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剂分子亲水组分含量对相反转乳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朱彦 杨振忠 赵得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27-329,共3页
The effects of emulsifier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n phase invers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critical water content at phase inversion point as well as the particle size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water conte... The effects of emulsifier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n phase invers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critical water content at phase inversion point as well as the particle size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water content at phase inversion point reaches a maximum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the hydrophilic component PEG10000 to the hydrophobic component bisphenol A epoxy resin E20 is equal to 1∶1, meanwhile, the particle size reaches a minimum (about 100 nm).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can be seen that to alter the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emulsifie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waterborne particles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乳化 亲水组分 相反转乳化 水基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相反转乳化法制备高分子水基分散体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邱东 杨振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7-329,共3页
Based on the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uring agents, a new method called surfactant free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was proposed to prepare epoxy resin waterb... Based on the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uring agents, a new method called surfactant free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was proposed to prepare epoxy resin waterborne dispersions. The waterborne particles are in sub micron range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Transparent cured films could be formed from the dispersions eve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persions could be enhanced by post polymerization at a high temperature for some time.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phase invers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waterborne dispersions might provide a new way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无皂相反转乳化 水基分散体系 高分子树脂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反转乳化法的相变材料@SiO2纳胶囊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王建平 杜浩 +2 位作者 王学晨 李伟 张兴祥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提高相变材料纳胶囊的使用频率和寿命,探究其合成的最佳条件,采用相反转乳化法(PIC),以Span-80、OP-10为复配乳化剂,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正十八烷/TEOS](1)+[Span80(21)/OP-10(22)]+水(3)}的O/W型纳米乳... 为提高相变材料纳胶囊的使用频率和寿命,探究其合成的最佳条件,采用相反转乳化法(PIC),以Span-80、OP-10为复配乳化剂,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正十八烷/TEOS](1)+[Span80(21)/OP-10(22)]+水(3)}的O/W型纳米乳液,在此基础上,利用氨水为催化剂制备正十八烷@SiO2相变材料纳胶囊;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以及热台等设备对所制备纳胶囊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芯壁比减小,纳胶囊的热稳定性增加,结晶性能降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p H值增大,纳胶囊的团聚现象加剧;当反应温度为45℃、p H值为11、芯壁比(正十八烷/TEOS)为1∶1.5时,得到粒径为200~500 nm、分散性良好、核壳结构明显的球形纳米胶囊;芯壁比为1∶1时,纳胶囊最大熔融热为95.5 J/g,凝固热为110.8 J/g,包覆率最大为51.6%,经400次冷热循环后其包覆率下降到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转乳化 相变材料 纳米乳液 纳胶囊 正十八烷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的相反转乳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金永香 连海兰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76,共7页
介绍了相反转理论基础,阐述了采用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反转乳化过程与分类、影响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如乳化剂种类、乳化剂含量、乳化温度和剪切速率等),提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对乳化剂要求苛刻、... 介绍了相反转理论基础,阐述了采用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反转乳化过程与分类、影响环氧树脂乳液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如乳化剂种类、乳化剂含量、乳化温度和剪切速率等),提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对乳化剂要求苛刻、生产成本较高以及固化物性能有待突破等主要问题,认为今后研究方向应是进一步提高乳化剂的效率并改善固化物性能,同时满足生产成本要求,便于其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相反转乳化 乳液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反转乳化法相变材料纳米胶囊的研究
5
作者 高阳 王建平 +3 位作者 康召青 李伟 王学晨 张兴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2-84,87,共4页
以山梨糖醇酐油酸酯(司盘80)与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吐温80)为复配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醇(DDM)为链转移剂,采用相反转法和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相变材料纳米胶囊(Nano-PCMs... 以山梨糖醇酐油酸酯(司盘80)与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吐温80)为复配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醇(DDM)为链转移剂,采用相反转法和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相变材料纳米胶囊(Nano-PCM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纳米胶囊的表面形态、结晶行为及热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部分壁材单体的预聚有利于胶囊的形成,热稳定性良好,制得的纳米胶囊粒径比较均一,表面致密,尺寸在150~300nm之间,当预聚时间为20min,芯壁比为9∶10时胶囊的包覆率最高达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转乳化 纳米胶囊 正十八烷 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预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Ⅰ:丙烯酸酯单体及聚合对环氧树脂乳胶粒的溶胀行为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文 张海潮 +3 位作者 伍燕 蒋禹旭 杜宗良 成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51-1653,1657,共4页
采用环氧树脂/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为乳化剂及相反转法制备了环氧树脂E-44水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用量对相反转点的影响,以及相反转搅拌速度对环氧树脂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加,相反转点变小;随搅拌速度的增加,乳... 采用环氧树脂/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为乳化剂及相反转法制备了环氧树脂E-44水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用量对相反转点的影响,以及相反转搅拌速度对环氧树脂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加,相反转点变小;随搅拌速度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显著减小。探讨了丙烯酸酯类混合单体及聚合反应对环氧树脂乳胶粒的溶胀行为。结果表明,混合单体对环氧树脂乳胶粒子有溶胀作用,当单体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Mm/MEP)达到0.8时,乳胶粒被胀破,但复合预乳液的稳定性并未下降;聚合后,环氧树脂乳胶粒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大且分布变宽,当Mm/MEP达到0.6后,部分乳胶粒因粒径过大而发生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乳液 相反转乳化 丙烯酸酯 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稳定性对溶剂挥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晓军 赵李阳 +1 位作者 李青阳 马立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9-207,共9页
为了研究微胶囊型潜伏性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以二氨基二苯甲烷(diaminodiphenylmethane,DDM)为芯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为壁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DDM-PMMA微胶囊固化剂.讨论了溶剂挥发法制备微胶囊... 为了研究微胶囊型潜伏性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以二氨基二苯甲烷(diaminodiphenylmethane,DDM)为芯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为壁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DDM-PMMA微胶囊固化剂.讨论了溶剂挥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过程中,乳化方法及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对乳液稳定性及微胶囊成形过程的影响.通过定时拍照记录的方式,记录并对比了不同乳液体系的静态沉降时间长短,用于评价乳液的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a analysis,IR)和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分别对微胶囊的表面化学组成和芯材质量分数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聚酰胺650为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分散剂时,采用相反转乳化方法可得到较稳定的乳液,制备的微胶囊接近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且粒径分布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固化剂 微胶囊 油/水乳液 相反转乳化 乳液稳定性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HEA)/Fe3O4微球的制备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聪帅 赵树春 +2 位作者 谢晓雪 付朝霞 段玉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6-289,293,共5页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选择Fe3O4粒子为磁性载体,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选用OP-1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为乳化剂,利用相反转乳化技术,制备出了聚(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选择Fe3O4粒子为磁性载体,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选用OP-1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为乳化剂,利用相反转乳化技术,制备出了聚(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Fe3O[P(St-HEA)/Fe3O4]微球。透射电镜显示微球中Fe3O4粒子分布在内部和表面,粒度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微球粒径主要分布在0.1~100μm,热重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微球磁质量含量为23.3%。将所制备微球进行污水处理实验,分别测试和讨论了所制备微球对含染料、有机溶剂、油类物质污水的吸附效果。结果显示所制备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达到60%,对有机溶剂污染物中二甲苯的吸附量达到7.62g/g,对油类污染物中润滑油的吸附量达到8.75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四氧化三铁微球 相反转乳化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aqueous dispersion of epoxy curing agent with specially synthesized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er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继亮 涂伟萍 胡剑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29-2032,共4页
关键词 相反转乳化 水基环氧固化剂分散体 制备方法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