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9篇文章
< 1 2 2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氮含能材料TAHT、GZT与发射药基体材料的相容性
1
作者 杨建兴 唐瑞敏 +1 位作者 肖亦洁 徐抗震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研究新型嗪类、唑类N杂环富氮含能材料在发射药中的应用前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真空安定性试验(VST)分析了4,4′,6,6′-四(叠氮基)肼-1,3,5-三嗪(TAHT)、偶氮四唑二氨基胍盐(GZT)与发射药常规组分硝化棉(NC)、1,5-二叠氮基-3... 为研究新型嗪类、唑类N杂环富氮含能材料在发射药中的应用前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真空安定性试验(VST)分析了4,4′,6,6′-四(叠氮基)肼-1,3,5-三嗪(TAHT)、偶氮四唑二氨基胍盐(GZT)与发射药常规组分硝化棉(NC)、1,5-二叠氮基-3-硝基氮杂戊烷(DIANP)、丙三醇三硝酸酯(NG)、黑索今(RDX)、硝基胍(NQ)等的化学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TAHT与叠氮硝胺药片(DA)、双基药片(SN)、NQ或RDX的混合物中,TAHT的热分解峰温变化△T_(p)分别为-0.4、-0.1、-6.7、-1.4℃,相容性等级均为A,混合物真空安定性净增放气量R分别为0.09、 0.42、 0.47、 0.31 mL/g,相容性良好;GZT与DA、SN、RDX或NQ的混合物中,GZT的热分解峰温变化△Tp分别为8.8、-4.9、 30.8、 47.7℃,相容性等级分别为B、A、D、D,混合物真空安定性净增放气量R分别为0.09、 0.32、 1.30、 1.50 mL/g,与DA、SN相容,与RDX、NQ不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药 富氮含能材料 热分解 真空安定 放气量 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及其分解气体与环氧树脂的相容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段竣然 颜湘莲 +4 位作者 高克利 刘伟 秦明辉 韩冬 张国强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0-899,共10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电气设备正处于研发与小规模应用阶段,设备气固材料的相容性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氦气(He)为对照组,以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常用的固体绝缘材料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70℃和100℃条... 全氟异丁腈(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电气设备正处于研发与小规模应用阶段,设备气固材料的相容性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氦气(He)为对照组,以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常用的固体绝缘材料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70℃和100℃条件下为期28天的相容性热加速试验。从气体组分、固体表面形貌、表面化学性质、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方面评价了C_(4)F_(7)N/CO_(2)混合气体及其分解气体两种气氛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材料的相容特性。结合α-Al_(2)O_(3)掺杂微粒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区理论,分析了环氧树脂试样电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气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C_(4)F_(7)N/CO_(2)及其分解气体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气固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 CO_(2) 分解气体 双酚A型环氧树脂 气固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交联增容策略的增强PLA/NR共混物界面相容性和发泡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广静 邵亮 +2 位作者 苏晨阳 马春燕 姬占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100,共9页
聚乳酸(PLA)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材料之一,但其韧性差,极大的限制了在塑料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已有研究发现天然橡胶(NR)的引入可以改善其韧性差的缺陷,但二者为不相容体系,发泡性能差.因此,本文基于原位交联增容原理,采用1,4-双(叔... 聚乳酸(PLA)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材料之一,但其韧性差,极大的限制了在塑料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已有研究发现天然橡胶(NR)的引入可以改善其韧性差的缺陷,但二者为不相容体系,发泡性能差.因此,本文基于原位交联增容原理,采用1,4-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BIPB)增强PLA和NR的界面相容性,并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制备了PLA/NR复合发泡材料.探究了不同BIPB含量对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韧性及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BIPB的引入显著增强了PLA/NR复合材料的相容性、韧性及发泡性能.当BIPB含量为0.25 phr时,PLA/NR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从原来的25.75%增加到35.24%,提升了1.37倍;表观密度从初始的0.565 g·cm^(-3)下降至0.373 g·cm^(-3);平均泡孔尺寸从7.5μm下降至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天然橡胶 1 4-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 超临界发泡 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血液相容性及促进CO_(2)传递的LDH-PTFPMS/PEI复合膜制备及性能评价
