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OseIF6.2调控粒型的功能研究
1
作者 马顺婷 胡运高 +8 位作者 高方远 刘利平 牟昌铃 吕建群 苏相文 刘松 梁毓玉 任光俊 郭鸿鸣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策略,深入探究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OseIF6.2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具体功能,以期为OseIF6.2功能的进一步解析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构建,以分析OseIF6.2...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策略,深入探究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OseIF6.2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具体功能,以期为OseIF6.2功能的进一步解析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及进化树的构建,以分析OseIF6.2与其他真核生物中eIF6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日本晴)中的OseIF6.2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其次,通过qRT-PCR技术,检测OseIF6.2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seIF6.2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然后对野生型与oseif6.2突变体的粒长、粒宽、粒厚及千粒重等关键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通过酵母双杂交(Y2H)及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验证OseIF6.2与其潜在互作蛋白OseIF6.1的相互作用。【结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OseIF6.2与其他真核生物中的eIF6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凸显了其在真核生物翻译调控中的普遍重要性。qRT-PCR结果显示,OseIF6.2在水稻茎中的表达水平较高。通过将OseIF6.2蛋白与GFP融合后注入本氏烟叶片细胞,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OseIF6.2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区域均有荧光信号分布,明确了其亚细胞定位。此外,与野生型相比,oseif6.2突变体在粒长、粒厚及千粒重等性状上均表现为显著降低。Y2H及BiFC实验均成功验证了OseIF6.2与OseIF6.1蛋白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结论】综上所述,OseIF6.2作为水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其功能异常显著影响水稻的粒型特征,进一步揭示了该因子在水稻生长发育及粒型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OseIF6.2 水稻 粒型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调控机制
2
作者 彭灿明 王娟萍 刘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18-2032,共15页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是真核生物中唯一已知含有羟腐胺赖氨酸(hypusine)修饰的蛋白质。经修饰的eIF5A才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广泛参与蛋白质翻译、mRNA降解、细胞自噬等细胞内多种生命...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是真核生物中唯一已知含有羟腐胺赖氨酸(hypusine)修饰的蛋白质。经修饰的eIF5A才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广泛参与蛋白质翻译、mRNA降解、细胞自噬等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通过高度调控的程序转化为间质表型细胞的过程,在胚胎发育、组织再生及创伤愈合中发挥关键作用。根据其生物学功能,EMT可分为I、II、III三种类型,其中III型EMT是恶性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核心机制。eIF5A可以调节EMT相关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已知eIF5A调控EMT过程的信号通路包括经典Smad信号通路和非经典通路Rho/Rac1、Twist、STAT3、MAT1等。本文综述了eIF5A调控EMT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eIF5A调控EMT,影响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以期为研究肿瘤转移机制和药物发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 上皮-间质转化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韦颍昕 陈革 +1 位作者 由磊 赵玉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IF5A2在胰腺肿瘤组织中... 目的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IF5A2在胰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均采集到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IF5A2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73例患者中,43例有EIF5A2的高表达。EIF5A2与病理T分期(P<0.001)、N分期(P=0.004)、M分期(P=0.039)和TNM分期(P=0.005)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EIF5A2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03)。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IF5A2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结论 EIF5A2可能是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潜在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蟹猴疟原虫 (Plasmodium cynomolgi)中一个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eIF-4A)同源蛋白的cDNA克隆、表达和ATP酶活性测定(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平 张竞男 +1 位作者 胡珈瑞 李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4A(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 4A ,eIF 4A)是DEAD盒蛋白家族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类中的一个原型成员 .它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通过PCR扩增和放射探针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食蟹猴...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4A(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 4A ,eIF 4A)是DEAD盒蛋白家族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类中的一个原型成员 .它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通过PCR扩增和放射探针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食蟹猴疟原虫 (Plasmodiumcynomolgi)的cDNA文库 ,克隆了一个eIF 4A同源蛋白的完整cDNA序列 ,命名为CH1F .CH1F全长 1 75 3bp ,包含一个1 1 97bp的完整阅读框 ,推测编码一个由 39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对CH1F的蛋白序列用BlastP进行搜索和分析 ,提示它应该是DEAD盒家族的一个eIF 4A同源蛋白 ;用DNAStar将其与许多典型的DEAD盒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显示 :比起其它的DEAD盒蛋白 ,它与eIF 4A或eIF 4A的同源蛋白具有更高的同源性和更多序列上的相似结构域 .