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儿童少年看电视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马冠生 李艳平 +6 位作者 胡小琪 马文军 潘慧 杨育林 居建云 徐留臣 刘兵 《中国健康教育》 2002年第7期411-413,共3页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儿童少年看电视时间 ,为指导儿童少年看电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 4城市随机选取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家长 9464名作为调查对象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儿童少年看电视时间 ,为指导儿童少年看电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 4城市随机选取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家长 9464名作为调查对象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收集儿童少年看电视的时间等相关信息。结果 城市儿童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少于 1h、 1~ 2h、 2~ 3h和超过 3h的比例分别为 3 2 5 %、 46 0 %、 15 4%和 6 1%。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看电视 (2h/d的比例分别为 2 6 9%、 2 1 0 %和 17 4% ;男生、女生每天看电视超过 2小时的比例分别为 2 3 1%和 19 9% ,城区和近郊区分别为 19 5 %和 2 4 0 %。结论 我国儿童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应加强对儿童少年进行看电视的指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电视时间 儿童 少年 中国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居民看电视时间的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马冠生 刘爱玲 +4 位作者 崔朝辉 李艳平 胡小琪 栾德春 杨晓光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看电视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66601人(男性32254人,女性34347人)的看电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2.1%的居民看电视,城市居民(94...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看电视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66601人(男性32254人,女性34347人)的看电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2.1%的居民看电视,城市居民(94.3%)看电视的比例高于农村(91.2%),男性(93.0%)高于女性(91.2%),18-59.9岁居民高于其他年龄组居民。居民平均每星期看电视的时间是2.1小时,其中城市(2.3小时)高于农村(2.0小时),18岁及以上居民高于18岁以下居民,男女间差别不大。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小于1小时、1~2小时、2~3小时、3小时及以上的居民所占比例依次为13.9%、25.5%、34.6%和26.0%。结论我国6岁以上居民绝大多数看电视,看电视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居民所占比例比较高,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居民看电视时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电视时间 中国居民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樊森 陈纪春 +10 位作者 黄建凤 李建新 曹杰 俞玲 邓颖 陈娜萦 徐丽华 胡一河 李会仓 井斌 顾东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访,以参加2000年~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15540名成人受试者作为基线,获得其每13看电视时间、身体活动情况和其他各项调查数据,2007年...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访,以参加2000年~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15540名成人受试者作为基线,获得其每13看电视时间、身体活动情况和其他各项调查数据,2007年。2008年对该人群进行随访。将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8174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男性3807人,女性4367人。将研究对象按照看电视时间的长短分为0-1h/d组、1.1-2h/d组、2.1-4h/d组和〉4h/d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经过平均7.0年的随访(57541.0人年),共发生2型糖尿病548例。调整年龄、性别、南北方、城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和身体活动水平后,0-1b/d组、1.1~2h/d组、2.1-4h/d组和〉4h/d组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0(参照组)、1.12(0.90~1.40)、1.14(0.90~1.44)和1.62(1.14~2.29).将看电视时间作为连续性变量代入模型,结果显示,每13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h,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9.2%(95%可信区间:3.1%~15.7%)。结论:每日长时间看电视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为减少糖尿病发生,成年人应控制或减少看电视时间,尤其是每日超过4h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电视时间 2型糖尿病 发病率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年人看电视时间与BMI及肥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邓茜 王丽敏 +4 位作者 陈晓荣 王志会 张梅 李镒冲 黄正京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看电视时间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患病状况、身体活动情况及业余静态行为等信息。测量调查对象的...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看电视时间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患病状况、身体活动情况及业余静态行为等信息。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BMI。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每日看电视时间与BMI和肥胖的关系。结果我国成年人每天用于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1.87±0.03)小时,男性看电视时间长于女性,45~54岁中等教育水平的人每天看电视时间最长。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每天看电视时间与BMI存在线性关系(β=0.17,P〈0.001),女性(β=0.21,P〈0.001)和≥65岁(β=0.26,P〈0.001)人群的相关性最强。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每日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人群患肥胖的相对危险度(RR)增加4%(95%CI:1.01~1.07),女性(OR:1.08,95%CI:1.04~1.11)和≥65岁人群(OR:1.12,95%CI:1.07~1.18)患病风险最大。结论不同人群看电视时间不同,看电视时间越长,BMI增加和罹患肥胖的危险性越大,且对女性和老年人群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电视时间 体质指数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十九)——看电视时间与死亡率:澳大利亚糖尿病病人,肥胖和生活方式研究
