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红素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活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 被引量:5
1
作者 彭彬 宋瑜婷 +3 位作者 张雪 王莹 曹帆帆 张登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3-969,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L、凋亡实验0.0~4.0μmol/L、周期阻滞实验0.0~1.5μmol/L)处理不同时间(增殖实验1~3 d、凋亡实验1 d、周期阻滞实验1 d)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醇需求酶1(IRE1)、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3条UPR信号通路中主要分子的表达,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ATF6、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IRE1、磷酸化IRE1(p-IRE1)。用慢病毒包被的含短发夹RNA(shRNA)载体对eIF2α表达进行干扰,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干扰eIF2α表达后的RPMI 8226细胞UPR信号分子表达、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其中RPMI8226细胞对雷公藤红素最敏感。在RPMI8226细胞,雷公藤红素处理浓度在0.5~2.0μmol/L作用30 min^24 h时均能使UPR的PERK通路中p-eIF2α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其下游CHOP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或P<0.01),而对其他2条通路ATF6和IRE1影响不明显。用慢病毒干扰eIF2α表达后,雷公藤红素上调CHOP表达、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多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化UPR的PERK信号通路中eIF2α分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多发性骨髓瘤 未折叠蛋白反应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本地山羊线粒体转录因子B2基因5′调控区SNP筛查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谢海强 刘若余 +1 位作者 龚俞 焦仁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线粒体转录因子B2(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2,TFB2M)基因启动子区SNP,并研究其对启动子功能元件的影响。选择贵州本地优良品种黔北麻羊、贵州白山羊及贵州黑山羊3种山羊构建不同DNA池,直接测序筛选SNP位点。TF... 试验旨在筛选线粒体转录因子B2(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B2,TFB2M)基因启动子区SNP,并研究其对启动子功能元件的影响。选择贵州本地优良品种黔北麻羊、贵州白山羊及贵州黑山羊3种山羊构建不同DNA池,直接测序筛选SNP位点。TFB2 M基因5′调控区存在4个SNPs位点,分别为:G-601C、C-381A、C-286T和G-283T。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得到TFB2 M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和CpG岛,SNP位点导致附近大量转录因子新位点产生和原来结合位点消失,但并不改变CpG岛大小。TFB2 M基因5′调控区存在4个对启动子功能元件有较大影响的SNPs位点。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确定TFB2 M基因启动子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录因子b2基因 SNP 启动 黔北麻羊 贵州白山羊 贵州黑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L细胞eIF4E和Trib2基因mRNA表达分析
3
作者 黄莲芬 冯文莉 +1 位作者 万根平 罗红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58-1360,共3页
目的:为了探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急变机理,寻求新的治疗靶标,我们对获得的9例CML病人骨髓标本以及CML急性红系变细胞株中K562细胞株中eIF4E基因和Trib2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初步检测,为进一步的研究奠... 目的:为了探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急变机理,寻求新的治疗靶标,我们对获得的9例CML病人骨髓标本以及CML急性红系变细胞株中K562细胞株中eIF4E基因和Trib2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初步检测,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Trizol裂解提取RNA,RT-PCR检测eIF4E基因和trib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初步分析显示部分CML病人eIF4E基因mRNA表达水平很高,为CML疾病进展机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部分CML病人骨髓标本中eIF4E和TRIB2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高,eIF4E和trib2有可能成为CML病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Tri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k2和eIF4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博 冯沿芬 +9 位作者 黄启涛 陈景福 张昕 韩向前 张水深 邹健勇 苏春华 陈振光 罗红鹤 雷艺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MAPK相互作用激酶-2(MAPK-interacting kinase-2,Mnk2)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食管鳞癌石蜡标本9... 目的:探讨MAPK相互作用激酶-2(MAPK-interacting kinase-2,Mnk2)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食管鳞癌石蜡标本98例及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nk2和eIF4E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nk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68.4%(67/98),eIF4E的阳性率为61.2%(60/98),Mnk2与eIF4E表达呈正相关(P<0.05),且Mnk2蛋白过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Mnk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过表达与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同时与eIF4E在食管癌的表达相关,两者在食管癌的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MAPK相互作用激酶-2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eIF4E诱导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贺彬 汪雅芳 +3 位作者 沈妙言 李娜 赵丽晶 滕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3,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基因的靶向小干扰RNA(siRNA)对喉癌Hep-2细胞中eIF4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喉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siRNA-eIF4E转染入人喉癌Hep-2细胞(siRNA-eIF4E... 