4
作者 王晓琨 廖泽林 +4 位作者 武俊良 陈星宇 于奕菲 贺高红 张秀娟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0-1808,F0004,共10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重要体外生命支持,其核心部件氧合膜微孔聚丙烯(PP)膜气透性能好,但微孔存在易漏血的风险;而聚-4-甲基-1-戊烯(PMP)非对称膜制备困难,且两种材料本身疏水,存在血液相容性差等问题。利用亲水、生物相...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重要体外生命支持,其核心部件氧合膜微孔聚丙烯(PP)膜气透性能好,但微孔存在易漏血的风险;而聚-4-甲基-1-戊烯(PMP)非对称膜制备困难,且两种材料本身疏水,存在血液相容性差等问题。利用亲水、生物相容性好且富含羟基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改性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PTFPMS),制备了含有LDH-PTFPMS致密分离层的LDH-PTFPMS/PEI复合膜,并研究了LDH改性对膜形貌结构、膜气透性及血液相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LDH的加入促进了CO_(2)在膜中的渗透率,与原PTFPMS/PEI膜相比,常压(0.1 MPa)下,4%LDH-PTFPMS/PEI膜的CO_(2)渗透率较原膜提高近50%,且提升了膜的抗蛋白吸附及血小板黏附性能,其中BSA蛋白吸附量降低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O LDH 复合膜 血液相容 气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重症监护室药物混合输注的相容性调查分析及优化策略
5
作者 范理菊 彭帅宁 +2 位作者 赵晓玉 安静 董占军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1,共6页
目的评估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常用静脉药物混合输注的相容性,并提出优化策略。方法调取河北省人民医院ICU在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常用的35种静脉药物,通过Micromedex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静脉药物混合输注的相容性进行分析... 目的评估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常用静脉药物混合输注的相容性,并提出优化策略。方法调取河北省人民医院ICU在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常用的35种静脉药物,通过Micromedex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静脉药物混合输注的相容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文献查询及分析结果,制作了35种药物的相容性表。共计595种组合,其中相容279种(46.9%),不相容22种(3.7%),不确定28种(4.7%),未知的266种(44.7%)。结论ICU中混合输注现象普遍,但缺乏安全性证据和相关指南。迫切需要完善相容性数据,开发全面的静脉药物相容性资源,提供更安全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静脉药物 混合输注 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烷酯燃料与发动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容性
6
作者 杨国峰 张聪 +2 位作者 王箐旋 林赫 韩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8-919,共12页
针对碳酸二烷酯燃料与发动机材料相容性问题,本文通过相容性模拟计算与实验分析了橡胶和塑料材料在碳酸二烷酯燃料中的性质和机械性能变化。在碳酸二烷酯的加入下,柴油混合物溶解度参数提升,橡胶质量体积和机械性能显著变化,氟橡胶在掺... 针对碳酸二烷酯燃料与发动机材料相容性问题,本文通过相容性模拟计算与实验分析了橡胶和塑料材料在碳酸二烷酯燃料中的性质和机械性能变化。在碳酸二烷酯的加入下,柴油混合物溶解度参数提升,橡胶质量体积和机械性能显著变化,氟橡胶在掺有50%碳酸二烷酯的柴油混合物中相容性较好。对于塑料,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烷酯燃料 材料相容 相容模拟计算 相容综合指数 溶解度参数 扩散系数 机械 质量体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网片和Mersilene带植入大鼠腹壁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生物力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的比较
7