将包含完整阅读框的片段亚克隆进表达载体pET 2 8a (+) ,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产生的融合蛋白大小在 4 5kD左右 .对该融合蛋白进行纯化、重新折叠和初步鉴定 .ATP酶活性检测显示 ,该融合蛋白只有很低的ATP酶活性 ,而且它的ATP酶活性似乎不依赖于核酸底物 .对这一检测结果给出 3种可能的原因 .这一检测结果与根据序列分析得到的推论———CH1F蛋白可能是一个e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A eIF-4A) RNA解旋酶 ATP酶 食蟹猴 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干扰RNA抑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对MKN28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庆彬 于健春 +5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周立 叶欣 曹战江 田树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IF5A2在MKN28、HGC27细胞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内的表达,评估小干扰RNA(siRNA)... 目的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IF5A2在MKN28、HGC27细胞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内的表达,评估小干扰RNA(siRNA)对EIF5A2的抑制效果。检测EIF5A2蛋白在2例人胃癌及匹配的非癌胃黏膜组织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力,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D1、Cyclin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cadherin、Vimintin、C-myc及转移相关蛋白1(MTA1)的表达水平。结果 EIF5A2在MKN28细胞及人胃癌组织内呈高表达。EIF5A2 siRNA#1可明显抑制MKN28细胞内EIF5A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EIF5A2后可明显抑制MKN28细胞增殖(P均<0.01)、迁移(P<0.001)及侵袭能力(P<0.001)。抑制EIF5A2后,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CyclinD1、CyclinD3、MTA1及C-myc表达明显受抑制。结论siRNA下调EIF5A2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CyclinD3抑制MKN28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MTA1、C-myc及上皮间质转化抑制MKN28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 胃癌 小干扰RNA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在感染早期通过Akt/mTOR/4E-BP1和p38/Erk/Mnk1通路激活宿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E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詹媛 仇旭升 +4 位作者 曲昱蓉 孙英杰 谭磊 宋翠萍 丁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为阐明新城疫病毒(NDV)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对宿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以及相关调控通路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DV感染He La细胞早期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 IF4F的磷酸化水平以及Akt/m TOR/4E-BP1和p38/Erk/Mnk1调控通路的活化情... 为阐明新城疫病毒(NDV)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对宿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以及相关调控通路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DV感染He La细胞早期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 IF4F的磷酸化水平以及Akt/m TOR/4E-BP1和p38/Erk/Mnk1调控通路的活化情况,同时用紫外线(UV)灭活的NDV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显示,NDV感染He La早期能够迅速诱导真核起始因子e IF4E的磷酸化,而UV灭活NDV作用的细胞则无此现象。通过对相关调控通路的检测发现,NDV在感染早期对e IF4E的磷酸化是通过激活p38/Erk/Mnk1通路实现的。此外,NDV感染还可以激活Akt/m TOR/4E-BP1通路,诱导e IF4E阻遏蛋白4E-BP1发生磷酸化并解离出e IF4E,从而促进e IF4F复合体的形成,确保真核翻译的进行。该结果对深入解析ND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翻译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病毒复制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EIF4E 4E-BP1 Mnk1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和激活转录因子4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潘红 王军 +2 位作者 朱冠南 曹修丽 李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p)]、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表达的变化。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p)]、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表达的变化。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别于缺氧缺血(HI)后6、12、24和72 h取其脑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变侧大脑皮质eIF2α(p)、ATF4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不行缺氧缺血处理,采用同样方法检测其eIF2α(p)、ATF4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eIF2α(p)、ATF4蛋白少量表达,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HIBD组6 h可以观察到较多eIF2α(p)、ATF4蛋白,12 h达到高峰,72 h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HIB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IF2α(p)、ATF4参与了新生大鼠HIBD病理生理过程。HIBD可能诱发了内质网应激反应,启动了PKR样内质网激酶(PERK)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应答(UPR)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激活转录因子4 未折叠蛋白反应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洪金全 何毅辉 黄建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骨髓标本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75例NDMM患者和25例良性骨髓疾病ITP患者骨髓活检标本中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临床资料,分析N...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骨髓标本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75例NDMM患者和25例良性骨髓疾病ITP患者骨髓活检标本中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临床资料,分析NDMM患者骨髓标本中eIF4E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NDMM患者骨髓标本中eIF4E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骨髓疾病患者(P<0.001)。eIF4E蛋白表达阳性与NDMM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存在相关。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eIF4E蛋白表达阳性与NDMM患者总生存期(OS)缩短显著相关,是影响ND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IF4E蛋白表达阳性是NDMM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 多发性骨髓瘤 表达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A导致的翻译起始异常和相关疾病(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涛 高元峰 +5 位作者 李玲 王蕾云 尹继业 周宏灏 张伟 刘昭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4-1211,共8页
