秦家勇 +1 位作者 王宇辰 申彬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6-331,共6页
随着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的兴起和卫星天线技术的发展,开展热真空环境下卫星与天线联合无线测试成为新的试验模式,以增加测试覆盖性。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具备高真空、低温、低微波反射率的综合热试验环境。文章通过分析确定了吸波材料应... 随着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的兴起和卫星天线技术的发展,开展热真空环境下卫星与天线联合无线测试成为新的试验模式,以增加测试覆盖性。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具备高真空、低温、低微波反射率的综合热试验环境。文章通过分析确定了吸波材料应用于真空低温环境下需要关注的关键参数,并给出了参考指标;提出了基于碳泡沫吸波材料的低微波反射率和低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指标的吸波热沉的研制技术流程、测试内容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试验 碳泡沫 无源互调 吸波热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盐碱化影响的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加固疏浚淤泥试验研究
14
作者 王军 张凯宇 +2 位作者 倪俊峰 符洪涛 彭怡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1-810,共10页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试验过程中监测了孔隙水压力、排水量、沉降量的变化,试验结束后检测了土体的pH值、含盐量、含水率及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指标。在考虑强度增长和土体盐碱化影响的基础,研究得出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最优石灰掺量。然后通过龙湾二期滨海湿地修复工程的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可为类似疏浚淤泥处理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石灰改性 淤堵 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 土体盐碱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柱半径对疏浚淤泥真空固结的影响
15
作者 吴建奇 刘祥 +3 位作者 李敏 符洪涛 李校兵 蔡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5,共9页
预制竖向排水板(PVD)-真空预压技术是处理疏浚淤泥地基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在使用真空预压法处理疏浚淤泥过程中,PVD周围会产生自上而下半径逐渐减小的致密土层(土柱),从而延缓土体的固结速率。针对该问题,假设土柱半径随深度呈... 预制竖向排水板(PVD)-真空预压技术是处理疏浚淤泥地基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在使用真空预压法处理疏浚淤泥过程中,PVD周围会产生自上而下半径逐渐减小的致密土层(土柱),从而延缓土体的固结速率。针对该问题,假设土柱半径随深度呈线性衰减,并基于等应变假设,在Hansbo固结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土柱半径随深度衰减的固结方程;利用该方程进行计算,探究土柱淤堵区的渗透系数大小、土柱半径的大小以及土柱半径的衰减程度对土体固结速率的影响,并与已有室内试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土柱淤堵区渗透系数越小,孔压消散越慢,固结速率越小;随着土柱半径的逐渐增大,土体的固结速率逐渐降低;土柱半径衰减后的残余系数越小,土柱半径衰减程度越大,对软弱区土体固结的影响越小,土体的固结速率越快;在考虑土柱半径衰减的情况下,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法 疏浚淤泥 固结理论 土柱半径 Hansbo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磁悬浮列车车地无线通信关键问题研究
16
作者 王凯 艾渤 +1 位作者 梁允馨 刘留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61,共12页
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能够在接近真空状态的管道内,使磁悬浮列车以极低的机械摩擦、气动阻力和噪声水平,实现全天候超高速运行,理论运行速度突破1 000 km/h,其特殊的运行环境与超高的运行速度对列车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 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能够在接近真空状态的管道内,使磁悬浮列车以极低的机械摩擦、气动阻力和噪声水平,实现全天候超高速运行,理论运行速度突破1 000 km/h,其特殊的运行环境与超高的运行速度对列车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真空磁悬浮列车运行环境与结构特点,建立真空管道环境下无线信道模型并分析信道传播特性,回顾真空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现状并总结了真空磁悬浮列车车地通信业务类别及需求。针对超高速运行列车通信中的严重多普勒效应和频繁的越区切换问题,进一步探讨真空磁悬浮列车车地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云的无线接入方案、基于漏泄波导的车地接入架构、移动小区免切换方案以及动态映射架构,从而为真空磁悬浮列车车地无线接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磁悬浮列车 车地无线通信 通信业务 网络架构 信道建模 漏波系统 移动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光束线站新型真空安全联锁系统设计
17
作者 刘群 陈留国 +3 位作者 李芳 贾文红 汪啸 贺博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1-435,共5页