作者 高君琳 殷广洁 +3 位作者 蒙超 修春蕾 黄利英 田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 将Gynemesh聚丙烯网片和Mersilene带植入固定于大鼠腹壁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植入后30 d和植入后90 d进行力学实验和腹壁组织HE染色,评价两种网片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 将Gynemesh网片和Mersilene带裁剪后使用W6977M聚... 目的 将Gynemesh聚丙烯网片和Mersilene带植入固定于大鼠腹壁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植入后30 d和植入后90 d进行力学实验和腹壁组织HE染色,评价两种网片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 将Gynemesh网片和Mersilene带裁剪后使用W6977M聚酯不可吸收缝合线和V-Loc可吸收缝合线植入同一只雌性成年大鼠腹壁(n=10)。根据实验时间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30 d组和90 d组(n=5),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力学实验,测试网片从腹壁撕脱的极限载荷,实验后取网片周围组织进行HE染色,对组织的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不同网片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1)30 d组中,Gynemesh+6977组的极限载荷为(14.96±2.22) N;Gynemesh+V-Loc组为(12.73±1.11) N;Mersilene+6977组为(10.65±0.91)N;Mersilene+V-Loc组为(8.70±1.18)N。除Gynemesh+6977组与Gynemesh+V-Loc组的极限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90 d组中,Gynemesh+6977组的极限载荷为(18.97±0.59)N;Gynemesh+V-Loc组为(18.18±0.54)N;Mersilene+6977组为(13.87±0.67)N;Mersilene+V-Loc组为(10.41±0.73)N,Gynemesh+6977组与Gynemesh+V-Loc组的极限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各组90 d的极限载荷均> 30 d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30 d组中Gynemesh网片比Mersilene带炎症反应低(2.0±0.69 vs. 3.10±0.71,P <0.05),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0.61 vs. 2.40±0.62,P=0.84;2.43±0.73 vs. 2.63±0.67,P=0.27)。90 d组中Gynemesh网片与Mersilene带相比炎症反应评分低(1.10±0.66 vs. 2.00±0.74,P <0.05),成纤维细胞增殖更少(2.87±0.68 vs. 3.27±0.67,P <0.05),新生血管增殖无明显差异(2.20±0.55 vs. 2.13±0.68,P=0.68);(5)两种网片30 d组的炎症反应均高于90 d组(Gynemesh组2.0±0.69 vs. 1.10±0.66,P <0.05;Mersilene组3.13±0.73 vs.2.0±0.74,P <0.05),成纤维细胞增殖程度更低(Gynemesh组2.43±0.73 vs. 2.87±0.68,P <0.05;Mersilene组2.63±0.67 vs. 3.27±0.69,P <0.05),新生血管的增殖无统计学意义(Gynemesh组2.53±0.74 vs. 2.47±0.74,P=0.81;Mersilene组2.40±0.62 vs. 2.13±0.68,P=0.12)。结论 Gynemesh聚丙烯网片与Mersilene带相比,具有更强的抗张力强度和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nemesh聚丙烯网片 Mersilene带 组织相容 生物力学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容性蟹壳粉-PC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8
作者 翁方青 王庆龙 +5 位作者 黄洁祥 熊佳怡 简奎 曹婧 华丽 孙建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利用蟹壳这种常见的水产废弃物与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PCL)熔融共混可以制得新的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蟹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具有亲水性,而PCL具有疏水性,两者结合后会出现界面... 利用蟹壳这种常见的水产废弃物与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PCL)熔融共混可以制得新的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蟹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具有亲水性,而PCL具有疏水性,两者结合后会出现界面相容性差的情况.实验发现,通过加入聚己内酯基聚氨酯预聚体(PCLPU)增容剂,可以解决两者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并可通过控制PCLPU的添加比例,制成不同的蟹壳粉-PCL复合材料.再利用红外光谱、SEM、力学性能的测试数据,研究PCLPU的添加量对蟹壳粉-PCL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PCLPU,不仅可以提高蟹壳粉-PCL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也能够制得力学性能优良的蟹壳粉-PCL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壳粉 蟹壳粉 聚己内酯 聚氨酯预聚体 相容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终端应力锥材料和绝缘带材与聚异丁烯的相容性研究
9
作者 巩智利 张晓晶 +1 位作者 吕玉春 宋浩永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20,共8页