真核生物翻译控制在细胞进程中对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能确保蛋白的迅速调节以维持细胞内稳态。真核翻译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起始、延伸、终止和核糖体循环,其中起始是限速步骤,受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 真核生物翻译控制在细胞进程中对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能确保蛋白的迅速调节以维持细胞内稳态。真核翻译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起始、延伸、终止和核糖体循环,其中起始是限速步骤,受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s,eIFs)调控。翻译起始缺陷将导致一系列疾病。在所有eIFs中,eIF3是最大的同时知之较少的因子。eIF3A是eIF3因子的最大亚基,其异常一方面会导致肿瘤发生,另一方面将阻止肿瘤向更高级别恶性肿瘤进展。eIF3A表达变化和突变影响肿瘤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的反应。此外,eIF3A与纤维化病变相关,抑制eIF3A的试剂能延缓病变进展。eIF3A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可能是其在肿瘤进展的不同阶段调节不同mRNAs翻译的结果,特定阶段不同mRNAs的编码产物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起始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A 癌症 纤维化 铂类药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笑慈 吴嵽 徐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3-1461,共9页
肾脏疾病的防治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eIF2α)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代谢应激反应的关键因子,可诱导整体蛋白质翻译抑制,并在不同的细胞代谢应激下控制细胞存活。eIF2α激酶在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及肿瘤、... 肾脏疾病的防治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eIF2α)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代谢应激反应的关键因子,可诱导整体蛋白质翻译抑制,并在不同的细胞代谢应激下控制细胞存活。eIF2α激酶在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及肿瘤、免疫和代谢相关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提示eIF2α激酶可能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过程,因此,本文对eIF2α激酶家族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可能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 肾脏疾病 整合应激反应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f基因结构与表达研究
11
作者 董久鸣 徐和平 徐豫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0,共8页
在对家蚕5龄丝腺cDNA文库测序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编码家蚕翻译起始因子基因(eIF3f)的EST序列。利用电子克隆、3′RACE(3′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克隆了家蚕eIF3f基因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eIF3f(GenBank登录号为DQ868530)... 在对家蚕5龄丝腺cDNA文库测序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编码家蚕翻译起始因子基因(eIF3f)的EST序列。利用电子克隆、3′RACE(3′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克隆了家蚕eIF3f基因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eIF3f(GenBank登录号为DQ868530)。家蚕eIF3f基因cDNA全长为1 009 bp,由870 bp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penreading frame,ORF)、55 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和65 bp的3′端非编码区序列(3′-UTR)组成,编码28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显示,家蚕eIF3f与其他物种的eIF3f都具有翻译起始功能所必需的JAB_MPN结构域。家蚕eIF3f基因组结构分析:该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5′调控序列存在E74A、DFD、DRI等多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但没有TATA盒启动子序列。家蚕eIF3f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存在差异,eIF3f是一种负调控翻译起始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的相关基因调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f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功能与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佳 王软林 梁爱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除核糖体、氨酰-tRNA和mRNA外,还有多种翻译因子参与其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是维持细胞活性必不可少的翻译因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eIF5A是真核细胞中唯一含...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除核糖体、氨酰-tRNA和mRNA外,还有多种翻译因子参与其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是维持细胞活性必不可少的翻译因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eIF5A是真核细胞中唯一含有羟腐胺赖氨酸(hypusine)的蛋白质,该翻译后修饰对eIF5A的活性至关重要。1978年,人们首次鉴定出eIF5A,认为它在翻译起始阶段促进第1个肽键的形成。直到2013年才证实它主要在翻译延伸阶段调控含多聚脯氨酸基序蛋白质的翻译。在经过四十多年研究后,人们对eIF5A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近期基于核糖体图谱数据的分析表明,eIF5A能够缓解翻译延伸过程中核糖体在多种基序处的停滞,并不局限于多聚脯氨酸基序,并且它还能够通过促进肽链的释放增强翻译终止。