目的:观察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基因的靶向小干扰RNA(siRNA)对喉癌Hep-2细胞中eIF4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喉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siRNA-eIF4E转染入人喉癌Hep-2细胞(siRNA-eIF4E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MTT法检测siRNA对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罗丹明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空质粒组比较,siRNA-eIF4E组Hep-2细胞中eIF4E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Hep-2细胞生存率下降(P<0.0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凋亡相关基因Bim、Bid及Caspase-3表达上调(P<0.05)。结论:siRNA-eIF4E在体外可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Hep-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喉肿瘤 HEP-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致病基因EIF2B的突变功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冷雪荣 吴晔 姜玉武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是儿童最常见的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是目前人类遗传性疾病中首个被确定由于mRNA翻译启动异常所致疾病,是由编码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B(eukaryotic translatio...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是儿童最常见的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是目前人类遗传性疾病中首个被确定由于mRNA翻译启动异常所致疾病,是由编码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B(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B,eIF2B)的五个亚单位(eIF2Bα、β、γ、δ、ε)的基因(EIF2B1-5)任一突变所致。eIF2B是一种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调控全部mRNA的翻译起始过程。eIF2B突变功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EIF2B突变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eIF2B的功能。例如,通过影响eIF2B复合体的形成或其与底物的结合从而破坏eIF2B的鸟苷酸转移因子(GEF)活性或引起细胞应激反应异常。EIF2B突变是否影响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是VWM发病机制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b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通过调控EEF1A2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祯 庄皓冉 +6 位作者 江楚雯 尹靖 韦晓莹 张枝林 史琳 张育 沈维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6,共9页
目的:研究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通过调控真核细胞翻译延伸因子1A2(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2,EEF1A2)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YAP和EEF1A2干扰表达或过表达的S... 目的:研究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通过调控真核细胞翻译延伸因子1A2(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2,EEF1A2)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YAP和EEF1A2干扰表达或过表达的SMMC-7721和SK-HEP1肝癌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应用反转录和实时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染色质靶向酶切检测(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release using nuclease,CUT&RUN)-qPCR实验检测YAP能否与EEF1A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结合。结果:EEF1A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呈正相关;EEF1A2可以促进低迁移能力的SMMC-7721细胞和高迁移能力的SK-HEP1细胞迁移和侵袭,调控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YAP可以上调EEF1A2的表达而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CUT&RUN-qPCR实验结果显示YAP可以与EEF1A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结合。结论:YAP可以通过与EEF1A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结合,促进EEF1A2的表达,进一步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延伸因子1A2 Yes相关蛋白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4A3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8
作者 何嘉文 李友 +1 位作者 廖科棋 李胜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1-839,共9页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3(EIF4A3)-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建立Neuro-2a-EIF4A3-shRNA稳定转染细胞系。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EIF4A3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PCR鉴定引物,并将其连接至经EcoRⅠ和...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3(EIF4A3)-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建立Neuro-2a-EIF4A3-shRNA稳定转染细胞系。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EIF4A3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PCR鉴定引物,并将其连接至经EcoRⅠ和AgeⅠ酶切的慢病毒GV493载体,构建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质粒,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将GV493空载质粒和GV493-EIF4A3-shRNA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分别为GV493对照慢病毒和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转染48 h后收集慢病毒进行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将Neuro-2a细胞分为空白组、GV493对照组和GV493-EIF4A3 shRNA组,空白组不作处理,GV493对照组和GV493-EIF4A3 shRNA组分别采用相应慢病毒感染Neuro-2a细胞,慢病毒感染复数(MOI)为100,使用10 mg·L-1嘌呤霉素筛选成功感染慢病毒的Neuro-2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Neuro-2a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euro-2a细胞中EIF4A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R测序结果显示GV493-EIF4A3-shRNA重组质粒基因序列与设计合成的EIF4A3-shRNA序列一致,成功构建GV493-EIF4A3慢病毒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HEK293T细胞荧光表达强烈,生长状态良好,慢病毒包装成功。GV493-对照慢病毒和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的滴度均为2×10~8 TU·mL^(-1),GV493对照组和GV493-EIF4A3 shRNA组Neuro-2a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表达绿色荧光,表明慢病毒感染稳定细胞系构建成功。