电缆终端结构材料与绝缘油的相容性对于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电缆终端应力锥材料硅橡胶、乙丙绝缘自粘带和卤化丁基+乙丙防水绝缘带在相容性试验前后的形貌、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变化以及聚异丁烯在相容性试验... 电缆终端结构材料与绝缘油的相容性对于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电缆终端应力锥材料硅橡胶、乙丙绝缘自粘带和卤化丁基+乙丙防水绝缘带在相容性试验前后的形貌、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变化以及聚异丁烯在相容性试验前后的理化性能和介电性能变化,并结合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电缆终端材料与聚异丁烯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应力锥材料硅橡胶与聚异丁烯的相容性良好,乙丙绝缘自粘带和卤化丁基+乙丙防水绝缘带与聚异丁烯的相容性不佳,浸渍绝缘带材的聚异丁烯的理化性能和介电性能在相容性试验后也发生了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 电缆终端 硅橡胶 绝缘带材 聚异丁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滴管瓶丁腈橡胶胶帽与内容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10
作者 方楠 文玉洁 +1 位作者 孙辉 郝发义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6,共8页
目的探究化妆品与丁腈橡胶胶帽的相容性,为后续丁腈橡胶在化妆品滴管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质谱(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目的探究化妆品与丁腈橡胶胶帽的相容性,为后续丁腈橡胶在化妆品滴管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质谱(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分析技术,分析各条件下相容性测试溶液及包装材料本身的化学组成。结果以丁腈橡胶为胶帽材质的滴管玻璃瓶,胶帽成型所用的增塑剂会在高温时从化妆品溶液中析出或与醇类反应,胶帽中硫化剂在高温下也会迁移使溶液变黄。结论丁腈橡胶中的塑化剂成分与内容物中醇类物质(丁二醇、丙二醇、戊二醇)存在不兼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胶帽 化妆品滴管瓶 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9PR对SBS/CR复合改性沥青相容性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王新宇 牛冬瑜 牛艳辉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2-1398,共7页
以1%,2%,3%C9石油树脂(C9 petroleum resin,C9PR)为改性剂,复配3%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及15%废胶粉(Crumb rubber,CR)(Terminal Blend处理),分别制备SBS改性沥青、CR改性沥青以及SBS/CR复合改性沥青共12组,综合研究改性... 以1%,2%,3%C9石油树脂(C9 petroleum resin,C9PR)为改性剂,复配3%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及15%废胶粉(Crumb rubber,CR)(Terminal Blend处理),分别制备SBS改性沥青、CR改性沥青以及SBS/CR复合改性沥青共12组,综合研究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微观改性机理、相容性及3D打印性。结果表明,C9PR能够增加SBS改性沥青、CR改性沥青及SBS/CR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降低针入度和延度。TB处理的CR颗粒在热沥青中的脱硫或解聚提高了CR在沥青中的分散均匀性,C9PR则有助于SBS、CR与基质沥青的相容;基于流变学的相容性测试方法则从流变学角度验证了C9PR对SBS/CR改性剂与沥青的相容性增强作用。C9PR的掺加有利于增加SBS/CR复合改性沥青的可3D打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9石油树脂 SBS CR 沥青 相容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MALK杀菌活性、生物相容性与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李毓雯 胡明阳 +2 位作者 赵璐 方禹鑫 董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9,共11页
为获得1条具备良好杀菌活性、生物相容性及环境稳定性的铁调素衍生肽,以猪肝脏表达的铁调素Hepcidin为模板,运用截短和氨基酸替换策略获得衍生肽MALK。通过杀菌活性、溶血活性、细胞毒性和稳定性评估其功能特性;运用圆二色谱(CD)及分子... 为获得1条具备良好杀菌活性、生物相容性及环境稳定性的铁调素衍生肽,以猪肝脏表达的铁调素Hepcidin为模板,运用截短和氨基酸替换策略获得衍生肽MALK。通过杀菌活性、溶血活性、细胞毒性和稳定性评估其功能特性;运用圆二色谱(CD)及分子动力学试验,分析MALK二级结构及其与脂质体间的作用关系;利用LPS结合、细菌外膜通透性、内膜通透性及ROS聚集试验探讨其潜在杀菌机制。结果表明:抗菌肽MALK对多种细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在酸性环境及胃蛋白酶作用下依然保持较强活性,同时具有低溶血性和低细胞毒性。CD光谱及分子动力学的分析结果表明,MALK在模拟疏水环境呈α-螺旋结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ALK可诱导细菌内膜、外膜通透性升高和细胞内ROS积累,可能通过膜破坏与氧化应激双重机制发挥杀菌作用。综上,MALK具有良好杀菌性能和安全性,有望作为替抗候选肽应用于畜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铁调素 杀菌活 生物相容 分子动力学 杀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通过miR-23a-3p/IRF1轴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表达促进肝癌免疫逃逸
13