5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37-2437,共1页
背景业余时间久坐行为,看电视时间与心脏代谢风险的生物标记相关,但其与死亡率的关联还未做研究。我们对澳大利亚成人延长看电视时间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CVD)、癌症和非心血管病/非癌症死亡率的关联做了调查。方法和结果澳大利亚糖... 背景业余时间久坐行为,看电视时间与心脏代谢风险的生物标记相关,但其与死亡率的关联还未做研究。我们对澳大利亚成人延长看电视时间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CVD)、癌症和非心血管病/非癌症死亡率的关联做了调查。方法和结果澳大利亚糖尿病、肥胖症和生活方式研究,年龄≥25岁8800例,看电视时间与后来全因死亡率、CVD和癌症死亡率相关性做了调查(跟踪中位数为6.6年)。58087人年跟踪中,有284例死亡(87例死于CVD,125例死于癌症)。对年龄、性别、腰围和运动校正后,每天看电视每增加1h:全因死亡率危害比为1.11[95%CI(1.03,1.20)]、CVD死亡率为1.18[95%CI(1.03,1.35)]、癌症为1.09[95%CI(0.96,1.2)]。与看电视<2h/d相比,完全校正后,≥2h/d且<4h/d全因死亡危害比为1.13[95%CI(0.87,1.36)],≥4h/d为1.46[95%CI(1.04,2.05)]。CVD死亡率,相应危害比为1.19[95%CI(0.72,1.99)]和1.80[95%CI(1.00,3.25)]。而与癌症和非CVD无显著相关。结论看电视时间与全因和CVD死亡风险增加相关。除了督促运动外,慢性病预防策略应减少坐位时间,特别是长时间看电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电视时间 全因死亡率 糖尿病病人 澳大利亚 生活方式 肥胖症 WONCA 论文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时间和饮食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宋沅瑾 董叔梅 +3 位作者 姜艳蕊 孙莞绮 王燕 江帆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时间与饮食模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全部11所幼儿园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1采用"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调查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看电视情况;2以简明版食物频率问卷(FFQ)调...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时间与饮食模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全部11所幼儿园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1采用"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调查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看电视情况;2以简明版食物频率问卷(FFQ)调查儿童在过去1周内常见食物的摄入频率;3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对FFQ中的10个条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归纳儿童主要饮食模式。以看电视时间<2 h·d-1和≥2 h·d-1分组,分析看电视时间与饮食模式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问卷1 827份,回收有效问卷1 670份(91.4%)。进入分析儿童平均年龄(5.1±1.0)岁,其中男童824名(49.3%)。平均BMI(15.8±1.8)kg·m-2,平均BMI Z值为0.015±0.96。1儿童平时看电视时间≥2 h·d-1为12.9%(215/1 670),周末看电视时间≥2 h·d-1为36.6%(612/1 670)。2主成分分析提出2种儿童主要饮食模式,即传统型饮食模式和西方型饮食模式。传统型饮食模式以水果、蔬菜、红肉类、白肉类和主食类等食物为代表,西方型饮食模式主要包括甜食、软饮料和果汁类等。3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和BMI Z值等因素后,相比看电视时间<2 h·d-1的儿童,平时和周末看电视时间≥2 h·d-1的儿童传统型饮食模式的得分均较低(β分别为-0.105和-0.102,P均<0.001),西方型饮食模式的得分较高(β分别为0.138和0.158,P均<0.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了年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后,学龄前儿童西方型饮食模式的因子得分越高,其BMI值越高(β=0.066,P=0.006)。结论不良的饮食模式可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时间会影响其饮食模式,看电视较多的儿童应尤其注意饮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看电视时间 饮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电视时间与婴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珊 崔莹 +3 位作者 王争艳 李亚庆 郭文婷 梁熙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6,共12页
采用追踪设计,利用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婴幼儿14~25个月的电视接触时长,利用《汉语沟通发展量表》和《婴幼儿社会-情绪性量表》评估婴幼儿14~25个月语言发展及情绪社会性发展,由此考察看电视时间与婴幼儿语言以及情绪社会性发展的... 采用追踪设计,利用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婴幼儿14~25个月的电视接触时长,利用《汉语沟通发展量表》和《婴幼儿社会-情绪性量表》评估婴幼儿14~25个月语言发展及情绪社会性发展,由此考察看电视时间与婴幼儿语言以及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看电视时间与儿童语言发展方面,婴幼儿14个月时,不看电视和看电视30分钟的婴幼儿比看电视超过60分钟的婴幼儿在短语理解上的表现相对更好;每天看电视30分钟的婴幼儿比不看电视和看电视超过60分钟的婴幼儿在动作和手势方面的表现相对更好。在婴幼儿25个月时,没有发现看电视时间长短与此年龄阶段语言发展的相关;14个月婴幼儿看电视时间与其25个月语言发展也没有关系。(2)在看电视时间与情绪社会性发展方面,在婴幼儿14个月时,每天不看电视和看电视30分钟的婴幼儿比看电视15分钟以内的婴幼儿在能力域和掌握动机上表现更好,并且这两组分别在能力域和掌握动机上比看电视超过60分钟的婴幼儿表现更好。在婴幼儿25个月时,不看电视的婴幼儿比看30分钟以内和看电视超过60分钟的婴幼儿在注意力方面表现更好;看电视不超过60分钟的婴幼儿比每天看电视超过60分钟的婴幼儿在亲社会同伴关系中拥有更好的表现。看电视时间在跨年龄段的比较结果显示,每天不看电视的婴幼儿有更多的同伴攻击行为,但不看电视的婴幼儿比看电视15分钟以内以及看电视超过60分钟的婴幼儿注意力表现更好;看电视在15分钟以内的婴幼儿拥有最多的内隐行为问题和焦虑行为;看电视30分钟的婴幼儿比看电视15分钟以内和超过60分钟的婴幼儿在能力域和注意力方面表现更好,且该组婴幼儿比其他组的婴幼儿拥有更好的移情能力。婴幼儿看电视时间对其语言和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有利有弊,需要家长高度重视,采用合理的方式积极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从而促进其语言和情绪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电视时间 语言 情绪社会性 儿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电视时间过长可致生活满意度下降
8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573-1573,共1页