此外,eIF5A还可以通过调控某些蛋白质的翻译,间接影响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本文综述了eIF5A的多种翻译后修饰、在蛋白质合成和细胞自噬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并与细菌及古细菌中的同源蛋白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该因子在进化中的保守性,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 翻译后修饰 翻译延伸 核糖体停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翻译起始因子JreIF1A的克隆及抗旱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得元 赵焕元 +3 位作者 刘玉梅 高向倩 孙宇栋 杨桂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3-108,共6页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1)在逆境响应中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本研究克隆获得核桃(Juglans regia)的1条eIF1A基因(命名为JreIF1A),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及酵母转化等不同技术,分析JreIF1A在干旱胁迫下的基本生物功能。结果表明,Jre...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1)在逆境响应中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本研究克隆获得核桃(Juglans regia)的1条eIF1A基因(命名为JreIF1A),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及酵母转化等不同技术,分析JreIF1A在干旱胁迫下的基本生物功能。结果表明,JreIF1A的开放阅读框为438 bp,编码的多肽含14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344.48 u,理论等电点为5.08。JreIF1A与土瓶草(Cephalotus follicularis)、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等的亲缘关系较近。JreIF1A能被干旱胁迫显著诱导,且在根和叶中具有表达特异性。将JreIF1A转入酵母,对转基因酵母INVSC1(pYES2-JreIF1A)及对照酵母INVSC1(pYES2)分别进行干旱(山梨醇,0.2 mol/L)处理,发现INVSC1(pYES2-JreIF1A)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活性显著优于INVSC1(pYES2)。表明JreIF1A基因能不同程度地响应干旱胁迫,其表达可有效改善转基因酵母的抗旱响应能力;JreIF1A基因可作为核桃逆境适应机制研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eIF1A基因 逆境响应 酵母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翻译起始因子基因PtoeIF5A2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管阳 王宏芝 +4 位作者 张杰伟 陈亚娟 朱丹 丁莉萍 魏建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69,共7页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个月的毛白杨‘BJHR01’幼苗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PtoeIF5A2(GenBank登录号:HQ529480)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包含483 bp开放读码框,编码160个...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个月的毛白杨‘BJHR01’幼苗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PtoeIF5A2(GenBank登录号:HQ529480)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包含483 bp开放读码框,编码16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18 kDa,等电点为5.76。Real-Time qRT-PCR分析表明:PtoeIF5A2在6个月毛白杨幼苗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其在幼根中表达量的5倍。PtoeIF5A2响应了干旱、ABA(200μmol·L-1)、低温(4℃),尤其是NaCl(300 mmol·L-1)胁迫。在NaCl胁迫24 h后,PtoeIF5A2的表达量上调25倍,结合其启动子中含有6个病原体与高盐响应(GT-1 box)元件,推测该基因在响应高盐胁迫时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 毛白杨 盐胁迫 PtoeIF5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劫持”真核细胞翻译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詹媛 仇旭升 +3 位作者 孙英杰 谭磊 宋翠萍 丁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9-54,共6页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同时又受到宿主体内各种条件的制约,为了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并实现快速复制和增殖,病毒通过激活宿主体内各种信号通路来抢夺宿主翻译系统以及逃避先天性免疫。如果病毒无法进行自身m RNA的翻译将对病毒的增...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同时又受到宿主体内各种条件的制约,为了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并实现快速复制和增殖,病毒通过激活宿主体内各种信号通路来抢夺宿主翻译系统以及逃避先天性免疫。如果病毒无法进行自身m RNA的翻译将对病毒的增殖、扩增和进化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因此,许多病毒在感染后能够征用或者控制宿主的翻译系统来进行病毒m RNA的翻译。病毒对宿主翻译系统的控制可以发生在翻译起始、延伸和终止3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可能是对真核翻译因子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也可能是通过自身编码的具有类似真核翻译因子活性的病毒蛋白来实现对核糖体的募集,文章就一些特定病毒对宿主翻译系统的抢夺机制进行综述,为病毒特异性治疗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蛋白合成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eIF4F IRES eIF20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RBSDV外壳蛋白P10互作植物因子的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宗涛 魏佳 +3 位作者 李俊敏 王旭 沈国新 陈剑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4-789,共6页
目前,我们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编码的外壳蛋白P10在该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10为诱饵钓取拟南芥cDNA文库,得到与P10互作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5A-2。通过分别构建猎物和诱饵载体共转化酵母... 目前,我们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编码的外壳蛋白P10在该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10为诱饵钓取拟南芥cDNA文库,得到与P10互作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5A-2。通过分别构建猎物和诱饵载体共转化酵母,结果表明P10与AteIF5A-2在酵母中互作。利用农杆菌转染烟草表皮细胞瞬时表达体系发现,P10和AteIF5A-2形成融合荧光蛋白后,荧光主要形成囊泡状的结构。通过荧光共定位实验分析发现,P10与AteIF5A-2能够共定位。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外壳蛋白 P10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siRNA靶向干扰EIF4G1鼻咽癌稳定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8
17
作者 涂露霞 方唯意 +4 位作者 刘真 李欣 何英 谢思明 姚开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4-847,851,共5页