作者 于滢 涂丽 +3 位作者 刘洋 宋雪翼 邵倩倩 唐小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7-1408,共12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I)分子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设置对照组、TGF-β处理组及TGF-β联合TGF-βⅠ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干预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I)分子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设置对照组、TGF-β处理组及TGF-β联合TGF-βⅠ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干预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评估TGF-β对肝癌细胞MHC-I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RNA转染及其干扰技术、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探究TGF-β调控肝癌细胞MHC-I表达水平的分子机制。将各组肝癌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增殖能力;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量化T细胞杀伤效率,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分析T细胞活化水平。结果 TGF-β抑制肝癌细胞MHC-I表达(P<0.01),且T细胞活化水平降低,导致共培养体系中肿瘤增殖率上升且死亡率下降;TGF-β通过特异性上调miR-23a-3p(P<0.001,P<0.01),负向调控其靶基因IRF1(P<0.05),进而抑制MHC-I转录(P<0.01);过表达miR-23a-3p可重现IRF1/MHC-I表达抑制效应(P<0.05)。结论 TGF-β通过miR-23a-3p/IRF1信号轴下调MHC-I表达,削弱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揭示了肝癌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类 肿瘤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阿培南与肠外营养液模拟Y型输液通路配伍的相容性
14
作者 王丽果 岳延涛 +2 位作者 李元培 娄丽杰 赵亮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90-1495,共6页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和肠外营养液经Y型输液通路配伍的理化稳定性,评价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根据重症监护室比阿培南溶液和肠外营养液临床实际输注速率,在室温不避光条件下,模拟Y型通路将比阿培南溶液和4种肠外营养液分别按照3种体积比(...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和肠外营养液经Y型输液通路配伍的理化稳定性,评价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根据重症监护室比阿培南溶液和肠外营养液临床实际输注速率,在室温不避光条件下,模拟Y型通路将比阿培南溶液和4种肠外营养液分别按照3种体积比(1:1、2:1、3:1)配伍,并在0、1、2、4和6 h考察外观性状、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Zeta电位、乳粒粒径及比阿培南含量变化。结果6 h内各配伍溶液外观、pH值、渗透压、不溶性微粒、乳粒平均粒径以及Zeta电位均无显著变化,比阿培南含量和零时刻相比,波动范围为93.68%~100.86%,色谱图无杂质峰干扰。结论在室温不避光条件下,6 h内比阿培南通过Y型输液通路和肠外营养液联合输注理化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肠外营养 理化相容 含量测定 粒径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涂层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抗结核分枝杆菌性能研究
15
作者 申福国 杨钰 +3 位作者 孔维丽 石寒冰 姜云飞 于霁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稀土钆掺杂羟基磷灰石气管支架涂层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抗结核分枝杆菌性能。方法: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稀土钆掺杂羟基磷灰石气管支架涂层材料,制备材料浸提液,取清洁级SD大鼠8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稀土钆掺杂羟基磷灰石气管支架涂层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抗结核分枝杆菌性能。方法: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稀土钆掺杂羟基磷灰石气管支架涂层材料,制备材料浸提液,取清洁级SD大鼠8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4只。观察各组受试动物前后的皮内刺激实验、全身急性毒性反应、体质量变化、血液学及血生化结果及抗结核分枝杆菌性能。结果:皮内刺激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注射点周围皮肤无红肿现象,原发刺激指数(rimary irritation index,PII)评分为极轻微刺激;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材料浸提液注射入实验动物腹腔后体质量虽有波动,但体质量及其增长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及血生化:两组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实验组内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气管涂层材料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对应的抑菌率为59.8%。结论:掺钆羟基磷灰石气管涂层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抗结核分枝杆菌性能,为后期抗结核分枝杆菌支架材料开发与临床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管支架 结核 抗菌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相容性强化的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构筑策略