RT-qPCR法,与空白组和GV493对照组比较,GV493-EIF4A3shRNA组Neuro-2a细胞EIF4A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各组在相对分子质量49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提示Neuro-2a细胞中EIF4A3蛋白表达成功;与空白组和GV493对照组比较,GV493-EIF4A3 shRNA组Neuro-2a细胞中EIF4A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成功构建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载体,建立了Neuro-2a-EIF4A3-shRNA稳定转染细胞系,为EIF4A3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3 短发夹RNA 慢病毒 稳定转染细胞 Neuro-2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儿12例临床与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冷雪荣 吴晔 +4 位作者 潘艳霞 杜丽 金洪 王静敏 姜玉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中国患儿进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Bα-ε(eIF2Bα-ε)的相应编码基因(EIF2B1~5)突变分析,以期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VWM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进行EIF...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中国患儿进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Bα-ε(eIF2Bα-ε)的相应编码基因(EIF2B1~5)突变分析,以期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VWM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进行EIF2B1~5基因突变筛查;对新发现的EIF2B5基因突变,在HEK293细胞中进行突变蛋白表达水平分析。结果2006至2008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临床诊断VWM患儿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发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或轻度落后;起病年龄为1岁6个月至6岁8个月,均亚急性起病,起病症状多为运动功能障碍。随访至2009年6月,病程为9个月至7年。均为病情进展性加重病程,其中7例伴发作性病情加重。头颅MRI检查均提示对称性大脑白质液化特征。共发现EIF2B5,EIF2B3和EIF2B2的16种突变,其中包括9种新突变:7种错义突变为EIF2B5:c.185A>T(p.D62V),c.1004G>C(p.C335S),c.1126A>G(p.N376D);EIF2B3:c.140G>A(p.G47E),c.1037T>C(p.I346T);EIF2B2:c.254T>A(p.V85E),c.922G>A(p.V308M);1种无义突变为EIF2B5:c.805C>T(R269X);1种缺失突变为EIF2B5:c.1827-1838del(p.S610-D613del)。其中EIF2B3突变占所有突变的18.8%(3/16)。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发现EIF2B5基因的p.R296X和p.S610-D613del突变导致eIF2Bε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12例患儿均符合VWM早期儿童型诊断,发现了9种EIF2B1~5的新突变,提示中国VWM患儿具有独特突变谱。新发现的EIF2B5p.R296X和p.S610-D613del突变可导致蛋白功能严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 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b EIF2b突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乐 郭虎 +5 位作者 李杨 何燕 梁超 金波 卢孝鹏 郑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5-818,共4页
目的探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临床表现及基因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基因检测确诊的2例VW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8个月、2岁,既往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在急性发热后出现精神反应差,认知、运... 目的探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临床表现及基因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基因检测确诊的2例VW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8个月、2岁,既往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在急性发热后出现精神反应差,认知、运动功能进行性倒退;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头颅磁共振提示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基因检测1例为EIF2B5复合杂合变异;另1例EIF2B2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911_913del缺失变异导致第305号氨基酸缺失(p.305del),属于新突变,短期内死亡。结论 VWM早期精神、运动发育基本正常,发热后出现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倒退,预后差。EIF2B突变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 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b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邓泂 吴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99-2106,共8页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白质病,其致病基因EIF2B 1~5分别编码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2B(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B,eIF2B)的5个亚基α~ε,其...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白质病,其致病基因EIF2B 1~5分别编码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2B(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B,eIF2B)的5个亚基α~ε,其中任一编码基因突变均可引起发病。起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期,临床表型差异大,典型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功能退行,可伴共济失调和癫痫。应激(发热、外伤等)可导致发作性加重。影像学显示大脑白质进行性液化。尸解神经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白质稀疏和囊性变性,无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异常,过表达祖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δ(GFAPδ),少突前体细胞数量增加和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减少、泡沫化且凋亡增加。VWM致病基因EIF2B 1~5是管家基因,但多数患者通常仅脑白质受累。少数胎儿期及婴儿早期发病的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受累,成年女性患者可有卵巢功能障碍。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病理性星形胶质细胞继发性引起少突胶质细胞成熟障碍和髓鞘形成异常,进而导致脑白质病变。其他疾病机制包括内质网应激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过度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抑制等,尚不完全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 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2b 白质液化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