目的检测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1(EIF4G1)基因在8株鼻咽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寻找最高表达的细胞株。构建EIF4G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EIF4G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测定干扰效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IF4G1mRNA... 目的检测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1(EIF4G1)基因在8株鼻咽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寻找最高表达的细胞株。构建EIF4G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EIF4G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测定干扰效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IF4G1mRNA在鼻咽癌细胞株5-8F、6-10B、C666-1、CNE1、CNE2、HNE1、HONE1、SUNE1表达水平。构建重组靶向EIF4G1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pLenti6/BLOCK-iT-DEST/EIF4G1shRNA。用293FT细胞包装后产生的成熟慢病毒颗粒感染5-8F细胞,经杀稻瘟菌素筛选后,建立稳定表达siRNA的5-8F鼻咽癌细胞株。最后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结果在8个鼻咽癌细胞株中,EIF4G1显示在5-8F细胞株中表达最高。PCR和测序验证pLenti6/BLOCK-iT-DEST/EIF4G1shRN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293FT细胞病毒包装,感染5-8F细胞后,与阴性对照组和未干扰组相比可明显抑制EIF4G1mRNA水平EIF4G1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Lenti6/BLOCK-iT-DEST/EIF4G1shRNA慢病毒重组质粒,建立了稳定靶向干扰EIF4G1表达的siRNA5-8F鼻咽癌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G1 慢病毒 重组质粒 RNA干扰 鼻咽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_6-eIF3s4融合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群 朱逢佳 +3 位作者 王以 陈萍 王林波 曹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27-629,632,共4页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第4亚单位(eIF3s4)真核表达载体用于进一步功能研究。方法:设计引物,以K562细胞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eIF3s4的全长编码区cDNA,克隆于pGEM-TEasy载体,经DNA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第4亚单位(eIF3s4)真核表达载体用于进一步功能研究。方法:设计引物,以K562细胞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eIF3s4的全长编码区cDNA,克隆于pGEM-TEasy载体,经DNA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后,将该cDNA序列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MaxB载体,构建成(His)6-eIF3s4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TM2000瞬时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is)6-eIF3s4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DNA序列测定表明,利用RT-PCR方法克隆的eIF3s4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一致,Westernblot结果证实(His)6-eIF3s4融合蛋白在Bcap37细胞中获得预期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eIF3s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中表达,为建立稳定的eIF3s4高表达细胞系,进而研究eIF3s4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相关性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克隆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E-BP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慧丽 翁泽平 +5 位作者 张继君 林琛莅 谢思明 王超 马继伟 钟雪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与人脑胶质瘤细胞耐药性的关系,为寻找克服胶质瘤获得性耐药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WOZ2及其获得性耐药细胞株SWOZ2-BCNU中4E-BP1及其磷酸化蛋白(p-4E-BP1)的...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与人脑胶质瘤细胞耐药性的关系,为寻找克服胶质瘤获得性耐药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WOZ2及其获得性耐药细胞株SWOZ2-BCNU中4E-BP1及其磷酸化蛋白(p-4E-BP1)的表达。小干扰RNA下调4E-BP1表达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SWOZ2细胞对卡氮芥(BCNU)的耐药性。免疫荧光法检测4E-BP1及p-4E-BP1(T70)蛋白在2株细胞中的表达位置。结果:SWOZ2-BCNU细胞中4E-BP1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较SWOZ2细胞明显下降。下调4E-BP1表达能明显增加敏感细胞对BCNU的耐药性。SWOZ2-BCNU细胞p-4E-BP1(T70)蛋白在获得性耐药过程中出现了核转位。结论:4E-BP1作为翻译调控关键蛋白,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获得性耐药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神经胶质瘤 获得性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S6K1及4EB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少华 毕经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6蛋白激酶1(protein S6 kinase 1,S6K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6蛋白激酶1(protein S6 kinase 1,S6K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经手术切除的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与40例正常癌旁结直肠黏膜组织、30例淋巴结转移灶组织、15例远处转移灶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S6K1和4EBP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S6K1和4EBP1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50%(7/40)和22.50%(9/40),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0%(74/100)和79.00%(79/100),S6K1和4EBP1蛋白在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S6K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r=0.31,P<0.01)及组织分化程度(r=0.25,P<0.05)显著相关。4EBP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r=0.27,P<0.01)及组织分化程度(r=0.22,P<0.05)显著相关。S6K1和4EBP1蛋白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更短(P<0.05),但S6K1和4EBP1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影响(P>0.05)。S6K1和4EBP1蛋白两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5,P<0.05)。结论:S6K1及4EBP1蛋白在结直肠癌形成过程中有互相促进作用,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分子靶点和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6蛋白激酶1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