16
作者 刘启予 刘伟峰 邱学青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3-2745,共13页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高的芳香类聚合物,造纸制浆工业每年会产生数千万吨工业木质素,但高值化利用率不足。高分子材料量大面广,但通常来自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且难以降解。开发高性能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对实现工业木质素大批量...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高的芳香类聚合物,造纸制浆工业每年会产生数千万吨工业木质素,但高值化利用率不足。高分子材料量大面广,但通常来自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且难以降解。开发高性能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对实现工业木质素大批量、高值化利用,缓解对化石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工业木质素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过强、分子间易聚集的问题,导致其在高分子材料中分散性能差、复合材料性能低。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提升策略,从微观界面作用角度将其划分为了高应力粉碎、相容剂添加、化学改性、聚集态调控和界面动态键构建五类。文章详细评述了木质素微观结构及其与高分子的结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影响,指出界面相容性强化是构筑高性能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核心,强化策略的经济性和绿色性是制备复合材料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今后的研究需要从机理层面进一步剖析木质素/高分子界面作用本质,针对高分子材料结构特征选择性调控木质素微结构和聚集态,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同时拓宽工业木质素在智能材料、医用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利用途径。本文对高性能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构筑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归纳,对于指导该领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高分子 复合材料 界面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原辅料相容性研究
17
作者 莫丽娟 于姝燕 +3 位作者 王国英 纪紫薇 周刚 陈建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1-791,共11页
考察非洛地平缓释片中各辅料与非洛地平原料药的相容性,研究主成分与各辅料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并对各辅料在加速试验条件下与主成分发生不相容反应进行探索。对非洛地平原料药进行强制降解试验,对其所含杂质进行杂质归属,推测杂质A、杂... 考察非洛地平缓释片中各辅料与非洛地平原料药的相容性,研究主成分与各辅料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并对各辅料在加速试验条件下与主成分发生不相容反应进行探索。对非洛地平原料药进行强制降解试验,对其所含杂质进行杂质归属,推测杂质A、杂质B及杂质C的裂解途径。并开展非洛地平与30种辅料的相容性研究,将非洛地平原料药与各辅料混合后,通过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HPLC法检测有关杂质含量的变化,结合两种试验结果进一步探索原辅料产生不相容的原因。通过强制降解实验,进一步确证了杂质A为降解杂质,杂质B和杂质C为工艺及降解杂质,原辅料相容性试验共发现非洛地平与7种辅料混合后,在高湿、光照及高温条件下有不相容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原辅料相容 强制降解试验 稳定 处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树种单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研建
18
作者 贺鹏 陈振雄 彭检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2,共12页
【目的】建立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实现湖南主要树种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及精准预估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湖南省3个主要树种468株伐倒木数据(杉木160株、马尾松153株和栎类... 【目的】建立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实现湖南主要树种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及精准预估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湖南省3个主要树种468株伐倒木数据(杉木160株、马尾松153株和栎类155株),分别比较单木6个组分生物量(地上、地下、树干、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基础模型并寻求拟合指标最优模型,进一步比较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量模型,并选择引起参数差异显著的起源作为哑变量,构建比例控制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组预估单木各组分生物量。