关键词 看电视时间过长 生活满意度 休闲活动 身心健康 电视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居民业余屏幕时间现状与人群分布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航 董忠 +7 位作者 马爱娟 董晶 方凯 谢晨 祁琨 谢瑾 周滢 赵越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0-603,611,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的业余屏幕时间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根据2014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看电视时间、使用电脑时间和使用手机时间的相关数据,分析北京市成年居民业余屏幕时间的长短、构成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北京市...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的业余屏幕时间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根据2014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看电视时间、使用电脑时间和使用手机时间的相关数据,分析北京市成年居民业余屏幕时间的长短、构成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北京市成年居民业余屏幕时间标化后中位数是210 min,P25和P75分别为120 min和300 min;总业余屏幕时间占总业余时间的91.32%。业余屏幕时间中看电视时间的标化后中位数是90 min,使用电脑时间的标化后中位数是30 min,使用手机时间的标化后中位数是60 min,总看电视时间、总使用电脑时间和总使用手机时间分别占总业余屏幕时间的41.19%、25.76%和33.05%。男性(190 min)、18~44年龄组(240 min)、城区(210 min)、大学及以上(240 min)、未婚(270 min)和京籍(190 min)人群的业余屏幕时间较高。无论男女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男性43.57%,女性46.24%);在年龄组方面,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在城郊方面,无论城区还是郊区,都是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最高(城区42.89%,郊区48.43%);在文化程度方面,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使用电脑和使用手机时间所占比例则逐渐上升;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人群使用手机时间所占比例最高(43.03%),在婚/同居和离异/丧偶/分居人群则是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9.10%和59.92%)。结论北京市成年人业余屏幕时间长,占总业余时间的比重大;不同人群业余屏幕时间分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时间 看电视时间 静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五十九)——看电视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全因死亡的风险:荟萃分析
10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3274-3274,共1页
背景长时间看电视是工业化国家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坐式行为,其与患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然而,已发表的研究尚无可用的系统性定量评估。目的对所有前瞻性定群研究完成荟萃分析,以调查看电视与2型糖尿病、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血管病及全因死... 背景长时间看电视是工业化国家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坐式行为,其与患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然而,已发表的研究尚无可用的系统性定量评估。目的对所有前瞻性定群研究完成荟萃分析,以调查看电视与2型糖尿病、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血管病及全因死亡率风险的相关性。数据源及研究选择经对1970年至2011年3月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数据库,及1974年至2011年3月医学文摘资料库相关研究不限定检索、复习检索文献所列出参考文献,对相关研究进行识别。定群研究报告了与之相关风险可信限为95%CI。数据提取每位作者独立提取相关数据,用随机作用模式获得相关简要评估。数据综合所含8项研究,有4项报告了2型糖尿病(110万人年跟踪期间,175 938人,6 428例发病),4项报告了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血管病(34 253人,1 052例发病)、3项报告了全因死亡率(202 353人年跟踪期间,26 509人,死亡1 879例)。看电视2 h/d混合相关风险为:2型糖尿病1.20[95%CI(1.14,1.27)];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血管病1.15[95%CI(1.06,1.23)];全因死亡1.13[95%CI(1.07,1.18)]。看电视>3 h/d,当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相关呈直线关系时,全因死亡风险呈现上升。评价看电视2 h/d绝对风险差:2型糖尿病176例/100 000人/年;致命性心血管病38例/100 000人/年;全因死亡104例/100 000人/年。结论长时看电视与2型糖尿病、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心血管病 看电视时间 2型糖尿病 全因死亡率 死亡风险 荟萃分析 WONCA 论文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看电视过多易发生行为问题
11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573-2573,共1页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大。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4月出版的《小儿科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存研究启发现,如果孩子在5...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大。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4月出版的《小儿科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存研究启发现,如果孩子在5岁前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加1倍多。所谓行为问题是指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电视时间 行为问题 儿童 研究人员 性格孤僻 小儿科 医学院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环境与儿童气质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韦 朱云霞 陈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气质的因素。方法 :采用NYLS《3- 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 ,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 (EMBU)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 ,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成人 ) ,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对杭州地区 3- 6岁 549例入托...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气质的因素。方法 :采用NYLS《3- 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 ,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 (EMBU)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 ,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成人 ) ,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对杭州地区 3- 6岁 549例入托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与儿童气质类型有关。父母养育方式中 ,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对儿童气质有影响。家庭环境、父母EPQ评分、入托情况等未显示有相关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气质特征 家庭环境 父母养良方式 看电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