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NM方法研究人TDP-43-DNA相互作用动力学及关键位点
1
作者 邓雪晴 王世豪 +1 位作者 巩卫康 李春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3-1500,共8页
TAR 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e response DNA binding protein 43,TDP-43),一种可变剪切因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富含TG序列的DNA,涉及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虽然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强有力的工具,但它非常耗时,且难以... TAR 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e response DNA binding protein 43,TDP-43),一种可变剪切因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富含TG序列的DNA,涉及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虽然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强有力的工具,但它非常耗时,且难以对有大的构象变化的体系进行充分采样来研究其变构行为.本工作使用粗粒化的基于弹性势的高斯网络模型(Gaussian network model,GNM)研究人TDP-43与靶标DNA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进一步地,利用本课题组之前提出的基于GNM的热力学循环方法识别TDP-43与DNA相互作用的关键残基,其微扰引起了大的结合自由能的变化.DNA结合后,TDP-43上富含正电残基的loop1和loop3片段有较大的柔性损失,这反映了它们在识别和结合中的诱导契合作用.另外发现,基于热力学循环的方法不仅识别到一些与DNA特异性相互作用有关的重要残基,而且识别到一些远离结合界面但在结合引起的分子构象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残基.本研究有助于理解TDP-43与DNA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可为药物设计提供重要信息,另外该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拓展到其他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P-43-DNA相互作用 高斯网络模型 关键残基 相互作用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尼替尼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玉浩 张雪 +2 位作者 周小庭 何华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初步考察舒尼替尼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灌胃给予舒尼替尼、雷米普利、舒尼替尼合用雷米普利,连续给药10 d,分别于给药第1天和第10天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LC-MS/MS测定... 初步考察舒尼替尼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灌胃给予舒尼替尼、雷米普利、舒尼替尼合用雷米普利,连续给药10 d,分别于给药第1天和第10天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LC-MS/MS测定雷米普利拉和舒尼替尼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二者药代动力学参数。单剂量联合用药时,与单用雷米普利相比,合用舒尼替尼后,雷米普利拉t_(max)显著减小,t_(1/2)显著增加,AUC_(0-∞)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其吸收加快,消除减慢,但整体吸收程度不变。多剂量给药后,联合用药组雷米普利拉CL显著降低、AUC_(0-∞)显著增大,表明联合用药导致雷米普利拉在大鼠体内消除减慢,并有明显的蓄积。单剂量和多剂量联合用药后舒尼替尼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显示,舒尼替尼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后会导致雷米普利拉消除减慢,并且单剂量联合用药后其吸收变快,多剂量联合用药后其在体内有明显蓄积,提示二者存在一定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雷米普利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副间隙耦合作用下平面剪式线性阵列可展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博 王三民 +1 位作者 袁茹 薛向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461,共7页
为了研究剪式线性阵列可展结构在运动副间隙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运动规律建立了可展结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Gonthier接触力模型以及Lu Gre摩擦模型分别计算了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法向与切向接触力。... 为了研究剪式线性阵列可展结构在运动副间隙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运动规律建立了可展结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Gonthier接触力模型以及Lu Gre摩擦模型分别计算了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法向与切向接触力。进一步把该接触力转换到间隙运动副所连接杆件的质心处,并将其集成到剪式可展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广义力中,从而将关节间隙效应引入到剪式机构中。仿真结果表明:考虑2个间隙铰链耦合时,加速度和碰撞力出现了高频振荡的特性;随着间隙尺寸的增加,加速度响应和约束反力的幅值增加,并且碰撞时间被延长;不同位置的铰链相对于间隙尺寸具有不同的敏感度,一个间隙铰链中的运动将影响其他间隙铰链中的运动,表明在可展结构中不同间隙铰链间会产生动力学相互耦合作用。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可展结构的动力学行为,所有的铰链都应该被模拟为间隙铰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式结构 转动间隙铰链 动力学相互作用 Gonthier接触力模型 LuGre摩擦模型 雅可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个间隙铰的舵机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万琦 刘更 +2 位作者 宋春雨 马尚君 佟瑞庭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4-1000,共7页
为了满足舵机传动系统中铰链小间隙、大力载和大接触区域的特点,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接触碰撞过程且考虑非线性变刚度系数和轴承轴向尺寸的法向接触力模型。通过在不同间隙尺寸、恢复因数、初始碰撞速度和轴承轴向尺寸等各种工况下... 为了满足舵机传动系统中铰链小间隙、大力载和大接触区域的特点,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接触碰撞过程且考虑非线性变刚度系数和轴承轴向尺寸的法向接触力模型。通过在不同间隙尺寸、恢复因数、初始碰撞速度和轴承轴向尺寸等各种工况下的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适用范围。进一步通过ADAMS软件中用户自定义子程序接口,将该接触力模型通过编译、链接嵌入舵机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多个间隙铰下的系统动态响应并非单个间隙下响应的简单叠加,其相互耦合作用加剧了系统的振荡及非线性特性。该研究为含间隙铰飞行器的结构优化及控制策略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机传动系统 间隙铰 非线性接触力模型 动力学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能分子离子或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友年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1期12-19,共8页