【结果】3个树种单木各组分生物量基础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地上B1、地下B2、树干B3和树皮B4这4个组分生物量模型的自变量选择胸径和树高,树枝B5和树叶B6生物量模型选择胸径、树高和冠幅;以起源为哑变量的模型显示,杉木的地上生物量B1(平均预估误差MPE较基础模型降低1.16%)、马尾松的地下生物量B2(MPE降低4.65%)、以及栎类的地上生物量B1(MPE降低3.24%)和地下生物量B2(MPE降低29.13%)均表现出天然林的生物量要显著高于人工林的生物量;以起源为哑变量的单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的拟合效果较佳,3个树种地上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超过0.90,平均预估误差MPE低于4%;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R2同样均在0.90以上,其MPE则低于14%。【结论】以起源为哑变量的单木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相容性模型系统,拟合效果最差的是基础模型。虽然模型系统的拟合效果略劣于哑变量模型,但模型系统能解决单木各组分生物量的相容性和可加性,且它们参数之间的差异不大,因此优先推荐采用相容性模型系统来预测湖南省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哑变量 非线联立方程组 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_(3)SO_(2)F气体与Al(111)表面相容性及其分解特性模拟
19
作者 陈兴发 郑宇 +2 位作者 任书波 肖亚鹏 郝东昕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5,共10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F_(3)SO_(2)F气体分子在Al(111)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分解机理。通过计算CF_(3)SO_(2)F气体分子在Al(111)表面的吸附能、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电子定域化函数(ELF)和态密度等数据,对二者之间的相容性进行理论分...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F_(3)SO_(2)F气体分子在Al(111)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分解机理。通过计算CF_(3)SO_(2)F气体分子在Al(111)表面的吸附能、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电子定域化函数(ELF)和态密度等数据,对二者之间的相容性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建立CF_(3)SO_(2)F气体的分解路径理论计算模型,计算CF_(3)SO_(2)F气体在不同分解路径下的自由能,通过过渡态分析得到CF_(3)SO_(2)F气体主要的分解产物。结果表明:CF_(3)SO_(2)F气体在正常工况下与Al(111)表面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相互作用表现为物理吸附,CF_(3)SO_(2)F气体的典型分解气体产物主要包括CF_(4)和SO_(2)。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新型环保绝缘气体CF_(3)SO_(2)F的气-固相容性及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_(3)SO_(2)F气体 Al(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气固相容 分解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单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建
20
作者 任玉东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12,共5页
精准预测树木生物量,对于评价树木碳储量以及碳汇能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解析木获得的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生物量数据,以单木胸径为单一变量,构建人工红松树各器官的生物量相容性预估模型,并对... 精准预测树木生物量,对于评价树木碳储量以及碳汇能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解析木获得的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生物量数据,以单木胸径为单一变量,构建人工红松树各器官的生物量相容性预估模型,并对构建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树叶生物量外,构建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树干、树枝、树皮生物量拟合优度(R_(a)^(2))均大于0.92,树干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均方根误差(RMSE)较大,其余器官介于1~20 kg之间。平均绝对误差(MAE)介于1~15 kg之间,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通过独立样本检验,总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变化范围在1.32~14.38 kg,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的变化范围在9.31%~40.00%。总体上,本研究建立的人工红松地上部分的相容性生物量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估能力都较好,可以有效预测该地区红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红松林 相容模型 地上生物量 辽东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