光束线站真空安全联锁是保障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的运行安全与线站关键设备安全的重要系统。文章阐述了合肥光源新建成的金华光束线站真空安全联锁系统的最新设计方法。基于新型的高性能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光束线站真空安全联锁是保障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的运行安全与线站关键设备安全的重要系统。文章阐述了合肥光源新建成的金华光束线站真空安全联锁系统的最新设计方法。基于新型的高性能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开放的软件平台EPICS 7(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架构,同时采用虚拟化技术,开发了全新的光束线站真空安全联锁系统。在系统远控的OPI界面开发上,采用Python脚本一键自动生成,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此次设计在确保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系统的性能以及用户人机交互的体验都得以提升。这些设计方法为正在建设的合肥先进光源的光束线站控制提供了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线站 真空保护 安全联锁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操作员接口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烧结Cr_(2)O_(3)涂层对Al_(2)O_(3)陶瓷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杨洁 陈欣 +11 位作者 李晨 张晓宁 何佳龙 刘平 秦臻 赵伟 黄刚 向军 李天涛 李杰 董攀 王韬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7,共6页
利用浸涂法将Cr_(2)O_(3)涂覆于Al_(2)O_(3)陶瓷表面,通过高温烧结获得涂层陶瓷,并系统性地研究了Cr_(2)O_(3)涂层对样品的物质成分、微观形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表面电阻率和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陶瓷表面呈红黑色... 利用浸涂法将Cr_(2)O_(3)涂覆于Al_(2)O_(3)陶瓷表面,通过高温烧结获得涂层陶瓷,并系统性地研究了Cr_(2)O_(3)涂层对样品的物质成分、微观形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表面电阻率和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陶瓷表面呈红黑色,其为Al_(2)O_(3)-Cr_(2)O_(3)固溶体、Mg Al_(2)O_(4)和Cr_(2)O_(3)三种物质的混合物。相较于Al_(2)O_(3)陶瓷,涂层表面晶粒和孔洞的尺寸均较小,其晶粒尺寸均匀性也有明显提升。高温烧结后,Al、Cr两种元素相互扩散,并且涂层中有少量从陶瓷基体迁移而来的玻璃相。高温烧结的Cr_(2)O_(3)涂层将Al_(2)O_(3)陶瓷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减小至3.22,将表面电阻率减小至4.52×10^(11)Ω,将真空沿面耐压强度增大至34.44 k V/cm,此值较Al_(2)O_(3)陶瓷提高了约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陶瓷 Cr_(2)O_(3)涂层 高温烧结 真空沿面耐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罐式多断口真空断路器气体绝缘与沿面闪络特性
19
作者 程显 郭龙雨 +2 位作者 杜帅 葛国伟 鲁文龙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20-2630,共11页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提出,采用自然气体绝缘与真空灭弧室开断的环保型罐式真空断路器是高压、超高压领域替代SF6断路器的有效手段,其绝缘气体选型方案与真空灭弧室陶瓷沿面闪络特性尚不清晰。首先进行了自然环保型绝缘气体干燥空气与...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提出,采用自然气体绝缘与真空灭弧室开断的环保型罐式真空断路器是高压、超高压领域替代SF6断路器的有效手段,其绝缘气体选型方案与真空灭弧室陶瓷沿面闪络特性尚不清晰。首先进行了自然环保型绝缘气体干燥空气与CO_(2)雷电冲击绝缘击穿试验,提出了环保型气体绝缘方案。其次,进行了环保型气体绝缘条件下真空灭弧室陶瓷外壳沿面闪络特性研究,并分析了中封环处气体-陶瓷-金属三结合点对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9 MPa干燥空气与0.9 MPa CO_(2)可满足罐式多断口真空断路器绝缘配置要求;真空灭弧室沿面闪络电压随着气压增加而增大并呈现略微饱和趋势,0.9 MPa干燥空气真空灭弧室沿面闪络电压达到202.98 kV,中封环的引入使沿面闪络电压下降8.47%;金属微粒长度5 mm、距离高压端5 mm时陶瓷外壳沿面闪络电压幅值降低相对最大为49.67 kV;中封环的引入使此处表面电荷密度由6.62μC/m^(2)增至21.54μC/m^(2),导致其沿面闪络电压下降。以上结果可为超高压领域发展环保型罐式真空断路器提供理论依据与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型绝缘气体 罐式断路器 雷电冲击电压 真空灭弧室 沿面闪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粒含量铝土矿泥真空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研究
20
作者 吴志强 孙志磊 +1 位作者 尹纯阳 徐锴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3-148,共6页
针对高黏粒含量铝土矿泥排水固结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本研究通过分级真空荷载作用下竖直与水平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系统对比了两种排水体布置方式下土体的固结特性,结合物理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微观分析,揭示了排水界面效率... 针对高黏粒含量铝土矿泥排水固结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本研究通过分级真空荷载作用下竖直与水平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系统对比了两种排水体布置方式下土体的固结特性,结合物理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微观分析,揭示了排水界面效率与土体微观结构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分级真空荷载作用下排水体水平布置比传统竖直布置排水界面排水量高约8.1%、用时减少17.7%。排水体水平布置固结后土体均匀性较高,不同位置沉降差异小,作用深度范围内土层承载特性更优。排水体竖向布置固结后土体密度、含水率最大差值为0.34 g/cm^(3)、59.9%,四条贯入试验测线土体顶部测点平均强度是底部平均强度的8.7倍,相比之下排水体水平布置各数值分别为0.16 g/cm^(3)、34.3%和2.5倍。压汞与扫描电镜试验表明排水体竖直布置情况下土体固结后孔隙分布为单峰曲线,峰值为直径小于0.1μm的微孔隙,排水体水平布置土体固结后孔径分布呈多峰状,存在孔隙直径为1~10μm的细小孔隙和大于10μm的中等孔隙。研究成果为高黏粒含量矿泥高效排水减容提供了新思路,对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泥 高黏粒含量 分级真空预压 固结排水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