综述近几年关于分子离子和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进展 ,重点讨论了离子之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效应对离子团库仑爆炸过程和能量损失的影响 .与单个原子离子相比 ,分子离子和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过程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 综述近几年关于分子离子和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进展 ,重点讨论了离子之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效应对离子团库仑爆炸过程和能量损失的影响 .与单个原子离子相比 ,分子离子和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过程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其中最明显的两个特征是“库仑爆炸”现象和“vicinage效应”.前者是离子团中内部库仑力作用的结果 ,这种排斥力使得离子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而后者是源自于固体中价电子气的极化作用 ,即离子团中单个离子运动产生的电激发相互干扰效应 .这种效应不仅影响离子团的库仑爆炸过程 ,如减缓离子团的爆炸速度和改变离子团的结构 ,同时还使得这种离子团的能量损失不同于那些由独立运动离子组成的离子团的能量损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动力学相互作用 库仓爆炸 分子离子 离子团 固体材料 Vicinage效应 能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球形颗粒间横向毛细力的格子Boltzmann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功有 曾忠 +3 位作者 张永祥 张良奇 谢海琼 陈昱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5-453,共9页
采用以Shan-Chen多组分模型为基础的格子Boltzmann-伪固体模型对两颗粒间的浮体和浸润横向毛细力展开数值模拟研究,其中流体-固体间的相互作用及颗粒润湿性质在介观层次上采用简单形式得以充分考虑.三维测试表明,与已有理论解相比,成功... 采用以Shan-Chen多组分模型为基础的格子Boltzmann-伪固体模型对两颗粒间的浮体和浸润横向毛细力展开数值模拟研究,其中流体-固体间的相互作用及颗粒润湿性质在介观层次上采用简单形式得以充分考虑.三维测试表明,与已有理论解相比,成功再现了横向毛细力与颗粒间距的"1/L"关系,并确认了浸润横向毛细力与表面张力间的线性关系.这表明可进一步应用该模型研究横向毛细力作用下的颗粒自聚集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固-液两相流 横向毛细力 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for circulation valve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齐平 舒红宇 +2 位作者 方文强 何联格 杨茂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648-654,共7页
Based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a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method was presented, whic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cosmic and high-frequency processing me... Based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a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method was presented, whic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cosmic and high-frequency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between circulation valve and liquid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The fluid mesh distor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CEL language, and the fluid struc^tre interaction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NSYS CFX software and was analyzed by dynamic mesh technique. The local sensitive computational area was meshed by prismatic grid, which could reduce the negative volume problem during the simulation. The circulation valve and liquid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e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nusoidal inlet velocity loads. Flow characteristic and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were obtaine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circulation value were obtained, and the acceleration curve of circulation valve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conformity of the final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um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to analyze the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between circulation valve and liquid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hich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optimizing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circulation valv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medical waste compositions 被引量:6
8
作者 邓娜 崔文谦 +3 位作者 王维维 张强 张于峰 马洪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613-4622,共10页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21 kinds of binary mixtures between typical medical composition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nitrogen conditions by dynami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at 25–800 °C. The weighed sum metho...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21 kinds of binary mixtures between typical medical composition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nitrogen conditions by dynami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at 25–800 °C. The weighed sum method(WSM) coupled with thermal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mponents. Then, co-pyrolysis kinetic model of the binary mixtures(tube for transfusion(TFT) and gauze) was established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s. 1) Strong or weak interactions are shown between binary mixtures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PVC), the main ingredient of TFT. The addition of other medical waste could enhance first stage decomposition of TFT. While, the secondary stage pyrolysis may be suppressed or enhanced or not affected by the addition. 2) There exist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catheter and other component, the DTG peak temperature representing Ca CO3 decomposition in catheter fraction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pure catheter; while,the shape of DTG peak keeps unchanged. 3) No evident reaction occurs between the other mix-sampl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ir co-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are linear superposition of mono-component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yrolysis medical waste tube for transfusion(TFT) catheter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